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为下一阶段调整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要求,结合《芜湖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对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血防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表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同时收集2016—2020年芜湖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纵向比较5年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到2020年底,芜湖市现有病人数432例,全部为临床诊断晚期病例,5年间无新发现粪检阳性病例报告。人群患病率、血检阳性率为0.027%、0.49%,分别较2016年下降了41.30%(χ2=74.001,P<0.01)和58.82%(χ2=618.351,P<0.01)。耕牛存栏数1 490头,较2016年下降了21.83%,5年间无粪检阳性病牛报告。现有钉螺面积4 320.51 hm2,较2016年(4 521.77 hm2)略有下降,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17.84%(χ2=620.392,P<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48.67%,5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十三五”末,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1个区新达血吸虫病消除,7个县(市、区)新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个县维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到“十三五”末全市范围内已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江苏省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为制定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2019年在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和野粪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对溧阳市本地人群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测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7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和DDI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0.90%,粪检阳性率为0%;5年监测期间,仅2018年查到钉螺。该监测点2015—2019年均未捡获到野粪。结论 溧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尚未彻底消除。今后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螺情监测,采取精准血防措施,早日彻底消除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福州市学生肺结核发病流行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为完善福州市学校结核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2015—2019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查阅《福州市统计年鉴》,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福州市共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575例,各年登记发病数分别为63、105、128、157和122例, 各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分别为3.92/10万、6.46/10万、7.77/10万、9.36/10万和7.28/10万,年均登记发病率为6.98/10万,2015—2019年学生活动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各县(市)区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数比较,闽侯115例(占20.0%)、仓山106例(占18.4%)、鼓楼60例(占10.4%)和 福清59 例(占10.3%)登记数为多。学生肺结核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大中专学生的比例最大,每年占当年学生病例的5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肺结核患者复治比例低于非学生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复治学生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均高于非学生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市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率逐年上升,大中专学生的比例最大,学生仍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要加强主动监测,及时做好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展江滩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探索敏感、有效的监测方法,为精准防控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滩有螺环境中采用布设鼠夹的方法捕捉野鼠, 对捕获的野鼠进行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感染,分别计算有效鼠夹率、野鼠捕获率和感染率。结果 2017—2019年,累计在13个江滩有螺环境中布设鼠夹2 800只次,其中2017年4个环境800只次,2018年5个环境1 200只次,2019年4个环境800只次。共捕获野鼠132只,有效鼠夹率96.89%,野鼠捕获率4.87%,2017—2019年野鼠捕获率分别为10.82%、2.55%、2.38%,均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感染率为0%。结论 通过连续三年的监测,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但应进一步持续开展,建议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可将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列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西安市鼠种构成、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等情况,为制定防鼠灭鼠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按照西安市地理方位东、南、西、北共选择4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城镇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食品餐饮业共5个监测点,奇数月中旬采用夹夜法监测,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鉴定鼠种并计算鼠密度,采用χ2检验对5年间鼠类种群构成和不同生境鼠类种群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捕获4类鼠495只,平均鼠密度为0.39%,2016年鼠密度最低,为0.27%,2018年鼠密度最高,为0.58%。鼠密度季节消长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小高峰和大高峰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鼠密度分别为0.44%和0.46%,11月鼠密度最低,为0.32%。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为0.84%,城镇居民区鼠密度最低,为0.23%。不同生境小家鼠(M. musculus)的构成比最高,鼠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镇居民区鼠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平稳,农村自然村呈双峰趋势,食品餐饮行业呈单峰趋势。小家鼠(M. musculus)在不同鼠种中季节消长趋势明显,1月、7月和9月为高峰期。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鼠密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年份、不同生境、不同鼠种鼠密度有差异。建议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制定不同生境的防鼠灭鼠措施,以达到减少鼠类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长沙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长沙市疟疾病例信息,描述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疟疾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病情等情况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长沙市共报告290例疟疾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74.83%;长沙市9个辖区(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和分布,现住址为本市病例151例,外地病例139例;疟疾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居多;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例数最多,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率最高,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初诊到诊断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396, P>0.05);2019年相对于2015年诊断及时性上升(H发病-初诊=14.186, P<0.05; H初诊-诊断=33.708, P<0.05);疟疾重症患者(包括危重)有191例,恶性疟相对于其他疟疾患者重症率高(χ2=6.712, P<0.05),不同病情的疟疾患者诊断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发病-初诊=-1.157, P>0.05; Z初诊-诊断=-0.197, P>0.05)。结论 长沙市输入性疟疾诊断及时性有所提升,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疟疾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柳延芳 《右江医学》2000,28(6):477-478
1999年我地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按照《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进行 ,继续对疫区的螺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分类指导 ,以查清钉螺和消灭残存钉螺为重点 ,坚持对低年龄组人群、流动人口和保虫宿主的监测 ,现将本年度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如下。基本情况  百色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包括平果、德保和靖西等 3县 18个乡 (镇 )、71个行政村、337个自然屯 ,历史有螺面积 4 4 36658m2 ,累计病人数 12 52 0人 ,病牛 155头。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 ,反复斗争 ,于1985年 7月经省 (区 )级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 ,全地区即转入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登录“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哨点监测数据和聚集性/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度安庆市ILI%为3.47%,不同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64.78%。哨点监测病原学阳性率为12.11%,主要为季H3和新甲H1型,不同年度病原学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与病原学阳性率呈正相关(r=0.54,P<0.05)。共报告40起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由新甲H1和BV型引起;不同季节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乡村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活动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高峰,冬季为甲、乙型混合流行,夏季为单一的季H3亚型。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季,以小学为主。2014—2019年度,季H3、新甲H1和BY型交替或并列成为优势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全面掌握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7年武汉市常规监测、监测点监测、风险监测系统疫情资料。结果 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网络病例全年零例报告;全市28个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4 856人,牛312头次,钉螺调查环境101处78 630框2 055.82 hm2,野粪调查环境22个采样138份;人群感染率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0,已连续两年为0;血阳率平稳下降,2017年为1.48%;家畜感染率为0;有螺框数1 157框,有螺框出现率1.47%,活螺2 673只,活螺平均密度0.034只/0.1 m2,垸内、垸外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风险监测投放哨鼠240只解剖均为阴性;未发现阳性野粪;市级共调查钉螺41 206框,活螺3 863只,全年活螺平均密度0.094 只/0.1 m2,区级调查150 264框,捡获活螺3 718只,密度0.025 只/0.1 m2,均未发现阳性螺;风险评估III级(低)风险。结论 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疫情平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钉螺、野粪、哨鼠预警指标提示均无感染,传播风险评估为最低风险。仍需继续强化防治及监测力度,关注血吸虫传播风险指标的动态趋势,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涉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方法 每年春季,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设框法对金宝航道及其一级支流、高邮湖区和新三河的部分滩地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开展钉螺监测;采用淘洗法在金湖站对清污机打捞的漂浮物进行钉螺检测.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对金宝航道和高邮湖区域的流行村居民、渔船民和门诊病人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检测.同时开展钉螺控制、病人治疗及阳性者化疗、健康教育、粪便管理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果 2006-2015年累计调查河道面积443.84 hm2,结果未发现钉螺;调查湖滩面积2 568.19 hm2,结果新发现有螺条块2个,有螺面积20.23 hm2.在金宝航道退水闸段累计打捞漂浮物5 455 kg,投放稻草帘800块,在金湖站检测漂浮物750 kg,均未发现钉螺.完成血清学(DDIA)查病21 398人,阳性407人,阳性率1.90%;门诊人群血检阳性率高于疫区居民和渔船民,渔船民血检阳性率又高于疫区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检8 983人,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累计环境改造面积31.24 hm2,药物喷洒灭螺36.75 hm2巩固性灭螺200.79 hm2.2014年起未再发现活钉螺.治疗病人1例,扩大化疗407例.疫区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55%、行为正确率为98.02%;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8.95%、行为正确率为98.18%.修建无害化公厕9座.结论 金湖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未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和钉螺扩散现象,但在毗邻湖区新发现了钉螺和输入性病人,应加强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清远市人群和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钩体)菌群分布和变迁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为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密度、带菌以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清远市分别报告钩体病例0例、3例和1例;鼠密度分别为11.03%、3.73%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集鼠肾标本450份、猪肾标本154份、蛙肾标本156份,均未培养分离出钩体;分别采集鼠血清150份、199份和101份,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43.72%和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15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53.85%,2016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41.38%;分别采集220份、210份和214份健康人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45%、23.33%和1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中2015年以秋季热群为主,占25.96%,2016年以七日热群为主,占27.36%,2017年以波摩那群为主,占27.27%。结论 清远市近年来钩体病发病水平低,宿主动物和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水平高,宿主动物与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的主要菌型不尽相同,应警惕由于菌型的更迭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