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幼儿性教育家长课堂的开展效果,探讨适合农村环境的幼儿性教育模式,为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和绵阳市江油市8所幼儿园,将江阳区的4所幼儿园作为干预组(干预前246人,干预后246人),江油市的4所幼儿园为对照组(干预前288人,干预后196人)。对干预组开展家长课堂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管理。基线调查在2019年3—5月进行,终末调查在2019年12月进行,均由调查员利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幼儿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家长)问卷对家长进行面对面或自填式问卷调查。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家长幼儿性教育相关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家长在幼儿性教育知识掌握率(41.5%,32.1%)、自身责任认识率(90.7%,81.3%)、本人幼儿性教育开展率(55.7%,45.9%)、学校幼儿性教育开展率(70.2%,39.1%)和知信行一致率(28.9%,16.3%)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5,8.05,4.17,42.48,9.59,P值均<0.05)。  结论  家长课堂的开展提高了家长的幼儿性教育知识掌握率和自身责任认识率,促进了幼儿性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家长幼儿性教育相关知信行的一致率。  相似文献   

2.
余颖  张容  李卉  刘娅  张雯  叶运莉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487-149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家长对幼儿性相关问题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家庭性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53所乡镇幼儿园的2 801名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问或自填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幼儿性教育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结果  家长中有过幼儿询问性相关问题的占41.63%,家长应对方式正确率为57.46%。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居住地为乡镇(OR=1.46,95%CI=1.12~1.90)、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77,95%CI=1.38~2.28)、幼儿为非留守儿童(OR=1.32,95%CI=1.03~1.69)、认为应由父母负责幼儿性教育(OR=1.66,95%CI=1.05~2.63)和开展过家庭性教育(OR=1.60,95%CI=1.25~2.05)的家长有更高的幼儿性相关问题应对方式正确率(P值均<0.05)。  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相关问题应对方式的正确率不高。应提高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知识及重要性的认识,改善幼儿性相关问题的应对方式,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泸州市幼儿家长对预防性侵家庭教育的态度和需求现况,为开展防性侵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 420名泸州市幼儿家长进行防性侵教育态度和需求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教育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家长对幼儿防性侵教育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平均分为(16.70±3.6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因素方面,独生子女家长态度更积极(β=0.30);社会因素方面,参与过相关活动(β=1.28)、与亲友交流过相关内容(β=0.81)、住在城区(β=0.49)家长的态度更积极;家长因素方面,家庭年均收入大于10万元(β=0.39)、被调查人是幼儿母亲(β=0.88)、家长防性侵教育知识了解程度高(β=0.98)、幼儿母亲的职业是教师或医护人员(β=0.52)、幼儿母亲的文化水平在高中/中专(β=1.03)和大专/本科及以上(β=1.42)家长的态度更积极(P值均 < 0.01)。需求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需求最高,达96.86%。  结论  泸州市幼儿家长对预防性侵家庭教育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需求普遍较高,应加大对非独生子女、农村和乡镇地区、文化水平较低家长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提升家庭防性侵教育知识素养,预防幼儿性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幼儿性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幼儿性教育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农村地区选取16所幼儿园的160名教师,进行幼儿性教育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  教师幼儿性教育知识知晓率为73.8%。单项知识正确率较低的依次为“男生的包皮如果可以翻开,需要将包皮翻起来清洗(58.8%)”“家庭的功能中包含休息与娱乐功能(65.6%)”“女生清洗生殖器官需从前往后清洗(68.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龄>4年(OR=4.16,95%CI=1.74~9.98)、发现幼儿有性相关行为(OR=2.97,95%CI=1.19~7.40)、性知识来源途径数目>3条(OR=3.39,95%CI=1.42~8.13)的教师有更高的幼儿性教育知识知晓率(P值均 < 0.05)。  结论  四川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幼儿性教育知识掌握率有待提高。应构建多种性教育途径促使教师尤其是初就业教师获得更多相关知识,关注幼儿性相关行为,提高幼儿性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的实施现况,为开展更为有效的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2月,使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辽宁、四川、重庆、云南、河南六地使用电子问卷对初一至初三年级4 109名学生展开横断面调查。问卷包含一般人口学信息、在家庭与学校接受性教育情况、全面性教育知信行现况等。  结果   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性教育的初中生共760名(18.50%),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923名(22.46%),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299名(7.28%),同时接受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2 127名(51.76%)。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知识得分为(12.43±2.89)分,态度得分为(47.86±5.31)分,行为得分为(40.44±5.18)分,综合水平得分为(82.02±9.01)分。同时接受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其全面性教育知信行以及综合水平均最高;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其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高于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初中生;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初中生,其全面性教育行为水平高于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P值均 < 0.01)。  结论   家庭性教育与学校性教育可有效提升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综合水平。应进一步实施基于学校的性教育,并鼓励家庭开展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泸州市农村地区家庭在预防幼儿性侵方面的教育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儿童性侵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泸州市1 213名农村地区家长通过家庭性教育知-信-行简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家庭性教育的相关因素。结果 泸州市农村地区家庭防性侵教育行为得分为(11.21±3.99)分,及格率为51.69%。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方面:文化程度为初中(β=0.79)、高中/中专(β=1.26)和本科/大专及以上(β=1.75)、母亲是性教育负责人(β=1.29)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0.05);幼儿方面:幼儿性别为女(β=-0.41)和留守儿童(β=-0.59)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负相关,幼儿在校参加过性教育相关活动(β=0.81)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0.05);家庭方面:家长性教育知识及格(β=1.11)、家长性教育态度积极(β=1.51)、家长与亲朋交流过性教育内容(β=1.94)、家长参加过性教育相关活动(β=0.67)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l...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与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因素,为分类开展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问卷调查表》,采用判断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2所大专院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15 27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为79.69%,其中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28%,及格率为92.46%;正确态度持有率为89.69%,及格率为90.56%;正确行为形成率为72.11%,及格率为96.6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患者接触史、结核病史、核心知识知晓和态度认知情况大学生防控行为形成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83,10.28,137.46,103.49,16.50,47.37,1 992.54,1 138.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 父亲学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或本科生(OR值分别为2.94,3.05,3.17,3.24),无结核病史(OR=3.32),核心知识知晓及格(OR=9.91),态度持有得分及格(OR=7.35)均与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呈正性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尚未达标且不够全面,性别、有无结核病史、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情况以及父亲学历是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中生饮酒知信行与酒精使用障碍之间的关联,为高中生饮酒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4所高中的811名高中生进行饮酒相关知信行以及酒精使用障碍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高中生轻度酒精使用障碍有279名(34.4%),重度酒精使用障碍有29名(3.6%)。高中生饮酒相关知识平均分为(9.56±3.55)分,态度(4.96±2.36)分,行为(2.81±1.29)分。高中生饮酒知识、态度和行为和酒精使用障碍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0.39,-0.71,P值均 < 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饮酒知信行总分(OR=0.86,95%CI=0.83~0.89)和家庭经济水平(高经济水平:OR=2.05,95%CI=1.26~3.32)与轻度酒精使用障碍呈正相关,饮酒知信行总分(OR=0.76,95%CI=0.70~0.83)和学校类别(OR=3.72,95%CI=1.51~9.18)与重度酒精使用障碍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生低饮酒知信行与酒精使用障碍存在相关性,应加强高中生饮酒相关健康教育,职业高中以及高家庭经济水平学生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9.
分析农村大班儿童性教育知识知晓水平、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幼儿性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3-5月,对四川省农村16所幼儿园的324名大班儿童及其家长,采用自编问卷对基本人口学特征、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和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知识得分为5(4,6)分,知晓率为33.6%(109名).性相关行为习惯良好的占75.0%(243名),尚需改进的占25.0%(81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知晓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孩子相比,知晓者有良好的性相关行为可能性更高(OR=2.06,95%CI=1.14~3.72);开展性教育的家长人数≥2位的孩子有良好的性相关行为的可能性较家长人数为0位的高(OR=2.40,95%CI=1.17~4.89).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大班儿童性教育知识知晓情况较差,多数孩子的行为习惯尚需改进.孩子的性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和开展幼儿性教育的家长人数与孩子性相关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中小学生腹型肥胖与家长肥胖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关联性, 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腹型肥胖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13年9月从中国7省市抽取17 307名正常腰围学生, 进行9个月的随访, 最终14 118名6~18岁儿童青少年纳入分析。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家长肥胖相关知信行情况, 测量学生基线和随访腰围指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家长知信行与子女腰围变化值以及腹型肥胖发生风险的关联性。  结果  6~18岁儿童青少年腹型肥胖前期和腹型肥胖的9个月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67%, 0.85%, 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长的知识、信念、行为得分率分别为80.17%, 78.17%, 50.50%。校正混杂因素后, 家长信念得分与学生腰围变化值(β=-0.18, 95%CI=-0.26~-0.10)及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发生风险均呈负相关(OR=0.90, 95%CI=0.82~0.98)(P值均 < 0.05)。  结论  家长对子女肥胖持积极正确的信念与子女腹型肥胖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家长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利于预防儿童青少年腹型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阜阳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面部外伤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为降低学龄前儿童面部外伤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阜阳市4所幼儿园3~6岁的1 06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收集面部外伤儿童146例, 学龄前儿童面部外伤报告率为13.7%。男女童之比为1.84∶1, 幼儿园小、中班男生报告率(24.5%, 16.4%)高于女生(13.4%, 9.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6, 4.25, P值均 < 0.05)。小班儿童面部外伤(19.4%)发生最多, 且随着年龄增长, 发病人数逐渐降低。跌倒(61.6%)是最常见原因。家庭(55.5%)和幼儿园(26.0%)是发生面部外伤的主要场所, 额部(26.0%)和下颌(21.2%)为主要受伤部位, 单纯皮肤裂伤(81.5%)是主要受伤类型。11:00—13:00(19.9%)及17:00—19:00(27.4%)为面部外伤高发时间; 6—8月(39.7%)为高发月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学龄前儿童面部外伤在性别、班级、家长自诉儿童性格、监护人文化程度和家庭类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51, 18.84, 39.66, 6.56, 12.31, P值均<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面部外伤报告率较高, 不同性别、班级、性格、家庭类型等发生情况有所差异, 家庭、幼托机构和社会等多方共同干预, 可有效减少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3~6岁儿童睡眠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制定儿童睡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浙江省24所幼儿园的7 034名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通过对家长发放问卷, 调查儿童的睡眠时间,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  结果  浙江省3~6岁儿童睡眠不足率为56.1%, 男童为57.1%, 女童为55.1%; 睡眠不足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3, 3.5, 4, 4.5, 5, 5.5, 6岁分别为46.7%, 49.8%, 50.2%, 55.2%, 64.0%, 65.8%, 6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 P<0.01); 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者睡眠不足报告率为59.9%、1~2 h为54.7%、>2 h为4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0,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 年龄4, 5, 5.5, 6岁, 看护人为其他, 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 1~2 h, 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与儿童睡眠不足呈正相关。  结论  年龄增加、户外活动不足、屏幕时间过多、非父母看护、母亲文化程度低等是导致幼儿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建议增加幼儿户外活动, 尤其关注非父母看护下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家庭环境情况,运用SDQ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收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  学龄前儿童心理异常检出率为6.4%,同伴交往问题最为突出(17.8%),其次为多动注意不能(13.7%),亲社会行为(9.4%)、品行问题(7.0%)、情绪问题(5.7%)。除情绪问题外,男童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低(OR=1.85,95%CI:1.04~3.29)及组合家庭(OR=1.81,95%CI:1.19~2.75)为其危险因素,而女童为保护性因素(OR=0.71,95%CI:0.51~0.98)。  结论  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异常检出率虽不高,但男孩的多动问题、女孩的情绪问题较为突出,尤其要关注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及组合家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成都市金牛区幼儿园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筛查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0—12月,以成都市金牛区幼儿园20 41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适应年龄组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预警征)分别进行发育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用于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多因素分析。结果2岁儿童预警征筛查阳性率最高为语言能区(6.12%),2.5,3岁儿童最高为个人社交能区(1.70%,1.76%),4,5岁儿童预警征筛查阳性率最高为精细运动能区(2.04%,1.0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预警征筛查阳性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家庭结构、异常出生史、每天电子屏幕暴露时间>2 h、每天夜间睡眠时长、年龄等(P值均<0.05)。结论 在幼儿园定期进行预警征筛查十分必要。应结合儿童各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对照护人、幼儿园教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同时应重视儿童睡眠健康,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  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 < 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 < 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