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孤独症筛查量表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完成ASD筛查及诊断性测试的257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最后确诊ASD 2074例,全面发育迟缓(GDD)261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206例,正常发育儿童30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改良婴...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和社会交流缺陷以及限制性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两大核心表现为特征。因此,ASD干预的一个重点即是通过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来改善行为紊乱问题。应用行为分析是一门科学,其在ASD儿童康复教育中的运用效果具有循证依据,在ASD儿童行为管理中,康复医师应牢牢掌握行为的基本原理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运用具有循证实践基础的策略和方法科学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叶酸及维生素B12(VB12)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叶酸和VB12水平与ASD儿童症状及发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6-2017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的244例ASD儿童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社交反应量表(SRS)评估ASD儿童的症状,采用Gesell发育...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为一类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及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与重复行为为主要特点。目前ASD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早期合理的个性化综合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由于ASD的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以行为与教育干预为主;对ASD的伴发症状,如易激惹、自伤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问题等,合理应用一些药物,可改善ASD患儿的行为干预效果。随着AS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布美他尼、催产素、维生素D及高压氧治疗,可有望改善ASD核心症状。该文对目前针对ASD的行为与发展干预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诊断为ASD的2~5岁儿童40例,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和ESDM干预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治疗,试验组给予ESDM干预治疗。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均采用异常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CGI-S)量表评估,干预3个月后行临床总体印象-改善度(CGI-I)评估。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个月后常规干预组和ESDM干预组的ABC、CARS总分较前均降低(P < 0.01),其中常规干预组在ABC的社会退缩和多动2个分区分数较前降低(P < 0.01),而ESDM干预组在ABC的情绪不稳、社会退缩、多动和刻板行为4个分区分数较前降低(P < 0.01)。与常规干预组比较,ESDM干预组干预前后ABC总分差、ABC 3个分区差(情绪不稳、社会退缩、多动)及CARS总分差值更大(P < 0.05)。干预3个月后,CGI-I评分显示ESDM干预组病情改善优于常规干预组(P < 0.05)。结论 常规干预及ESDM干预均可改善2~5岁ASD儿童的社会退缩、多动等异常行为,但ESDM干预较常规干预在改善ASD儿童异常行为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的运动技能障碍常表现为早期运动落后、协调障碍、体能下降及视动整合障碍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由于ASD儿童的核心症状相对明显,故其运动技能障碍常常会被忽视。ASD儿童应早期进行运动功能的监测,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运动评估,针对其运动技能障碍特点进行相应训练,以促进其运动技能的发育,从而辅助改善其核心功能障碍。运动干预在改善ASD儿童功能的证据日益增加,临床上不应该忽视ASD儿童的运动技能障碍及其康复干预,而应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诊断年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诊断年龄,探讨ASD诊断年龄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就诊后确诊为ASD的1691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SD诊断年龄的相关因素。结果 ASD诊断年龄平均为35±17个月(范围9~175个月),其中24~35个月获得确诊者占比最高(46.13%,780/1 691),其次为≥ 36个月(33.41%,565/1 6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语言障碍、居住在主城区、父母学历高的ASD儿童诊断年龄较早(P < 0.05)。结论 儿童ASD的诊断年龄多在24~35个月。ASD诊断年龄与个体主要症状、居住地区和父母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康复干预模式的分类,并依据循证依据(evidence-base practice,EBP)以及混合性研究方式(mixing methodologies)判断有效的基础上举例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一些方法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0名ASD儿童为ASD组,2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并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估ASD儿童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表明两组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D组儿童α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hannoneven)显著降低(P < 0.05);粪便Firmicutes比例显著降低,而Acidobacteria比例显著增高(P < 0.05)。ASD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Megamonas、Megasphaera、Barnesiella等;而健康对照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Eubacterium_rectale_group、Ezakiella、Streptococcus等。且Megamonas丰度与ASD儿童健康/身体/行为和语言评分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ASD的发展及其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胃肠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ASD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合并功能性胃肠病患儿35例为观察组,按1:2选取同期ASD不合并功能性胃肠病儿童70例...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training course for parents, designed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to facilitate soci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young child. STUDY DESIGN: Controlled trial for 51 children aged 24 to 48 months, whose parents received either immediate intervention or delayed access to the course. Outcome was measured 7 months after recruitment in parents' use of facilitative strategies, stress, adaptation to the child; and in children's vocabulary size, behavior problems,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ULTS: Taking into account scores at recruitment, child's level of ability, diagnostic grouping,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assessment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was found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parents' observed use of facilitative strategies and in children's vocabulary size. CONCLUSIONS: The training course is well received by parents and has a measurable effect on both parents' and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skills.  相似文献   

12.
1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ASD患儿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异常,主要集中于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5-羟色胺和催产素等。兴奋性Glu能神经递质和抑制性GABA能神经递质失衡与ASD的发病密切相关。ASD动物模型研究及ASD临床研究均提示GABA信号通路可能在AS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文将GABA信号通路与ASD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进一步探讨ASD的发病机制,为AS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