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脂康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肝脂康胶囊干预组,每组各8只。干预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肝脂康胶囊灌胃。药物干预12周末结束实验。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组织TG、TC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脂康干预组大鼠血清AST、ALT、TC、TG和肝组织中TG、TC降低(P〈0.05)。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肝脂康干预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肝脂康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有治疗作用,并降低肝脏SREBP-1表达。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生化指标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每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I(ApoA I)、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血糖(FP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清蛋白(ALB)、球蛋白(GLB)、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和直接胆红素(DB)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蒲公英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方式建立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蒲公英黄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另选健康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一次性给予蒲公英黄酮混悬液300、15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并比较四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称量体重、肝脏湿重并计算肝重指数,检测并比较四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盐诱导激酶1(Salt-inducible kinase 1,SIK1)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肝重指数、FBG、FFA、ALT、AST、TG、TC和SREBP-1c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SIK1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肝重指数、FBG、FFA、ALT、AST、TG、TC和SREBP-1c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SIK1蛋白质水平明显升高,且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公英总黄酮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  相似文献   

4.
脂易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前期临床观察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基础上[1,2],进一步研究验证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确切疗效.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51例,按3:2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01例.治疗组150例服用脂易消治疗,对照组101例服用易善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B超体征改善程度、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B超体征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体征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肝功能检查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Υ-GT),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TG与对照组比较还有组问差异显著性.结论 脂易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其疗效与易善复相当,某些方面优于易善复.  相似文献   

5.
脂脉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脂脉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精性脂肪肝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脂脉宁胶囊治疗,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酞酶(γ-GT)、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治疗3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组间比较ALT和AST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γ-GT,TC和TG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脉宁能明显降低病人的血脂,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是否能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方法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模型,并使用霍山石斛进行治疗。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的损伤情况。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肝脏的脂质蓄积。使用天狼星红染色法观察肝脏纤维化。通过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ɑ)水平和肝脏组织中CD68的表达来分析炎症状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ALT、TG、TC和LDL-C的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出现严重的肝脏损伤、脂质蓄积和肝脏纤维化。并且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小鼠也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清中IL-1β、IL-6和TNF-ɑ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CD68表达显著升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比较,霍山石斛治疗可以显著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这些肝损伤表现。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药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乌药1 g/kg预防组、乌药2 g/kg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按10ml/kg体重灌胃给予经稀释的56%二锅头酒,每日2次,连续12天,复制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乌药提取物保护.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肝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乌药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中AST、ALT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升高肝组织中SOD含量.结论 乌药提取物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的MDA含量及提高SOD水平等抗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高脂乳剂灌胃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给予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干预,9周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标仪法测定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能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程度,使脂滴减少,炎症减轻.明显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丙二醛(MDA)水平,使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结论 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能显著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脂质,因而具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ieber-DeCarli液体饮食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组织中miR-155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SOCS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C56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采用Lieber-DeCarli液体饮食诱导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油红染色观察小鼠肝损伤变化.qRT-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SOCS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miR-155与SOCS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结果及血清ALT、AST水平证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建立成功.q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miR-155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miR-155与SOCS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r=-0.916,P<0.05).结论 miR-155及SOCS1蛋白可能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黄素 (emodin) 对高脂喂养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大鼠脂质水平和肝脏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高脂饮食6周形成 NAFLD 模型,大黄素低、高剂量 (30、60 mg/kg) 干预4周,肝脏 HE 染色观察 NAFLD 模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和肝脏的甘油三酯 (TG)、游离脂肪酸 (FFA) 和转氨酶 (ALT、AST) 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 技术检测肝脏 X 受体 (LX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 (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 (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 (ACO)、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1 (CPT-1) 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等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血清 FFA、TG、ALT 显著下降,肝脏 HE 染色显示脂质沉积减轻,SCD-1 表达下降;高剂量组大鼠 ALT、AST,血清和肝脏 TG、FFA 显著下降,肝脏脂质沉积显著下降,肝脏 FAS、DGAT-2、SCD-1 表达降低,CPT-1 和 PPAR-α 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大黄素剂量依赖性地改善 NAFLD,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脂质合成基因和上调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匹维溴铵联合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1---2016.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匹维溴铵50mg,tid,胆舒胶囊0.45g*2粒,tid,口服;对照组予胆宁片 5片,tid,口服,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症状总评分、胆囊炎症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 共纳入患者379例,治疗组194例,对照组185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合并胆囊结石比例、体质指数、肝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腹部症状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 比6.7±0.65,P=0.02);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7% vs.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 治疗后治疗组胆囊壁厚度(2.1±0.5比4.8±0.9,P=0.04)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胆囊炎症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6% 比 4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6/194)比12.2%(23/185),P=0.001]。结论:匹维溴铵联合胆舒胶囊能明显缓解慢性胆囊炎腹部症状,改善胆囊炎症,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感染科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39例,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7天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IL-10及内毒素LPS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TBIL、ALT、AS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1、LPS低于对照组, 而血清中的IL-10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TBIL、ALT、AST及PT、APTT、PTA、D-D、PLT 计数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均<0.05),其中研究组中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血必净联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炎症反应, 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均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CA可见于多种疾病的各个阶段,复苏成功率不高,甚至造成CA的病因不甚明确。SAH典型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诊断并不困难。而以CA为首发症状的SAH,由于心肺复苏无法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给诊断增加了困难。本文通过对16例以CA为首发症状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来提高SAH-CA的快速病因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通过病理确诊的5例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免疫组化、手术治疗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8岁,均有子宫肌瘤病史,其中2例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术史。2例血管内平滑肌瘤侵及右心房,表现为心功能受损症状;其余3例分别以腹部肿块、右下肢肿胀不适、下腹胀就诊。4例患者行超声及下腔静脉CT增强造影,2例行女性盆腔MR平扫+增强检查,1例行血管造影检查。5例患者均行血管平滑肌瘤手术切除术+血管成形术,术后定期随访。结论: 血管内平滑肌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影像学检查特征明确,结合临床表现及妇科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脑死急性期证侯要素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受试者,入院时进行证候要素归类,NIHSS评分,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 ,载脂蛋白B(APOB)等。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证候风证得分与载脂蛋白A1有一定的相关性(P=0.033,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气虚证成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49,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证、气虚证与与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PLC)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是将人体体液或者血液中的某些微小的成分通过特殊的方法富集,再进行浓缩,扩增和荧光染色等处理后,用专门的设备进行检测,从而了解体液中具有的肿瘤或基因特征的信息,实现了对人体内的肿瘤相关状态从新的角度进行监测的方法。液体活检研究提供了可能早期发现肝癌,评估术后疗效和预后的新途径。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游离核酸(CFNA)和外泌体(exosomes)检测,它们在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方面各有特色,新近的PCR+分子测序技术将有助于此项研究。作者对肝癌液体活检的几种类型和特点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EMFs)对SD大鼠跟腱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的跟腱,采用血管钳反复钳夹跟腱的方法,建立大鼠跟腱异位骨化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干预组,吲哚美辛干预组,空白手术组,HO模型组。分别观察X线表现,组织学观察以及对COX-2、BMP-2的检测。结果: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干预组,口服吲哚美辛组都能够不同强度预防异位骨化的产生,两组效果相差不大。 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和口服吲哚美辛能有效预防钳夹部位组织的异位骨化,促进功能恢复,但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且方便无副作用,值得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青龙汤联合中药热奄包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脊髓损伤发病率高达50.484人次/百万人,且具有较高的致残性[1]。目前主要通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但因为严重不良反应,已不推荐[2]。补阳还五汤记载于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著作的《医林改错》中,共由7味中药(黄芪、赤芍、归尾、川芎、地龙、桃仁和红花)组成,是益气活血的代表药方[3]。有学者将其应用到脊髓损伤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4]。然而,由于补阳还五汤成分多、机制复杂,其治疗脊髓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等现代研究技术,揭示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成分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G细针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肛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择期行肛肠科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4 kg/m2,性别不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常规腰麻针罗哌卡因腰麻组(D1组)和25G细针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组(D2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术后8 h 及术后12 h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 h患者 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患者的补救镇痛率、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1组比较,D2组患者的术中VAS评分、术后4 h 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 h和12 h 的VAS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而头痛、恶心、呕吐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5G细针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科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发症少且安全性较好,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