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黄如训  卢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10-1711,1741
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常常同时存在,而抗抑郁剂缓解疼痛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澄清。把慢性疼痛作为抑郁症的症状谱之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文试从疼痛与抑郁之间解剖结构的关联性、神经递质改变的相似性、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面的特点对两者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疼痛像其他感觉(如听觉、视觉)一样,是机体的一种基本感觉,但又不同于其他感觉。首先,疼痛不是一种独立的感觉,往往与其他感觉一起存在,构成不同的复合感觉,如胀  相似文献   

3.
伤害性信息经初级感觉神经元加工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递到脊髓背角,再经进一步加工整合上传到脊髓上高级中枢最终形成痛觉。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仍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大理论挑战和亟待攻克的临床顽症。本文简述慢性疼痛的脊髓中枢机制并结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简述有关研究新进展。深刻认识和理解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是临床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治疗、不断探索更好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和方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术后慢性疼痛具有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手术所致神经病理性损伤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与此同时,手术损伤所致神经系统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亦加快术后慢性疼痛的形成。在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损伤、坏死组织炎症反应和/或感染均可导致外周神经、DRG及脊髓背角中多种免疫细胞及胶质细胞活化,产生多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组织微环境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外周和中枢神经元兴奋阈值下降,神经元兴奋性提高,发生痛觉敏化。本文主要综述术后神经系统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所致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慢性疼痛患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并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备受关注。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大量的消极情绪与疼痛相伴而生。本文就近几十年来慢性疼痛患者常常伴随的心理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路优泰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有抑郁症状的慢性疼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I组:曲吗多缓释剂100mg,每日二次;Ⅱ组:曲吗多缓释剂100mg每日二次,路优泰300mg,每日三次,四周后记录Zung氏抑郁评分(SD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组内和组间的SDS、VAS值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路优泰可增加镇痛药物疗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慢性疼痛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慢性疼痛或疼痛加剧的症状。本文就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疼痛与情绪共同涉及的大脑结构、神经回路以及与神经相关的化学物质等方面阐述了慢性疼痛与抑郁可能具有的共同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对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的治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疼痛中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90例分为两组,每组45例。Ⅰ组:曲马多缓释剂100mg,每日2次;Ⅱ组:曲马多缓释剂100mg,每日2次,盐酸文拉法辛75mg,每日1次。4周后记录Zung氏抑郁评分(SD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组内和组间的SDS、VAS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文拉法辛可增加镇痛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9.
帕罗西汀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53例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口服帕罗西汀每次20mg,每天1次,共服8周;对照组26例,口服安慰剂每次1片,每天1次,共服8周。应用慢性疼痛评定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帕罗西汀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疼痛和抑郁症状的有效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第4、8周末治疗组有效者分别为21例(77,8%)和22例(81,5%);而对照组分别为7例(26.9%)和9例(3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帕罗西汀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疼痛的机制和处理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疼痛是医学的重大难题,也是现代科学前沿之一。疼痛的发生具有两重性。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适应机制,以一种症状的形式出现,警告机体及时采取行为来避免伤害、寻找病因、减轻病痛;它又可形成病理性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给患者带来比疾病本身更严重的痛苦,可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活动等日常生活,造成焦虑、抑郁的情绪,使其受尽折磨、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甚至痛不欲生[1,4,1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严重的慢性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慢性疼痛已列为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之一。1疼痛的基本概念[2,5]1.1定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疼痛和抑郁共病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是其机制复杂,其中炎症是这些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慢性疼痛与抑郁共病的炎症机制。这些可能的机制过程包括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应激,导致细胞介导的免疫的激活和炎症的产生,继之出现的氧化/硝化应激通路的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色氨酸代谢通路的改变,神经元变性等导致与抑郁共病。为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的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盐酸氟西汀治疗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的关系及盐酸氟西汀(百优解)对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筛选出具有抑郁状态者,在疼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HAMD评定17项≥18分者71例,所占比例为44.9%。②71例中进入治疗研究的患者治疗后,盐酸氟西汀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lt;0.05),但治疗后2,4,6周盐酸氟西汀组HAMD及VAS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慢性疼痛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对其中具有抑郁情绪的患者使用抗抑服剂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13.
慢性疼痛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之一,开发新的镇痛药物需要对慢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占据体积最大的细胞,在结构上与神经元突触紧密接触.而且,外周神经损伤、组织损伤、肿瘤浸润、关节炎等引起的慢性疼痛状态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比小胶质细胞呈现出更持久的活化,该活化与慢性疼痛行为密切相关.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激酶(MAPK)释放炎症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慢性疼痛的维持.本文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慢性疼痛调节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疼痛的症状主要包括自发疼痛、痛觉敏化和超敏,往往伴随有抑郁和焦虑、记忆及认知功能损害等病症。在疼痛慢性化过程中,大脑作为将伤害性刺激整合为疼痛体验的最高中枢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在疼痛慢性化的中枢机制研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中枢神经系统中疼痛相关的记忆印迹细胞。本文在简要介绍印迹细胞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基础上,介绍了中枢印迹细胞参与慢性疼痛的记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慢性疼痛的产生机制(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产生慢性疼痛的心理学及其环境性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 MBSR)对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及其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就诊于本院的126例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训练。观察MBSR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 MBSR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SAS和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至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308例,评估工具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1例(有效率97.93%)。其中共检出伴有焦虑症状患者106例(占35.22%),检出伴有抑郁症状患者83例(占27.57%),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57例(占18.94%);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疼痛强度(P<0.01)、疼痛部位的数目(P<0.05)、感觉项计数和情感项计数(P<0.01)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慢性疼痛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其疼痛强度(P<0.05)和情感项计数有关(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常常伴发焦虑、抑郁,与其疼痛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神经根损伤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性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主要因腰神经根受某种原因的伤害性刺激而引起,如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和自体髓核刺激。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又称脊神经节,是脊髓两侧脊神经背根上的膨大部分,主要由感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构成,神经元的胞体多位于浅层,而神经纤维主要在深层。DRG内以假单极  相似文献   

20.
疼痛和抑郁常常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尤其是在初级诊疗场所中,患者常常仅呈现出躯体的症状而其抑郁的情绪往往被忽略。另一方面,精神病学专家也并未过多关注抑郁症患者的躯体表现或疼痛症状。尽管一些共同的神经生物学通路被提出,但是人们却尚未完全弄清楚抑郁和疼痛之间的关系。本篇综述将总结最新的疼痛和抑郁共患的知识,包括二者发生发展中同时被激活和改变的解剖学结构,同时被激活的神经环路以及神经化学物质,从而提升心理学家及疼痛诊疗学家关于疼痛和抑郁之间密切关系及病理生理学共性的认识,并且为新型镇痛及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