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脊柱侧弯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共8所中学2 121名中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8.20%,女生(9.50%)高于男生(7.00%),城区(10.45%)高于郊区(4.77%),高中生(10.08%)高于初中生(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21.76,9.54,P值均<0.05)。检出阳性的174名中学生中,胸段侧弯最多(65例),右凸略多于左凸,中度侧弯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OR=2.56,95%CI=1.71~3.82)、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3 h(OR=1.59,95%CI=1.12~2.27)、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OR=1.40,95%CI=1.00~1.9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1.82,95%CI=1.24~2.67)的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P值均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与地区、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有关,应加强脊柱健康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血浆鸢尾素(Irisin)质量体积浓度与血压变化的关联,并探讨体力活动(PA)和静态行为(SB)在该关联中的调节作用,为儿童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2017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共3 65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于2019年随访。基线和随访均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PA和SB,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根据基线的PA和SB数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儿童,最终共有521名儿童纳入研究,对纳入的儿童采用ELISA方法测定基线血浆Irisin浓度。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Irisin质量体积浓度与血压变化的关联,通过分层分析探究PA和SB对上述关联的调节作用。  结果  研究对象总体中,血浆Irisin质量体积浓度与血压变化无明显关联(OR=0.98,P>0.05)。根据SB水平进行分层,在低SB水平的儿童中Irisin质量体积浓度与舒张压(DBP)变化呈负相关(OR=0.87,95%CI=0.77~0.98,P=0.02)。SB水平对Irisin浓度与DBP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具有调节作用(P=0.01)。  结论  在低SB水平儿童中,较高Irisin水平与DBP水平降低相关,SB水平是Irisin质量体积浓度与DBP水平变化间关系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与睡眠问题的相关性,为预防、改善该群体睡眠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6所幼儿园40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ti 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客观测量PA,采用《儿童休闲活动调查问卷》调查SB,采用CSHQ睡眠习惯量表测评睡眠问题,运用线性分析、logistic 回归模型处理数据。结果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71.08%;PA与睡眠抗阻、睡眠时长不规律、睡眠夜醒、异态睡眠、CSHQ综合评分具有显著负向线性相关(β=-0.141、-0.452、-0.324、-0.201、-0.150 ,P<0.05);SB与睡眠抗阻、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夜醒、CSHQ综合测评具有显著正向线性相关(β=0.196、0.223、0.210、0.910,P<0.05)。对PA、SB联合分析,在PA(或SB)等级固定时,CSHQ测评合格率会因另一方等级的提高而降低(或升高),在高PA+低SB(OR=2.119,95%CI:1.464~3.368,P<0.05)和低PA+高SB(1reference)两个极端组合时,CSHQ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高PA+高SB(OR=1.750,95%CI:1.320~2.664)比低SB+低PA (OR=1.640,95%CI:1.412~2.743)CSHQ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更高。结论 体力活动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久坐行为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具有显著正相关,二者联合则具有抵消或协同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儿童血浆鸢尾素(Irisin)与肥胖相关指标变化值和新发肥胖的纵向关联,以及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和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是否存在调节作用,为儿童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52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于2019年随访。根据基线问卷的PA和SB信息筛选符合标准(SB≥同年龄、性别P75或 < 同年龄、性别P25;且中高等强度PA≥60 min/d或 < 150 min/周)的儿童进行血浆Irisin测量。分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  儿童2年内肥胖、超重及肥胖、中心性肥胖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2.82%,6.57%,6.81%。儿童血浆Irisin与肥胖相关指标变化值、新发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PA水平分层后,低PA组中Irisin水平与体重变化值呈正相关(B=0.229,P=0.03);以SB水平分层后,低SB组中Irisin水平与身高变化值呈正相关(B=0.210,P < 0.05)。PA和SB均对Irisin与体重变化值有调节作用(PPA调节=0.01,PSB调节=0.05)。  结论  PA和SB对儿童血浆Irisin与体重增加值具有调节作用,未发现Irisin与儿童新发超重或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北省4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循证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部分高校的87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状况。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0%,男生成瘾检出率为59.1%,女生为63.9%;轻度占82.5%,中度占17.0%,重度占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生、文科类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2.58(1.84~3.62),1.47(1.02~2.11)];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络成瘾率较低(OR=0.49, 95%CI=0.24~0.98);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和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网络成瘾率高(初中OR=1.52, 95%CI=1.01~2.29;本科及以上OR=2.30, 95%CI=1.16~4.56)(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运动对学龄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运动干预提供依据和指导。  方法  对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纳入标准为针对学龄儿童心血管风险因素的随机对照干预试验相关的文献。中文检索式有(身体活动或运动)和(学龄儿童或幼儿)和(心血管疾病或血压或血脂谱或胰岛素抵抗或炎症因子或动脉僵硬或动脉厚度或心血管综合风险因子)和(干预实验或随机对照实验),英文检索式有(physical activity OR exercise OR exercise intervention)AND(school-age OR children OR 7~12)AND(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CVD OR lipid profile OR insulin resistance OR inflammation OR arterial thickness OR arterial stiffness OR CVD combined score)A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  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涉及6个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学龄儿童的高密度脂蛋白(SMD=0.31,95%CI=0.03~0.59)、低密度脂蛋白(SMD=-0.37,95%CI=-0.59~-0.15)、三酰甘油(SMD=-0.45,95%CI=-0.72~-0.18)、胰岛素抵抗指数(SMD=-0.35,95%CI=-0.58~-0.12)、收缩压(SMD=-0.25,95%CI=-0.36~-0.14)、舒张压(SMD=-0.29,95%CI=-0.40~-0.18)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结论  运动干预对学龄儿童心血管风险因素有积极效果,可以在改善儿童的血脂状况、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家长参与和儿童良好用眼行为形成的相关性,为更精准的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4—5月,选择温州市鹿城区3所学校2 726名小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眼部测量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眼部参数、儿童用眼行为、家长特征和家长参与情况。  结果  家庭经济水平、家长学历程度、家长是否近视与家长参与行为有关(P值均 < 0.05)。儿童近视风险较低与家长总是/经常参与睡眠和户外活动行为管理有关(P值均 < 0.01)。家长总是/经常参与儿童用眼行为管理对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2 h(OR=1.95,95%CI=1.31~2.90)、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0.78,95%CI=0.65~0.93)、每天睡眠时间>8 h(OR=0.52,95%CI=0.40~0.68)、每天持续读写时间<1 h(OR=1.33,95%CI=1.30~1.56)、读写时距离桌面距离>30 cm(OR=0.57,95%CI=0.34~0.95)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家长参与性高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降低近视患病率。自身患有近视的家长参与度更高,且家长参与度与家庭总收入和家长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身体姿态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为该群体不良身体姿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Body - Style身体姿态评估测试仪(Model.S - 8.0)和《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调查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市4所幼儿园 40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态评估和生活习惯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体态测评得分为(21.98±3.01),不良体态检出率为75.86%,其中骨盆前倾、高低肩、O/X型腿检出率较高,占比分别为39.41%、46.80%、58.37%;不良体态检出率在性别(χ2 = 10.28)、年龄(χ2 = 16.57)、BMI(χ2 = 7.46)存在组别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9.24%)高于男童(72.16%),3~<4岁组(73.02%) 4~<5岁组(75.00%) 5~6岁(79.86%)具有随年龄增长递增的特点,肥胖儿童(86.36%)不良体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体态发育与生活习惯具有相关性,“每天参加体育锻炼”(OR = 2.014,95%CI:1.712~2.426)、“视屏时间<2 h”(OR = 1.632,95%CI:1.266~1.527)、“睡眠时间≥6 h”(OR = 1.425,95%CI:1.266~1.624)、“基本每天都吃牛乳奶制品”(OR = 1.067,95%CI:0.906~1.146)对儿童体态发育具有积极影响。结论 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对体态健康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促进其体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殷鼎  王慧  翟锁 《中国学校卫生》2023,44(4):594-598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区小学生身体姿态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身体姿态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城区9所学校的1 947名7~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Body Style(Model.S-8.0)仪器进行身体姿态异常筛查,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相关因素。结果 银川市城区小学生身体姿态综合评分为(22.07±2.87)分,异常检出率为71.29%;身体姿态异常检出率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4,13.47,6.46,P值均<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3.54%)高于男童(69.07%);7~8岁(68.24%)低于9~10岁(72.17%)和11~12岁(73.54%);肥胖儿童异常检出率(74.91%)高于超重(72.64%)和正常(70.28%)儿童。不良体态指标中,高低肩(40.73%)、骨盆前倾(39.39%)、X/O型腿(38.57%)的检出率较高;总体身体姿态异常分级的构成,表现出轻度(54.32%)高于中度(37.82%)和重度(7.85%)。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成分中介模型以探索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2—3月选取广东省和山西省2所省属医药类高校10 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口学特征、24 h活动行为、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等。采用成分中介模型分析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有1 114名学生检出焦虑,检出率为10.69%。手机成瘾与久坐行为(SB)增加[协变量系数α(95%CI)=0.07(0.05~1.00)]、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低强度身体活动(LPA)减少[协变量系数α(95%CI)分别为-0.19(-0.25~-0.13),-0.05(-0.08~-0.03)]有关(P值均<0.05)。LPA在手机成瘾和焦虑中存在中介效应[OR值(OR值95%CI)=0.99(0.98~1.00),P<0.05]。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主要由直接效应主导[调整协变量:OR值(OR值95%CI)=3.02(2.55~3.61),P<0.05]。结论 手机成瘾与SB增加及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使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小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A)水平、提高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12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指导手册》指标和20 m折返跑评价小学生身体素质,采用加速度计结合问卷调查24 h活动行为,通过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行为与各体质指标的关系,探讨成分等时替代的效应。结果 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24.79±7.77)个]低于男生[(28.21±6.52)个],坐位体前屈成绩高于男生[9.00(5.00,14.00),5.20(1.00,9.75)cm](t/Z值分别为2.60,-3.15,P值均<0.05)。男生呈现较高的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较低的静坐行为(SB),女生则为较低的LPA、MVPA和较高的SB。小学生MVPA与30 s跳绳、20 m折返跑成绩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13.19,7.90,P值均<0.05)。睡眠(SLP)、SB、LPA与体质指标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将1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遭受家长躯体情感暴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暴力伤害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3—10月选择唐山市3所特教机构的221名ASD儿童,同时方便选取市区和农村各2所幼儿园的395名非ASD儿童进行线上及现场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暴力行为调查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收集调查对象遭受暴力、孤独症严重程度、养育人抑郁状况及其他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法、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最近1年内,81.9%的ASD儿童和72.9%的非ASD儿童遭受过暴力,ASD儿童躯体、情感暴力报告率分别为74.2%和73.8%,非ASD儿童分别为58.7%和65.8%,两组儿童躯体、情感及总暴力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0,95%CI=1.12~2.60)、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元(OR=2.43,95%CI=1.45~4.08)、养育人抑郁程度重(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对其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并探究家庭支持的中介作用, 以期为有效的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18—2019年在北京、长治、乌鲁木齐24所小学共1 392名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中开展的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项目,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长的支持情况以及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在学校—家庭—个人3个层面上对干预组儿童开展饮食运动行为干预, 对儿童的饮食运动知识、饮食习惯、运动行为、静坐视屏行为进行评估, 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先分析干预对儿童认知和行为评分的作用, 再探讨家庭支持的中介作用。  结果  干预1年后, 相比对照组, 干预组饮食运动知识评分高(OR=2.34, 95%CI=1.71~3.21)、饮食习惯评分高(OR=2.58, 95%CI=1.75~3.82)和静坐视屏评分高(OR=1.91, 95%CI=1.35~2.68)的儿童比例明显升高(P值均 < 0.01), 干预组儿童存在家庭支持的比例提高(OR=3.45, 95%CI=2.19~5.45), 其中父亲(OR=2.70, 95%CI=1.68~4.35)、母亲(OR=3.71, 95%CI=2.28~6.04)、祖母(OR=1.65, 95%CI=1.00~2.70)和外祖母(OR=2.14, 95%CI=2.12~2.16)支持儿童控制体重的比例提高(P值均 < 0.05)。中介作用分析显示, 家庭支持在综合干预与儿童饮食习惯和静坐视屏评分的关联中存在中介作用。  结论  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可促进其认知和行为, 家庭支持是重要的中介因素。将家庭干预纳入儿童肥胖综合防控策略可提高儿童饮食运动行为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测作用,为早期识别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8年4月从重庆市4所中小学通过立意抽样招募1 046名五至八年级中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心理应激水平;于2018年10月收集健康危险行为自我报告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结果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不合理运动(62.05%)、偏食行为(24.76%)、打架(21.03%)、自杀意念(17.02%)、离家出走意念(9.85%)、情绪不良(8.80%)、吸烟(4.21%)、喝酒(3.73%)、赌博(3.63%)、网络成瘾(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心理应激与打架(OR=1.02,95%CI=1.01~1.03)、自杀意念(OR=1.02,95%CI=1.01~1.03)、情绪不良(OR=1.02,95%CI=1.01~1.03)、离家出走意念(OR=1.02,95%CI=1.01~1.03)、不合理运动(OR=1.01,95%CI=1.00~1.02)、吸烟(OR=1.02,95%CI=1.00~1.03)、网络成瘾(OR=1.02,95%CI=1.00~1.03)、偏食(OR=1.01,95%CI=1.01~1.02)和赌博行为(OR=1.02,95%CI=1.01~1.04)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以不合理运动和偏食行为报告率相对较高,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状况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报告风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量化评价1992—2020年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对中国3~6岁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为开展精准有效的干预实践、进一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提供方法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字资源、维普数据库、EBSCO运动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有关体育活动对中国3~6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中文检索词包括:(幼儿OR学龄前儿童OR学前儿童)AND(身体素质OR体质)AND(干预实验OR干预研究OR随机对照实验)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reschool OR kindergarten OR young children OR nursery)AND(physical fitness)A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ND(Chinese OR China)等。  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2 386名幼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立定跳远(SMD=0.61,95%CI=0.46~0.76)、坐位体前屈(SMD=0.53,95%CI=0.36~0.70)、10 m折返跑(SMD=-0.84,95%CI=-1.08~-0.61)、双脚连续跳(SMD=-0.74,95%CI=-0.90~-0.58)、走平衡木(SMD=-0.54,95%CI=-0.70~-0.39)的成绩有中到高度的影响,而对网球掷远(SMD=0.39,95%CI=0.26~0.51)成绩影响较低。  结论  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不同类型指标所反映的身体素质受体育活动内容、干预时长、锻炼频率、年龄等因素制约而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和静坐时间的日间变异程度,为探究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日常变异特征的可能因素和适宜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初、高中学生148名,连续佩戴一周ActiGraph GT3X+型号加速度计,记录学生日常MVPA和静坐时间,并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结果  青少年上学日的MVPA[(49.39±30.36)min/d]高于周末日[(34.24±30.30)min/d](t=6.61,P < 0.05),男生上学日和周末日MVPA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42,2.18,P值均 < 0.05);上学日和周末日静坐时间分别为(566.48±156.84)和(588.55±152.93)mi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男生静坐时间均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8.20,-2.51,P值均 < 0.05);青少年MVPA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39±0.17)低于周末日(0.5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 < 0.01),静坐时间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17±0.08)与周末日(0.15±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青少年一周内MVPA的变异系数(0.52±0.18)高于静坐的变异系数(0.18±0.07)(t=14.43,P < 0.01)。  结论  上学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较高,周末日体力活动不足情况更明显;一周内MVPA时间变异程度较高,尤其周末日;静坐时间稳定处于较高水平。除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外,加强对女生、周末日的干预对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