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掌握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6-2010年在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连续5年开展监测,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病原学检查,每年不少于1 000人,计算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12周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结果 2006-2010年累计调查5 125人,平均感染率为19.14%,蛔虫、鞭虫、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78%、0.60%、11.90%和51.91%,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虫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35.10,P0.01);各年度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1.29%、20.07%、22.55%、15.63%、26.03%,有逐年升高趋势(χ2=94.29,P0.01)。检测不同环境土壤200份,人蛔虫卵阳性39份,阳性率为19.50%。结论广东省高州市土源性线虫病人群平均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以高年龄组感染钩虫和低年龄组感染蛲虫为主,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环境土壤受到不同程度人粪污染。 相似文献
2.
3.
本试验目的是为了得出适合中国东南部阻断钩虫等土源性线虫传播的措施。1986-1988年采取阿苯哒唑每年治疗2次,连续化疗两年,可使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自52.3%,60.3%和28.35下降至3.2%,37.3%和3.5%;1989-1992年采取重点人群查治,钩虫感染率继续下降至0.49%,1993-1996年不采取任何于预措施,钩虫感染率维持在0.5%左右,土壤中分离不到钩蚴,上述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广州市白云区登革热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使用SaT Scan9.6软件进行登革热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12 050例,其中2014 年登革热发病率最高,年发病率517.41/10万。经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有17个街镇为Ⅰ类聚集区域。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7年登革热发病主高峰在7—11月。空间聚集位于白云区城区中部。发病率空间分布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在经过2014年暴发疫情后,2015年至2016年疫情相对平缓,2017年疫情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经空间聚集性分析,共有15个街镇为Ⅰ类聚集区域。随着扫描半径增大,最可能聚集区域向南部市区方向扩散。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登革热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7—11月是高发季节,城区街道聚集性明显高于郊区各个镇,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家务和待业、工人及商业服务职业是高发人群。建议对登革热高风险人群和高聚集区域加强监测和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登革热防控策略。2017年疫情的复燃态势,提示2018年登革热要尽早防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分析海南省白沙县2010~2012年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掌握了白沙县土源性线虫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评价该县的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和制定有效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查3 045人,其中男性1 556人,女性1 489人。3年来男性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0.45%、11.31%、9.70%;女性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0.54%、10.41%、13.70%。2010~2012年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25.69%、22.61%和17.06%。2010~2012年蛔虫、鞭虫、钩虫及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60%、12.30%、14.98%、34.21%;0.87%、11.79%、10.72%、38.78%;0.00%、8.48%、9.28%、36.31%。结论白沙县2010~2012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儿童蛲虫感染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的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13个县(市、区)39个抽样点的调查结果,采用二项分布拟合原理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共调查6219户,20195人,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1.48%、19.73%,其分布均存在显著的家庭聚集性(P均<0.001)。结论福建省人体肠道蛔虫、鞭虫和钩虫的感染均有家庭聚集性,建议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和驱虫,以提高和巩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甘肃省定西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探究感染分布特点和高危人群。方法 按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2015—2020年,在定西市7县(区)中每年选一个县,按地理方位选取5个乡, 其中随机选择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对3~9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调查6 440人,蛲虫检测1 115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100例,总感染率为1.55%,其中,蛔虫感染者98例(1.52%),蛲虫感染者2例(0.18%),无钩虫、鞭虫感染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类型主要为蛔虫。人群蛔虫感染率漳县最高(3.34%),通渭县次之(3.18%),临洮县最低(0.20%)。蛔虫感染率男性(1.60%)高于女性(1.44%)。人群普遍易感蛔虫,感染率最高年龄组为0~< 5岁组(5.32%),其次为5~< 10岁组(2.24%)。职业分布以学龄前儿童蛔虫感染率最高(4.27%)。学历以小学学历蛔虫感染率最高(1.64%),其次为文盲或半文盲(1.54%)。结论 0~< 5岁人群和文化程度较低者更易感染土源性线虫,防治的重点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和农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及时掌握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方法和要求进行;应用Excel和Spss 10.0软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监测1037人,总感染率为19.0%,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及3~12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7.26%、0.39%、1.64%、42.82%(39/89).流行特征:人群分布以农民、文盲的感染率最高,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总感染率及钩虫感染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以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较高.结论 五指山地区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下降较明显,但年长的农民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仍很严重,必须作为优先防治的重点,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永川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可能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就13项可疑危险因素及有关情况填写问卷调查表,通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其中,呈显著正相关作用的变量有1个,为便后洗手,呈显著负相关作用的变量有3个,分别为文化程度、饮用水源和厕所类型。结论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土源性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人体肠道蛔虫、鞭虫和蛲虫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青海省人体肠道蛔虫、鞭虫和蛲虫的家庭聚集性。方法:调查和粪检方法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统计分析应用二项分布配合X^2检验。结果:对青海省2803个家庭的14189人肠道蛔虫、蛲虫和鞭虫感染情况的分析表明,蛔虫、蛲虫和鞭虫的家庭聚集率分别为67.44%、22.60%和10.26%;蛔虫和蛲虫的感染户比率与家庭人口数呈正相关关系,随家庭人口数增加而上或;而家庭内人群感染率则与家庭人口数无关;鞭虫的感染户比率和人群感染率均与家庭人口数无关。结论:青海省人体肠道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均有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疟疾消除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输入性疟疾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上海市疟疾疫情信息和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疟疾病例的流行特征与感染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上海市共报告疟疾183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139例(占76.0%),卵形疟23例(占12.6%),间日疟11例(占6.0%),三日疟10例(占5.5%)。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分别来自非洲(178例,占97.3%)和东南亚(5例,占2.7%)。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0.4∶1,年龄30~<40岁(59例,占32.2%)。重症疟疾的初诊误诊比例51.6%(16/31)和超过3 d确诊比例38.7%(12/31)与非重症疟疾的27.0%(41/152)、13.8%(21/15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重症病例导致死亡。结论 疟疾消除以后上海市仍然面临境外输入的风险,首诊误诊和确诊时间延迟是重症疟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人群健康宣教、主动筛查以及诊疗技能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疟疾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监测数据,探讨福建省消除疟疾阶段疟疾流行特点,为福建省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福建省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疫情概况、三间分布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福建省2015—2019年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62例, 均为境外输入,其中516例(91.81%)来自非洲;562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428例(76.16%)、间日疟72例(12.81%)、卵形疟39例(6.94%)、三日疟19例(3.38%)、混合感染4例(0.71%)。报告病例中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 1 d,从就诊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0 d;首诊确诊的426例(75.80%),首诊单位以地市级医疗机构为主,为350例(占62.28%)。按报告地分,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市鼓楼区,为421例,占74.91%;按现住址分,病例主要分布于福州市福清市,174例,占30.96%。病例以青壮年男性(20~49岁)为主,527例,占93.77%;各月份均有病例分布,累计报告病例数较多的是1、2月份,分别为66例和63例,占总病例数的11.74%(66/562)和11.21%(63/562)。2015—2019年全省共报告死亡病例5例。结论 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病例依然存在,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治能力,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潍坊市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MPP) 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 1 月— 2019年12 月潍坊地区9 875例肺炎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共3 174例,其中普通型MPP 2 850例,RMPP 324例,在入院当天及治疗 7~10 d 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 MP 抗体,结合临床表现分析RMPP流行状况。结果 RMPP发生率占MPP的10.21%(324/3 174),2016—2019年发病率依为7.89%、9.45%、12.01%、11.24%,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RMPP发生率分别为7.53%、10.07%、12.09%和10.58%,除2018年夏季外,余年份秋冬季为RMPP发生率最高季节;男性患儿发生率10.47%,女性患儿发生率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4~<7岁和≥7岁患儿RMPP发生率分别为4.60%、13.90%和33.11%,RMPP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P<0.01)。结论 2016—2019年潍坊地区RMPP在MPP中的发生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无明显性别差异,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秋冬季为RMPP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