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补充硒对人体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云南锡矿地区冶炼厂工人每日补充硒150μg,连续3周,其血硒含量和GSH-Px活性明显增高,血清LP含量则无变化;镉的排泄量亦增加,并可使红细胞镉含量降低,从而减少镉的蓄积。为矿区肿瘤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硒(Se)镉(Cd)对心肌细胞的协同性影响。方法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正常对照、高Cd、高Se伴高Cd条件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结果高CA状态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其静息电位(RP)减小、动作电位幅度(APA)降低、动作电位复极50%时的时程(APDs0)缩短,而高cd伴高Se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RIP、APA、AP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高Cd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有损害作用;补Se可以对抗高cd对心肌细胞产生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硒对镉致胚胎和母体毒作用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硒和锗对镉所致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给大鼠腹腔注射硒(0.4mg/kg),锗(75mg/kg)或镉(1mg/kg)的方法,研究硒和锗对镉所致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大鼠连续腹腔注射镉(1mg/kg)3d,可显著增强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注射硒,锗可分别拮抗镉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但锗对镉所致大鼠脏微粒体,线粒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有明显影响;将硒,锗剂量减半联合应用,也能拮抗镉所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可溶性的2种纳米硒化镉对小鼠精子的毒性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试验组剂量为40mg/kg进行腹腔注射染毒,18d后取附睾观察精子存活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与CdSeⅡ相比,CdSeⅠ精子存活率低,而精子畸形率高(P〈0.05)。结论纳米硒化镉随着可溶性的升高,精子存活率增高,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赵永同  海春旭 《医学争鸣》1990,11(4):270-272
作者在光镜下检查了雄性大鼠给镉(Cd)和(或)硒(Se)后睾丸、肝、肾和心脏的形态学改变;同时(?)Zeeman效应石墨炉法和原子荧光法分别测定了饮水、饲料和全血Cd和Se的含量。结果表明:给Cd后大鼠睾丸组织萎缩,生精细胞数目减少和坏死;肾/体比值从空白对照(C)组的0.74±0.03增至实验(E2)组的0.83±0.03(P<0.01);心/体比值从C组的0.36±0.04增至E2组的0.41±0.02,P<0.01;Cd在血液中的蓄积增加,从C组的2.3±1.5mg/kg增至E2组的167.5±33.8mg/kg(P<0.01)。这些形态学的改变和给Cd剂量有关。经口补充小剂量Se(0.05 mg kg)可拮抗Cd所致的睾丸损伤及脏/体比值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8.
硒镉联合作用的不同染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联合作用时的不同染毒方式。方法检测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同时经口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镉含量以及同时腹腔注射染毒时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和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结果经口染毒时,氯化镉对低剂量硒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无明显影响,低剂量硒在实验早期可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增高,在实验后期又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下降,高剂量的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彼此降低其在肝肾组织中的含量。腹腔注射染毒时亚硒酸钠对氯化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以及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经口或腹腔注射同时染毒亚硒酸钠和氯化镉仍不失为研究硒镉联合作用的适宜染毒方式。为了避免硒镉形成复合物和硒镉彼此影响吸收,采用经口和腹腔注射的混合染毒方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采用给大鼠腹腔注射硒(0.4mg/kg)、锗(75mg/kg)或镉(1mg/kg)的方法,研究硒和锗对镉所致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大鼠连续腹腔注射镉(1mg/kg)3d,可显著增强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注射硒、锗可分别拮抗镉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但锗对镉所致大鼠肝微粒体、线粒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没有明显影响;将硒、锗剂量减半联合应用,也能拮抗镉所致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表明硒和锗具有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氟、硒、镉染毒对大鼠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氟、硒镉染毒对大鼠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氟、硒、镉单独或联合染毒后,检测大鼠血清,肝,肾,睾丸等组织中铁,硒,锌,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过量的氟,硒,镉都可引起大鼠各组织中铁含量的显著增加,并且三者表现出协同作用;硒和镉能导致各组织中相应含量的增加,特别是主要分布器官可成数倍的浓集。过量氟,镉可引起各组织中硒,锌的缺乏,硒则可使肝,肾,睾丸中锌水平普遍提高。氟+硒,镉+硒以及氟+硒+镉联合可减少肾硒,肝镉的蓄集,同时也可减少氟,镉所致锌的损失。结论 氟、硒、镉对锌、硒、镉的影响表现为相互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氯化镉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氯化镉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氯化镉对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作用效应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以5、10、25和50 μmol·L-1氯化镉分别作用于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6 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25μmol·L-1氯化镉作用于肝癌细胞株,分别于3、6、12和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应用裸鼠建立荷人肝癌模型,以0.25、1.00及4.00 mg·kg-1氯化镉及10 mg·kg-1氯化锌联合1.0mg·kg-1氯化镉腹腔注射荷瘤鼠,测定生存期及给药8周后肿瘤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表达水平。结果:5、10、25及50μmol·L-1氯化镉均可抑制HepG-2和SMMC-7721增殖,其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随着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0.25、1.00及4.00 mg·kg-1氯化镉及锌+镉组肿瘤细胞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 0.05),生存期明显延长(P< 0.05),锌+镉组与1 mg·kg-1氯化镉组比较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生存期延长(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MT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正常肝组织预先应用氯化锌组M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而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无变化。结论:氯化镉具有显著的抗肝癌作用,在应用氯化镉前给予锌可以提高正常组织中MT表达水平而起到保护作用;在肝癌组织中MT表达减低,并不能被锌诱导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化镉对裸鼠皮下移植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线粒体乳酸脱氢酶(LDH)、ATP酶活性的影响,阐明氯化镉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氯化镉0.5、1.0和2.0 mg.kg-1(氯化镉组),10 d后测定荷瘤体积、脏器指数和血清ALT、AST水平及荷瘤组织线粒体LDH、ATP酶的活性。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氯化镉0.5、1.0和2.0 mg?kg-1组肿瘤抑制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脏器指数变化不明显,其中氯化镉各剂量组肾脏指数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氯化镉各剂量组ALT水平及LDH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0.5和1.0 mg.kg-1组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1.0和2.0 mg.kg-1组Ca 2+ -Mg 2+ -ATPase活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和2.0 mg.kg-1组Na+-K+-ATPase活性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镉可能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并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干扰素-α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增殖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加入人干扰素-α共同孵育,作用24h后,以MTr法检测干扰素-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Boyden小室法检测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体内实验中以BEL-7402细胞10^6个皮下接种于BALB/C裸鼠,肉眼可见成瘤后以干扰素-α隔天瘤旁皮下注射,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并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小鼠处死后,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向附近淋巴结及其它脏器的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人干扰素-α可以明显抑制体外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20.2%);干扰素-α作用后在Boyden小室穿膜的肿瘤细胞数明显减少;干扰素-α治疗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所有小鼠都有近侧腋窝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未见有其它脏器的转移;干扰素-α组裸鼠生长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明显下降,凋亡明显增加。结论干扰素-α可以直接抑制体内、外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对BEL-7402细胞的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裸鼠移植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但对BEL-7402细胞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放疗及化疗结合对甲苯磺酰胺(PTS)瘤内局部注射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作裸鼠皮下移植性肿瘤模型,将60只Balb/c(nu/nu)裸鼠随机分为6组,即PTS组、放疗组、放疗+PTS组、化疗组、化疗+PTS组和对照组,分别经皮瘤内注射PTS、局部肿瘤单纯放疗、瘤内注射PTS+局部肿瘤放疗、局部肿瘤经尾静脉注射丝裂霉素化疗、瘤内注射PTS+局部肿瘤经尾静脉注射丝裂霉素化疗、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抑瘤率和生存期.结果 (1)放疗、化疗、PTS和放疗、化疗分别结合PTS局部肿瘤注射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放疗、化疗结合局部肿瘤注射PTS抑制肿瘤生长又优于单纯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放疗、化疗、PTS和放疗、化疗分别结合PTS局部肿瘤注射裸鼠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放疗、化疗结合局部肿瘤注射PTS治疗裸鼠移植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TS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TSA(0.1、0.5、1.0.2.0 μM)处理组,倒置显微镜观察TSA对SMMC-7721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比色法测定TSA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经TSA处理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减慢;MTT比色法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TSA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SMMC-7721细胞经TSA处理后,GO/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则明显减少,细胞被阻滞于GO/G1期.结论 TSA通过抑制HDAC的活性,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细胞周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靶向肝癌HepG2细胞VEGF基因siRNA表达载体对人肝癌细胞株裸鼠成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设计并合成构建好的靶向肝癌HepG2细胞VEGF基因的psuper.retro.neo-VEGF-siRNA表达载体转入HepG2细胞,通过G418抗性筛选出稳定株(HepG2/psuper.retro.neo-VEGF-siRNA,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HepG2/psuper.retro.neo组)和空白组(HepG2组).分别移植BALA/c裸鼠成瘤,计算各组鼠成瘤潜伏期和接种20 d后瘤重,Western-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裸鼠成瘤潜伏期分别为(9.2±1.2)、(3.9±0.7)和(3.8±0.9)d;接种20 d后3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94±57)、(566±86)和(626±96)g;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75±0.012)、(0.198±0.009)和(0.205±0.008);MVD分别为(13.6±2.8)、(34.3±2.9)和(35.3±3.5),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成和构建的靶向人肝癌HepG2VEGF基因干扰质粒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裸鼠成瘤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通道阻断剂 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人肝癌 HHCC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 NPPB 作用于 HHCC 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法及 MTT 比色分析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时相的变化.结果 NPPB 使 HHCC 细胞数及 MTT 光吸收值(OD)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去除 NPPB 后,OD 值便可逐渐恢复;经 100 μmol/L 的 NPPB 处理 48 h 时,HHCC 细胞 G1 期细胞比例比对照组明显增高,S 期及 G2 期细胞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NPPB 能可逆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NPPB 使细胞增殖停滞在 G1 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阐明微量元素硒镉含量异常是心肌细胞损害的机理。方法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观察了:正常对照、单纯高Cd、高Cd高维生素C、低Se高Cd、低Se高Cd伴高维生素C饲料饲养14w后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变化。结果 单纯高镉组无变化。低硒并高匐组RP、APA降低,APD50、APD90明显延长;低Se高镉高维生素C组仅RP降低,APA、AP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低硒并高可明显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维生素C可以对抗低Se并高Cd所致的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nm p53,rAd-p53)联合放疗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7721荷瘤裸鼠18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只,1只瘤内注射rAd-p53,另1只注射PBS,注射后48 h处死动物取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P53蛋白表达;其余16只分为4组:对照组、单独放疗(IR)组、重组人pS3腺病毒(rAd-p53)治疗组和重组人p53腺病毒+放疗(rAd-p53+IR)联合治疗组.实验治疗第16天处死动物,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光镜下观察肿瘤治疗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rAd-p53成功感染了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并增强肝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rAd-p53+IR联合治疗组、IR组和rAd-p53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49%、30.74%和33.67%,其中rAd-p53+IR联合治疗组的肿瘤抑制最强(P<0.01).光镜下观察各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均出现坏死,其中rAd-p53+IR联合治疗组肿瘤坏死较多;rAd-p53+IR联合治疗组肿瘤细胞表达Ki-67明显低于对照组、IR组和rAd-p53治疗组(P<0.01),而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 rAd-p53+IR联合治疗较单独放疗能显著抑制肝癌的生长,rAd-p53能增强肝癌对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