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庆霞 《中外医疗》2014,(22):101-10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阿德福韦酯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的病毒核糖核酸定量(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水平及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ST、SCr、HBV-DN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HbeAg转阴率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肝功能指标,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eAg转阴率,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肝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SCr、HBV-DNA、Hbe Ag转阴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LT、AST、SCr、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SCr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疗法,另外,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片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转阴、HBeAg转阴、HBe血清转换等病毒复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ild-pugh评分、血肌酐以及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B及HBe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TBIL、AST、ALT、PT、Child-Pugh评分、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肝功能检测、Child-pugh评分、血清学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降低(P<0.05),两组患者ALB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LB、HBe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过敏反应、腹痛腹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用阿德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拉米夫定耐药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D、HBV—DNA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LT、AST、HBV—DN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王像徽  赵卿祯  刘保安 《当代医学》2010,16(36):136-137
目的对比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联合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2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单药治疗,联合治疗可减少病毒突变及生化反弹,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毒素水平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兵  胡景芝 《疑难病杂志》2011,10(4):308-30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初期联合抗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联合组初始治疗时使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HBV-DNA转阴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用阿德福韦酯抗HBV治疗。对照组初始即单用阿德福韦酯抗HBV治疗,疗程均为24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24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和HBeAg阴转率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AST、ALT、TBIL、HBV-DNA及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4个月后联合组的ALT复常率、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期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病毒耐药降低复发率,优于单一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HBV-DNA阴转率及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四项指标上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和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小冬 《中外医疗》2011,30(14):8-9,11
目的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腺嘌呤核苷类似物治疗,B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第12、24、48周时HBV-DNA和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变化情况。结果 HBV-DNA转阴率A组3个时间点优于另外2组,B组第24周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LT复常率A组第12周和第48周优于C组,第48周优于B组,B组第12周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BeAg转阴率第48周A组优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纽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1次顿服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结果治疗组用药1年和2年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Child—Pugh评分分别与对照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s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LT复常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罗拾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91-1792
目的观察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2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患者H BV-D N A变化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H BV-D N 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连晓明  覃舒扬  莫金荣 《海南医学》2013,24(22):3303-3305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2、24及48周检测血清HBV-DNA阴转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TBIL、ALT、PT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弥补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较慢的不足,也可弥补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造成病毒耐药的不足,整体疗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脏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35.2±6.8)μmol/L、AST(65.5±8.5)U/L、ALT(56.3±6.8)U/L及Child-Pugh评分(7.1±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73.33%、HBeAg转阴率28.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大家健康》2016,(1):144-144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以及拉米夫定治疗),将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以及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肝脏Child-Pugh评分以及治疗后HBV DN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ST、ALT以及ABIL等肝功能指标以及Child-Pugh评分治疗前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水平(2.63±0.74)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3.55±0.47)IU/ml,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散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方法将2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d,乙肝散9g每日3次,服用12周、24周,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d12周;对照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d,服用12周、24周,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d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及HBeAg转阴率。结果12周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及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HBV—DNA水平及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散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拉米夫定(LAM)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确诊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比较第3、6、12个月时患者的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用药的不良反应等。结果在用药的第3、6个月,观察组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BeAg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起效较迅速,能够降低生化反弹和病毒突变的可能性,减少出现耐药性机会,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杨明岳 《当代医学》2014,(34):152-15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36例,均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周期均为2年,对所有患者肝功能改善和HBV-DNA转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最终29例患者纳入研究,29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所有患者治疗1年时和治疗2年时的TBIL、ALT、ALB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年时指标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患者的HBV-DNA转阴率达55.2%(16/29)。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276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门诊患者分为两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恩替卡韦组,分别用药治疗24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12,和24月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HBV—DNA、AIJ、AST和T—Bil,随访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后同时间段两组间的ALT复常率,x2=3.63,x^20.05(2)=5.99,x2〈x^20.05(2),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间段两组间HBV—DNA转阴率,x^2=0,x^20.05(2)=5.99,x^2〈x0.0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恩替卡韦组转阴率比联合用药组高些。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单用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效.但恩替卡韦单用治疗比联合用药HBV—DNA转阴效果好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对拉米夫定耐药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继续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P〈0.05),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0.62,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5.12,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不良反应较轻,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患者。结论:乙型肝炎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