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Ⅱ期与Ⅲ期患者共74例,所占的比例为87.07%;病理分型主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35%;肿瘤直径〈3.0 cm者62例,≥3.0 cm者23例。行手术治疗后,甲级愈合72例,5年总生存率为70.59%。其中肿瘤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87.1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者的26.09%(χ2=30.08,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35.29%)(χ2=11.49,P〈0.01);而年龄≤40岁者5年生存率(36.36%)显著低于40岁以上患者的82.54%(χ2=16.75,P〈0.0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直径〈3.0 cm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影响因素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五年生存率。结果:本组42例患者五年生存率为71.4%(30/42),以40岁为年龄分界,40岁以上患者33例,五年生存率为78.8%(26/33);肿瘤大小以3cm为界,直径3cm以下患者34例,五年生存率为79.4%(27/34);而从淋巴结转移情况来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要显著高于发生转移的患者(P〈0.05),而从淋巴结转移数量来看,转移数≤3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转移数〉3的患者(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都会对患者的生存率造成影响,对于II、III期乳腺癌患者而言,行根治术加术后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张志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951-3952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其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经2个月~6年的随访,肿瘤直径在3 cm以下的总存活率74.2%(23例),直径在3 cm以上的总存活率25.8%(8例),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患者25例,总生存率84.0%;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6例,总生存率33.3%,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由于多为乳腺癌中晚期,且癌细胞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应及时给予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术后进行化疗、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P〈0.05)。年龄、绝经与否、激素受体表达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其中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青年乳腺癌(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6-01手术治疗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80.0%(48/60);病理分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0.2%(37/60);肿瘤〈3.0 cm 40例,〉3.0 cm 20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青年乳腺癌临床上有其特点,中晚期多见,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91.8%(90/98);病理分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5.31%(64/98);肿瘤〈3.0cm67例,〉3.0cm31例;均行手术治疗。98例乳腺癌手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67.35%(66/98)。结论本组乳腺癌病例有中晚期多见的特点,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生存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7.
31例胃肠道类癌的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35-137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1例胃肠道类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病灶≤2cm与〉2cm患者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cm者5年生存率为50%,两者比较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85.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王越 《中外医疗》2010,29(10):71-71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乳腺癌病人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3岁。选择指征:(1)肿瘤直径〈3cm。(2)肿瘤距乳头〉3cm。(3)单发肿瘤。(4)查体腋下无质硬淋巴结。按乳腺癌TNM分期为0期、I期、IIA期病人。手术方法是肿瘤扩大切除,将肿瘤连同周围2cm正常组织一并切除。根据切缘快速病理检查结果阴性保乳,反复阳性需改行改良根治术。本组病人部分I期、II期在术后行化疗、全部放疗及部分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切缘均为阴性,腋下淋巴结无转移者46例,1~3枚淋巴结转移者11例,随访13年,局部复发率5.4%(2/57),总生存率91%(52/57)。美容效果满意率87.7%(50/57)。结论(1)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与同期乳腺癌根治术有相同的生存率。(2)保留乳房外形提高病人生存质量。(3)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规范综合治疗是保乳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保乳手术患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接受保乳治疗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确诊时年龄≤35岁)和中老年组(确诊时年龄〉35岁)。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和生存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中1例(7.14%)死亡,中老年组2例(3.13%)死亡。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总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和93.75%(χ2=0.69,P=0.4066)。青年组有2例(14.29%)出现了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中老年组有3例(4.69%)出现了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五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95.31%(χ2=4.02,P=0.0451)。淋巴结情况和年龄(大于或小于35岁)是影响接受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OR=3.467,95%CI为1.048~11.472,P〈0.05;OR=0.245,95%CI为0.069~0.863,P〈0.05)。淋巴结情况是影响青年组无病生存率的唯一因素(OR=7.357,95%CI为1.030~52.563,P〈0.05)。结论:虽然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有同样的中长期生存率,但是青年组比中老年组更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对年轻的患者尤其是对淋巴结阳性的年轻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应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直肠癌治疗后长期生存相关因素,对545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或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者187例,按11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生存率与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管周长范围、病变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类和病变部位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和病程关系不大(P〉0.05)。我们认为提高直肠癌治疗后长期生存率,应从上述  相似文献   

11.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正伦  冯云  詹菊辉 《当代医学》2011,17(35):11-12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5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生存39例,占97.5%.对照组患者生存39例,占97.5%.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复发.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但必须掌握保乳手术指证并保证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癌术后方,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26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直径〉2 cm,临床Ⅱ期和Ⅲ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ER(-)PR(-)的患者,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以及ER(+)PR(-)和ER(-)PR(+)的患者,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和年龄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3.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癌术后方,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26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直径〉2 cm,临床Ⅱ期和Ⅲ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ER(-)PR(-)的患者,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以及ER(+)PR(-)和ER(-)PR(+)的患者,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和年龄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无瘤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02例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放射治疗后长期无瘤生存率,分析放射治疗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直径≤3cm和〉3cm的患者其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67%、87.04%(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11%、81.58%,1~3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24%、70.59%,≥4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0%、40.00%。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4%和90.28%,未行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67%和15.62%(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是否行放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需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正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接收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4例,其中,47例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47例设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系统治疗并随访,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ER、PR、Cerb B-2、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例数、ER阳性率、PR阳性率、术后5年生存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析、Cerb B-2阳性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乳腺癌患者较低龄乳腺癌患者极易发生淋巴转移,肿瘤较大,术后生存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应该重视高龄乳腺癌患者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陶苹  龙启明  胡锐  张剑辉  李卉 《四川医学》2008,29(5):536-537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25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68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60%,无瘤生存率为52%,Ⅱ期5年生存率为72%,Ⅲ期5年生存率为42.9%,Ⅳ期为0,腋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83.3%,腋淋巴结阳性5年生存率为47.4%,在预后指标单因素分析中,发现腋淋巴结转移为唯一临床预后指标,未能发现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对预后产生影响.结论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应采取手术、化疗,放射和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对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16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关系,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腋窝转移淋巴结pCR和non-pCR的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116例患者中,有52例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达到pCR,占比44.83%。单因素分析显示,通过比较pCR和non-pCR,发现年龄、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NAC前后Ki67差值、NAC方案、NAC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是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腋窝转移淋巴结pCR与non-pCR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80.40% vs. 54.60%)和总生存率(90.4% vs. 70.10%)(P<0.05)。结论 部分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淋巴结能够达到pCR。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相关性,发现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与年龄≤50岁、无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有关。同时发现,腋窝转移淋巴结pCR较non-pCR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8.
86例早期胃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对早期胃癌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直径〈2cm、2~4cm、〉4cm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1.6%,50.5%,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3.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1.3%)。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与预后因素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毕I或毕Ⅱ式根治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是早期胃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对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患者应采用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之间的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87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7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①年龄〈35岁的比例高(P=0.012);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比例大(P=0.031);③肿瘤最大直径≥5cm多(P=0.044);④确诊时淋巴结阳性者多(P=0.011);⑤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多(P=0.007);⑥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多(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15%和88.61%,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86.69%和95.45%(P值分别为0.003和0.03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发病年龄较轻、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高、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等特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确诊时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级别和病理类型,特别是年龄、淋巴结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志勇  欧阳忠 《四川医学》2010,31(6):714-716
目的探讨VEGF-D及Ki-67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和Ki-67的表达。结果①VEGF-D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2%(41/50),显著高于未转移淋巴组37.5%(15/40),(P〈0.01)。Ki-67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4%(42/50),显著高于未转移淋巴组42.5%(17/40),(P〈0.05),且VEGF-D与Ki-67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②VEGF-D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级、ER、PR无关,与CerbB-2表达显著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VEGF-D和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促进了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和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