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全流产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以及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全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早孕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声像图分析。结果:60例患者超声显示宫腔内不规则斑片状、团块状的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56例宫腔内残留物内探及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或近宫腔处肌层局限性血流信号增多,脉冲多普勒为低阻血流信号,RI≤0.6。4例未探及血流信号的低回声团为血凝块。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宫内残留物的性质,为流产不全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及声像图表现。结果:10例子宫腺瘤样瘤7例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或阴道流血,3例无自觉症状。术前体检或超声检查均误诊。超声检查病灶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不均质结节,边界欠清。6例位于浆膜下,4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直径1.1~10.0 cm。镜下见肿瘤由腺腔样结构组成,内衬扁平或低柱状上皮细胞,腔内可见淡染的黏液物,间质为疏松或致密纤维或纤维和平滑肌束的组合。免疫组化检查10例患者腺瘤样瘤肿瘤细胞CK(AE1/AE3)(+)、Vimetin(+)、广谱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CD34(-)。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4例伴发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需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子宫肌瘤设为A组,4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设为B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疾病诊断效果。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A组患者血流阻力指数、血流搏动指数、舒张期峰值速度及收缩期峰值速度均低于B组(P<0.05),且A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回声,特殊情况存在小部分略强回声。B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特征呈现筛孔状暗区、星点状血流信号,基本呈现较强的光团回声。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可取得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动静脉瘘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创伤所致子宫动静脉瘘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征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4例既往有流产或剖腹产史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血流情况。结果14例创伤性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彩色多普勒频谱超声均观察到子宫肌层丰富血流信号;表现为特征性动静脉瘘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瘘口处探及高速动脉血流频谱3例,表现为肌层回声不均,肌层湖泊样低速低阻血流频谱11例,其中1例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保守治疗成功;1例单纯子宫动静脉瘘行球囊压迫止血成功;1例子宫动静脉瘘合并宫腔残留,在子宫动脉栓塞后刮宫治愈;另11例抗炎止血保守治疗。结论子宫动静脉瘘是创伤性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其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和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结合临床表现及阴道超声特点,以协助术前对宫腔内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1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阴道超声检查图像并进行分析,观察其超声特征。结果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5.9岁),8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不孕。超声表现:4例病灶位于宫腔下段至宫颈内口,5例位于宫腔内,1例位于宫角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7例病灶测出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0.33~0.71。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宫腔内病变,临床上需与子宫内膜癌、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相鉴别,通过超声检查病灶的回声、部位及血流信号并结合临床表现可协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的160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肌瘤组80例、子宫腺肌瘤组80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并比较两组血流相关参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2.50%、87.50%。子宫腺肌瘤组血流阻力指数高于子宫肌瘤组,血流搏动指数低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25岁,因不孕1+年,阴道不规则流血6月,于2017年12月27日入我院。患者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入院前23天于我院门诊就诊,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0.75 cm(单层),内膜回声极不均匀,其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内可见1.6 cm×1.1 cm×1.6 cm低回声区,其内探及血流信号,肌壁回声均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因患者未生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位年龄46岁(29~60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则、腹痛等,少数无症状。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肿物内见无回声区,2例提示肿物边界欠清,内见血流信号。4例患者行MRI检查,DWI均呈高信号,其中3例呈T2WI高信号,1例为T2WI稍低信号。所有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截止至2018年2月,平均随访时间30.8个月(1~96个月),均未见复发、恶变。结论 ESN为良性肿瘤;MRI平扫DWI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子宫低回声团块,其内见无回声区或异常血流信号。诊刮及宫腔镜下活检病理有助于诊断。育龄患者可选择单纯肿物切除,术后需密切随访。对于绝经后或无生育需求女性,建议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常规体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观察产后部分性胎盘植入患者,产后行药物保守治疗前、后植入胎盘声像图变化、内部及周围子宫肌层血流显示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产后部分性胎盘植入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药物保守治疗前、后利用CDFI对胎盘植入范围、回声变化、病灶内部及基底肌层血流显示率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同时复查血β-HCG,了解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变化.结果:产后部分性胎盘植入患者药物治疗后,55个病灶逐渐吸收、脱落消失,4个病灶钙化.病灶基底肌层血流信号显示率逐渐减低,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可成为药物治疗产后部分性胎盘植入效果评估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超声诊断胎盘低置状态或低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的住院患者93例,其中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者24例。经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着重扫查胎盘的位置及其厚度、胎盘内回声、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厚度及其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与子宫相邻的膀胱壁情况、胎盘附着处血流情况。结果:2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20例,其中粘连性胎盘4例,植入性胎盘14例,穿透性胎盘2例。超声误诊5例,漏诊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93.15%,阳性预测值为79.17%,阴性预测值为98.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产前检查胎盘植入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升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 方法 对广东省中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9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结果 59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年龄平均(39.8±8.6)岁,临床表现多样化,以月经异常为主;腺瘤样瘤直径平均(2.7±1.9)cm,多为单发,多位于子宫肌壁;多数患者合并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合并异位妊娠比例较高(7.84%)。免疫组化显示CK 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率均达到98.3%。部分病例HBME-1阳性。 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临床和病理检查易误诊和漏诊的少见间皮源性肿瘤,临床上常与子宫平滑肌瘤等多种疾病伴发,并可能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诊治宫内占位性疾病10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陈勤芳 《生殖与避孕》2014,(4):292-294,3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与阴道彩色超声(TVB)对宫内占位性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孕、绝经后出血、阴道彩色超声提示宫腔占位等不同原因行宫腔镜检查的1 065例患者,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了解TVB诊断的准确率及宫腔占位性疾病的病理性质。结果:1 065例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术前TVB提示有宫内占位的为800例,经宫腔镜检查,术中见宫内占位900例,2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VB提示有宫内占位的800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证实有宫内占位750例,TVB与宫腔镜检查的阳性符合率为93.8%(750/800),假阳性率为6.2%(50/800)。术前TVB未提示宫内占位的265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存在宫内占位的有150例,TVB的假阴性率为10.8%(115/1 065)。宫腔镜术后病理诊断提示,宫腔内膜息肉670例,占62.9%(670/1 065),子宫黏膜下肌瘤121例,占11.4%(121/1065),内膜简单性增生153例,占14.4%(153/1 065),内膜功能性增生93例,占8.7%(93/1 065),复杂性增生9例,占0.8%(9/1 065),不典型增生8例,占0.8%(8/1 065),子宫内膜癌11例,占1.0%(11/1 065)。结论:准确诊断宫内占位性疾病性质,须在宫腔镜直视下检查并取材进行病理诊断,此是宫内占位性疾病的最终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卵巢肿瘤患者腹水中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基础,分析细胞超微结构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术前经腹腔穿刺获取4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腹水,分别送电镜室和病理科,经相应过程处理后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术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5例良性肿瘤(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腺纤维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腹水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43例恶性肿瘤(浆液性乳头状腺癌32例、黏液性腺癌5例、上皮型恶性间皮瘤3例、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2例、内膜样腺癌1例)腹水的光镜诊断阳性率74.42%;电镜阳性率81.39%。电镜对肿瘤组织来源的诊断符合率83.33%,光镜为56.67%。结论:电镜对腹水肿瘤细胞组织学来源的诊断具有优势.与光镜结合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真  唐静  刘玉兰  兰为顺  王燕 《生殖与避孕》2014,(2):167-170,17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CSP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CSP患者均经阴道彩色超声确诊,其中58例有临床表现。63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甲氨蝶呤(MTX)灌注术,9例行UAE。术后24~48 h,34例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29例宫腔镜下行清宫术,8例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定期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至正常。71例均痊愈,月经平均复潮时间40.4±9.0(20~83)d。结论:盆腔彩色超声在CSP诊断中有重要意义,UAE+MTX灌注术+宫腔镜下清宫术(或腹腔镜手术)是治疗CS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临床与大体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73例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临床表现及其大体形态等。结果:73例患者中,腺瘤样瘤发生于子宫者72例,其中子宫与卵巢冠同时发生者1例,另有发生于输卵管系膜1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2.4%,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及近浆膜的子宫肌壁间,粘膜下少见。72例呈结节状,其中单发68例,多发4例,肿瘤直径1~5cm,余1例呈弥漫性生长。合并平滑肌瘤或腺肌病的比例为75%。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主要有月经紊乱21例,月经量增多17例,痛经27例,月经中期疼痛4例。大体检查可见特征性表现,肿瘤切面呈实性,灰白及灰黄色,质地较软,有网格与细小孔隙或小囊腔形成,小孔内有半透明稀粘液,肿瘤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无假包膜。镜下见肿瘤细胞组成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腔隙内衬以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伴平滑肌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6例肿瘤细胞间皮细胞抗体(Mc)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均阳性。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子宫腺瘤样瘤的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文献报道。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重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Adenomatoid tumors are rare benign mesothelial tumors of the genital tract, and only a few cases of uterine adenomatoid tumors treated at laparoscopic surgery have been reported. Herein is reported the case of a laparoscopically resected uterine adenomatoid tumor with coexisting endometriosis. A 34-year-old nulliparous woman with suspected uterine fibroma and endometrial cys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which both the uterine tumor and the endometrial cysts were enucleated. Enucleation of the uterine tumor was difficult, and, therefore, the border between the tumor and normal myometrium was divided using a harmonic scalpel for tumor resecti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tumor showed irregularly proliferating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many round hiatuses lined by epithelial-like cells. These epithelial-like cells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positive for mesothelin and podoplanin, and negative for CD34,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tumor was an adenomatoid tumor. This may be the fourth reported case of an adenomatoid tumor resected using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分型。方法:对106例经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分析阑尾炎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型,最后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声像图中可显示阑尾内径均增粗〉6mm,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或缺失,106例中单纯性阑尾炎67例,占63%,化脓性阑尾炎16例,占15%,坏疽性阑尾炎21例,占20%,阑尾周围脓肿2例,占2%。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占同期妊娠的0.24%(58/23756),其中卵巢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6例(96.6%),卵巢恶性肿瘤2例(3.4%)。妊娠前首次发现者5例(8.6%);孕早期发现者22例(37.9%),孕中期发现者18例(31.0%),孕晚期发现者13例(22.4%);孕早、中期均为超声检查发现,孕晚期均为剖宫产术中发现。56例卵巢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中,50例(89.3%)行卵巢囊肿切除术,6例(10.7%)行附件切除术,随访8~18个月未见复发。2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助化疗8个疗程,随访12个月无瘤生存;1例卵巢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卵巢幼年性颗粒细胞瘤,拒绝再次手术及化疗,术后2个月死亡。58例患者中,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行急诊手术8例,发生率为13.8%。58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为成熟畸胎瘤24例(41.4%),浆液性囊腺瘤22例(37.9%),黄体囊肿10例(17.2%),颗粒细胞瘤1例(1.7%),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1.7%)。结论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和监测妊娠期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而剖宫产术中常规行双侧附件探查亦很重要。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以成熟畸胎瘤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治决策。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12年8月因CSP住院治疗的患者51例,统计患者剖宫产指征、次数、术后恢复情况及发病时间。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采用清官、子宫动脉栓塞、宫腹腔镜诊治、经阴道病灶切除及子宫切除等方式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超声诊断。患病距上次剖宫产时间5-147个月,平均(60.5±9.5)个月。妊娠2-6次,除10例(19.61%)为临产后剖宫产外,41例(80.39%)为未临产选择性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4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成功:其中8例超声监测下单纯清官、19例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8例在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监测下清官、11例行宫颈局部注射或深部肌内注射甲氨蝶呤、2例经阴道行子宫前壁修补术,另3例切除子宫(其中1例死亡)。结论:CSP属高危妊娠,早期诊断、谨慎处理至关重要。超声是诊断CS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碘油造影(HSG)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HH)两种方法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就诊曾行输卵管碘油造影(HSG)不孕症患者1 452例,行B型超声监护下无痛HH,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诊断输卵管通畅建议调整试妊娠,如1年仍未自然妊娠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以宫腹腔镜探查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SG、HH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HH和宫腹腔镜诊断输卵管不通+通而不畅的符合率为86.1%(2 500/2 904),HH诊断输卵管不通+通而不畅的敏感度为98.7%(2 370/2 401),特异度为58.6%(295/503)。HSG和宫腹腔镜诊断输卵管不通+通而不畅的符合率为74.3%(2 130/2 866),HSG诊断输卵管不通+通而不畅的敏感度为93.7%(2 252/2 404),特异度为42.4%(196/462),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H检查输卵管通畅度较HSG更为精确,而且HH对患者身体无明显损害,并可诊治宫腔内异常情况,故作为输卵管性不孕的初筛实验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