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1 138例胃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癌灶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等特点,分析各分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138例胃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9.91±11.51)岁,中位年龄60岁(22~86岁),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60.89%),男女性别之比为3.31∶1,汉回民族比为4.87∶1。所有患者中贲门胃底癌381例(33.48%),胃体癌351例(30.84%),胃窦角癌406例(35.68%);组织学分型中有低分化腺癌634例(55.71%),中分化284例(24.96%),高分化220例(19.33%);其中检出早期胃癌78例(6.85%),进展期癌1060例(93.15%);胃腺癌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癌灶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民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性别与癌灶发生部位有关(P〈0.05)。结论年轻患者较老年患者,回族患者较汉族患者低分化腺癌比重大、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70岁)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09-09/2012-09年间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49例高龄胃癌患者(≥70岁)及83例低龄胃癌患者(〈7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后近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高龄组贲门胃底癌、胃窦癌发生率分别为41.1%、28.3%;低龄组发生率分别为25.3%、44.6%,高龄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术中输血率为18.4%,低龄组为8.4%,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6.3%,低龄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6例(12.2%),低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9例(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的应用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发生在胃窦者居多,占42.31%,其次为胃体,占26.92%;癌灶3cm者占73.08%,癌灶3cm者占26.92%,癌灶3cm者发生在黏膜内的比例明显高于黏膜下层(P0.05);肿瘤形态以Ⅲ型居多,占38.46%,其次为Ⅱc型占34.62%;组织学分型:中分化腺癌最多占34.62%,高分化腺癌占30.77%。结论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在胃贲门部和胃窦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胃贲门癌和胃窦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不良预后的原因,指导胃癌术后的治疗。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贲门癌组织标本64例和胃窦癌组织标本67例,常规病理检查,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表达,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胃贲门癌组EGFR和VEGF蛋白表达率高于胃窦癌组(P〈0.05)。胃贲门癌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于胃窦癌组(P〈0.05)。结论胃贲门部癌组织中的EGFR和VEGF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胃责门部癌生物学行为差、预后不良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了贲门癌有较高复发和转移危险,提示有加强责门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与青年胃溃疡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158例胃溃疡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与青年组,各79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病因等.结果 老年组和青年组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同,黑便与呕血、贫血及消瘦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反酸嗳气、上腹部疼痛及牙痛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长期吸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不规律饮食与不合理作息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溃疡部位多发生于胃窦部,直径一般<2cm,而老年组溃疡部位同样好发于胃窦部,但胃底部与胃体部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胃窦部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年组患者(P<0.05),直径一般>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青年组胃溃疡患者在不规律饮食与不合理作息方而更显著,而老年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方面比例多于青年组,青年组溃疡部位多发生于胃窦部,直径一般< 2cm,而老年组胃底部与胃体部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直径一般> 2cm.  相似文献   

6.
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比较不同部位取材的阳性率,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方法 以未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超过1周为入组条件,将149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于胃窦(距幽门2~3 cm的胃窦小弯侧)、胃体(距贲门大约8 cm的胃体小弯侧)取材,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计算各部位检测阳性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本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总感染率达81.9%,胃窦部阳性率高于胃体部,服用PPI超过1周的患者胃体HP检出率(75.00%)明显高于未用药者(55.96%),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30%的患者胃窦区Hp检测阴性,而胃体检测阳性,明显高于未用药者(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呈灶状分布,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在胃内的定位有一定影响,临床取材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多点取材以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陈安平 《华夏医学》2002,15(1):28-29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对1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26例胃癌中,早期胃癌5例(3.97%),进展期胃癌121例(96.03%),40岁以下4例(3.2%),50-60岁81例(64.3%),男性高于女性,癌灶痊于贲门部16例(12.7%),胃体部29例(23.0%),胃窦部81例(64.3%),多数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结论:对40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以可疑病灶及有癌前病变者应常规行病理活检,并定期复查胃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早期胃癌病例13例,均经胃切除标本连续取块切片检查证实,其中粘膜癌7例,粘膜下癌5例,1例因于活检时已将癌灶全部切净,故切除标本中未再见到癌。癌组织位大弯侧者3例,小弯侧者10例,除2例在贲门部外其余均在幽门、胃窦及其邻近部。组织学检查呈乳头状腺癌1例、管状腺癌5例、管状腺癌合并局部低分化或未分化癌5例,低分化腺癌合并局部印戒细胞癌1例。局部淋巴结见转移癌者3例。 早期胃癌的诊断是以临床、X线、纤维胃镜及病理等多方面的检查密切协作来完成的。作纤维胃镜检查时应多注意观察胃幽门区及窦部这些好发胃癌的部位。活检应自病变四周及中心部取材,不应少于4块。对有长期慢性胃溃疡史的患者应十分警惕其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早期胃癌患者42例,以上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患者均行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活检钳钳取组织,直径小于1.0cm全部取材,直径大于1cm较多取材.取材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和胃镜下形态:胃窦10例,胃体9例,胃角15例,贲门8例.胃镜下形态:Ⅰ型1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型24例;Ⅲ型11例.②病理组织学检查:腺癌19例,占45.2%.粘液细胞癌12例;印戒细胞癌1例.鳞癌10例.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多表现为浅表凹陷和溃疡型,胃壁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重视内镜检查并准确行粘膜活检有助于尽早发现早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671例老年人胃癌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经内镜发现病理确诊的671例老年人胃癌患者(〉60岁)与126例青年人胃癌患者(〈3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结果老年人胃癌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但在青年人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老年人胃癌多见消瘦、呕血和黑便,青年人胃癌患者以上腹痛和恶心呕吐为主;胃癌部位,老年人以胃底贲门部为主,而青年人以胃窦部多见(P〈0.01);病理组织类型老年人以中分化腺癌(47.84%)为主,青年人胃癌则以低分化腺癌为(53.2%)。结论掌握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4%,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Lauren分型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21^waf1表达与贲门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同正常对照组相比,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与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优于阴性者,但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切除术后长期生活的因素。方法对584例贲门癌切除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年生存率为17.1%。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瘤体大小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切端癌残留、癌栓形成、肿瘤浸润浆膜、手术切除性质,以及性别、年龄、病程等对10年生存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切除治疗仍是提高其10年生存率的关键。切端癌残留、癌栓形成、手术切除性质等因素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章华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30-13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另选择30例正常的胃黏膜标本组织作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低分化、中分化胃癌Survivin的阳性率较高分化明显升高(P〈0.01或P〈0.05)。胃癌PTNM分期Ⅲ、Ⅳ期的Survivi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Ⅱ期(P〈0.01),淋巴结转移组Survivi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表达组(P〈O.05)。结论Survivin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Survivin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李鑫  潘月龙  沈建国  王林波 《浙江医学》2011,33(12):1756-1759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G)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经手术证实的合并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且病理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分别对患者的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以及远处转移灶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DG亚基(α—D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α—DG在正常黏膜、胃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70%、25%、5%;原发灶中α—DG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黏膜,且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P〈0.01);OC—DG在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P〈0.05);而OC—DG在不同大体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分期者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D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且DG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表达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不同部位Ⅲ期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300例确诊为Ⅲ期胃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胃底贲门癌组、胃体癌组和胃窦癌组,各10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无Hp感染、CD68+TAMs以及CD163+TAMs的分布情况;根据CD68+TAMs的浸润情况将胃腺癌分为Ⅰ型(癌巢边缘浸润数量多于癌巢)和Ⅱ型(癌巢浸润数量多于癌巢边缘),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的Hp阳性表达率以及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部位、年龄、饮酒、中性粒细胞、分型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不同部位胃腺癌患者H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底贲门癌组患者肿瘤显著大于胃窦癌组和胃体癌组(t=5.972,P<0.05);胃窦癌组患者饮酒人数多于胃体癌组(χ2=6.742,P<0.05);CD68+和CD163+TAMs在胃窦癌癌巢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巢浸润边缘;在胃底贲门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在胃体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6.06、124.99、142.17、91.16,均P<0.01);CD68+和CD163+TAMs在癌巢浸润边缘多者预后不良(χ2=6.289、4.153、5.979,均P<0.05);Ⅱ型胃腺癌患者累计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较Ⅰ型高(χ2=4.950、5.601,均P<0.05);肿瘤大小与年龄、发生部位有关系(r=-0.162、-0.115,均P<0.05);分型与发生部位、中性粒细胞显著相关(r=0.745、0.231,均P<0.01);Hp与发生部位、分型有关(r=0.141、0.110,均P<0.05);发生在胃体和胃窦部、肿瘤<4 cm、无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水平高的Ⅱ型胃腺癌患者Hp阳性表达率高,且预后较好(χ2=20.168、2.365、19.247、18.972,均P<0.05)。结论: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在癌巢浸润数量多对不同部位的Ⅲ期胃腺癌均是有利因素,另外,Hp阳性也是预测胃体癌和胃窦癌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alectin-3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Galectin-3和Survivin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Galectin-3、Survivin的表达均增强且呈正相关(r=1.203),其阳性率分别为76.9%、73.1%,与正常胃粘膜26.7%、0%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TNM高分期较低分期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低分化胃癌Survivin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Galectin-3、Survivin表达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Galectin-3在胃癌高中、低分化癌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和Survivin的表达与胃癌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 例Barrett 食管(Barrett esophagus, BE) 的内镜下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30 例BE 患者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反流性食管炎及正常食管黏膜各5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Warthin-Starry 银染两种方法检测Hp 感染。结果 30 例BE 中,以短段、舌型发病率最高,分别占83.33% 和66.67% ;组织学上,胃底型12 例(40%),贲门型10 例(33.33%),特殊肠化生型8 例(26.67%)。食管部Hp 的检出率,BE 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组和正常食管黏膜组(P < 0.05)。胃窦部Hp 的检出率,BE 组显著低于反流性食管炎组和正常食管黏膜组(P < 0.05)。结论 本组BE 病例内镜下以短段、舌型为主,Hp 对BE 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mad4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130例胃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共378份,其中取自癌组织130份,癌旁组织248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芯片中Smad4的表达。结果癌旁正常胃黏膜均可见Smad4的正常表达,Smad4在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正常表达率分别为83.3%和75.0%,在癌细胞中则为64.6%。Smad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细胞中Smad4蛋白表达率下降为42.2%,而高分化癌中仅为23.4%,Smad4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Smad4表达下降组3年生存率为35.0%,显著低于表达正常组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Smad4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Smad4异常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Smad4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胃黏膜活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胃镜特点与胃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下胃黏膜活检提示LGIN的124例患者实施胃镜黏膜下剥离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胃镜特点和病理资料,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75例(60.5%)维持LGIN诊断,23例(18.5%)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和(或)伴萎缩、肠上皮化生,12例存在(9.7%)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11.3%)早期胃癌。研究发现,术后病理结果与患者性别、病变位置、胃镜下形态无关(均P>0.05),而与年龄及病变长径有关(均P<0.05)。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活检为LGIN的患者存在癌变的风险,应对其实施密切随访或胃镜下治疗,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mad4、CyclinD1及p21^w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l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200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中Smad4、CyclinD1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中Smad4、CyclinD1和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0%、56.5%和59.5%。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及弥漫型胃癌中较高分化及肠型胃癌降低(P〈0.01);CyclinD1的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及弥漫型胃癌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及肠型胃癌者(P〈0.05);p21^waf1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及弥漫型胃癌中较高分化及肠型胃癌者下降(P〈O.05)。胃癌中Smad4与p21^waf1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r=0.179,P〈0.05)。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Smad4阳性表达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胃癌中存在TGF—Smad4信号通路的异常,Smad4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p21^waf1蛋白的低表达,进而使p21wan对细胞G1/S期的负性调控作用减弱,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Smad4蛋白高表达对胃癌患者是一个有利的预后因素,但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