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家风采     
<正>孙青原教授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市。199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被评为副研究员。1998年晋升为研究员。曾在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从事博士后或高级研究学者4年。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目前担任国家发育与生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雌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分子基础)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协生殖健康科学首席科普传播专家、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  相似文献   

2.
黄荷凤教授     
<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客座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牵头,863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生殖安全转化医学研究负责人,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198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美国Cincinnati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1年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06年担任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09-2013年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院长。2013年起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至今。  相似文献   

3.
乔杰教授     
<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生殖与发育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和首都百名科技领军人才,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在应用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帮助数万名不孕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从配子、受精、胚胎和着床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教育部科学  相似文献   

4.
陈子江教授     
<正>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生殖内分泌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委、全国妇科内分泌学组组长。1986年开始从事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学和生殖遗传学领域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获国家级奖励3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  相似文献   

5.
凡于 1996年以来 ,在我刊刊登的文稿 ,或刊登文稿所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 ,获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各种基金资助及获得科学技术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文稿 ,请将资助证明及获奖证明 (复印件 )寄给本刊编辑部。本刊将综合整理后刊登。谢谢协助。关于出示刊出文稿获奖及获基金资助证明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凡于1996年以来,在我刊刊登的文稿,或刊登文稿所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获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各种基金资助及获得科学技术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者,请将资助证明及获奖证明(复印件)寄给本刊编辑部。本刊将综合整理后刊登。谢谢协助。本刊编辑部关于出示刊出文稿获奖及获基金资助证明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专家风采     
《生殖与避孕》2014,(3):F0002-F0002
黄荷凤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客座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牵头,863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生殖安全转化医学研究负责人,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8.
辅助生育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21年1月出生。1941年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4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1949年在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1949~1951年受聘于英国伦敦的医院做临床工作。1950年10月获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1951年7月回国,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1952年调北京医科大学。1958年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创建,历任妇产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妇产科分册”,“妇产科经验教训101例”,并参加编写其它妇产科参考书。培育祖国大陆首例试管婴…  相似文献   

9.
<正> 世界卫生组织资助和协调的活动集中于棉酚和各类抑制精子发生的药物研究上,1983年参与研究的有16个国家的26个中心。另外,还有一些中国的医院和科研机构以及人类生殖研究特别规划处的各专题指导委员会,共同进行了男性生殖其他方面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下表是上述26个中心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生殖是人类薪火相传的永恒主题,配子的正常发生、成熟、输送、结合,胚胎的种植和生长是人类得以繁衍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二胎生育政策的开放,生殖医学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生殖医学是一门研究生殖细胞(配子)的发生、成熟、受精以及胚胎发育早期事件的科学,涉及生殖生理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生殖遗传学、妇产科学、男科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2013年国际辅助生殖技术监控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Monitor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ICMART)统计显示,自1978年首名试管婴儿诞生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00万试管婴儿降临人世,且该数值呈指数式递增[1]。  相似文献   

11.
《生殖与避孕》2009,(6):359-359
<正>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号召,活跃学术思想、拓展研究视野、鼓励创新意识、增进校际合作,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博士生学术论坛部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团学联承办,《生殖与避孕》杂志和复旦全球卫生框架项目(US-NIH-Fogarty资助)协办的2009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公共卫生篇——"发展中国家生殖健康的挑战与对策"拟于2009年  相似文献   

12.
王华医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1988年获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硕士学位后留校,并工作至今。1998~2000年曾留学日本金沢大学医学部做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尊敬的各位同道: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将于2017年11月15—18日在江苏省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欢迎各位同道踊跃报名参加。生殖医学分会特别关注工作在边远基层的同道,大会将支持资助边远基层医师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专家风采     
<正>金帆教授/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妇产科计划生育研究所常务副主任;浙江省生殖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兼生殖遗传科主任。主要从事产前遗传病诊断和辅助生殖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着床前胚胎遗传学诊断、辅助生殖安全性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负责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课题、国家重大科学研  相似文献   

15.
专家风采     
《生殖与避孕》2014,(5):F0002-F0002
<正>朱伟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于1989年至今在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殖免疫研究所工作。长期研究方向为生殖生理学、男性不育症病因学、低温生物学和辅助生殖实验技术,分别在人类精子功能、环境/食物污染物对雄/雌性生殖系统的损伤效应、低品质精子低温生物学特性、抗精子抗体介导不育、人输卵管妊娠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研究。1989年被世界避孕与健康联合会(WFCH)授予"人类精液冷冻生物学奖",1996年"人类冷冻精子研究"获广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了国家"七五"  相似文献   

16.
<正>辛颖,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科主任。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199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内分泌与糖尿病系做一年多的博士后研究。曾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承担  相似文献   

17.
 辅助生殖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自1978年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对辅助生殖技术的期望及要求--获得健康活产儿。近30年来,辅助生殖技术经历了多次里程碑式的飞跃。其中控制性卵巢刺激(COS)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临床的重要步骤,其发展及完善大幅提升了助孕的效率,为数以千万计受不孕症困扰的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希望。从最初的自然周期取卵,到1981年第1例促排卵婴儿诞生,再到1984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引入,COS每一步的发展都以获得更多优质卵细胞以供体外受精及培养为目的。近10年来,各种卵巢刺激方案日臻成熟,高效的促排卵药物逐渐普及,在普通的病人群体获得多量的优质卵细胞并非难事,但是否最多的卵细胞就预示着最优的临床结局,答案却并非如此简单。2011年英国研究者根据其国家数据库1991-2008年间40万个新鲜周期样本数据统计得出,当获卵数≤15个,活产率随获卵数增加而增加;获卵数介于15~20个,活产率达平台;当获卵数>20个,活产率并无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在对治疗时间及患者年龄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后仍可得出相似的结论。2013年我国研究者根据2455个新鲜移植周期样本数据统计得出,获卵数介于6~15个,活产率最高。当获卵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其与活产率不再呈单纯线性相关时,通过强化COS治疗获得更多的卵细胞的价值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了。更何况,无数的实践已经证明,获卵数增加到一定程度,给患者带来的副反应特别是严重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将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伴随着对COS技术认识的深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以病为主”到现今的“以人为主”。我们不但认识到不同的个体对COS药物的反应性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且逐步识别了一些个体对COS反应性的标志物,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使得COS治疗的个体化成为可能。近年来,辅助生殖领域内已经明确提出了COS方案个体化的理念:根据不孕患者的基本特征、对COS反应性标志物的检测等手段,恰当预测其卵巢反应性,从而选择合适的COS方案,在保证促排卵治疗质量的同时兼顾促排卵治疗安全性,获得活产儿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袁伟教授     
《生殖与避孕》2014,(6):F0002-F0002
<正>博士/研究员,上海计生所副所长,复旦大学流行病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上海市人口学会会员,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编委,《生殖与避孕》杂志副主编。2001年于丹麦Aarhus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殖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环境与人类生殖、围产/婴幼儿健康以及计划生育相关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双酚A暴露对人类生殖功能的影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生殖调节疫苗(FRVs)有很大兴趣,一些国家和国际机构也正在资助该领域的工作。这些研究包括了与配子发生有关的所有分子水平的基础研究,单克隆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比较评价,利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抗原的生物合成以及原型疫苗制剂的临床试验美国马里兰州的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最近在其生殖免疫学研究规划下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计划,该计划主要的研究项目是对那些可能作为FRV合适的候选者的配子抗原进行鉴别和定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生殖与避孕》2005,25(4):241-241
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WHO、UNFPA及FORD基金会联合资助,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5-17日在上海举行。会议旨在讨论及总结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项目的成果及影响,与各国交流并分享该领域的经验,达到促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目的。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概念和理论;避孕方法的有效性评估;新的生殖健康和避孕方法的(再)引入;青少年生殖健康;RTI/STD/AIDS的预防,婴儿/儿童健康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与家庭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