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正常与药物流产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Zhang Y  Chen G  Liu Y  Fu G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4):220-22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细胞调亡、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正常早孕绒毛与蜕膜、药物流产完全与不完全的绒毛、药物流产不完全蜕膜标本各10份(共50份标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的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l-2、bax、fas、增殖细胞核捩的(PCNA)5种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与含量,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fas与fasL mRNA的分布与含量。结果:正常早孕绒毛中存在少量凋 细胞,主要分布于合体滋养细胞,蜕膜中凋亡细胞偶见;绒毛蜕膜中均可检测到上述5种蛋白。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凋亡显著增,蜕膜凋亡细胞也增多,同时伴有促凋亡baz、fas、fasL蛋白及fas、fasL、mRNA含量的增加,而PCNA蛋白含量无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能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且主要通过fas与fasL转录及翻译途径介导,bax表达增加也有一定相关性,此可能为其抗早孕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的形成学变化。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1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患者(观察组)和10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在流产当时留取绒毛膜和蜕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观察组标本中绒毛膜和蜕膜组织细胞均表现出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蜕膜组织中颗粒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间质内网状纤维溶解,断裂。结论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细胞均呈现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同时释放大量松弛素,引起网状纤维溶解。断裂,蜕膜组织崩解,剥脱。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23例正常早孕和24例口服米非司酮后吸宫流产物的绒毛及蜕膜组织,进行细胞周期动力学分析。结果 服用米非司酮后,绒毛滋养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P〈0.01),G2,M期明显降低(P〈0.01),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蜕膜细胞除G2,M期细胞上升(P〈0.05)外,其余各期无变化,结论米非司酮可阻断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探讨了米非司酮在血液、蜕膜和绒毛中的浓度及其对流产结局的影响。服米索后6h内(4~6h)胎囊排出者为Ⅰ组,共38例;服米索后6h胎囊仍未排出即刻刮宫者为Ⅱ组,共20例。应用HPLC分析法检测Ⅰ组、Ⅱ组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后该药物在血液、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浓度。结果Ⅰ组用药后不同时间血液米非司酮浓度均高于Ⅱ组(P<0.01);两组间绒毛组织中药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蜕膜组织中,Ⅱ组药物浓度低于Ⅰ组;两组绒毛组织中米非司酮浓度均高于蜕膜组织(P<0.01)。实验结果提示米非司酮不但作用于蜕膜还可直接作用于绒毛组织,对流产结局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和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25mg,Bid×2天)48h后,蜕膜和绒毛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蜕膜中大蜕膜细胞皱缩,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蜕膜颗粒细胞中高电子密度颗粒减少或消失,同时伴随着周围网状纤维的溶解;而绒毛功能活跃的合体滋养细胞则表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表明米非司酮阻断孕激素作用,对蜕膜的影响是直接的,而绒毛则主要是受继发性血供不足的影响。蜕膜中颗粒细胞及基质中网状纤维是米非司酮抗早孕重要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麦胚凝集素(WGA)受体、蓖麻凝集素(RCA)受体和鸡冠珊瑚树凝集素(ECL)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WGA、RCA和ECL为探针,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凝集素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组(实验组)和人工流产组(对照组)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上皮细胞及其间充质细胞的分布。结果:实验组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在蜕膜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ECL受体在绒毛上皮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WGA和RCA受体在绒毛上皮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3种凝集素受体在绒毛及蜕膜的间充质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蜕膜上皮组织中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的表达,阻碍胚胎发育而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9.
杨静  孙永玉  李红发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33-434,W002
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 ,大多数人类的恶性肿瘤组织及人与鼠的胚胎组织中有表达[1 ] 。本研究通过检测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 ,以证实绒毛和蜕膜中survivin基因的存在 ,并初步探讨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收集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于本院妇产科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标本。随机选取其中人工流产 15例 (人流组 ) ,药物流产 15例 (药流组 )。药流组的服药方法为 :第 1天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5 0mg,当晚口…  相似文献   

10.
Li R  Wang Z  Wu R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5):281-28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的表达与药物终止早孕的关系,方法 对随机采用米非司酮负吸收(15例米非司酮组)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米索)(14例,米非司酮米索组),负压吸收(15例,对照组)终止早孕经碘化丙锭染色的蜕膜与绒毛组织,应用流式细胞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进行DNA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对Bcl-2,bax基因蛋白进行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来非司酮对母-胎界面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和服用米非司酮100 mg后的人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受体(TGF-β_1R)的基因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米非司酮应用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服药组蜕膜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服药组绒毛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结论: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是多环节的,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协同参与促进流产的发生。其中,米非司酮通过降调节蜕膜中TGF-β_1与TGF-β_1R的转录,提高血清TNF-α的水平,从母-胎界面局部至外周,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母体对胚胎排斥而不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早孕母胎界面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的作用。方法:26例妊娠35-49d先兆流产患者,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SOCS3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早孕者作对照。结果:①绒毛、蜕膜组织均表达SOCS3,但先兆流产组SOCS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绒毛中的SOCS3表达于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蜕膜中的SOCS3主要位于蜕膜腺体及间质细胞,二组SOCS3表达定位一致。结论:母胎界面SOCS3可能在早期妊娠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先兆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在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HB- EGF)在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评估 HB- EGF在人类胚泡着床和早期胎盘组织发育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8例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 HB- EGF的表达及定位。 结果 全部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标本均有 HB-EGF表达 ,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表达高于蜕膜组织 ,HB- EGF阳性产物定位于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细胞膜上和细胞浆内 ,呈棕黄色。 结论 人类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表达 HB- EGF可能与胚泡着床、胎盘形成和维持胎盘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s)4种亚型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青岛市立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经B型超声(B超)证实为胚胎停育而行清宫术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绒毛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 mRNA的表达量;②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蛋白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定量差异。结果:①qRT-PCR结果显示,2组患者绒毛中DNMT1、DNMT3A、DNMT3B和DNMT3L 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NMT1、DNMT3A、DNMT3B与DNMT3L在2组绒毛滋养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同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DNMT3A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绒毛中DNM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DNMT3A蛋白的表达量与DNMT1、DNMT3B和DNMT3L蛋白表达量之间无明显关联(均P>0.05)。结论: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DNMT3A蛋白水平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胚胎停育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放免方法观察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 1 )服药 2 4h后 ,光镜观察发现 ,绒毛和蜕膜组织灶性、片状变性 ,复方米非司酮组改变尤甚。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 ,胞浆内细胞器退化 ,复方米非司酮组胞质内可见大量空泡 ;蜕膜颗粒细胞中的高电子密度物质减少 ,腺上皮细胞顶浆分泌突起少且小 ,溶酶体增多 ,出现大量空泡 ,蜕膜细胞病变较轻。 ( 2 )服药 2 4h,绒毛和 /或蜕膜组织中的h CG、PRL、E2 、P水平明显下降 ( P<0 .0 1或 P<0 .0 5) ,PGF2α明显增高 ( P<0 .0 1 ,P<0 .0 5) ;E2 / P比值增加 ( P<0 .0 1 ,P<0 .0 5)。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通过影响绒毛和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而终止早孕 ,双炔失碳酯和米非司酮在人类也有协同抗早孕作用 ,绒毛和蜕膜是其抗早孕时主要作用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妊娠35~67d妇女口服米非司酮100mg前和48h后血浆中E2、P、PRL、βhCG水平和妊娠40~56d口服米非司酮48h后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PG(2α)、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使血浆P水平降低(P<0.01);PRL水平增加(P<0.01);E。在用药后48h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与用药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E2/P和PRL/P比值增力。(P<0.05,P<0.01)。6-keto-PGF(1α)在用药后有腹痛和/或子宫出血受试者蜕膜组织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受试者和对照组;绒毛组织中PGF(2α)、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在用药后有腹痛和/或子宫出血者和无症状受试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5),PGF(2α)/PGE2比值也明显增加(P<0.05)。结果显示了来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的综合影响,包括改变内分泌激素之间和PGS之间比率的平衡,改变内分泌激素和PGs的浓度,促使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然流产就诊的孕妇58例,获取流产胚胎组织,提取组织DNA,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的成功率为100.0%,检测结果正常14例,异常44例,检出率为75.9%(44/58)。检出的异常结果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共26例,包括三倍体4例,非整倍体22例;结构异常共18例,包括微缺失和微重复12例,多条染色体异常及部分单亲二倍体(UPD)6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准确检出染色体异常,可以建立一种非培养、快速、准确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方法,在流产组织遗传学诊断中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抗早孕蜕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 FGF )的影响 ,探讨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的可能机理。方法 :取正常、服米非司酮、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米索 )后的早孕蜕膜各 1 5、1 5和 1 6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定量测定蜕膜匀浆中 b FGF的水平 ;同时观察子宫出血的持续时间。结果 :正常早孕蜕膜匀浆中 b FGF水平为 2 6 8.81± 75.34pg/ mg蛋白 ;服米非司酮及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后蜕膜匀浆中 b FGF水平分别为 373.99± 45.94pg/ mg蛋白和 375.6 8±1 0 9.34pg/ mg蛋白。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但均较正常早孕蜕膜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子宫出血持续时间与正常早孕蜕膜组 (7.47± 1 .92 d)比 ,服米非司酮 (1 1 .38± 2 .2 5d)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组 (1 2 .73± 2 .2 2 d)均延长 ,差异有极显著性 (P均 <0 .0 0 1 ) ,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米非司酮可使早孕蜕膜b FGF水平升高 ,停用米非司酮可引起子宫出血时间延长 ,药物流产后继续服用米非司酮可望缩短子宫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9.
反复自然流产绒毛生化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岩  李林锡 《生殖与避孕》1996,16(6):429-433
木研究对34例反复自然流产(RSA)、10例1次流产及38例正常妊娠人流绒毛组织,应用生物化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γ谷氨酸转肽酶(γ-GT)免疫组化定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RSA绒毛组织较正常绒毛组织中GST活性和ADA活性均有明显改变(P<0.01)。γ-GT免疫组化定位、阳性颗粒的分布及强度也有明显的差别。自然流产3次以上较2次和1次流产的GSH含量和GST活性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该结果提示绒毛组织本身某些生化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原因不明的RSA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案对孕早期子宫蜕膜上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将150例早孕妇女按停经≤49d、50-56d、57-63d随机分入5组,分别口服100mg米非司酮,24±2h(A组)或48±2h(B组)后阴道置米索前列醇800μg;分别口服200mg米非司酮,24±2h(C组)或48±2h(D组)后阴道置米索前列醇800μg;并以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为对照(E组);每组30例(3个不同妊娠期限各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流产蜕膜组织上PR、ER、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结果:PR、ER在蜕膜上的表达不受米非司酮的用量和米索前列醇用药时间的影响;但米非司酮能抑制GR在蜕膜间质细胞上的表达,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妊娠期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PR、ER的表达无影响,对蜕膜间质中GR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能是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机理之一。另100mg米非司酮24h后阴道置800μg米索前列醇终止≤63d妊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