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进行保守性手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半保守(切除子宫但保留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手术后分两组:米非司酮组33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日;孕三烯酮组35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疗程6个月.两组开始服药时间相同,保留子宫术后月经来潮的第1天开始服用;而子宫切除在术后1周开始服用.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缓解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使用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月华 《吉林医学》2010,(33):5977-597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38例,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给予米非司酮10mg,1次/d;对照组38例给予孕三烯酮2.5mg,2次/周。随访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基础体温呈单向型,用药3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相似,停药后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相似。76例患者中,有22例轻度体重增加,6例少量阴道流血,8例脂溢性皮炎,10例多毛,4例性欲减退,乳房缩小7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术后辅以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曾声雯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22-823,82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78例,服用米非司酮10mg/d,疗程3个月;孕三烯酮组65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2年。比较应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组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0%和84.5%,无显著性差异。服用米非司酮患者仅有3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3例转氨酶升高。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与米非司酮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年内妊娠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87.5%vs 66.7%,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7.7%vs 33.3%,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35例、孕三烯酮组33例和未用药组3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米非司酮组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孕三烯酮组于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疗程3个月.未用药组术后不用药.结果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治疗后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0.01);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应用药物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疼痛缓解率.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任新宇  魏月利 《当代医学》2011,17(15):79-80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及不良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9月进行手术后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81例,其中45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36例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1年,评价两种药物停药后治疗效果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6个月1年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和体征均好转(P〈0.05)。两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在体重增加、痤疮、关节疼和转氨酶有明显的低于孕三烯酮治疗组(P〈0.05)。米非司酮组在停药后排卵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都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手术后子宫异位症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n=36)与米非司酮组(n=40),2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2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33.3%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7.7%显著降低(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中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67例妇产科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术后口服孕三烯酮,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激素变化水平,观察患者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为68.6%,有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显效率为62.5%,有效率为34.4%,有效率为96.6%.2组药物的治疗疗效相同,P〉0.05;2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中,阴道异常出血,停经,恶心,体重增加,痤疮以及烦躁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恶心和痤疮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率高,需要药物持续治疗.患者口服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疗效相当(P〉0.05),但是孕三烯酮存在可逆性的肝功能损害并且仍然存在阴道流血,米非司酮用药剂量较大(25~50 mg/d)长期使用有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各自存在副作用需要联合用药,辅助肝脏保护药物,增强疗效,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龙晓悦  肖正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54-3456,345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5例,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mg;孕三烯酮组45例,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3d后服用第2次,每周2次,每次2.5mg。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米非司酮组潮热、阴道出血、体重增加和痤疮等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米非司酮组无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孕三烯酮组出现肝功能异常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米非司酮组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书月经复潮时间较孕三烯酮组为短。结论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孕三烯酮类似,但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保守手术联合各类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缓解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孕三烯酮为代表药物对照其他常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在疼痛缓解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单纯保守手术组比较在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单纯手术组(P<0.000 01),保守手术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保守手术术后应用GnRH-a比较在疼痛缓解情况不如GnRH-a(P<0.000 01),保守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妈富隆、米非司酮、达那唑在在疼痛缓解率方面疗效相当。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术后应用药物治疗较单纯手术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保守术后应用GnRH-a在疼痛缓解率方面优于孕三烯酮;保守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妈富隆、米非司酮、达那唑在疼痛缓解率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守性或半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12.5 mg口服,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46例,给予孕三烯酮2.5 mg口服,每周2次,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后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结果: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对比分析GnRH-a和孕三烯酮分别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根据术后用药情况不同分为Ⅰ组50例予GnRH-a,Ⅱ组50例予孕三烯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FSH、LH、E2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但Ⅰ组的复发率分别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及E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Ⅰ组较Ⅱ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Ⅰ组与Ⅱ组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性欲减退、体重增加、盗汗、潮热、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nRH-a和孕三烯酮分别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但GnRH-a的疗效较孕三烯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19-120
目的 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5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5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次,2次/周,疗程6个月,26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日1次,于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5d内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随访1~2年,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激素水平、副反应及妊娠情况.结果 两种药物术后控制症状有效率达100%,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复发率为8%,而米非司酮复发率7.8%,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能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减少复发,提高妊娠率,而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柴玲爽 《吉林医学》2011,(18):3711-371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服用米非司酮对于疗效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55例内异症且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28例和孕三烯酮组27例。米非司酮组于手后1周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 mg,孕三烯酮组于术后1周2次/周服用孕三烯酮25 mg。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在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孕三烯酮组(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于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有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内异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曹文君 《当代医学》2014,(33):132-133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服用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江西九江市九江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米非司酮组(给予米非司酮辅助治疗)与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辅助治疗)(n=35),比较2组的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为82.9%,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为85.7%,2组术后复发率均为2.8%,妊娠率均为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1例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孕三烯酮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辅助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口服,2.5 mg/次,2次/周;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连续6个月,停药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11例,复发12例;不良反应有5例痤疮,4例潮热,3例不规则阴道出血,5例体重增加,患者可耐受。研究组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6例,复发3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西药口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治疗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41例.孕三烯酮组,按2.5 mg/次,2次/周,口服给药.米非司酮组,按12.5 mg/次,1次/d,口服给药,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米非司酮组缓解率90.3%,与孕三烯酮组缓解率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血清P(12.96±7.33)nmol/L,与孕三烯酮组血清P(11.88±7.29) 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米非司酮组出现恶心症状患者6例(14.6%),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21例(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较孕三烯酮好.  相似文献   

18.
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以及单纯用孕三烯酮或达那唑治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小剂量米非司酮加孕三烯酮治疗(26例),B组单纯服孕三烯酮胶囊(20例),C组用达那唑口服治疗(14例).对比分析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较B、C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症状好,而肝脏损害及出现痤疮等副反应少,其方法优于单纯用孕三烯酮或达那唑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文 《当代医学》2011,17(17):64-65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2月~2010年9月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术后服用孕三烯酮巩固治疗,观察组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巩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痊愈率为6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方法米非司酮组20例,予米非司酮10mg口服,每日1次;达那唑组27例,予达那唑200mg口服,每日2~3次,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2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2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米非司酮组潮热、阴道出血、腰背疼痛、体重增加、痤疮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P<0·05)。结论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达那唑类似,但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