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添加重组黄体生成素(rLH)的必要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筛选出高龄患者促排卵方案中是否添加rL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s,1 469例患者,试验组736例,对照组7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添加rLH对临床妊娠率(RR=1.00,95%CI=0.84~1.19,P=0.97)、活产率(RR=1.01,95%CI=0.84~1.23,P=0.88)、种植率(RR=1.01,95%CI=0.74~1.38,P=0.94)及早期流产率(RR=1.10,95%CI=0.71~1.69,P=0.68)无影响,但降低了获卵数(WMD=-1.55,95%CI=-1.78~-1.31,P0.000 01)及激动剂方案中MⅡ卵数(WMD=-1.40,95%CI=-1.79~-1.01,P0.000 01)。结论高龄患者添加rLH会减少获卵数及激动剂方案中的MⅡ卵数,但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目前的证据系统评估中药复方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Alt Health Watch,以及部分妇产科相关杂志;纳入中药复方与空白、安慰剂或西药对照干预IVF-E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 Version 5.1.0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个研究,合计2 385例患者。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干预IVFET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能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5,95%CI:1.33~1.59)、受精率(RR=1.12,95%CI:1.08~1.15)、种植率(RR=1.36,95%CI:1.17~1.58)、优质胚胎率(RR=1.16,95%CI:1.06~1.26),增加子宫内膜厚度(MD=0.77,95%CI:0.18~1.37)及降低Gn使用量(SMD=-0.69,95%CI:-0.96~-0.42);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中药组能降低流产率(OR=0.30,95%CI:0.13~0.69)和OHSS的发生率(OR=0.35,95%CI:0.17~0.73)。结论:在IVF-ET时施以中药复方干预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以及卵子质量、胚胎质量和子宫环境质量,并能降低Gn使用量和流产率、OHSS的发生率。因此,基于目前的证据可以证明,中药复方干预IVF-ET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黄体酮肌肉注射和阴道缓释凝胶(Crinone 8%)2种给药途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收集2种给药途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 528例患者,其中肌肉注射组1 331例,阴道缓释凝胶组1 1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阴道缓释凝胶组和肌肉注射组的临床妊娠率(OR=0.93,95%CI=0.79~1.09,P=0.35)、继续妊娠率(OR=0.88,95%CI=0.64~1.21,P=0.43)、流产率(OR=0.75,95%CI=0.52~1.08,P=0.1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体酮肌肉注射和阴道缓释凝胶对IVF-ET后的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及流产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电凝止血及缝合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术中行缝合止血者为缝合组,行电凝止血者为电凝组。由两名评估员独立筛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9个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RCT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凝组抗苗勒管激素(RR=0.58,95%CI:0.36~0.81,P0.001)、E2(RR=2.93,95%CI:1.92~3.94,P0.001)、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RR=0.90,95%CI:0.57~1.23,P0.001)水平较缝合组低;电凝组窦卵泡数(RR=1.89,95%CI:1.22~2.56,P0.001)较缝合组少;电凝组FSH高于缝合组(RR=-1.38,95%CI:-2.11~-0.65,P0.001);电凝组LH(RR=-0.41,95%CI:-1.19~0.38,P0.05)、卵巢大小(RR=2.77,95%CI:-0.54~6.07,P0.05)与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后可能造成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对卵巢创面出血的处理中,电凝止血法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较缝合止血法明显,但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同时行盆底重建手术及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和单纯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2013年间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纳入符合条件的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个RCT文献纳入研究(n=642),经过Meta分析,单纯行盆底重建手术与盆底重建手术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相比,术后压力性尿失禁(RR=1.45,95%CI0.72~2.93,P=0.30)、急迫性尿失禁(RR=1.44,95%CI 0.73~2.84,P=0.29)、术后膀胱膨出(RR=1.30,95%CI 0.35~4.84,P=0.69)、术后性交困难(RR=1.20,95%CI 0.35~4.06,P=0.77)、术后再发POP(RR=0.87,95%CI 0.19~3.99,P=0.86)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调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单纯盆底重建手术相比,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不能提高患者术后疗效,应妥善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师娟子  田莉  孟彬  李娜 《生殖与避孕》2012,32(9):589-592
目的:比较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低于正常时添加基因重组LH(rLH)或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的效果。方法:选取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常规IVF-ET患者85例,全部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均给予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进行超促排卵,超促排卵第6日时如血清LH≥1.2 mIU/ml,继续用rFSH,作为对照组(rFSH组,n=37);如血清LH<1.2 mIU/ml,则随机纳入到hMG组(rFSH+hMG,n=30)或rLH组(rFSH+rLH,n=18)。结果:3组间在促性腺激素(Gn)用量、COH天数、获卵数、双原核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hMG组的rFSH用量显著低于rLH组(P<0.01)。结论:在黄体期降调节长方案超促排卵第6日,如血清LH<1.2 mIU/ml时,添加hMG或rLH,可获得与对照组(rFSH组)相似的临床结果。与添加rLH组相比,添加hMG组降低了rFSH用量,减少了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IVF/ICSI)术后孕激素黄体支持的不同终止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2年7月。纳入关于IVF/ICSI术后早期停用孕激素和持续使用孕激素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1201例患者,IVF/ICSI术后妊娠的妇女接受早期停用孕激素组和持续孕激素治疗组在活产率(RR=0.95,95%CI 0.86~1.05)、流产率(RR=1.01,95%CI 0.74~1.38)和持续妊娠率(RR=0.97,95%CI 0.90~1.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敏感性分析前后结果保持稳定。结论:目前最佳证据表明IVF/ICSI治疗后妊娠的妇女在尿妊娠实验阳性后常规使用孕激素支持黄体可能是没有必要的,但上述结论尚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性评价二甲双胍对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旨在为助孕前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Medline、Embase有关二甲双胍对IVF/ICSI中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首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RCT研究,共1 310例患者,其中二甲双胍组713例,对照组5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二甲双胍组的临床妊娠率(OR=1.60,95%CI:1.26~2.04,P=0.000 2)较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较低(OR=0.45,95%CI:0.31~0.64,P=0.000 1)。而活产率(OR=1.38,95%CI:0.98~1.94,P=0.06)和流产率(OR=0.72,95%CI:0.51~1.02,P=0.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可提高IVF/ICSI中PCOS患者的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但不能提高活产率及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G-CSF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6年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含779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不孕患者,共计840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G-CSF宫腔灌注治疗组与非G-CSF宫腔灌注治疗组的胚胎种植率(OR=2.24,95%CI=1.43~3.51,P=0.000 4)、临床妊娠率(OR=2.13,95%CI=1.48~3.06,P0.000 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和早期流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注G-CSF的治疗对于行IVF-ET或FET的不孕患者,可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且不会提高早期流产的风险,但不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龄≥35岁的不孕症患者采用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 是否添加重组黄体生成素(rLH)及不同添加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患者的临床数据, 共558例高龄不孕症患者入组, 根据是否添加rLH及添加时机分为3组:未添加rLH组127例, 中期添加rLH组141例, 全程添加rLH组290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特征、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添加方案对新鲜周期妊娠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有可比性(P均>0.05), 全程添加rLH组的基础黄体生成素(LH)、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窦卵泡数(AFC)显著低于未添加rLH组和中期添加rLH组(P均<0.05)。3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Gn总剂量及Gn刺激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 全程添加rLH组的Gn启动剂量和总剂量最大、刺激时间最长。全程添加rLH组和中期添加LH组患者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激素(GH)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和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纳入比较GH用于IVF-ET中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应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268例患者。GH组与未使用GH组比较,子宫内膜类型[OR=6.83,95%CI(2.04,22.88),P=0.002]、内膜厚度[OR=10.62,95%CI(2.97,38.00),P=0.0003]、临床妊娠率[OR=3.37,95%CI(1.82,6.23),P=0.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而Gn使用量和天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HCG注射日E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在促排卵期辅助使用GH,可改善其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与尿源性促卵泡激素(uFSH)在控制性促排卵(COS)中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自rFSH上市至2013.09前发表的文章,收集rFSH与uFSH在IVF或ICSI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5.2软件对IVF或ICSI治疗周期的获卵数、FSH总用量、周期出生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相对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研究,6 496个周期。总体上,rFSH较uFSH获卵数更多,FSH总用药量更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周期出生率和临床妊娠率r FSH和u FSH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FSH较uFSH在辅助生殖中具有更好的COS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真空负压勃起装置(VED)联合PDE5抑制剂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12月,纳入VED联合PDE5抑制剂治疗ED的随机对照治疗(RCTs)并进行方法学的质量评估。文献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异质性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10篇RCT文献纳入本项研究,累计病例1 3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满意度方面[RR=1.34,95%CI(1.17,1.54),P0.01]具有明显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单独应用VED亦可改善患者满意度[RR=1.27,95%CI(1.11,1.46),P0.01]。联合治疗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IIEF评分[WMD=4.52,95%CI(2.54,6.50),P0.01],而在单独应用VED提高患者IIEF评分方面[WMD=-2.07,95%CI(-6.17,2.03),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报道VED使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VED联合PDE5抑制剂可更有效地改善ED患者的满意度,并显著提高IIEF-5评分,是治疗男性ED的有效方式,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加以远期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子痫前期的相关文献,对研究数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未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纳入相关中文文献35篇,包括2691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用低分子肝素能延长孕周时间(WMD 5.78,95%CI5.61~5.96,P0.00001);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RR 0.51,95%CI 0.53~0.91,P=0.02);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WMD 67.01,95%CI 48.39~85.62,P0.00001);降低围生儿死亡率(RR 0.39,95%CI0.26~0.59,P0.0001);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8.00,95%CI-3.03~19.02,P=0.16)。结论:基于现有的资料分析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子痫前期能改善母儿结局,是有效且安全的,但尚需要国外的相关研究及国内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文献来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按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万方、CNKI、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sma等数据库,对纳入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8篇,共15370例。与双层缝合比较,单层缝合的平均失血量少(MD=-62.78,95%CI为-113.24~12.32,P=0.01),住院天数短(MD=-0.56,95%CI为-0.84~-0.27,P=0.0001),但术后6月子宫残余肌层薄(MD=-1.52,95%CI为-2.89~-0.16,P=0.03)、愈合率低(MD=-1.52,95%CI为-2.89~-0.16,P=0.03)。结论: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术比较,单层缝合的失血量少、住院天数短,但在术后6月残余肌层厚度及子宫肌层愈合率方面,双层缝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宫颈癌放疗及同步放化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收集放疗或同步放化疗联合CMNa与不联合CMNa治疗宫颈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及Stata 13.0进行Meta分析。结果:CMNa增敏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完全缓解率高于非增敏组(OR=3.77,95%CI为2.60~5.47,P0.001;放疗亚组:OR=6.01,95%CI为3.26~11.08,P0.001;同步放化疗亚组:OR=2.72,95%CI为1.69~4.40,P0.001)。CMNa增敏组达到CR的剂量低于非增敏组(SMD=-1.84,95%CI为-2.47~-1.20,P0.001;放疗亚组:SMD=-1.54,95%CI为-2.02~-1.06,P0.001;同步放化疗亚组:SMD=-2.71,95%CI为-3.54~-1.88,P0.001)。CMNa增敏组与非增敏组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Na对宫颈癌放疗及同步放化疗增敏作用的疗效较非增敏组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初产妇在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INAHL、CBM、CNKI、VIP、Wan Fang Data数据库中有关自由体位分娩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4月4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3 6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由体位分娩与常规卧位分娩在总产程时间(MD=-2.98,95%CI:-3.29^-2.68,P<0.000 01)、剖宫产率(RR=0.43,95%CI:0.37~0.51,P<0.000 01)、自然分娩率(RR=1.33,95%CI:1.27~1.39,P<0.000 01)、产后出血发生率(RR=0.25,95%CI:0.15~0.40,P<0.000 01)、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RR=0.33,95%CI:0.17~0.67,P=0.002)、宫颈裂伤发生率(RR=0.34,95%CI:0.21~0.55,P<0.000 01)、新生儿窒息率(RR=0.31,95%CI:0.21~0.47,P<0.000 01)、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RR=0.22,95%CI:0.08~0.5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发生率(RR=0.73,95%CI:0.30~1.80,P=0.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卧位分娩相比,初产妇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总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降低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增加新生儿吸入综合征的风险。但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妇女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与重复流产和意外妊娠等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国妇女的避孕率和降低流产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了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与中国妇女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除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质量评价后,用Rev Man5.3和Stata1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研究,共涉及15 436名人工流产妇女,并且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失败,并且中国目前存在相对较高的重复流产率。与未实施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妇女相比,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可以提高避孕率,降低意外妊娠率(OR=0.27,95%CI=0.20~0.35,P0.000 01)和重复流产率(OR=0.21,95%CI=0.18~0.24,P0.000 01)。结论合理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可以提高无生育要求女性的避孕率,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和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激动剂治疗妊娠妇女早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全面收集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与β受体激动剂(包括利托君,沙丁胺醇,沙布他林)比较治疗早产的随机临床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2组阿托西班和β受体激动剂延长孕周48 h人数(RR=1.00,95%CI为0.97~1.04, P=0.90)和孕周7 d人数(RR=1.04,95%CI为0.99~1.09,P=0.1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出生胎龄(WMD=0.18,95%CI为-0.19~0.55,P=0.34)和出生时平均体质量(WMD=-33.89,95%CI为-108.57~40.79,P=0.37)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耐受性及效力上,即48 h内(RR=1.07,95%CI为1.01~1.14,P=0.03)及7 d内(RR=1.25,95%CI为1.14~1.37,P<0.05)未分娩且不需其他保胎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母体不良反应尤其是心动过速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9,95%CI为0.05~0.17,P<0.00001);2组因母体发生不良反应而停药的人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R=0.08,95%CI为0.05~0.14,P<0.00001)。结论:阿托西班在治疗早产方面可以达到β受体激动剂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耐受性上比β受体激动剂强,且母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CPA)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关于二甲双胍与复方CPA联合应用治疗PCOS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截止至2015年1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对照研究,合计6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复方CPA组LH/FSH(MD=-0.42,95%CI=-0.55~-0.28,P0.000 01)、睾酮(SMD=-0.42,95%CI=-0.78~-0.07,P=0.02)、空腹血糖(MD=-0.91,95%CI=-1.28~0.54,P0.000 01)和空腹胰岛素(MD=-0.63,95%CI=1.07~0.43,P=0.005)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复方CPA组。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二甲双胍联合复方CPA对PCOS患者内分泌激素及代谢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复方C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