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序贯氯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分析PCOS患者共62例,72个促排周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LE序贯尿促性素(HMG)组和LE序贯CC组,比较两组单卵泡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未成熟卵泡率、排卵率、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用药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LE序贯HMG组和LE序贯CC组的单卵泡率分别为78.95%、88.24%,未成熟卵泡率为7.89%、2.94%,排卵率分别为89.47%、97.06%,OHSS发生率分别为5.26%、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16%、11.76%,多胎妊娠率分别为5.26%、2.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序贯HMG组HGC日子宫内膜厚度(10.27±1.92 mm)明显厚于LE序贯CC组(9.13±2.32 mm)(P0.05)。LE序贯CC组用药时间(10.00±0.00天)明显少于LE序贯HMG组(12.16±1.98天)(P0.05)。LE序贯HMG组的费用明显高于LE序贯CC组。结论:LE序贯CC与LE序贯HMG的排卵效果及妊娠率近似,OHS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LE序贯CC用药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但HCG日子宫内膜更薄,应用中应适当补充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次高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应用高纯度尿促性素(HP-hMG,贺美奇)与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FSH,果纳芬)促排卵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IVF-ET助孕的卵巢次高反应患者31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r-FSH+HP-hMG(A组,n=124)和r-FSH(B组,n=186)促排卵,统计促性腺激素(Gn)总用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周期取消率及ET后OHSS发生率。结果:患者的基本情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Gn使用天数明显多于A组(P0.05),Gn总用量明显多于A组(P0.05),hCG注射日E_2、L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hCG注射日孕酮(P)值显著高于A组(P0.05);获卵数B组显著多于A组(P0.05),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优质胚胎率B组却显著低于A组(P0.05),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仅稍高于B组。A组预防OHSS周期取消率较B组明显下降(P0.05),B组移植患者OHSS发生率略高于A组(P0.05)。结论:在卵巢次高反应患者人群中从启动日添加HP-hMG能改善胚胎质量,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慧焱  孙海翔  王玢  陈华 《生殖与避孕》2009,29(11):759-763
目的:探讨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对IVF结局的影响,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173个IVF-ET周期,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包括:长方案(568例)、口服避孕药(OC)+GnRHa方案(425例)、拮抗剂方案(107例)和超长方案(73例)。比较各种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包括Gn启动当日、启动后第5日、hCG注射日及子宫内膜差值1(=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2(=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3(=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结果: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组均较未妊娠组显著增加(P<0.05);Gn启动当日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第5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差值1、差值2、差值3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不能预测IVF结果,不同的促排卵方案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联合地塞米松(DEX)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50名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 ̄7日口服CC100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DEX1.0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叶酸片0.5mg/d。月经第8日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mm或2个卵泡直径≥17mm时,肌注hCG10000IU,36h后性生活。观察2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日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2日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CC抵抗的PCOS患者,DEX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较GnRH激动剂(GnRH-a)长效剂型和短效剂型在长方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IVF-ET/ICSI治疗的长方案患者按照GnRH-a的不同剂型分为长效组(A组)和短效组(B组),比较A、B组间垂体降调节效果、促排卵过程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使用天数、hCG注射日P、P/E2、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CG注射日LH、E2、OHSS取消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胚胎数、移植妊娠率、着床率、宫外妊娠率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长方案中应用GnRH-a长、短效2种剂型均可获得较满意的垂体降调节效果,虽各有利弊,但并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VF中的应用。方法:将行IVF-ET的不孕患者分为3组:PCOS长方案组(A组,n=31)、PCOS微刺激组(B组,n=23)和非PCOS长方案对照组(C组,n=25)。比较3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口服避孕药后基础内分泌及IVF结局。结果:①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FSH)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LH、bLH/bFSH、bT在A组和B组中均明显高于C组(P<0.05);用口服避孕药后A组和B组LH、LH/FSH、T明显降低,使3组间内分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C组(P<0.05);Gn使用天数、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C组(P<0.05);Gn使用总量、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A、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C组(P<0.05);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C组明显减少(P<0.05);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C组(P<0.05);B、C组间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B组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A组明显减少(P<0.05);B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指标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B组hCG注射日E2水平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A组(P<0.05),但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方面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口服避孕药在调整PCOS患者内分泌,降低PCOS患者LH、T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能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环境;②PCOS患者行IVF时采用克罗米酚(CC)加hMG微刺激可降低hCG注射日E2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③CC加hMG微刺激方案对PCOS患者行IVF促排卵可能是相对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蕊  罗莉  王颖  李蓉  刘平  乔杰 《生殖与避孕》2015,(4):241-24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初次进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时最佳方案的选择。方法:≤45岁初次行IVF/ICSI-ET助孕的PCOS患者1 407名,按照超长方案(A组)、长方案(B组)、短方案(C组)和拮抗剂方案(D组)分成4组,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特征、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结果:除A组年龄偏大外,各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血清性激素水平相当;A组与B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剂量高于C组和D组,C组与D组h CG注射日血清LH、E2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h CG注射日内膜厚度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A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重度OHSS、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因素回归显示IVF方案(OR=0.813,95%CI=0.667~0.991)、h CG注射日内膜厚度(OR=1.262,95%CI=1.148~1.388)和空腹血糖水平(OR=1.395,95%CI=1.021~1.905)可能影响PCOS患者临床妊娠率(P0.05)。结论:PCOS患者在初次尝试IVF助孕时,选择超长方案可获得更佳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以及活产率,且不增加重度OHSS发生率。不足之处是Gn应用时间较长、剂量较大,可能增加临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张敏  齐聪  张勤华 《生殖与避孕》2010,30(9):601-604,600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汤联合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促排卵治疗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45例排卵障碍型不孕患者随机分成A组(CC)、B组(CC+阿司匹林)、C组(CC+温肾活血中药),每组15例。治疗1~3个疗程,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及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结果:C组A+B型内膜率(91.18%)显著高于A组(76.92%,P<0.01)及B组(66.67%,P<0.05);C组内膜平均厚度(9.4±2.2mm)显著高于A组(7.8±1.4mm),P<0.05。周期排卵率C组(82.35%)>B组(76.92%)>A组(69.23%),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C组(5.88%)显著低于A组(23.08%)(P<0.05)。周期妊娠率C组(23.5%)>B组(15.4%)>A组(10.3%)(P<0.05)。结论:温肾活血汤能提高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排卵、降低LUFS发生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其改善内膜容受性的效果好于阿司匹林联合CC。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用克罗米芬(CC)及其联合不同促卵泡素(FSH)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效果,以指导PCOS患者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我院生殖门诊的81例PCOS患者(共92周期),患者均以CC促排卵,根据月经第8天的卵泡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联合应用基因重组促卵泡素(rFSH)或尿促卵泡素(uFSH).按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CC+ HCG组(A组,26例,32周期);CC+rFSH+HMG+HCG组(B组,23例,26周期);CC+uFSH+HMG+HCG组(C组,32例,34周期).患者排卵后均用黄体酮胶丸或地屈孕酮黄体支持12 ~ 14天.比较3组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中2例患者发生黄素化综合征(LUFS);B组中4例发生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C组中1例发生重度OHSS,1例LUFS.3组患者的HCG日最大卵泡直径、内膜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D8优势卵泡直径大于B、C组(P<0.05);至HCG日平均时间少于B、C组(P<0.05);B组直径≥1.5cm卵泡数和排卵数均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与C组的至HCG注射日时间和FSH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C促排周期D8优势卵泡直径大小对决定联合FSH治疗PCOS患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单用CC促排卵可能抵抗周期,联合uFSH是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10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女性排卵障碍并接受超促排卵及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口服来曲唑(LE)+hMG,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hMG,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E2、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较厚。直径>17mm卵泡数组间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用LE或CC促排卵,其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用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11.
许伟标  杨桂艳  蔡喆 《生殖与避孕》2014,(4):324-327,333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促性腺激素(Gn)的启动时机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IVF/ICSI-ET治疗的710个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nRH-a降调节时间分组:14~15 d者为A组,16~17 d者为B组,≥18 d者为C组。分析和比较3组在年龄、不育年限、Gn使用天数、Gn使用剂量、启动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hCG注射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另根据月经周期Gn启动时间分组:在月经周期第3~7日者为Ⅰ组,月经第8日及以后者为Ⅱ组。分析和比较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的Gn用量为32.4±11.4支,Gn使用天数为12.5±1.9 d,显著大于B组(30.9±11.6支;10.8±2.5 d)、C组(30.5±11.5支;10.8±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Gn用量、Gn使用天数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Gn不同启动时间的3组间在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Ⅰ组、Ⅱ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当延长GnRH-a降调节天数有利于降低Gn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但是Gn启动时间对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192个IVF-ET周期,根据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分为GnRH-a短方案组(A组,87个周期)、长方案组(B组,34个周期)和超长方案组(C组,71个周期)。比较分析各组的卵巢刺激与胚胎移植结局。结果:3组间年龄及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A组LH水平显著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子宫体积在应用长效GnRh-a后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临床妊娠率C组(42.6%)显著高于A组(22.4%)和B组(25.8%)(P<0.05)。结论:超长方案可获得与短方案和长方案同样的优质胚胎数,并可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临床妊娠率,但Gn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移植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349例卵巢高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方案不同分为新鲜胚胎组(84例)、新鲜囊胚组(53例)、冻融胚胎组(102例)和冻融囊胚组(i10例)4组。比较4组患者的促排卵、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和多胎率等。结果新鲜胚胎组、新鲜囊胚组、冻融胚胎组和冻融囊胚组患者移植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37%(135/184)、71.70%(38/53)、70.50%(184/261)和68.27%(142/208),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着床率分别为16.85%(31/184)、39.62%(21/53)、19.92%(52/261)和47.12%(98/208);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0.95%(26/84)、37.74%(20/53)、44.12%(45/102)和69.09%(76/110),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流产率分别为15.38%(4/26)、15.00%(3/20)、11.11%(5/45)和11.84%(9/76),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组移植后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为(9.49%,13/137)。而冻融周期组移植无OHSS发生。两囊胚组异位妊娠率(1.04%,1/96)与两胚胎组(8.45%,6/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患者冻融囊胚移植在保证较高妊娠率的同时减少了OHSS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Chen SL  Sun L  Kong LH  Li L  Li J  Zhu L  Gao TM  Xing F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8):526-52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卵泡发育迟缓者延长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2个IVF周期按Gn用药时间、剂量和获卵数分组,观察组(69个取卵周期,66个移植周期):Gn起始用量为75IU/d-300IU/d,用药时间≥16d,用至卵泡达到取卵标准为止,获卵数≥4个;对照组(483个取卵周期,464个移植周期):Gn起始用量为150IU/d~300IU/d,用药时间≤15d,且总Gn用量≤3300IU,获卵数≥4个。比较两组患者的Gn用量及用药时间、获卵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5%(30/66)和51.7%(240/464);胚胎着床率分别为28.0%(46/164)和30.5%(385/1262);分娩率分别为37.9%(25/66)和39.4%(183/464);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分娩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多囊卵巢(PCO)和(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5.1%(38/69)和20.1%(97/483);基础窦卵泡数分别为(20±11)个和(15±6)个;Gn用药时间分别为(20.8±4.2)d和(10.3±1.8)d;Gn用药总量分别为(3090±1140)IU和(2302±862)IU;血清雌二醇峰值分别为(4595±5181)pmol/L和(7272±6320)pmol/L;获卵数分别为(10±6)个和(14±7)个;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5±0.6)个和(2.7±0.5)个;两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IVF周期中卵泡发育迟缓的患者,延长使用Gn有效、方便,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卵巢高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梅  丘映 《生殖与避孕》2010,30(8):533-538
目的:筛选影响卵巢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用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超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进行长方案降调下行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者,按获卵数>15枚和4~15枚且使用Gn起步≤3支/d分为高反应组(n=96)和正常反应组(n=87)。结果:与低反应组比,高反应组窦卵泡数较多(P<0.05)、注射hCG日E2水平高(P<0.01)、基础FSH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分析示基础FSH水平为保护因素(B=-0.608,P<0.01),窦卵泡数(B=1.675,P<0.01)、降调后LH水平(B=0.98,P=0.01)为危险因素。使用Gn 2支/d(75 IU/支)和3支/d起步发生高反应的几率分别是1支/d起步的7.4倍和6.7倍,而两者本身无显著差异。治疗结局:高反应组冷冻胚胎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结论:对于窦卵泡数多、基础FSH水平低或降调后LH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尽量采用Gn 1支/d起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排卵方案中卵泡发育不同步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166个周期。按COH方案的不同,分为长方案组(n=1085)、短方案组(n=34)和超长方案组(n=47);另长方案组中再按年龄分为<30岁组(n=429)、30~34岁组(n=421)和≥35岁组(n=235)。将阴道B超监测最大卵泡与次大卵泡相差3mm视为卵泡发育不同步。分析启动Gn日、启动Gn后4d、7d和9d的卵泡发育不同步情况。结果:①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不同COH方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短方案组最高,其次为超长方案组,最后为长方案组,但是仅在启动Gn7d时长方案与短方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长方案组中不同年龄组比较,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仅在启动Gn7d时<30岁组与≥35岁组间和启动Gn9d时≥35岁组与另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长方案较短方案和超长方案卵泡发育更同步;②随着年龄增长卵泡发育不同步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如何避免卵泡提前黄素qE(premature luteinization,PL),提高IVF—ET妊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nRH-a黄体中期长方案的IvF.E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55个周期,根据hCG注射El孕酮(P)/雌二醇(Ez)水平的比值是否〉1分为PL组:即卵泡提前黄素化组,P/Ez≥1,共63个周期;非PL组:即卵泡未提前黄素化组,P/E2〈1,共2292个周期。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OH的参数资料,分析可能与PL相关的因素。结果:PL在GnRH.a长方案IVF-ET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68%。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基础Ez(1)E2)、bLH、bFSH、不孕年限、治疗周期数、Gn启用剂量、hMG使用总量、hMG使用总天数、hCG注射日LH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组的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非PL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组的hCG注射日直径〉15mln卵泡数及MII卵数比非PL组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在行GnRH-a长方案的IVF.ET治疗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68%。Gn的使用天数,On总量过多,卵巢低反应可能是发生PL的相关因素,为避免发生PL可适当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Gn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总结IVF-ET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特点,提出防止中、重度OHSS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将IVF/ICSI治疗时出现中、重度OHSS的患者根据有无PCOS史分成PCOS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PCOS组和非PCOS组在COH中的雌激素水平、卵泡数、取卵数及发生中、重度OHSS的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对OHSS的影响。结果:PCOS组的Gn用药总量及hCG注射日的血清E2水平比对照组低,其总卵泡数、中小卵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中、重度OHSS的时间早,妊娠可能加重OHSS病情发展。结论:卵泡总数、中小卵泡数可作为PCOS患者预测中、重度OHSS独立的重要指标,建议即使取卵前E2水平不高、获卵数不多也考虑行全胚冷冻,以阻止严重的OHSS发生。  相似文献   

19.
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女性携带者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卵巢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罗伯逊易位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个周期针对罗伯逊易位不孕夫妇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COH方案,其中女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研究组)5个周期,男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对照组)7个周期。比较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内分泌及COH中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Gn用量、hCG注射日E2值、获卵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移植胚胎数等。结果:年龄、BMI、基础内分泌及COH中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及获卵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的Gn用量(3 128.6±891.3 IU)明显高于对照组(1 810.0±630.9 IU)(P<0.05);研究组hCG注射日E2值为3 233.8±1 938.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 143.6±1 926.3 pg/ml(P<0.05)。结论: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影响卵巢对COH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