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卵巢低反应专家共识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卵巢低反应(POR)是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良的病理状态。POR诊断标准满足以下3条中的2条即可:1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它危险因素;2前次IVF周期卵巢低反应,常规方案获卵数≤3个;3卵巢储备下降[窦卵泡数(AFC)5~7个或抗苗勒管激素(AMH)0.5~1.1μg/L]。其病因主要与年龄、遗传和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在IVF助孕中建议采用常规的Gn RHa长方案、Gn RHa短方案和Gn RHA方案进行促排卵,也可采用非传统的微刺激方案、自然周期方案等方法。另外,使用生长激素(GH)、雄激素(A)、雌激素、口服避孕药(OC)等及中医中药来预处理有利于患者治疗结局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发生卵巢慢反应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疆佳音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144例卵巢慢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与132例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反应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较高,降调节及促排卵时间较长,促性腺激素(Gn)使用后7d平均卵泡直径偏小,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低,hCG注射日E_2低,IVF双原核(2PN)卵裂率较高,临床妊娠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LH、催乳素(PRL)、E_2、基础卵泡数、hCG注射日孕酮(P)、获卵率、胚胎质量、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继续妊娠率及取消移植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慢反应可能与患者BMI过高、甲状腺功能降低及GnRH-a过度抑制相关,较长的Gn天数仍可使慢反应患者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IVF/ICSI-ET共20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短方案者50个周期(A组),拮抗剂方案者39个周期(B组),微刺激方案者93个周期(C组),自然周期方案者18个周期(D组)。比较分析各组的促排卵结局。结果:4组间周期取消率无统计学差异,hCG注射日LH水平A组低于其他3组,E2水平高于其他3组,与C、D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势卵泡数及平均获卵数D组低于其他3组,而正常受精率高于其他3组,与A、B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内膜厚度、P值、MⅡ卵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C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在IVF-ET促排卵中相对其他方案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博洛尼亚标准卵巢低反应者IVF/ICSI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据博洛尼亚标准诊断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392名符合博洛尼亚标准的POR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研究这些POR患者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结果:女方年龄、移植胚胎数和促排卵方案是POR患者IVF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其中女方年龄是最佳的预测因子。结论: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妊娠率会不断下降。因此,应该鼓励博洛尼亚标准POR患者积极接受IVF-ET助孕。生长激素、ICSI或辅助孵化均不能明显改善POR患者的IVF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黄体生成素(LH)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并作用于相同的受体。但因其对受体的亲和力强、半衰期长,因此效果更为持久。hCG常规用于诱发排卵与保胎用药,本文对低剂量的hCG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添加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在COH过程中不同时间添加低剂量hCG进行促排卵患者的促排卵效果。结果:P水平在诱发排卵日[1.15(0.65,1.90)ng/ml]显著高于添加hCG日[0.30(0.20,0.56)ng/ml](P<0.05)。39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为46.2%(18/39),种植率为24.4%(20/82),临床妊娠率为35.9%(14/39);6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为41.0%(25/61),种植率为18.4%(23/125),临床妊娠率为32.8%(20/61);无1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未孕患者中仍有10个周期还余有优质胚胎未移植。根据促排卵日不同时间添加低剂量hCG(50~200 mg/d)分组(A组≤5 d,n=9;B组6~8 d,n=26;C组9 d,n=19;D组≥10 d,n=23),各组的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A~D组诱发排卵日P水平分别为1.00(0.5,1.6)ng/ml、1.32(0.7,2.6)ng/ml、1.30(0.6,2.2)ng/ml、1.09(0.7,1.5)ng/ml,均显著高于添加hCG日[分别为0.20(0.1~0.2)ng/ml、0.30(0.2,0.7)ng/ml、0.30(0.2,0.5)ng/ml、0.44(0.2,0.63)ng/ml](P<0.05或P<0.01)。结论:因卵泡生长缓慢、卵泡大小不均匀、卵泡数量过多,在COH过程中添加低剂量hCG对促排卵结局无影响,虽然诱发日的P水平会有所升高,但对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影响不显著,后续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VF中的应用。方法:将行IVF-ET的不孕患者分为3组:PCOS长方案组(A组,n=31)、PCOS微刺激组(B组,n=23)和非PCOS长方案对照组(C组,n=25)。比较3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口服避孕药后基础内分泌及IVF结局。结果:①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FSH)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LH、bLH/bFSH、bT在A组和B组中均明显高于C组(P<0.05);用口服避孕药后A组和B组LH、LH/FSH、T明显降低,使3组间内分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C组(P<0.05);Gn使用天数、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C组(P<0.05);Gn使用总量、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A、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C组(P<0.05);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C组明显减少(P<0.05);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C组(P<0.05);B、C组间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B组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A组明显减少(P<0.05);B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指标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B组hCG注射日E2水平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A组(P<0.05),但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方面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口服避孕药在调整PCOS患者内分泌,降低PCOS患者LH、T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能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环境;②PCOS患者行IVF时采用克罗米酚(CC)加hMG微刺激可降低hCG注射日E2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③CC加hMG微刺激方案对PCOS患者行IVF促排卵可能是相对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卵巢高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梅  丘映 《生殖与避孕》2010,30(8):533-538
目的:筛选影响卵巢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用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超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进行长方案降调下行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者,按获卵数>15枚和4~15枚且使用Gn起步≤3支/d分为高反应组(n=96)和正常反应组(n=87)。结果:与低反应组比,高反应组窦卵泡数较多(P<0.05)、注射hCG日E2水平高(P<0.01)、基础FSH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分析示基础FSH水平为保护因素(B=-0.608,P<0.01),窦卵泡数(B=1.675,P<0.01)、降调后LH水平(B=0.98,P=0.01)为危险因素。使用Gn 2支/d(75 IU/支)和3支/d起步发生高反应的几率分别是1支/d起步的7.4倍和6.7倍,而两者本身无显著差异。治疗结局:高反应组冷冻胚胎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结论:对于窦卵泡数多、基础FSH水平低或降调后LH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尽量采用Gn 1支/d起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博洛尼亚标准卵巢低反应者在促排卵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的卵巢反应性。方法本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常规促排卵IVF/ICSI,符合博洛尼亚标准的所有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并分析这些患者在促排卵周期中出现POR的情况。结果年龄≥40岁且窦卵泡数(AFC)5的患者在首次促排卵IVF/ICSI周期中低反应的发生率为98.7%(75/76),这些患者在后续促排卵周期中低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首次促排卵周期低反应且年龄≥40岁的患者,第二周期促排卵出现低反应的几率为67.2%(45/67)。首次促排卵周期低反应且AFC5的患者,第二周期促排卵出现低反应的几率为69.5%(57/82)。两次大剂量促排卵周期(促性腺激素用量每日至少450 IU)均出现低反应的患者,再次促排卵发生低反应的几率为71.4%(10/14)。结论博洛尼亚标准中"预期的卵巢低反应者"在首次促排卵IVF/ICSI周期出现低反应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个性化的促排卵方案以改善患者的卵巢反应性。有过低反应史的博洛尼亚标准卵巢低反应者,也不应该放弃再次促排卵的机会,因为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后续的促排卵周期中不再出现低反应。  相似文献   

10.
马兰  陈潇  李红 《生殖与避孕》2013,33(7):485-490
目的:探讨GnRHa长方案促排卵中期LH水平为0.5~ 1.5 IU/L的患者外源性LH添加与否对其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采用经典长方案、单用rFSH促排卵且在卵泡晚期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在0.5~ 1.5 IU/L之间的患者199例,根据是否添加LH的情况分为3组,A组无添加(n=64),B组添加hMG(n=83),C组添加rLH(n=52)。分析3组对象的临床结局。结果:3组患者促排中期E2水平两两比较,A组>B组>C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注射日E2水平两两比较,B组>C组>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LH水平两两比较,C组>B组>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受精率分别为87.6%、68.4%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正常受精率分别为75.4%、62.1%和68.6%,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取消移植率分别为0.0%、14.5%和11.5%,差异显著(P<0.05)。3组间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使用总量、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率以及其他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方案促排卵中期LH水平在0.5~ 1.5 IU/L范围之间时无需添加外源性LH制剂,若添加外源性LH(包括hMG、rLH)会降低受精率以及正常受精率,增加移植取消率及OHSS发生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控制性超促排卵中卵巢低反应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目前国内外对卵巢低反应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从年龄、生殖发育调节因子、促性腺激素(Gn)用量、hCG注射日优势卵泡数、窦卵泡数及获卵数等方面对控制性超促排卵中卵巢低反应诊断标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女性携带者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卵巢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罗伯逊易位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个周期针对罗伯逊易位不孕夫妇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COH方案,其中女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研究组)5个周期,男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对照组)7个周期。比较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内分泌及COH中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Gn用量、hCG注射日E2值、获卵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移植胚胎数等。结果:年龄、BMI、基础内分泌及COH中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及获卵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的Gn用量(3 128.6±891.3 IU)明显高于对照组(1 810.0±630.9 IU)(P<0.05);研究组hCG注射日E2值为3 233.8±1 938.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 143.6±1 926.3 pg/ml(P<0.05)。结论: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影响卵巢对COH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192个IVF-ET周期,根据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分为GnRH-a短方案组(A组,87个周期)、长方案组(B组,34个周期)和超长方案组(C组,71个周期)。比较分析各组的卵巢刺激与胚胎移植结局。结果:3组间年龄及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A组LH水平显著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子宫体积在应用长效GnRh-a后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临床妊娠率C组(42.6%)显著高于A组(22.4%)和B组(25.8%)(P<0.05)。结论:超长方案可获得与短方案和长方案同样的优质胚胎数,并可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临床妊娠率,但Gn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卵巢反应性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对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个长方案促排卵周期中所需外源性重组卵泡刺激素总量(rFSH)/成熟卵母细胞数(n)的比值(rFSH/n)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着rFSH/n比值升高,基础窦卵泡数(AFC)减少、rFSH总用量增大、获卵数减少、平均胚胎评分下降(P<0.05)。当rFSH/n>450时,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卵巢反应性是影响IVF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率随着rFSH/n的增加而下降的截点为rFSH/n>450。  相似文献   

15.
短效达必佳两种降调节方案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短效达必佳2种降调节方案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本中心接受COH降调节方案的261个周期,根据达必佳用量及用法的不同分成A组:部分半量方案,95个周期;B组:半量方案,166个周期,比较组间的超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Gn用量(75IU/支)、Gn总天数、IVF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均较B组高(P<0.05);Gn启动日FSH水平和hCG注射日LH水平较B组低(P<0.05);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A组与B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增高趋势。结论:黄体中期短效达必佳0.1mg/d×14d降调节效果比0.05mg/d降调节好。  相似文献   

16.
控制性促排卵下凝血相关因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影  王蔼明  闫玲  陈怡  李敏 《生殖与避孕》2013,33(7):479-484
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关键步骤,但与自然周期相比较,其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仍低于自然周期,这可能和该过程中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该过程中产生超生理剂量的雌、孕激素,可引起多种凝血相关因素的改变,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由此继发的子宫内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影响着床率和妊娠率的重要原因之一。COH过程中凝血和纤溶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改变与COH中高雌、孕激素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初步效果。方法:分析77例接受黄体期促排卵的不孕症患者的卵泡期和黄体期促排卵时血清激素水平及获卵数、胚胎情况和助孕结局。结果:经过卵泡期和黄体期2次取卵,77例均有取卵机会,且获得卵子的患者数和有胚胎冻存的患者数均比仅接受卵泡期取卵的患者数显著增加(P0.001和P0.05);卵泡期与黄体期扳机日内分泌水平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黄体期促排卵周期的回收卵子数、冷冻胚胎数均显著多于卵泡期(P0.001);已接受了冻融胚胎移植(FET)的34例患者中20例获得了临床妊娠。结论: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实施黄体期促排卵取卵是可行的,可以增加获卵数及获得胚胎的机会,从而为提高妊娠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长、短效达菲林在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垂体降调效果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IVF-ET患者206例,均于前一月经周期黄体中期开始注射达菲林。随机分为3组,A组:n=100,长效达菲林1.25 mg;B组:n=56例,注射短效达菲林0.05 mg/d,至hCG日;C组:n=50,注射短效达菲林0.1 mg/d,至Gn日改为0.1 mg/次,qod至hCG日。结果:①Gn使用天数及用量:A组(11.6±2.5 d,2591.2±287.2 IU)显著多于B组(10.1±2.6 d,2198.6±383.4 IU)和C组(10.4±2.2 d,2 156±306.4 IU)(P<0.05)。②降调后Gn启动日血清LH值:A组为1.23±0.25 IU/L,B组为2.9±0.37 IU/L,C组为2.39±0.54 IU/L,A组显著低于C组,C组显著低于B组(P均<0.01)。③hCG注射日LH值:A组(1.48±0.12 IU/L)显著低于B组(2.50±0.34 IU/L)和C组(2.90±0.90 IU/L)(P<0.01)。④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A组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长效达菲林1.25 mg垂体降调效果及临床结局均优于短效达菲林组。  相似文献   

19.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重要用药。GnRH-a与GnRH受体结合后,早期"突发"作用可刺激垂体促性腺激素急剧释放,持续应用后使垂体受抑制,内源性促性腺激素(Gn)水平下降,即所谓的降调节作用。利用这种生物学特性,GnRH-a联合Gn超促排卵可预防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避免卵泡过早黄素化。另外,GnRH-a代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可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探索既能有效抑制LH峰,又不使垂体过度抑制的GnRH-a有效低剂量对于超促排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