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女性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变化规律与其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绝经前组(220例)和绝经后组(220例)。测定两组血清E2、FSH水平及其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绝经后组妇女血清E2与绝经前组比较明显减少,而血清FSH与绝经前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妇女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与绝经前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低骨量组和绝经后低骨量组血清E2水平均较正常骨量组明显减少,而血清FSH水平均较正常骨量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水平与腰椎BMD、髋部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FSH水平与腰椎BMD、髋部BMD、股骨颈BMD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BMD明显减少,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骨代谢,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改变与女性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尿路感染患者99例,其中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者75例,非复杂性尿路感染者24例;将患者分为绝经组(75例)和非绝经组(2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水平(包括血浆雌二醇、睾酮、孕酮、促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垂体泌乳素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分析血性激素水平改变与女性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雌二醇、睾酮、孕酮、促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垂体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UTI组雌二醇与睾酮的比值为0.160±0.178,显著低于非CUTI组的0.58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组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绝经组(P<0.01);雌二醇/睾酮、孕酮均显著低于非绝经组(P<0.01)。结论血浆雌二醇与睾酮的比值与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关;绝经后女性血浆雌二醇、睾酮、雌二醇/睾酮、孕酮、促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激素变化对不同更年期女性睡眠障碍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60例符合更年期诊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绝经情况分为围绝经期组与绝经后期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分为睡眠障碍组与正常组;所有患者均空腹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睾酮(T)等性激素水平,分析其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更年期女性中围绝经期92例占57.5%,其中睡眠障碍58例占63.0%,睡眠正常34例占37.0%;绝经后期68例占42.5%,其中睡眠障碍39例占57.4%,睡眠正常29例占42.6%。绝经后期睡眠障碍患者FSH水平高于睡眠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FSH及LH水平高于围绝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患者E_2水平均高于睡眠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E_2及PRL水平均低于围绝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与E_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绝经后期睡眠障碍与FS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E_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更年期女性睡眠障碍与E_2水平降低存在明显相关性,绝经后期女性睡眠障碍同时受FSH水平升高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女性进行一般情况、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绝经指数(KMI)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①育龄对照组(20例);②围绝经期组(17例);③绝经早期组(21例);④绝经晚期组(22例);⑤激素补充治疗(HRT)组(1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比较各组E2、FSH、T、TC及TG测定值、围绝经期症状及KMI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E2、T水平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女性KMI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与KMI负相关(r=-0.334,P=0.001),T水平与KMI负相关(r=-0.270,P=0.010),FSH水平与KMI正相关(r=0.504,P=0.000);③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KMI正相关(r=0.294,P=0.005),TC水平与KMI正相关(r=0.244,P=0.021)。结论:①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KMI与血清E2水平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正相关。②妇女绝经后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TG、TC与KMI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北京地区健康成年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BMD),了解该地区人群BMD水平,探讨容积性定量CT(v QCT)对椎体BMD测定及骨质疏松症(OP)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和Mindways公司QCT工作站测量,完成422名健康成年女性腰1-3椎体BMD检测,按年龄分组,分析每个椎体各年龄段间BMD值和同一年龄段腰1、2、3椎体间BMD值的差异;绘制年龄与BMD关系散点图,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根据2007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建议的标准,计算各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OP发生率。结果腰1-3椎体BMD在25岁~组均达到峰值,平均BMD峰值为(182.44±23.02)mg/cm3;各年龄段间3组腰椎BMD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45~60岁的3个年龄段腰1至腰3椎体的BMD值均呈递减趋势(P0.05)。女性45岁以前的BMD值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3,P0.05);45~55岁BMD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与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r=-0.604,P0.01)。50岁之前女性原发性OP发生率很低,45岁~组仅3.77%;50岁以后,OP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迅速增高,到≥70岁组达82.76%。结论 v QCT椎体BMD测定在诊断OP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女性45~60岁是防治OP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以及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检测腰椎2-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根据测定结果分为正常组(n=83)、骨量减少组(n=59)和骨质疏松组(n=20).比较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患病率,探讨BMD与性激素、人体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研究对象中骨质疏松20例(12.35%),肌少症15例(9.26%),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9,P<0.05),>60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高于40~50岁和51~60岁年龄组(χ2值分别为4.993、5.198,均P<0.05),不同年龄组肌少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29).三组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FS H、L H、E2、DHEA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216~4.357,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794~5.218,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425、2.963,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E2、DHEAS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2.890~5.002,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786、2.976,P<0.05).三组患者人体成分BFM、BFP和BM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657、2.598、3.509,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012~4.063,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379~2.95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BMD与FSH、LH、BFM、BFP、BMC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值为-0.603~-0.811,P<0.05),而均与DHEAS、SMM、E2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563~0.6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绝经、产次(≥2次)、肌少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35~3.014,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BMD下降,且与性激素、人体成分存在明显相关性,此人群易患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女性如无绝经激素治疗禁忌证,应适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227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前期组143例和绝经后期组84例,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前期组受试者血清FSH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E2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1,25-羟维生素D3、PTH、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期组受试者骨钙素、P1NP、β-CTx、ABAP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SH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正相关(P0.05),E2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激活破骨信号通路,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吸收,最终引起骨密度的降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穆华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4,(27):4447-444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绝经妇女低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及骨密度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在该院妇产科门诊以不孕、月经异常、绝经综合征就诊的妇女260例,依据不同年龄、是否绝经、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分为绝经后组134例、卵巢早衰组26例、绝经过渡期组68例、卵巢早衰过渡期组32例,对比各组妇女的体质、血脂、骨密度指标。结果:各组间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早衰组和卵巢早衰过渡期组HDL-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绝经后组和绝经过渡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4和腰椎总骨密度比较,绝经后组低于绝经过渡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和卵巢早衰组L3~4和腰椎总骨密度均低于绝经过渡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早衰导致的早绝经妇女比正常绝经者更易发生血压、血脂和骨密度异常,血脂指标中以HDL-C异常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正常绝经妇女。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生理和疾病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人群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女性生理特点的关系,以及与女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189例成人根据年龄进行分组,血清性激素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统计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E2水平持续下降,40~54岁组和55~65岁组的FSH和LH水平均显著高于25~39岁组(P<0.01),且55~65岁组比40~54岁组更为显著升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HP<0.01,LHP<0.05);40~54岁组与各组妇女血清F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H在40~54岁组与55~65岁组中均显著增高(P<0.01),在围绝经期各组中FSH/LH比值均大于1.0,E和P在40~54岁和55~65岁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55~65岁(绝经组)降低显著(P<0.01),40~54岁组和55~65岁组妇女PRL和T与25~39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不同年龄段女性,其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不相同的,对机体生理变化产生不同影响,也引起不同的疾病状况。在临床上,检测性激素的水平变化,对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三种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内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6个月的血清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在手术后3个月E2、P、LH及FS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后6个月E2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t=3.54,P<0.05),而P、LH及FSH等血清激素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年龄将86例患者划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年龄≤40岁的患者手术前后雌二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的雌二醇水平与手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35,P<0.05),手术3个月的雌二醇水平与手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肌瘤剥除术组的各血清激素水平在手术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和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雌二醇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t=3.04,P<0.05;t=4.02,P<0.05),而P、LH及FSH等血清激素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3种术式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前后雌二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3种术式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的雌二醇水平与手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后6个月全子宫切除术组中年龄>40岁的患者雌二醇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t=4.57,P<0.05),其他两种术式的不同年龄患者雌二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6例患者的手术后3个月、6个月卵巢动脉血流Vmax、Vmin、RI及PI等参数与手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均可影响卵巢的血供及内分泌功能,对子宫肌瘤患者不论年龄均应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以延缓卵巢功能减退,更好地维持绝经前患者的卵巢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进行HCY和BMD检查的体检人群,共计1 309例。按性别、每10岁年龄段分组,分别计算各组HCY、BMD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各年龄组男性BMD和HCY值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50~59岁年龄段HCY正常组的BMD值高于HCY升高组,女性60~69岁年龄段BMD减少组的HCY值高于BMD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年龄段分组研究BMD和HCY浓度之间相互关系是一种新的思路,男性50~59岁、女性60~69岁年龄段BMD和HCY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应更深入地研究青年人群BMD和HCY的关系,以便更好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木豆叶等中药和福善美、骨松宝治疗绝经后骨密度降低的疗效。方法将78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女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40例)。A组服用福善美、钙尔奇D、骨松宝;B组服用福善美、钙尔奇D、骨松宝加木豆叶等中药。A、B组均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雌二醇(E26 III),骨钙素(OCN)值的变化。结果A组与B组治疗前后的BMD值均差异显著(p<0.01);E26 III均有差异(p<0.05);OCN亦有差异(p<0.01;p<0.05)。A与B组之间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BMD、E26 III、OCN均无差异(p>0.05)。结论福善美、骨松宝、钙尔奇D联合治疗绝经后骨密度降低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E26 III水平升高,BMD和OCN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四项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105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围绝经期女性105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四项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H、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PR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围绝经期女性LH、FSH水平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P、E2水平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H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RL、T水平与血脂四项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血脂四项均有明显变化,并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加强以上各项指标的检测,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取环妇女的临床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取环术前1周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对照组不使用戊酸雌二醇,两组术前2h均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两组取环成功例数、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指标;检测取环前1周和取环后两组外周血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常规取出率、成功取出率、官颈软化程度好率[95.0%(57/60)、100.0%(60/60)、75.0%(45/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 (30/60)、85.0%(51/60)、10.0%(6/60) ](P< 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取环前1周与取环后FSH、雌二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取环前1周与取环后FSH和雌二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取环妇女在术前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可显著提高取环成功率、改善官颈软化程度,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女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绝经前、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的卵巢大小、窦状卵泡数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5年3月在该院门诊以月经异常、绝经综合征等就诊的妇女165例,根据是否绝经分3组:绝经前组58例,绝经过渡期组53例和绝经后组54例。结果 3组的卵巢大小、窦状卵泡数、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腰椎骨、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绝经前组比,绝经过渡期组和绝经后组的卵巢大小降低、窦状卵泡减少、E2降低,FSH和LH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腰椎骨、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绝经过渡期组比,绝经后组的骨密度显著降低、卵巢大小降低和窦状卵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腰椎骨、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2有降低趋势,FSH和LH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的卵巢大小、窦状卵泡数与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必要在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给予卵巢功能和骨质的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联合仿生物电刺激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功能、骨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43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复方左归胶囊治疗,联合组另联合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内分泌指标[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卵巢相关指标[卵巢平均容积(OAV)、卵巢动脉搏动指数(PI)、窦卵泡计数(AFCs)]、骨代谢指标[L2-L4骨密度(BMD)、血钙(Ca2+)]、生活质量[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E_2水平、LH水平、FSH水平、OAV、PI、AFCs、BMD、血Ca2+水平、MEN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E_2水平、LH水平、FSH水平、MEN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OAV、PI、AFCs、BMD、血Ca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两组E_2水平、LH水平、FSH水平、OAV、PI、AFCs、BMD、血Ca2+水平、MEN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联合仿生物电刺激可通过有效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卵巢储备功能及骨代谢,达到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与血清维生素D及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该院接诊的8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41~50岁组和51~60岁组。两组均行血清维生素D、雌激素水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清维生素D、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BMD的相关性。结果 41~50岁组的维生素D2、维生素D3及总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高于51~60岁组(均P0. 05)。41~50岁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_2)水平显著高于51~60岁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51~60岁组(均P0. 05)。41~50岁组患者的Ⅰ型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前肽(PINP)、氨基酸中段骨钙素(NMID)水平均显著低于51~60岁组,BMD水平显著高于51~60岁组(均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维生素D与CTX、PINP、NMI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BMD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血清E_2与CTX、PINP、NMI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BMD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血清FSH与CTX、PINP、NMID均呈正相关关系,与BMD呈负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着密切联系,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BMD降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促进骨质吸收,降低BMD,从而增加骨质疏松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4 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平均海拔4 500米)人民医院正常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研究要求的195名受试者分为40岁~、50岁~、60岁~3个年龄组,采用希森美康XN-1000型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记录红细胞计数(RBC)、Hb及红细胞比容(Hct);使用COBAS 8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检测血清孕激素(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E2、FSH水平与Hb和Hct的相关性。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平均收缩压为(118.48±12.70)mm Hg,舒张压为(81.50±6.97) mm Hg,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升高,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637、15.995,均P<0.05)。围绝经期女性平均Hb为(142.74±20.29)g/L,随着年龄的增加,Hb水平升高,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59,P<0.05)。围绝经期女性平均Hct为(40.98±8.34)%,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98,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1,P>0.05)。随着年龄增加围绝经期女性Hb>150 g/L者增加,40岁~组为5.13%,50岁~组24.71%,60岁~组56.2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8,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ct≥45%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15,P<0.05)。受试者中Hb≥190 g/L者,40岁~组1例(1.28%),50岁~组3例(3.53%);60岁~组3例(9.38%)。围绝经期女性平均E2水平为(8.76±1.33)pg/ml,平均FSH水平为(71.57±8.33)U/L,平均P水平为(1.48±0.42)nmol/L,平均LH水平为(46.59±3.02)U/L。随着年龄的增加,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72,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F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14,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9,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62,P<0.05)。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与Hb浓度和Hc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50、-0.328,均P<0.05)。FSH水平与Hb浓度和Hct呈正相关关系(r=0.389、r=0.398,均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围绝经期女性Hb过度增加与雌激素减少有关,低氧环境对E2水平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阶段适当维持雌激素水平,可降低绝经后女性Hb的过度增加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预防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 966例。采集子宫颈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 DNA进行分型。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对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 1 966例HPV筛查女性中HPV阳性率为8.34%(614/1 966),不同年龄段女性HPV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HPV阳性率明显升高。614例HPV阳性的女性中,HPV16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HPV58。相同年龄段中各HPV基因型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对HPV传播方式、HPV与宫颈癌的关系、HPV疫苗相关知识、接种HPV疫苗、定期HPV筛查的认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31~40岁年龄段女性的认知率明显高于≤30岁、41~50岁、51~60岁。结论 本市女性以HPV16、HPV58感染为主,绝经过渡期是HPV感染高发期;41~60岁女性对HPV相关知识的认知率较低,应重点提高绝经过渡期女性对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激素治疗(MHT)对不同绝经年龄和绝经方式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869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绝经年龄将其分为40~44岁组(n=127)、45~49岁组(n=348)、50~54岁组(n=305)、55~59岁组(n=89);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MHT组(n=521)与非MHT组(n=348),再根据治疗时间分为<1年组(n=94)、1~<3年组(n=258)、3~<5年组(n=110)、≥5年组(n=59)。观察研究对象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分析MHT对不同绝经年龄、绝经方式、治疗时间女性BMD的影响。结果 不同绝经年龄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05、3.807、4.558,P<0.05),绝经年龄越早BMD越低。40~44岁组、45~49岁组手术绝经者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均明显低于自然绝经者,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0、2.55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