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的血药浓度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方法 20例ASA 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患者,术前SEP检查无异常,均未给予任何的术前药物,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血浆药物浓度稳定在3、4、5μg/mL时记录患者P15、N20、P25波的潜伏期和P15-N20、N20-P25波幅的改变.结果 P15、N20、P25波潜伏期随着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异丙酚血药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P15、N20、P2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清醒比较N20-P25波幅明显升高.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是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 摘要 】 目的 研究单一靶控输注 (TCI) 异丙酚不同的血药浓度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 方法 20例ASA I~II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患者,术前SEP检查无异常,均未给与任何的术前药物,靶控单一输注异丙酚,当血浆药物浓度稳定在3,4,5μg/mL时记录患者P15, N20, P25波的潜伏期和P15-N20,N20-P25波幅的改变。结果 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P15, N20, P2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15, N20, P25波潜伏期随着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N20-P25波幅明显升高 。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是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Zhang J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8):2700-2703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下,为术中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护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物和浓度。方法6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安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按呼气末浓度为0.3、0.5、0.75、1.0和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的麻醉药,记录皮层SSEP的N20波幅、潜伏期,并同时进行BIS监护,观察3种吸入麻醉药在不同吸入浓度下对SSEP和BIS的影响。结果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所有3组SSEP的N20波幅逐渐下降,潜伏期逐渐延长。其中在呼气末浓度1.0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的N20波幅下降已经超过50%,安氟烷组有3例波形消失;而在1.5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分别有3例的N20波形消失,安氟烷组共有6例波形消失。BIS监测发现在1.0MAC时,各组的BIS值均在60以下,而在0.75MAC时,安氟烷组(BIS值:45~64)和地氟烷组(44~61)仍有部分患者的BIS值高于60,而异氟烷组BIS值均在60以下(39~58)。皮层SSEP波幅和潜伏期与BIS值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BIS和皮层SSEP的影响成剂量相关性。在合适的麻醉深度下,选择0.75MAC的异氟烷更适合术中皮层SSEP监护。尽管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EEG和SSEP的影响分别与其作用于大脑皮层有关,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椎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腰椎手术患者60例, ASA I~II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 P组)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 D组)。 P组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时起始靶浓度为2.0~3.5μg/mL,并以2.5~3.5μg/mL靶浓度维持。 D组在TCI丙泊酚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两组维持BIS在45~55。分别记录清醒时(T0)、插管后5 min (T1)、插管后30 min (T2)以及2hr (T3)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及SSEP相关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的未引出情况。结果与清醒时比较, T1, T2及T3时两组BIS明显降低, P38、 N4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降低(P<0.05)。在T1及T2时, P组P38、 N45波波幅较D组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无一例出现术中单侧或双侧下肢的MEP未引出。结论在麻醉诱导后两组SSEP波形均受抑制,单纯丙泊酚较复合右美托咪定对SSEP的抑制作用更强,右美托咪定不影响术中SSEP及MEP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闭袢靶控输注用于ICU病人镇静及对氧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以脑电双频指数 (BIS)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的闭袢靶控输注 (CLTCI)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及对氧耗 (V·O2 )的影响。方法  32例机械通气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 ,每组 16例 ,P组以BIS作为反馈信号的CLTCI异丙酚进行镇静 ,M组采用CLTCI咪唑安定进行镇静。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V·O2 的变化 ,记录BIS、Ramsay评分、诱导时间及异丙酚、咪唑安定诱导剂量、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 ,并评价CLTCI系统的性能。结果 完全苏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M组 (P <0 .0 5 )。Ramsay与BIS呈正相关 ,Ramsay、BIS与靶控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呈负相关。M组wobble明显较大 (P <0 .0 5 )。两组镇静期间V·O2 明显低于镇静前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结论 以BIS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的CLTCI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技术用于ICU病人镇静 ,其效果可靠、性能稳定、除可降低氧耗外、血流动力学也非常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及探讨抑郁症经治疗前后的P300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99例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及100例相匹配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24周进行认知电位检测.t检验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300指标纵向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病例组N2、P3、P2-N2潜伏期较正常对照延长(P<0.01);N2-P3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1);病例组N2、P3、N2-P3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P2-N2波幅较对照组增大(P<0.01).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期间病例组N2、P3、P2-N2潜伏期有下降的趋势,N2-P3潜伏期及P3、N2-P3波幅有上升趋势,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配对t检验: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P3、N2-P3波幅增高(P<0.01).治疗2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300潜伏期或波幅等各指标均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急性期治疗后P300波幅及潜伏期等指标趋向于部分正常,而长期治疗后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BIS为麻醉深度指标,研究不同剂量硫酸镁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硫酸镁小剂量组(M1组)和硫酸镁大剂量组(M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靶浓度设为2μg.ml^-1)。M1组和M2组病人在插管前3分钟分别推注硫酸镁15mg·kg^-1、25mg·kg^-1。根据BIS值变化调节异丙酚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55。在BIS降至55以下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10分钟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即刻和1分钟M1组和M2组SBP,MBP变化较基础值变化不明显(P〉0.05),M2组与C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除C组插管后1分钟HR增快明显(P〉0.05),其余各时点各组内、各组间HR变化均无差异。C组各时点异丙酚有效靶浓度均显著高于M1组和M2组(P〈0.01)。结论气管插管前静注硫酸镁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明显降低异丙酚TCI效应室靶浓度,以25mg·kg^-1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协同诱导在开胸手术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择期开胸行食管贲门癌手术或肺等胸腔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45例,ASAⅠ~Ⅱ级,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C组).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期各时段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以及麻醉用药量,术毕病人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正确回答问题时间等.结果,三组病人给药后1min、插管前血压均降低,与诱导前血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即刻M组血压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而给药后血压下降的程度P组>M组、C组,插管即刻三组病人心率都明显增快,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在插管后3min与诱导前相比心率仍快(P<0.05).三组病人异丙酚用量比较P组>M组>C组(P<0.05),术毕麻醉恢复时间P组<M组和C组(P<0.05),而M组、C组病人麻醉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联合用于开胸手术病人麻醉可减少各自的用药量,克服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分别单独应用时的心血管副作用,提供更加良好的镇静作用,降低术中知晓以及术后躁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傅丽东 《河北医学》2003,9(3):212-214
目的:比较异丙酚自身复合诱导方法(在应用异丙酚麻醉诱导前给予30mg小剂量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诱导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18—55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M—P组(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诱导组)、P-P组(异丙酚自身复合诱导组)和P组(异丙酚诱导组)。M—P组与P—P组在给予异丙酚诱导之前,分别给予咪唑安定3mg、异丙酚30mg,P组直接应用异丙酚诱导。记录异丙酚诱导剂量、患者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异丙酚诱导剂量:P组为2.21mg/kg,P—P组为1.86mg/kg,M-P组为1.78mg/kg。M—P组与P组相比气管插管前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心率的降低都明显减小。P—P组与P组相比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心率的降低无明显差异。P—P组与M—P组相比气管插管前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心率的降低都明显增大。结论:异丙酚自身复合诱导方法与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诱导方法两者均能减少麻醉诱导中异丙酚用量,但与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诱导方法相比,异丙酚自身复合诱导方法对于维持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认知性电位P300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认知性电位P300主要指标尤其峰间潜伏期的变化,推断其是精神分裂症素质性指标,还是状态性指标。方法对35例精神分裂症和35名正常人CZ、C3、C4电极位置的P300进行对照研究。并进一步观察药物治疗1月达临床缓解后,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成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CZ、C3、C4点P3波幅低(P<0·01);N2潜伏期延长(P<0·01);P2-N2峰间潜伏期延长(P<0·01或0·05);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P<0·01)。P2潜伏期延长仅出现在CZ、C4点(P<0·05)。经1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达到临床症状缓解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在CZ、C3、C4点仍显示P3波幅显著降低(P<或=0·01);N2潜伏期延长遗留于CZ、C3点(P<0·05);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遗留于C3点(P<0·05);P2潜伏期延长遗留于C4点(P<0·05);P2-N2峰间潜伏期在各位点差异均不再有显著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较治疗后C3点P2-N2峰间潜伏期明显缩短,恢复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P3波幅低平,P2-N2峰间潜伏期延长,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P3波幅低平、N2潜伏期延长和N2-P3峰间潜伏期缩短在治疗后遗留于不同脑区,可能是反应精神分裂症家族大脑异常的素质性指标;P2-N2峰间潜伏期延长随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改善,可能是代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脑功能紊乱的状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雷毅  张龙芳  李申一  王新  黄建成  钱箬筠 《广东医学》2006,27(10):1511-1513
目的应用靶控输入技术研究咪唑安定异丙酚对前列腺电切(TULIP)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TUR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及咪唑安定异丙酚组(M+P组),以效应部位浓度(Ce)为靶控浓度,P组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输注5min后递增,递增梯度为0.2μg/ml。M+P组在TCI前5min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mg/kg,余同P组,以清醒镇静(OAA/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记录达到不同分值时Ce值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各组OAA/S评分2分及3分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SpO2比较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各生理学参数OAA/S评分4分及5分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2分及3分时组间比较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异丙酚组变化幅度明显,部分需呼吸和循环支持。各评分点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Ce值较单纯异丙酚组Ce值明显降低(P〈0.05)。各评分点同异丙酚Ce值或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Ce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93,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TURP,在理想OAA/S下,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较单独使用异丙酚更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呼吸功能的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分别伍用芬太尼、氯胺酮、咪唑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时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80例人工流产孕妇,分为单纯异丙酚组(I组)、复合芬太尼组(Ⅱ组)、复合氯胺酮组(Ⅲ组)、复合咪唑安定组(Ⅳ组),Ⅱ、Ⅲ、Ⅳ组于异丙酚静注前分别给予芬太尼0.8μg/kg、氯胺酮0.3mg/kg、咪唑安定0.04mg/kg,观察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 Ⅰ组、Ⅳ组用药2min后血压、心率明显下降(P<0.01),Ⅱ、Ⅲ、Ⅳ组异丙酚用量比I组明显减少(P<0.01),Ⅱ、Ⅲ、Ⅳ组麻醉效果优于I组,Ⅳ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结论 芬太尼、氯胺酮、咪唑安定均可提高异丙酚的麻醉效能,减少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时的用量。氯胺酮可对抗异丙酚的降血压作用,咪唑安定可使异丙酚静脉麻醉的苏醒期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M、Y两组,每组30例.M组为麻醉维持期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Y组为麻醉维持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结果 M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时,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术中知晓、过敏发生率更低;手术结束后,两组麻醉清醒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镇静深度预测概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兴安  吴群林  聂煌  施冲 《广东医学》2005,26(6):738-739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预期血药浓度(Cp)、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方法选择2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预计血药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咪唑安定(M组,12例)或丙泊酚(P组,14例)。咪唑安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50ng/ml,以50ng/ml的浓度梯度递增直至镇静评分为1分(OAA/S评分法),然后以50ng/ml的梯度逐步降低至意识恢复。丙泊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5mg/L,以0.5~1mg/L的梯度逐步升高直至意识消失,然后以0.5~1mg/L的梯度逐步降低直至意识恢复。双盲记录Cp、Ce、BIS值、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改变,计算各指标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咪唑安定和异丙酚Cp、Ce、BIS的总体Pk值分别为0.697、0.767、0.739和0.841、0.908、0.817。咪唑安定Cp、Ce与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Cp与Ce、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MAP、HR改变与镇静评分无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的Cp、Ce和BIS值均能用于判断镇静深度,但咪唑安定以Ce、BIS的预测价值较高,丙泊酚以Ce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顿抑的影响。方法 将20例择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P)组和咪唑安定(M)组。麻醉诱导和维持P线用异丙酚等,M组用咪唑安定等,分别于麻醉前、腔静脉插管时、主动脉阻断30min、主动脉开放10min、1h、2h、4h和24h测定CKMB、MDA和SOD。结果 主动脉开放10min、2h、4h时P组MDA高于同时点的M组(P<0.05);主动脉开放4h时,P组SOD低于同时点的M组(P<0.05);各时点两组CKMB值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咪唑安定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心肌顿抑的作用强于等效剂量的异丙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维持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65 ~ 8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n=25):七氟醚麻醉组(S组)和异丙酚麻醉组(P组).麻醉诱导给予舒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0.25 ng/ml,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1.5μg/ml并逐渐增加浓度,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时S组吸入七氟醚,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两组均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15ng/ml,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15mg/(kg-h)维持BIS在40~60,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观察术中HR 、MAP、BIS、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S组手术开始后即刻BIS值高(P<0.05);S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例数明显低于P组,麻黄碱使用次数低于P组(P<0.05).结论 BIS更适合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清醒镇静时,咪唑安定适宜的目标血药浓度。方法选择45例腰-硬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年龄4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B、C组咪唑安定血浆靶控浓度分别为30,40,50ng/ml。记录患者TCI咪唑安定30min时BIS,同时记录咪唑安定不同血浆靶控浓度下警觉/镇静评分(OAA/S)。维持术中BP、HR、SpO2至满意水平,记录术中、术后的感受情况、遗忘程度、麻醉的满意程度。结果 A组患者术中BIS为89.5,OAA/S 4~5分。B组患者术中BIS为76.5,OAA/S 3分。C组患者术中BIS为68,OAA/S 1~2分。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咪唑安定以40ng/ml血浆靶控输注BIS在73~80,OAA/S 3分,术中镇静及顺行性遗忘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但应注意阻滞效果不完善时患者容易极度躁动。  相似文献   

18.
监控麻醉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异丙酚、咪唑安定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 0例拟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组 )、咪唑安定组 (M组 )、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 (PM组 )。每组 10例 ,分别泵入异丙酚、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 ,并观察记录各项指标。结果  3组患者的血压在麻醉诱导后 2~ 3min均有一过性降低 (1 1~ 1 3kPa) ,但与用药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心率及指脉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改变 ;3组患者的镇静度均较好 ,满意度较高。结论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有监测的肠镜检查 ,二者合用更能发挥其各自的药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复智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 related potiential,ERP)影响.方法 AD组40例,分复智散组(n=24)和安理申组(n=16),规范治疗40d,对照组为30例健康老人,治疗前后进行ERP检测和简易智力状态(MMSE)评定,探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与MMSE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患者靶刺激P2、N2、P3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2、P3波幅降低(P<0.01),复智散治疗后P2、N2、P3潜伏期明显缩短,P2、P3波幅明显提高,与安理申组比较潜伏期缩短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P3波幅提高优于安理申组(P<0.05).MMSR评分与ERP部分靶刺激潜伏期呈负相关,而与靶刺激的波幅呈正相关.结论 复智散能缩短AD患者ERP的潜伏期和提高ERP的波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续贯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术后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病人随机均分为咪唑安定组 (M组 )、异丙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异丙酚续贯组 (M P组 ) 3组 ,所有病人术中使用芬太尼 2 .0 μg (kg·h) ,异丙酚 6mg (kg·h) ,卡肌宁 0 .5mg (kg·h)来维持麻醉。入住ICU后用芬太尼固定剂量 0 .4 μg (kg·h)持续镇痛 ,疼痛操作时一次性追加 (8μg kg)剂量 ,M和M P组使用咪唑安定维持达IV级镇静 ,首量为 0 .0 4mg (kg·h) ,以后每 4h调节一次 ,使其达到理想标准 ,M P组在计划停止镇静 2 4h前转为异丙酚 ,其首量 1mg (kg·h) ,其它操作如同咪唑安定组 ,一次性追加剂量为 1mg kg。异丙酚组整个阶段使用异丙酚镇静 ,异丙酚 0 .3~ 5mg (kg·h)滴注而维持适当的镇静程度。结果 P组停止镇静时血浆甘油三酯浓度远远高于同期其他两组及P组入ICU之前 ,超出正常值。P组恢复时间短于M P组、M组 ,但入ICU至清醒时间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组躁动例数明显高于M P组、P组 ,P组躁动例数明显高于M P组。HTXBS〗结论 续贯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术后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比单独使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