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我院近四年来采用改良式颈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肩部手术麻醉方法有颈丛、臂丛及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因费用高,危险性大,除非颈丛或臂丛麻醉失败,并不作为首选麻醉方法,而单纯颈丛及臂丛麻醉,麻醉效果常常难以完善,多数需辅助镇静、我们根据肩部神经分布的特点,将颈4神经阻滞联合肌间沟径路臂丛麻醉用于肩部手术中,麻醉效果完善,大大规避了全麻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冯雷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13-11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MAP)、血糖以及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HR、MAP、血糖,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为40例。A组患者用0.375%的罗哌卡因10mL,行手术侧单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待效果确定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5mg/kg,插入适宜的钢丝加强形气管导管,麻醉机行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分离颈椎骨膜、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两组患者的芬太尼用药量、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1h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切皮和分离颈椎骨膜时,A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芬太尼用药量比B组少,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缩短,术后1hVAS疼痛评分,A组平均分为4.3,B组平均分为7.2,A组患者术后疼痛比B组轻。结论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在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怀忠  欧炜  刘艳秋  谭立  周菁 《贵州医药》2007,31(4):328-330
颈丛阻滞和气管内插管全麻是甲状腺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特别是气管内插管(LMA)麻醉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麻醉方法[1],但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我院采用颈丛阻滞联合喉罩通气浅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黎  施燕萍 《云南医药》2004,25(4):313-314
颈椎手术部位常涉及颈髓、气管、颈部大血管、神经等重要区域,对手术和麻醉都有很高的要求,力求术中平稳。我们采用颈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颈椎手术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与单纯全麻对比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用药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的心血管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HR、MAP、血糖、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HR、血压(MAP)、血糖,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王爱梅 《河北医药》2010,32(12):1603-1604
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因而锁骨骨折麻醉比较困难。国内锁骨骨折麻醉常见的方法有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三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颈丛组患者20例,单纯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组患者20例,给予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患者20例,给予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三组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颈丛组、臂丛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显著高于颈丛组、臂丛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越于单纯臂丛麻醉、单纯颈丛麻醉,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黄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65-66
目的:观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采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B组患者采用单纯臂丛神经阻滞;C组患者采用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结果: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C组。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患者采用臂丛阻滞加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具有更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究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9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和观察组(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每组各45例,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平均值为(2.75±1.24)明显低于对照组(4.15±1.36),对比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且远优于单纯臂颈丛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的神经损伤小,该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三种麻醉方法作出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随机将144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Ⅱ组臂丛神经阻滞,Ⅲ组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计算出三种麻醉方法的成本和效果,作出成本效果比较。结果单病例成本而言,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成本最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平均成本最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平均最低。结论从临床经济学角度来看,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首选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首选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行甲状腺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前瞻性试验方法,选择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Ⅰ组,n=20),0.25%罗哌卡因8ml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n=20),0.4%罗哌卡因8 ml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n=20)。患者入室监护后,Ⅰ组行单纯全麻;Ⅱ组和Ⅲ组于全麻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Ⅱ组每侧均给予0.25%罗哌卡因4 ml,总计8 ml,Ⅲ组每侧均给予0.4%罗哌卡因4 ml,总计8 ml。15min后测试阻滞范围可达颈2、颈3,并记录患者是否有呼吸及吞咽困难,声嘶哑等反应。观察手术切皮时患者心率、血压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阿片类药物消耗量;记录术后12 h静息及运动(吞咽)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呼吸及吞咽困难,声嘶哑等反应。结果:3组患者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Ⅱ组和Ⅲ组的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Ⅰ组(P<0.05)。3组术后12h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镇静评分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可以为甲状腺切除术提供安全有效的术中镇痛,明显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张北忠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2):911-912
对24例喉癌根治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分两次施行了双侧单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气管插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术中麻醉及术后止痛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在甲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行甲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甲亢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双侧颈丛阻滞组(A组,n=40)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针刺麻醉组(B组,n=40).两组均采用C4一针法行双侧颈丛阻滞,B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刺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中及术毕的循环变化,并进行两组的麻醉效果的评定.结果 A组麻醉后SBP、DBP、HR均较麻醉前上升(P<0.05),B组麻醉后上述参数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多于A组(P<0.01).结论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行甲亢手术,术中循环稳定,麻醉效果优良,是甲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体会。方法选择100例肩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为对照组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为Ⅱ组,行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结果Ⅱ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Ⅰ组,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充分。(P〈0.05)Ⅱ组无一例出现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体会。方法选择100例肩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为对照组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为Ⅱ组,行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结果Ⅱ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Ⅰ组,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充分。(P<0.05)Ⅱ组无一例出现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手术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的方式和范围及麻醉者的经验一般可选择局麻、颈丛、高位(颈段)硬膜外阻滞或者全麻。作者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完成甲状腺手术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颈丛麻醉是临床甲状腺手术中常用的方法,颈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术中观察患者发音情况可防止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由于甲状腺处在颈部,而颈部的结构复杂,其受喉上神经支配,并与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相邻,单纯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常因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刺激,患者情绪紧张,以及局麻不够充分等因素,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选用相对更合理的麻醉药物,降低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