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省麻疹野毒株首次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监测现阶段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毒株及其本土基因型别 ,2 0 0 3年分别在医院门诊采集了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和一起麻疹爆发病例的咽拭子 ,用绒淋巴母细胞 (B95a)分离到 3株麻疹野病毒 ,并进行血凝试验、血吸附试验。结果该 3株病毒均无血凝和血球吸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提示这 3株病毒属于麻疹野病毒第八基因组 (Hgeneticgroup)。掌握和了解麻疹流行株的基因序列和抗原变异状况 ,对控制和消除、消灭麻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江苏省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用Ve-ro-Slam细胞从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0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 江苏省2007年分离的14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囚型中的H1a基因亚型,在基因树上有多个分支.14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与中国沪191麻疹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1%~91.6%,氨基酸同源性为84.7%~88.0%;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1的核廿酸问源性为91.6%~93.4 0A,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1.3%.结论 江苏省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优势基闪亚型为H1a,与我国大陆其它省份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相同.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抗原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方法 采用麻疹病毒标准株Edmonston、疫苗株沪19l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浙江/5/98和浙江/4/2000)分别制备免疫血清,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麻疹野毒株浙江/5/98与疫苗株沪19l和Edm株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2.6,浙江/4/2000与上述3毒株的抗原比分别为7.3和5.65,其抗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已出现明显的抗原性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和中国的本土优势流行株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吉林省近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分析麻疹野病毒分离的影响因素,为防控措施的制定及做好麻疹病原学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Vero/Slam细胞对114份麻疹咽喉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酸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统计分析不同采样时问、不同咽试子保存液对麻疹病毒分离的影响。结果114份麻疹咽喉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31株,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出疹2d内的标本分离率较高,为38.09%。2%DMEM维持液作为咽拭子保存液的病毒分离成功率为30.69%。0.9%生理盐水作为保存液的病毒分离率为0。结论H1基因型麻疹病毒为吉林省近年流行的主要优势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成功分离取决于采样时间、好的标本质量以及正确标本保存液。  相似文献   

6.
麻疹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患者血清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WHO麻疹病毒参考资料库(databank)提供国内样品株,填补我省麻疹抗原分离的空白。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选用敏感细胞分离抗原,并用中和试验法进行野毒株的鉴定。结果在B95-a细胞上共分离出10株麻疹野病毒,其中7份咽拭液同时用Vero细胞分离未获成功,但将10株分离株转种至Vero细胞上时,有4株出现麻疹的融合性细胞病变。1∶10稀释的麻疹单克隆抗体(12E)能中和所有分离株,在同期收集的9例麻疹患者血清中,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但在1例麻疹IgG抗体滴度达1∶6400至1∶≥102400的患者中,也分离到了麻疹病毒。结论在湖南境内分离的10株麻疹野毒中,94—47株为目前国际上最大程度的麻疹变异株,具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儿童仍受到90年代野毒的攻击而形成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麻疹流行病原毒株和疫苗免疫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引起西安市麻疹流行的病原毒株,探讨相关的疫苗免疫因素。方法 采集麻疹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悬液中的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碳末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采集咽拭子标本13份,分离出麻疹病毒8株,分离率61.5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结论 H1基因型H1a亚型是引起西安市本次麻疹流行的病原病毒。此次麻疹流行不排除疫苗保护性下降因素和麻疹疫苗免疫工作中存在无效接种而造成的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青海省麻疹流行病毒株的型别,为消除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0年4~5月麻疹流行期间所采集疑似麻疹病人咽拭子标本,用Vero、B95a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方法2004年5月,青铜峡市某小学发生麻疹爆发,收集了3份病人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和11份血标本,分离咽拭子中的麻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对扩增后的N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分析鉴定基因型。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次分离到2株麻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捉法检测病人血清的IgM抗体,阳性率为10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2株麻疹病毒均属于H1基因型。结论2004年引起青铜峡市麻疹流行的病毒为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及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陕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探讨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在2000~2003年采集陕西省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标本56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麻疹病毒15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结果7株麻疹病毒均属H1基因型,其中H1a4株,H1b3株,H1a和H1b在450个核苷酸片段中的差异为2%~4%。结论H1a和H1b在陕西省隔年流行,流行优势株的变化可能受本土病毒变异和邻省输入病毒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6年河北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对2006年分离的30株麻疹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30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其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456个核苷酸同源性为99.7%~98.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6.0%~100%之间;与S191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4%~92.3%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6.7%~89.4%之间。2006年分离到的30株麻疹病毒存在3个分支(传播链)。结论 H1a基因亚型为2006年河北省优势流行基因型,H1b基因亚型可能已经终止,麻疹野病毒与现行疫苗株S191之间变异仍在加大。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或亚型的特征,为制定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年和2003~2005年分离的26株麻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6株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26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1994年在河北省分离到的2株麻疹病毒为H1c亚型,但在2003~2005年未监测到;2003年的1株为H1a亚型;2004年1株为H1a亚型,另1株为H1b亚型;2005年19株为H1a亚型,2株为H1b亚型。2003~2005年的24株麻疹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5.6%~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平均变异0%~1.6%。结论河北省近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a亚型占绝对优势,其次为H1b亚型,H1c亚型可能已经被阻断。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基因变异校大,河北省与其它省之间存在相同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播链,不同年份也存在相同麻疹病毒的持续循环传播。  相似文献   

13.
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   总被引:74,自引:29,他引:45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15 6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 15 6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 (N)基因碳末端 4 5 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证明 ,15 4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 ;2株属于A基因型 ,为沪191疫苗株。由此证实 ,H1基因型已在中国广泛流行 ,为中国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H1是麻疹病毒型内变异最大的基因型。这 15 4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 ,除外Shanxi0 0 - 6和Hunan95 - 2 3株 ,可进一步划分为H1a和H1b两个亚组。H1a的 4 5 0个核苷酸和H1b的差异在 2 0 0 %~ 4 0 0 %。H1基因型的 4 5 0个核苷酸和A基因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在 6 0 0 %~ 7 33% ;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 - 1的基因差异在 5 11%~7 5 6 % ;与其它 17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最大差异在 11 5 6 %。在中国开展麻疹病毒监测和建立麻疹病毒毒株库及基因数据库 ,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未来消除麻疹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2003~2005年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95a、Vero/Slam细胞从疑似麻疹爆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22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2005年从6个市(自治州,下同)分离的22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除2株为H1b基因亚型外,其余均为H1a基因亚型。22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3%~100.0%。四川省11株麻疹病毒代表株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6.7%~91.6%。结论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以H1a为绝对优势基因亚型,H1b为弱势基因亚型,未发现H1c基因亚型。其中以H1a基因亚型为主的病毒株引起的多个传播链造成四川省各市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麻疹病毒株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变异情况,探讨流动人口和成人麻疹发病的特点。[方法]2005年在山东省邹平县麻疹暴发疫区采集病人血清和咽拭子标本,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检测。[结果]从6例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4个病毒流行株.均为H1基因型.3株属于H1a.1株属于H1b。4株之间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5.80%~100.00%、97.30%~100.00%,分成2个亚支、2个亚型,与H2基因型参考株中国疫苗株S191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8.60%).与山东省2005年另外7株病毒株的基因型别分布相似。3株H1a病毒株又分为2个小分支.1株与2005年另外2株H1b病毒株(枣庄市、泰安市)的亲缘关系最近,与2000年的3株H1b病毒株(淄博市)亲缘关系较远.不属于同一祖先传播链病毒株。[结论]2005年邹平县成人麻疹暴发是由H1a、H1b两个亚型病毒株引起.以本地流行优势基因亚型H1a为主,H1b亚型为外来输入并在山东省少数市地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和特性。方法对2004~2008年宁波地区分离到的麻疹野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碳末端456个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较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2004~2008年共分离到麻疹病毒22株,均属H1基因型,与H1型参考株China93-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8.5%,与中国疫苗株沪191的核苷酸/氨基酸差异为8.0%~9.5%/9.8%~14.5%;其中16株与H1a参考株China93-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6%,属于H1a亚型;6株与H1b参考株China94-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5%~98.9%,属于H1b亚型。结论宁波地区2004~2008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且以H1a亚型为主,亦存在H1b亚型。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