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113例,入院后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30例健康者作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P、IL-6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三酰甘油 ( TG)、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 C反应蛋白 (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SAP)患者和 15例健康者相同指标用于比较。结果  ( 1)ACS患者血浆 TC、L DL-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 P<0 .0 1) ,血浆 L DL-C、IL -6显著高于 SAP患者 ( P<0 .0 1)。 (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降低 ( P<0 .0 1) ,但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 P<0 .0 1)。 ( 3 )据入院时血浆 IL-6、CRP水平 ,把 ACS患者分别分为 IL-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 IL-6、CRP均显著降低 (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 P<0 .0 1,P<0 .0 5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机制. 方法分别测定50例ACS患者[急性心梗(AMI)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34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NC)的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随机单盲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进行干预,辛伐他汀组每天口服辛伐他汀20mg,常规组服安慰剂;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以及血清IL-6、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2个炎症因子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管炎症的影响。方法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CRP和IL-6的变化,并分别评估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和IL-6的变化,以及他汀类药物对二组患者的作用。结果 使用他汀类药物后,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均降低,IL-6变化不大。结论 目前国内使用的他汀类药物的剂量能降低CRP,但对IL-6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断大剂量他汀治疗后炎症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入院时及出院后持续使用大剂量他汀调脂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非ST段抬高者在内)患者,因各种原因中断大剂量治疗后血清炎症标识物水平的变化。方法接受标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在入院24h内即开始使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并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继续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d),出院后均接受长期随访,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持续大剂量(40mg/d)用药组(A组,50例)和大剂量中断组(B组,0-20mg/d,6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时期炎症标识物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出院后除他汀药物外的其他治疗情况无明显不同;两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个月的大剂量调脂治疗。(2)两组患者的hs-CRP、IL-6等水平随服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B组患者在中断大剂量治疗后hs-CRP、IL-6的降低程度不如A组;第6个月时B组患者的hs-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的A组患者(hs-CRP:2.62(1.41~16.12)mg/L vs 1.53(0.36~7.92)mg/L,P〈0.01;IL-6:9.61(3.26~17.86)ng/L vs 5.26(0.20~10.51)ng/L,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坚持大剂量他汀调脂治疗后hs-CRP等炎症标识物水平持续下降,中断大剂量治疗后炎症标识物水平将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浆白介素6(IL-6)和P选择素(GMP-140)的浓度,然后观察氟伐他汀对其影响,以探讨CRP水平与ACS的关系、氟伐他汀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105例,氟伐他汀80 mg,连服3 d)和普通治疗组(101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 水平、血浆IL-6、GMP-140的浓度和血脂浓度.结果 ACS时,血清的CRP 水平、IL-6和GMP-140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且AMI患者的CRP、IL-6、GMP-140较UAP组增高明显(P<0.05).在治疗前,氟伐他汀组和普通治疗组间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氟伐他汀治疗后,CRP、IL-6、GMP-140明显下降(分别为1.89比0.53 mg·dl-1,0.19比0.05 ng·ml-1,49.52比16.73 mmol·L-1,均P<0.05).普通治疗组则无改变.ACS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时,血清CRP、血浆IL-6和GMP-140浓度升高,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这些炎性介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蔚  翁婷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64-16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住院的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0例)和他汀组(30例).常规组按照诊疗常规予以AECOPD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于入院第1d和治疗1周后采用ELIAS方法测定血清IL-8、CRP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常规组与治疗前血清IL-6、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血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AECOPD患者血清IL-6、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依从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399例PCI术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辛伐他汀20 mg/d组),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组),C组(瑞舒伐他汀10 mg/d组)。对患者入院临床资料,出院3月、6月、12月肝功能及心肌酶、空腹血糖、血脂、依从性、心脏不良事件(MACE)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他汀类药物在ACS患者PCI术后使用的依从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B、C组患者出院3月他汀使用依从率分别为98.43%、95.28%、88.19%,6月为97.81%、93.43%、85.4%,12月为97.03%、92.59%、77.78%,3组用药依从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167)。A、B、C组患者出院3月、6月、12月TC、TG、LDL-C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入院时、出院后3月、6月、12月分别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LDL-C1.8 mmol/L水平患者人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3组出院3月达标率分别为9.45%、18.29%19.26%,出院6个月分别为30.71%、36.50%、39.26%,出院12个月分别为51.18%、61.31%、63.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事件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LVEF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改善预后,减少MACE事件发生,且长时间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P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给予一定浓度的C反应蛋白(CRP)的刺激,比较两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并观察他汀类药物干预后其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相关分子机制在变异型心绞痛中的作用和他汀类药物的干预效应。方法培养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病例组,n=6)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6)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CRP(终浓度为20mg/L)刺激24小时;辛伐他汀干预采用辛伐他汀(终浓度10umol/L)预先孵育单核细胞2小时,继之以CRP刺激24小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基础状态下病例组中TNF-α和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给予CRP刺激后,病例组及对照组中TNF-α和IL-6的水平较其基础状态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病例组中TNF-α和IL-6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辛伐他汀预孵育后可以有效抑制两组患者CRP刺激后的TNF-α和IL-6表达(p〈0.01)。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受到CRP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NF-α,IL-6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炎症机制可能在变异型心绞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辛伐他汀可以有效抑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炎症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三种降血脂药物应用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患者起病后24 h内入院。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片,三组患者共接受2周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血清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TG、TC、HDL-C、LDL-C、CRP、IL-6、TNF-ɑ水平较本组入院时均显著的改善(P0.05),瑞舒伐他汀患者的TG、TC、LDL-C、CRP、IL-6、TNF-ɑ水平显著的低于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HDL-C水平显著的高于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CRP、TNF-ɑ水平显著的低于辛伐他汀组患者(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的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的低于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安全性均较高,但是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急性期炎症反应,同时降血脂效果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动脉硬化被认为是一种炎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危险相关。一些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在一级与二级预防中可使CRP水平下降。其中阿托伐他汀使CRP水平下降83%,对照组下降74%。然而,他汀类药物对住院患者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尚未被充分评价。本文旨在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人院后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对出院时及出院后30d时CRP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的近期及长期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被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标准治疗,其中A组(72例)服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共1年,B组(93例)服用氯吡格雷75mg/d共6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3、6、12个月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6个月时的CRP、IL-6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CRP等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2个月时A组CRP、IL-6仍继续下降,B组CRP等轻度升高,且显著高于A组患者。结论氯吡格雷具有独立的抗炎作用,长期与阿司匹林等合用可进一步降低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F-κB在变异型心绞痛(VA)中的作用和他汀类药物的干预效应。方法采集并培养VA患者(VA组,n=6)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6)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C反应蛋白(CRP,终浓度为20 mg/L)刺激24 h;干预组采用辛伐他汀(终浓度10μmol/L)预先孵育单核细胞2 h,继以CRP刺激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核中NF-κB的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基础状态下VA组中NF-κB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给予CRP刺激后,VA组及对照组中NF-κB的水平较其基础状态均升高(P<0.01),VA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显著(P<0.01),辛伐他汀预孵育后可以有效抑制两组CRP刺激后的NF-κB表达(P<0.01)。结论 VA患者受到CRP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炎症机制可能在VA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辛伐他汀可以有效抑制VA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7例。3组均行ACS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辛伐他10mg/d,B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C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d,均每晚口服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脂变化、血清hs-CRP和ICAM-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hs-CRP和ICAM-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血清hs-CRP和ICAM-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hs-CRP和ICAM-1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ICAM-1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辛伐他汀剂量的升高,其抗感染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在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因肝功能损害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ACS患者92例,停用他汀类药物后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依折麦布组(46例)。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的血脂、肝功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两周后,依折麦布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因肝功能损害需要暂时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ACS患者,可应用依折麦布作为过渡期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安慰剂组,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组(他汀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常规酶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2、4、6周后血清sCD40L水平及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1)他汀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均P<0.05)。(2)他汀组患者服药2、4、6周后血清sCD40L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同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他汀组患者服药2、4、6周后血浆TC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他汀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水平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r=0.014,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ACS患者体内sCD40L水平,对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 、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75名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人。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 洛伐他汀20mg/d,C组为常规治疗 洛伐他汀40mg/d。均随访2周。以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n=25)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IL-1β,并分析IL-1β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TG、LDL-C)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01),B、C组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与TG、LDL-C下降无相关性。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炎症反应是导致ACS 发生的原因之一,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IL-1β水平,且与血脂的下降不相关,说明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