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重症药疹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类别以抗菌药物最多见。药疹类型中,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结论:对易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临床使用中应加强药学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芬  蔡松 《中国医刊》2005,40(12):39-39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17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结果静脉点滴方式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抗生素仍是占首位,药物不良反应以非特异性过敏反应为最多见.结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宣教,完善监督机制,增强临床对它的关注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药疹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药疹的致病药物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近5年来共141例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了临床分析,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机体与药疹发生的相互关系及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和列表法对208例药疹病例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8例药疹病例报告中由抗生素引起的为132例,占63.46%,其中以青霉素类所占比例最高,药疹的分型以麻疹样型最多,占40.38%,其次为荨麻疹型和猩红热样型。结论:引发药疹最多的药物是抗生素,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感冒药。  相似文献   

5.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药疹患者106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敏药物的种类、潜伏期及合并用药的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由抗菌药物引发的药疹患者有53例。占总数的50%;最易引发药疹的药物为青霉素类。结果提示: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时应重视药疹不良反应的发生,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以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药疹是药物引起的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小儿药疹发生日趋增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小儿药疹的认识,减少药疹发生.本文对90例药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疹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静  朱春未 《吉林医学》2000,21(5):296-297
目的 :探讨药疹与某些致敏药物的联系。方法 :查阅了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药疹病历 132例 ,对致敏药物的种类及疹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怀疑致敏药物 6 5种 ,药疹的分型以荨麻疹型最多 ,其次为麻疹样型和猩红热型。结论 :引发药疹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 ,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和中药  相似文献   

8.
皮肤科会诊院内发生的药疹1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科住院病人在院内发生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85例经科间会诊确诊为院内发生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院内药疹大多见于内科系统,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致敏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其次为中药中成药、碘造影剂、激素和生物制品等;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其次为荨麻疹型、湿疹型、痤疮样型、同定型和多形红斑型药疹等。结论:对住院病人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完善的会诊制度有助于院内药疹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10年药疹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近 10年来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以及药疹类型的关系。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原理 ,选择权威专业期刊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并进行人工查阅 ,收集有关药疹的文献 ,删除其中不能明确致敏药物的病例 ,按药物与疹型关系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收集到致敏药物明确的药疹 32 85例 ,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为 4 2 .2 5 % ;药疹类型中发疹型最多为 2 9.38% ;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中国近 10年药疹发病情况与过去相比 ,在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方面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药疹3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吕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27-1828
对致敏药物明确的386例药疹患者进行分析。男:女=1.2:1,年龄以21岁~60岁最多。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型药疹和荨麻疹型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类药疹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吴红卫 《浙江医学》2010,32(11):1680-1681
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药疹是药物过敏反应最常见的类型,不仅会引起皮肤和黏膜的损害,重型药疹还可导致系统损害,甚至死亡。为研究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现对我院门诊收治的药疹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202例发生药物性皮炎的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共有近20种类致敏药物,排在前4住的分别为抗生素42.6%、解热镇痛类24.3%、血清制品4.5%、喹诺酮类3.5%。而磺胺类仅占约1%。药疹的表现最多发者为麻疹样发疹型、荨麻疹型、猩红热样发疹型。轻型药疹190例,重症药疹12例。结果表明,本组观察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变化,头孢菌素类药及“抗感冒药”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皮炎的治疗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可引起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药物性皮炎就是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一种形式,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一般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机制为:有些药物是大分子物质,可直接导致过敏反应而发生药疹;有些药物形成具有抗原性的完全抗原,而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的过敏反应,形成药疹.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药物反应也逐渐增多,引起多种类型的皮肤黏膜反应[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23例中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上报的23例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在23例中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中,老人和小孩的发病几率较高,占30.44%和34.78%,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有17例,占73.91%,并且中药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过敏性药疹为主,有12例(52.17%)。结论中药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并且多是进行静脉滴注的方式发生,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确定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正确的应用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2014.2-2015.2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99例患者进行分析,将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和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同分布系统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研究表明,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主要有4种,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34.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在所有不良反应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多,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在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少。结论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牢牢掌握该类药物的特点,科学合理地用药,最大限度地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5例ADR分别从患者概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中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老年患者发生ADR相对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近2a来中成药所致87例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对87例中成药所致药疹患者的皮疹类型、发疹时间以及致敏药物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成药致敏药物以注射剂引起药疹最多(51.72%);双黄连粉针剂引起药疹最多见(31.03%);最常见的皮疹类型为荨麻疹型(50.57%);87例全部治愈。结论:中成药所致药疹增加,提醒临床医生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8.
陈虹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143-144
在了解药物性皮炎的危害后,本文以不良反应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所用药物、用药途径、临床表现,从药物、患者与医师方面分析药疹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很多,需要个人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树立合理用药的意识和观念,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认识,从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薛凡  龙英 《黑龙江医学》2009,33(3):214-215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很严重,可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皮炎15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无边  廖金轩 《华夏医学》2007,20(4):686-688
目的:分析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52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疹型、致敏药物、潜伏期、药物反应史、并发症、治疗转归。结果:年龄以40-49岁组最多,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致敏药物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头孢菌素类最常见,平均潜伏期5.6d,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例占32.6%。合并肝功能损害18例,肾功能损害13例。所有病例痊愈及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易引起药疹药物时要特别警惕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