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两种方法提取的骨胶原产量及特性的比较,推荐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皮质骨I型胶原的方法。[方法]以猪皮质骨为原料,去除软组织后劈成小骨块,经酒精梯度脱水、无水乙醚脱脂、盐酸脱钙、甲醇:氯仿(1:1,v/v)再脱脂处理后,骨块软化。然后将软化的骨块在高速粉碎机上粉碎成脱钙骨基质粉。分别采用传统的碱溶法和自建的增强酶解法对脱钙骨基质粉处理,经溶解、离心、透析、冻干等操作提取皮质骨胶原。最后对增强酶解法所得产物进行鉴定,并对两种提取方法的效率及得到的产物的外观、黏度、凝胶固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增强酶解法所得胶原的氨基酸组成、蛋白电泳、相对分子量大小、最大光吸收波长均符合I型胶原特征;和碱溶法比较,提取率由(57.8±4.96)%提高到(94.04±0.55)%;其相同浓度(0.03%,w/v)醋酸溶液黏度测定,增强酶解法为3.71,碱提法为2.81;在37.0℃,pH值7.35~7.45条件下行凝胶固化性检测,增强酶解法所提胶原凝胶液约10min可固化形成凝胶块,而碱提法所提胶原的溶液仍为黏性液体。[结论]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是I型胶原;相对于碱提法,该法提取效率高,所得胶原纯度高、黏性好、固化性好,是一种较好的从猪皮质骨中制备I型胶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从4种生物原料中制备高纯度Ⅰ型胶原,以满足骨组织工程应用的需要。[方法]分别以牛皮质骨、牛跟腱、猪跟腱和猪皮为原料,采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限制性酶解法提取Ⅰ型胶原,并用紫外吸光度、氨基酸分析、SDS-PAGE电泳进行鉴定,计算提取率、纯度,同时与Sigma公司产品进行比较。[结果]本法所提胶原的最大紫外光吸收波长为230nm,氨基酸分析、电泳鉴定符合Ⅰ型胶原特征。牛皮质骨所提胶原纯度最高(96.12%),优于Sigma公司产品,而牛腱胶原提取率最高(75.34%),超过常规方法。[结论]限制性酶解法可以从4种生物原料中制备高纯度、高提取率的Ⅰ型胶原产品,其中以牛皮质骨胶原最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来源于长管状骨的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为材料制备纤维环支架,并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以猪股骨近端松质骨为材料,制备外径为1 cm、内径为0.5 cm的中空环,经脱钙脱细胞处理后制成纤维环支架.支架行Hoechst 33258、HE、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天狼星红染色,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并计算孔径,同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 tetrazolium,MTT)检测支架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取P1代山羊纤维环细胞,用注射器将细胞接种至支架上,体外培养48 h,通过活/死细胞染色(LIVE/DEAD cells staining)、扫描电镜(SEM)、HE染色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大体观察支架表面光滑,呈乳白色,扫描电镜支架孔隙分布较均匀且相连通,支架孔径为(401.4±13.1) μm,Hoechst 33258、HE染色均未见细胞残留,Ⅰ型胶原免疫荧光阳性,天狼星红染色支架红染,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47.75±6.32) kPa.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各组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细胞染色示细胞在支架上呈绿色荧光,扫描电镜和HE染色示细胞粘附在支架孔隙表面及周围,有基质分泌.[结论]以来源于长管状骨的骨基质明胶为材料制备的中空环形支架脱细胞彻底,具有合适的孔径结构,在机械性能、组成方面与正常纤维环相接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载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脱钙皮质骨基质厚度与拉伸力学性能的关系,为将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市售新鲜小牛胫骨,常规快速脱钙制备脱钙皮质骨基质,大体观察其颜色、质地等物理性状,并进行脱钙检测。将脱钙皮质骨基质沿径向纵切成不同厚度的片材,并根据厚度分为4组(n=16),分别为A组100~300μm,B组300~500μm,C组500~700μm,D组700~1 000μm;对每组标本进行拉伸性能和组织学观测。结果大体观察显示脱钙皮质骨基质经H2O2处理后呈乳白色,柔韧性好,富有弹性。脱钙皮质骨基质的脱钙率达97.6%。A组强度及弹性模量明显小于B、C、D组(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钙皮质骨基质刚度随厚度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A组刚度显著低于B、C、D组(P<0.05),B、C组低于D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极限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各组均可见典型骨单位结构,其最大直径范围为102~325μm,平均最大直径为182μm。结论骨单位的完整性对脱钙皮质骨基质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脱钙皮质骨基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厚度>300μm时可保持其拉伸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方法用Na2S、弹性蛋白酶预处理胎牛皮得到胶原纤维;经蛋白酶M降解胶原纤维后,0.5mol/L醋酸溶液溶解得到酸溶性胶原;再用蛋白酶N处理上述酸溶性胶原,最终得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胶原溶液;将胶原溶液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通过SDS-PAGE试验,分析酸溶性胶原分子量及基本结构;用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包覆大鼠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研究支架材料对大鼠创伤愈合的影响;在支架材料上种植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扩增情况,以及支架材料对细胞移植影响。结果通过特异性蛋白酶M处理得到的酸溶性胶原,显示典型的1型胶原SDS-PAGE图谱;构建的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呈多孔海绵状,孔径为50~200μm;在支架材料上种植成纤维细胞扩增情况良好;用于修复大鼠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结论酸溶性胶原经蛋白酶N处理后,生物相容性良好,适合于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CI)海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缓释生物支架材料,了解该种材料中的VEGF体外缓释效果.为骨肌腱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方法]从CI海绵自身的力学、孔径、紫外最大吸收光谱、孔隙率、含水率、傅立叶红外光谱及与VEGF的组织相容性等方面研究VEGF胶原缓释系统支架材料的特性,利用生物学方法将VEGF负载于CI,制备具有VEGF缓释效果的复合支架.[结果]CI海绵能够成功的将VEGF包裹起来,可以达到明显的缓释作用,与VEGF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结论] CI海绵有理想的孔径和合理的生物力学及与VEGF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结构性质,VEGF可以从CI - VEGF缓释材料中缓慢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是一种具有良好材料特性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以兔脱细胞脱钙骨基质作为组织工程承载体中的生长情况及转基因前后细胞成骨能力的变化。[方法]用携带有人BMP-2基因片段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并将其种植在兔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支架中,扫描电镜观察转基因细胞在支架中的黏附生长情况;并通过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含量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的分泌量来评估转基因对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支架中黏附生长良好,转基因组细胞的ALP、BGP含量及Ⅰ型胶原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兔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支架中能很好的黏附并立体生长,转基因细胞在目的基因所表达的BMP-2蛋白作用下成骨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脱细胞软骨基质多孔支架复合PKH26标记的山羊髓核细胞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脱细胞软骨基质来源的多孔支架,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天狼星红染色、HE染色观察、MTT毒性检测;分离山羊髓核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定;将PKH26标记的山羊髓核细胞接种支架上,体外培养3d后进行LIVE/DEAD活性染色,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培养6周,病理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番红O、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孔隙相连通且分布均匀,天狼星红染色支架呈黄绿相间色,HE支架淡染,MTT检测细胞增殖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P1代髓核细胞呈软骨样细胞形态,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PKH26标记后的细胞呈红色荧光;体外LIVE/DEAD染色细胞呈绿色荧光,体内培养6周后,带红色荧光的细胞填满支架孔隙,番红O、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结论]以脱细胞软骨基质多孔支架复合山羊髓核细胞在体内能够形成组织工程髓核样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量浓度加入PLA和等量nHAC溶解,制备nHAC-PLA;用2%醋酸溶液配制浓度为2%的CS纯溶液及1%的Col纯溶液,以质量比(M/M)20∶1混合,倒入含nHAC-PLA的模具中,冷冻干燥成形制备Col-CS/nHAC-PLA仿生支架。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骨植入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无急性全身毒性;皮内刺激实验示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为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示3只实验动物体温升高均<0.6℃,体温升高总和<1.3℃,符合规定标准;溶血实验示平均溶血率为1.38%,符合≤5%标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材料浸提液不影响兔BMSCs增殖,毒性分级为Ⅰ级。骨植入实验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结论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天冬氨酸-聚乙醇(PLGA-[ASP-PEG])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将Ⅰ型胶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同时在材料表面物理涂层胶原溶液。将改性PLGA-[ASP-PEG]复合兔BMSCs培养,检测BMSCs粘附、增殖性能的变化及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Ⅰ型胶原、核心结合因子al等的表达情况。结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Ⅰ型胶原成功接枝到PLGA-[ASP-PEG]表面。经化学接枝-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PLGA-[ASP-PEG]膜表面的Ⅰ型胶原含量大大提高,明显高于经单纯化学接枝或单纯物理涂层技术改性后膜表面的胶原含量,且远高于二者之和。改性PLGA-[ASP-PEG]表面BMSCs的粘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其成骨标志物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能显著改善PLGA-[ASP-PEG]的细胞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胶原海绵与兔软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用人胎盘Ⅰ型胶原海绵作为兔软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支架时,软骨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功能及该支架的吸附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新生兔原代和传代软骨细胞接种于人胎盘Ⅰ型胶原海绵进行体外培养,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及支架的吸附性和组织相容性,用免疫组化观察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结果 以胶原海绵作为支架的传代软骨细胞能维持其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功能,该支架有较好的吸附性和组织相容性。结论 人胎盘Ⅰ型胶原海绵可作为软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较好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负载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对纤维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构建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将体外培养的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吸附于该支架上三维立体培养,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支架对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Ⅰ型胶原能制成理想大小、形状的三维立体多孔半月板支架,纤维软骨细胞在支架孔壁贴附良好,维持表型稳定,分泌胞外基质。[结论]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细胞相容性良好,但力学性能相对较差,通过与其它生物材料复合以提高其机械力学强度,可望制得理想的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成骨细胞-脱钙骨支架复合物,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从而探寻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方法.方法:运用细胞沉淀法将大鼠BMSCs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免疫荧光观察脱钙骨表面细胞生长情况,通过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Ⅰ型前胶原羧端肽(PICP)、骨钙素检测观察成骨细胞活性.结果:扫描电镜示成骨细胞在脱钙骨表面生长良好,上清液ALP、PICP及骨钙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时间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采用细胞沉淀法成功将成骨细胞接种于脱钙骨支架,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中增殖旺盛,细胞活性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骨形成能力,脱钙骨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评价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在胶原支架中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体内组织修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取人抽脂术后脂肪,经胶原酶解、过滤、离心获得hADSCs,代传代扩增后,接种到胶原支架上。细胞-材料复合物分别体外培养1周、2周,裸鼠体内培养2周、4周后,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HLA-Ⅰ检测经裸鼠体内培养后的复合物上的细胞的种属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的hADSCs呈"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并以克隆团形式生长。免疫荧光Vimentin染色阳性。第3代hADSCs经流式细胞鉴定,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CD45、CD34表达阴性。胶原支架复合hADSCs经过体外、体内培养,hADSCs均能长入胶原支架的空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细胞长入支架。体外培养1周,已有细胞粘附生长在胶原支架的边缘,体外培养2周后,更多的细胞渗透到材料内部。体内培养2周后,大量细胞占据材料的边缘,有部分细胞能渗透到材料内部甚至材料全层。体内培养4周后,大量细胞渗透支架全层。HLA-Ⅰ抗体检测发现,支架材料内部细胞阳性表达,说明胶原支架内部的细胞来源于hADSCs。结论胶原支架与hADSCs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作为hADSCs的载体材料,用于组织工程缺损修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胶原-透明质酸钠-纤维蛋白胶多孔支架复合去抗原松质骨的骨软骨一体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特征.[方法]将胶原、透明质酸钠及纤维蛋白胶混匀,利用纤维蛋白胶的粘合性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成为骨软骨一体化的支架材料.通过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材料的孔径和交通情况;分离、增殖仔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取第3代BMSCs接种至支架材料复合培养,1、3、5、7和10 d后,行MTT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取第7 d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交联和复合的一体化骨软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骨相孔径约300~500μm,软骨相孔径约80~120μm,两部分连接紧密;电镜观察见骨相及软骨相均有细胞黏附,细胞周围有基质存在;MTF检测显示,各时间点的OD值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原-透明质酸钠-纤维蛋白胶多孔支架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的一体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修复骨软骨联合缺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胶原支架增强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及成骨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胶原支架(CS)对磷酸钙骨水泥(CPC)的力学及其在体内成骨的影响。[方法]试验分CPC/CS及CPC两组,三点弯曲试验测试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组织学观察材料植入兔股骨22及54周的成骨状况。[结果]CPC/CS比CPC的弯曲强度、韧性强度分别提高了64.2%、3933.3%,弹性模量降低了45.7%;组织学显示22周CPC/CS内的胶原支架已完全被新骨替代,CPC只在边缘有少量成骨及材料降解而内部无成骨;54周CPC/CS已大部分降解孔化,孔内充满大量新骨及髓样组织,而CPC边缘区的成骨及材料降解虽比22周时明显,但其内部仍未见成骨。[结论]胶原支架既可改善CPC的力学性能,又能促进新骨长入CPC/CS复合材料内部,因此,CPC/胶原支架是较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牛去蛋白脱钙皮质骨基质(bDpDBM)微颗粒和牛脱钙皮质骨基质(bDBM)微颗粒用于体外干细胞培养的优缺点,探讨其作为微载体制备候选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冷冻粉碎牛四肢皮质骨,筛选出直径为200 ~ 500μm的微颗粒,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脱脂、脱钙、脱蛋白处理.设bDpDBM和bDBM微颗粒为研究对象,用于静态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比较两组微颗粒对干细胞增殖及功能保持的影响,分析其用于BMSCs培养的可行性. 结果 两组微载体进行培养第14天后显示bDpDBM组细胞扩增较bDBM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DBM组培养的BMSCs的ALP定量及胞内钙含量明显较bDpDBM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pDBM颗粒培养的BMSCs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脂及成软骨三系分化. 结论 bDpDBM由于去除了脱钙骨基质中的活性诱导成分,培养增殖效率增高,可较好地保持干细胞表型,适宜用作体外大量扩增BMSCs的微载体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型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ABECM/CS)骨组织工程复合多孔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联合脱细胞方法对猪股骨进行处理后制备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进行实验.采用MTT法观察材料浸提液于1、3、5、7d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观察细胞的活性;将材料浸提液与稀释血混合离心后观察红细胞溶血情况,检测OD值计算相对溶血率;将材料浸提液经静脉注入兔体内进行热原实验,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兔体温变化.[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培养1、3、5、7d后各时间段内三组OD值两两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表明材料无毒性.在溶血实验中观察实验材料的溶血率为3.0%,在标准值溶血率5%范围内,提示无溶血现象发生.热原实验结果显示每只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且3只兔体温升高总度数低于1.4℃,符合热原检测规定,复合材料无致热作用.[结论]经联合脱细胞处理制备的ABECM/CS复合支架无细胞毒性、无溶血反应、无热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支架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胶原/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一体化层状梯度修复体在组织工程中用作骨软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Ⅰ型胶原、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为基本原料,采用无毒交联并通过冷冻干燥法成型;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支架材料的孔径、孔隙率以及交通孔情况;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将BMSC接种于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状态,MTT法测定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曲线;以软骨诱导液体外诱导细胞-支架复合物向软骨分化,2周后植入自体股部肌袋,6周取材,HE、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分化效果。[结果]材料疏松多孔,孔径大于100μm,孔隙率大于95%。细胞在材料上黏附状态良好,并且增殖迅速。BMSC-材料复合体经体外三维诱导后可在自体异位向软骨分化。[结论]Ⅰ型胶原/壳聚糖/纳米TCP一体化层状梯度修复体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于骨软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20.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0.125%Ⅰ型胶原酶体外分离人ADSCs,按每只培养瓶1×104个细胞/ml接种,80%融合时进行传代,培养至第3代,将其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复合培养(5×105个/cm2胶原支架),细胞计数法检测黏附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将ADSCs用DⅡ荧光标记并与胶原支架黏附,检测黏附率并与转染前进行比较,检测DII标记后对ADSCs的黏附能力是否有影响.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得到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能够很好地黏附,在支架上增殖生长状态良好,DⅡ标记前后黏附率分别为(91.9±2.3)%和(90.5±2.0)%,两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Ⅰ型胶原支架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