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0):1015-1015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主办,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承办,365心血管网、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协办的“首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将于2010年12月18日在广州市广东大厦召开。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和器材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大中医院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技术,开展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提高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而且,各大医院围绕冠心病介入治疗广泛开展各种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包括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不断推进着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发展。首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就是在此背景下召开,期望为中医院搭建一个冠心病介入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平台,探讨中医院开展心脏介入技术的准入和规范问题,提高中医院冠心病介入技术水平。同时,本次论坛将邀请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作专题演讲。欢迎各位心血管病专家、同道参加论坛。会议联系人:王磊,电话:13724078381,E mail:gzcardiology@yahoo.com.cn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主办,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承办,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365心血管网协办的首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暨广东省中医院胸痛诊疗中心成立大会于2010年12月18日在广州市广东大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介入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自1997年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中医院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迄今全国已有近50家的中医院开展该项技术。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中医院的迅速发展造福了许多的患者,也为中医院综合救治冠心病的医疗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同时,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中医院的发展也遇到一定的问题,如介入手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手术技巧有待提高、手术准入门槛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筹备了首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为全国中医院的同道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正逵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王昌恩教授、《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陈维养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局张英哲副巡视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姣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教授等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发来贺信。陈可冀院士特别为论坛题词“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陈院士指出,广东省中医院在国内领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做出了显著的业绩,通过中西医学优势互补,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呼吁全国中医院介入领域同道们应进一步找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希望中医院的介入专家能够超越传统,提倡跨学科,引导临床医疗研究思维的创新,加强交流和合作,对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论坛主席张敏州教授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年来广东省中医院一直致力于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研究,在中医系统最早开展急诊PCI术,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今日在胡大一教授的支持下,联合多个学科,成立广东省首家胸痛诊疗中心,作为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它的成立将为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节约医疗资源发挥重要作用。会上17位来自全国冠心病介入领域的著名专家作了精彩演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专题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做了“中医院冠心病介入现状和趋势”专题报告,北京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教授从“中西医结合医学治疗心血管病的优势”做了相关演讲,广东省中医院阮新民教授就“冠心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做了专题报告,李广平教授、吴宗贵教授、刘红旭教授分别从 “冠心病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研究进展”、“冠心病PCI术后血脂管理策略”、“中医院AMI规范化治疗及血运重建现状与思考”做了专题演讲,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伟教授做了“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干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就“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做了专题演讲,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朱明军教授就“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做了相关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显教授、吴旸教授分别就“中医药防治冠脉支架内血栓探索”、“IVUS, OCT,还是FFR?”做了专题演讲,朱初麟、史海波、郭蔚、罗海明、盛小刚等专家学者提供复杂病例分享,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为我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技术的推广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维护我国人民的健康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77年9月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1〕。此后,以PTCA术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迅速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宽,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不断提高,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2〕。据估计,2001年全世界各种PCI治疗约260万例,仅在美国即有89万例。我国于1984年开展PTCA,1999年完成PCI术8 000例,2 000年完成12万例,2001年16万例,2005年完成9万例,且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2〕。尤其是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的出现,使得再狭窄事件发生显著降低,将PCI术推向新的高潮,介入心脏病学已经成为心脏病界发展最快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廉玉蓉  杨风雨 《中医药研究》2013,(12):1441-144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我院治疗并行PCI治疗的患者94例,根据据发病到开始介入手术的时间分为3组:A组为6 h内直接介入组(25例),B组为12 h内直接介入组(33例),C组为不符合直接介入组入选标准的AMI患者(36例),于发病7 d~10 d择期介入治疗.从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左心功能及6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组入选时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PCI术后3 d、1个月、6个月时的左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对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作用明显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6)的血浆浓度,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痛患者70例作为介入组,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hs-CRP和MMP-1水平。结果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的,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与术前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MMP—1显著高于术前,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MP-1与术前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可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及MM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和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脏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近年来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特别是复杂冠状动脉介入(percufaneousc oronaryi ntervention,PCI)的开展较广泛,但安全性差且费用高,其急性血管闭塞及术后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CI的远期疗效,心脏介入术后仍需长期药物治疗,故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案。本研究观察了元参地金丹冲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2005年8月-2010年11月,69例冠心病患者在XXX医院成功接受冠脉支架治疗,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其中的64名患者进行了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的随访。随访方式主要包括门诊、电话以及表格信访等。结果:在随访的64名患者当中,随访率为92.7%,随访时间是1个月~63个月,中位数为23个月。随访期中死亡2例,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5例,18例心绞痛复发。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9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冠脉支架介入与心脏事件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脉支架介入为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解决冠脉的机械狭窄,预后良好,但不能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与积极干预可控危险因素相结合,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RS)的预防是世界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的焦点,本研究首次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芎芍胶囊进行西医治疗基础上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对照的预防介入治疗(PCI)后RS的6个月临床观察,分别从冠状动脉造影(CAG)、心绞痛复发、血瘀证候计分及肝肾功能等方向评价芎芍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RS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通过对2 55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病例分析,提取了常见证候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2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前后835例次多个时点的信息,揭示了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证候演变的规律,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中医诊疗指南》,并经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多次的探讨和修订。该指南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对32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采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体质分型。结果正常体质者(即协调质)24例,占总病例数的7.3%;病理体质者304例,占总病例数的92.7%。328例患者中,单一体质83例,占总病例数的25.3%;兼杂体质245例,占总病例数的74.7%。结论兼杂体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病理体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05例,分析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四诊指标变化情况,证型相兼、虚实的变化规律。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介入治疗后胸痛、胸闷、脉涩等均显著改善,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脉细等显著性增加;术前实证所占比例最大,术后本虚标实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介入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影响为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提示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补气活血、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联合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冠心合剂治疗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研究对象为4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患者,经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血瘀的证型。随机分为单纯PCI组和PCI+冠心合剂组。患者入选后记录其主诉胸痛、胸闷、心悸的症状和舌质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ck,ck-MB,AST、sC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IGF-1)。3个月后记录随访情况,包括患者主诉症状和舌质情况,比较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及IGF-1的变化。结果:PCI+冠心合剂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较单纯PCI组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冠心合剂组患者IGF-I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较单纯PCI组升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患者ALT、AST、HS-CRP、LDL-C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CI联合冠心合剂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机理可能和升高IGF-I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心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加益心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LVEF及sv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心饮能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治疗成功后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实际纳入对照组62例,治疗组67例。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对照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后评价中医证候改善积分,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心功能以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速度,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共失访5例,失访率为3.88%。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增高(P<0.05);负荷态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正常心肌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增加的前壁心肌梗死节段数增多(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总积分以及治疗满意程度与疾病认识程度的积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双参通脉胶囊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功能,具有一定改善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中造成的局部损伤导致血管内膜发生慢性炎症反应,这一慢性炎症反应与PCI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中医药可起到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震峰  韩文宝  裴俊清 《河北中医》2012,34(7):1026-1028
目的观察中药冠心生脉丹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冠心生脉丹。治疗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17.5%,对照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57.5%,2组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生脉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改善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能够起到很好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血管重建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侵入式恢复冠脉血流,存在费用高、术后再狭窄及无组织复流等问题。伴随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因子注射、干细胞移植和中药干预等多种疗法被应用于促进心肌血管再生和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上,人们把这种通过生物因子、细胞及药物对血管生成或发生进行调控和干预,以其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组织血流供应的方法称为"生物搭桥"。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研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冠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心绞痛计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介入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活血解毒组(30例)与活血组(31例)。两组均服药两周,两周后对治疗前后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心绞痛计分、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心电图进行观察;以后每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随访6个月,重点观察生存质量、终点指标发生的情况。结果活血解毒组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而活血组治疗后效果不显著(P〉0.05)。与活血组相比,活血解毒组有进一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计分的作用趋势。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药物可降低介入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rn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肺部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196例AIDS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根据不同病情程度和CD4+数值分析各证型分布特点。结果中医基本证型归纳为风热外袭、痰热壅肺证61例(31.1%),肺脾两虚、痰湿阻肺证64例(32.7%),肺肾两亏、阴虚内热证71例(36.2%)3大类,3证型病情程度和CD4+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肺部感染病位涉及肺、脾、肾三脏;病邪涉及“风”、“热”、“痰”、“虚”,中医证型的分布与患者的免疫力情况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