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确定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TMJ ID)患者关节盘移位改变的范围,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7例(34个颞下颌关节)TMJ ID患者(病例组),使用GE Signa Excite Ⅱ1.5T超导型MR扫描仪,采用颞下颌关节MRI表面线圈对病例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和斜冠状闭口位自旋回波(SE)T1WI、T2WI、PDWI扫描,与15例(30个颞下颌关节)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MR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64个关节均获得清晰的MR图像,T1WI和PDWI图像斜矢状闭口位时,病例组关节盘前缘位于关节结节最低点垂直线前约0.42mm,而正常对照组则位于其前约0.14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关节盘后带与双板区交界处约位于髁状突12点位垂直线14.4°处,而正常对照组则位于其3.19°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盘分界线角及盘前分界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进行MRI扫描能非常清晰地显示关节盘位置、形态及相关组织的结构状态,可准确诊断TMJ ID。TMJ ID患者在斜矢状闭口位时关节盘前后缘均有明显前移,关节盘移位是判断TMJ ID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正畸治疗对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及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关系。方法选择60名20~29岁成人正畸患者,用Helkimo指数将患者分为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两组,分别在治疗前(t1)、治疗中期(t2)及治疗结束后(t3),用MRI检查治疗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并用电子测量尺测量TMJ的前、后间隙,观察颞颌关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与TMD之间的关系。结果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在治疗中TMD的发生率分别为18.20%、5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现关节盘移位,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增加,关节后间隙减少。结论成人正畸治疗不会导致TMD,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TMD症状,并有出现TMD重度症状的风险。成人在正畸治疗前对TMJ进行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受试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音的分形特征。方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混沌与分形理论对正常受试者和患者的TMJ音进行分形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TMJ音的分维值为4.4325;患者的分维值为3.2173。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MJ音波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分析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似性,有望成为诊断MD的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心理应激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mmandibular joint,TMJ)的形态、生理学评估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检测,探讨心理应激对TMJ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交流箱心理应激动物模型,检测空白对照组、心理应激组(PS组)、心理应激加地西泮组(PS+DI组)大鼠血清中Cor和ACTH水平;运用RT-PCR技术检测心理应激不同时期大鼠TMJ内炎性因子IL-1和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血清中Cor和ACTH值与PS组有显著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血清中Cor和ACTH值与PS+DI组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IL-1(分别为(0.453±0.021)mg/L,(0.439±0.028)mg/L,0.454±0.023)mg/L、IL-6[分别为(0.525±0.028)mg/L,(0.515±0.028)mg/L,(0.518±0.022)mg/L]与PS组IL-1[分别为(0.981±0.024)mg/L,(0.746±0.017)mg/L,(0.510±0.016)mg/L]、IL-6[分别为(0.820±0.023)mg/L,(0.694±0.019)mg/L,(0.579±0.015)mg/L]有显著差异(P<0.05),与PS+DI组IL-1[分别为(0.549±0.014)mg/L,(0.498±0.014)mg/L,(0.444±0.022)mg/L]、IL-6[分别为(0.599±0.015)mg/L,(0.541±0.015)mg/L,(0.487±0.008)m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应激可能在TMD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是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咀嚼肌系统相关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四类:结构紊乱病、咀嚼肌紊乱病、关节炎症性疾病及骨关节性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TMD患病率较高[2],且女性TMD患病率是男性的2~4倍[3]。  相似文献   

6.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重要危险因素,TMD患者中存在偏侧咀嚼的比例较高,偏侧咀嚼人群更易出现髁突短小、髁突移位、关节结节斜度和关节窝深度增大的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偏侧咀嚼与TMD症状和体征亦存在较强相关性。动物研究表明偏侧咀嚼会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活动。长期偏侧咀嚼后关节内受力环境的改变造成颞下颌关节(TMJ)结构重建失衡、咀嚼肌纤维结构发生转化甚至破坏,导致双侧肌肉运动不协调。TMJ局部释放的神经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增加所导致关节神经源性疾病可能是导致TMD发生的机制。本文就偏侧咀嚼对TMJ结构的影响、偏侧咀嚼与TMD的关系及其可能引起TMD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李敏  张平  张茜 《四川医学》2013,(12):1831-1832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32例老年TMD患者,予透明质酸钠1ml关节上腔注射,1次/周,同时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750mg,2次/d,治疗时间为5周,并对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疼痛程度和开口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1例患者TMJ疼痛、开口度均明显缓解或改善(P<0.05),总有效率96.88%.结论 透明质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老年TMD,能明显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jiont,TMJ)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 :2 0只 2 0周龄SD大鼠分为 2组 ,每组 10只。用去势方法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作为实验组 ;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方法观察大鼠髁突软骨下骨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小梁相对体积减小 ,平均宽度变薄 ,而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与类骨质表面百分比比对照组均增加。结论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存在骨重建负平衡与高骨转换现象。这种变化可导致TMJ重建的改变 ,可能是引起TMJ退行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关节滑液中结合珠蛋白(haptoblobin,H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Hp在OA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关节镜诊治的41例OA患者及18例非OA膝关节疾病患者(半月板损伤16例,盘状半月板2例,均无明显关节软骨损伤)关节滑液,采用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法对OA患者分级并记录OA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关节滑液中Hp水平。比较不同程度OA患者滑液Hp水平。结果 OA组滑液中Hp水平明显高于非OA组[(23.04±13.19)μg/mlvs(7.32±3.76)μg/ml,P〈0.001]。OA组滑液中Hp水平与膝关节HSS评分呈负相关(r=-0.487,P=0.001)。结论滑液中Hp水平与OA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测定OA患者滑液中Hp水平对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关节炎(OA)关节液对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DSCs)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OA患者手术切除的滑膜组织标本分离培养SDSCs并诱导成软骨分化.将OA患者的关节液加入诱导后的SDSCs培养液中,模拟体内的OA关节环境继续培养(实验组),以不加OA关节液的SDSCs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SDSCs形成的软骨小球的直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成软骨相关标志物COLⅡ、Aggrecan、SOX9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OA关节液处理16 d后,实验组软骨小球直径大干对照组(P<0.05),COLⅡ、Aggrecan、SOX9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A关节液能够促进SDSCs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重建技术测量国人颞下颌关节(TMJ),阐明国人TMJ假体的安全固定区域。方法:对100例成年人头部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双侧TMJ假体固定区域中颧弓部分的宽度、厚度和角度h1、h2、h3、h4、d1、d2、d3、d4、ab、bc、cd、ad、α和β;关节窝部分的宽度和高度BD和h;下颌支部分的宽度、厚度和角度S、h5、h6、h7、l1、l2、l3、l4、l5、m1、m2、m3、m4、m5和γ。所有测量指标依据方向分为左右侧2组,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左右侧2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测得TMJ颧弓、关节窝和下颌支假体固定区域部分的测量指标h1、h2、h3、h4、d1、d2、d3、d4、ab、bc、cd、ad、α、β、BD、h、S、h5、h6、h7、l1、l2、l3、l4、l5、m1、m2、m3、m4、m5和γ的数据,左右侧2组各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颧弓部分h2的宽度大于h3(P=0.048),d3的宽度大于d4(P < 0.01)。结论:采用CT三维图像得到了国人TMJ假体安全固定区域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2.
成年动物创伤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分裂的研究课题负责黄连碧(中山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广州,510089)该成果应用同位素标记法、神经元特异的烯醇化酶和神经免疫组化等现代技术对成年大鼠大脑皮质顶叶,在创伤区附近正常脑组织内发现神经细胞出现有丝分裂,亦发现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伴关节盘穿孔的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TMJSC)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为TMJSC患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TMJ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右侧颞下颌关节(TMJ)偶有压痛1年余入院。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显示上颌窦壁及关节周围改变,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关节腔弥漫性结节状低、等异常信号,关节腔液体信号影增多,关节间隙增宽。对患者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切除游离体和病变滑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滑膜软骨瘤(SC)。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TMJSC诊断应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测结合CT和MRI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病理诊断为诊断TMJSC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张彦喜  高黎 《海南医学》2004,15(5):31-32
目的 观察刃厚皮片皮囊作为充填物的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 2 1例临床病例的随访 ,采用测量术前 ,术后开口度 ,开口型 ,摄x线片等评价疗效 ,以颞合关节的功能为评价标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有 2例出院时开口度分别为 14mm和 18mm ,其余开口度均在 3 0mm以上 ,三个月后复查时 ,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所有病例均随访 3年 ,有 1例发生复发 ,两例张口度为 2 1mm ,其余张口度均达到 3 0mm ,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刃厚皮片皮囊作为充填物的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又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升支后1/3骨片倒置移植治疗颞颌关节强直11例(13侧),其中10例7~15岁。6例随访14个月以上,1例复发,5例开口度(切牙间距)达到2.2~3.3m。该法只用一个切口,就近取骨,方法简单。用下颌角取代关节头,保留部分嚼肌和翼内肌附着,保持升支的高度,解剖形态接近正常,还可防止术后复发和开(牙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创建一个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以模拟正畸治疗中不同大小的不对称牵引力的应用,并研究其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状突受力后超微结构及组织学的改变?【方法】 120只3月龄SD大鼠参与实验,其中16只为对照组?10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重力组(120 g)和轻力组(40 g),并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在实验组大鼠左侧下颌角与同侧颧弓前区置入镍钛拉簧,使下颌骨受到前上方向的持续牵引力?在手术后3?7?14?28 d分组处死动物,每组13只大鼠?关节盘和髁状突进行扫描电镜检查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下颌骨偏移导致颞下颌关节改建的大鼠动物模型?实验组加力侧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切片呈现了较明显的骨关节病改变,包括关节盘移位变形和软骨下骨的吸收等;而非加力侧骨改建?退行性变和骨关节病往往共存于关节内不同的区域?重力组髁状突的病理变化更为明显且持久? 【结论】 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正畸不对称牵引力对成熟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也有助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学研究?不同大小的牵引力对成年关节的病理学改变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传统的组织学方法对43例13~38周的人类胎儿颞下颌关节髁状突骨上组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3周胎龄的人类髁状突骨上组织即可分为四带,19~28周胎龄时I、Ⅱ带的厚度明显增加,29~38周胎龄时I带继续增厚并分化为新I带和新Ⅱ带。所以,29周以后I带的分化使该组织呈现由关节带(新I带)、致密纤维带(新Ⅱ带)、增殖带、软骨母细胞带及肥大钙化带五带共存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开进  王大章 《医学争鸣》1998,19(2):152-154
目的:建立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间接造成羊右侧关节损伤,左侧关节为对照。伤后2h,1,,6mo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TMJ伤后病理改变。结果:TMJ伤后早期出现关节囊内血肿,关节盘及滑膜撕裂,髁突表面软骨碎裂;后期出现髁突骨质吸收、破坏及骨赘形成,滑膜增生,关节盘纤维断裂,穿孔。结论:该方法造成的TMJOA具有可重复性,短期内发生,良好的相似性,病变为自  相似文献   

19.
小型猪颞下颌关节腔内压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量小型猪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压在下颌3个功能位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关节内压力测量仪对11只健康成年雌性小型猪在休息位、被动大开口位、被动闭口位的22侧颞下颌关节测量关节内压值。【结果】小型猪左右侧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息位压力为(-0.36±0.32)kPa.被动大开口位为(2.02±1.01)kPa,被动闭口位为(0.42±0.36)kPa,3个功能位压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型猪两侧颞下颌关节腔内压无显著差异;在休息位,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压力为负值,被动大开口时压力迅速升高为较大的正压,被动闭口时压力升高为较小的正压。小型猪颞下颌关节无关节后结节,在开口运动中盘后组织跟随盘突运动是被动开口位压力升高为正值的重要解剖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 70例正畸治疗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颞下颌关节杂音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患者正畸治疗结束后 ,关节杂音较治疗前减少 ;关节杂音的发生与拔牙或非拔牙治疗无显明差别 (P >0 .0 5 )。表明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杂音的发生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