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120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2小时,B组2 ̄4小时,C组4 ̄6小时,D组6 ̄12小时。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76.7%、72.2%、39.4%,前三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0%、0%、2.8%、6.1%。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2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2 ̄6小时次之,但对于发病时间6 ̄12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延迟PCI)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90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三组:A组≤2小时,B组2-6小时,C组6-12小时;D组延迟治疗组。观察冠脉再通率、30天并发症出血率及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四组血管再通分为86.89%,75.10%,50.30%,96.60%。出血率分别为0,0.50%,10.80%,0.60%。30天反复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0.39%,22.81%,1.00%。A,B,D组间比较均P&gt;0.05无显著差异,A,B,D分别与C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I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与时间呈负相差,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失去溶栓时机或溶栓失败的AMI患者积极行延迟PTCA及时支架植入治疗,对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是有益的,能减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同时段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对本院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1h~)、B组(3h~)和C组(6~12h),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7.57%、69.82%和23.04%。结论:争取时间,尽量在6小时以内溶栓,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证者,也应积极溶栓。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创伤性冠脉再通指标,比较AMI发病后≤6小时和6~12小时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31例和非溶栓治疗59例AMI患者的冠脉再通率。结果显示AMI发病后≤6小时内给药冠脉再通率高于6~12小时内给药,但疗效相近(p>0.05),均优于非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p<0.05)。提示静脉溶栓疗法可延长至AMI发病后12小时。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rt-PA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74例AMI患者分为A组年龄 35岁~ 6 5岁 ;B组年龄 6 6岁~ 80岁 ,各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 3h ,>3h≤ 6h ,>6h~ 12h再通率比较。结果 :rt PA溶栓再通率≤ 3h 83 3%~ 74 7% ;>3h≤ 6h 86 7%~ 87 5 % ,>6h~ 12h 5 7 1%~ 6 3 7%。≤ 6h和 >6h~ 12h再通率有显著差异。AB两组不同年龄组再通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rt PA溶栓再通率高且安全无出血及其他副作用 ,溶栓再通率与时间密切相关 ,距发病 6h以内为溶栓最佳时间 ,溶栓再通率与年龄不相关 ,溶栓过程中肝素抗凝对提高溶栓成功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尹宏磊 《中外医疗》2011,30(27):27-28
目的 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组(发病6h以内)和B组(发病时间在6~12h),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对其冠状动脉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再通率为92.5%,B组再通率为39.3%,A组的再通情况较B组有明显优势(P〈0.01).全部患者发病4周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5.9%.其中6h内组死亡1例.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因其方便、快捷,尿激酶溶栓价格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9例AMI患者接受rt -PA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 ,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  39例中冠状动脉再通 2 9例 ( 74 .3% ) ,其中发病 6小时以内的溶栓再通率为 85.7% ( 12 14 ) ,发病 6~ 12小时的溶栓再通率 6 8% ( 17 2 5)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性 (P <0 .0 5)。≤ 6 5岁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 >6 5岁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提倡急诊室溶栓 ;>6 5岁的患者静脉溶栓同样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与开始距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现将作者在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检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0年8月~10月收治的AMI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均具有溶栓适应症.早期溶栓组8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小时;中晚期溶栓组12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12小时.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 (UK)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80例AMI按发病时间分为 <2h、2~ 4h、4~ 6h、6~ 12h 4个时间段 ,应用UK15 0万u溶栓治疗。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相近 ,<2h与 6~ 12h血管再通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UK15 0万u溶栓是安全有效剂量 ,特别是对发病 6h内溶栓者 ,延迟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120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2小时,B组2~4小时,C组4~6小时,D组6~12小时。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76.7%、72.2%、39.4%,前三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0%、0%、2.8%、6.1%。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2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2~6小时次之,但对于发病时间6~12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其中联合溶栓组(A组)44例、单用rt-PA组(B组)37例、单用尿激酶组(C组)32例、对照组(D组)48例。评价4组治疗后28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个溶栓组与D组在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之间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病死率及非症状性脑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27.0%、28.1%、4.2%,A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B、A与C、B与D、C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两组,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距溶栓6h内12例,6~12h8例,超过12h6例,应用大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6hx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例,结果:发病6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5%,发病6~12h再通率为50%,超过12h再通率为33.3%,急性脑梗塞发病距溶栓6h内基本痊愈率达70%。结论:在剂量国产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而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英  汤洪顺  王绪亮 《吉林医学》2010,31(13):1774-177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EMI)的疗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根据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发病6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为A组,6~12 h为B组。比较6 h溶栓时间窗内与6~12 h溶栓再通率的差别。结果:两组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0.4%和30.9%,择期(1~2周后)冠状动脉造影(CAG)进一步证实溶栓的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NSEMI患者,若医院不能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降低AMI的近、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喻姣 《中外医疗》2010,29(19):16-16,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的疗效,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实施院内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7.7%、10.5%,B组分别为56.5%、9.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疗法现已成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急救措施,溶栓疗法可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溶栓治疗的成功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程超过6小时的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4例脑梗死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病程≤6h)和B组(病程6-24h),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对两组间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病后90天的巴氏指数,出血转化率和溶栓治疗中发生血管再通的时间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小时以后,且仍可以取得较高血管再通率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小于6h)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开通相关梗死动脉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的疗效。方法:入选治疗组为2009-01~2010-12在我院急诊就诊的2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中156例来院时发病距就诊时间均小于6h,最短者时间为30min,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间接判断溶栓2h内相关梗死动脉开通情况,以及住院后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相关梗死动脉开通情况,适合PCI治疗者同时进行治疗。对照组为72例来院时发病距就诊时间均超过6h,最长时间为2wk,未经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结果:静脉溶栓治疗组相关梗死动脉开通率为76.92%,对照组为48.61%,出院时治疗组心功能不全为4.81%,对照组19.44%,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梗死动脉的开通率,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患者1h ST段回落幅度(STR)与血浆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31例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1h ST段回落幅度分成A组(n=13,STR≥50%)和B组(n=18,STR〈50%)。测定溶栓前,发病24h和5d时的血浆BNP,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组内溶栓后BN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5),发病5d低于发病24h的BNP(P〈0.05),溶栓前和发病24hB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病5d BNP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再通患者早期ST段回落幅度(STR)可反映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微循环情况,是预测临床预后和检出高危患者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未接受溶栓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B组)、替罗非班组(C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B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出院时:(1)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冠状动脉造影示罪犯血管的再通率。(3)PCI术后1月内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率。(4)住院两周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受损率。(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和A组(P<0.005);D组患者罪犯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A组(P<0.005);C组和D组PCI术后的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住院两周后的左心功能受损率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与A组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AMI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早期诊断及不同剂量尿激酶的静脉溶栓后护理。方法 分析 36例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 ,比较AB两组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不良反应及四周病死率。结果  4 86例AMI病人 36例发生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 (7.4 % )。 31例有胸痛 ,5例无胸痛者中 2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 ,2例心源性休克 ,1例室速。 36例心电图ST段均有再抬高 ,常规 12导联检出 32例 ,V7- 9检出 2例 ,V3 R -V5R检出 2例。 36例CPK -MB均有复升 ,再通者峰值前移。A组溶栓治疗组 19例 ,B溶栓治疗组 17例 ,A组与B组的尿激酶用量及再通率分别是 10 0万Iu、2 0 0万Iu和6 3.1%、82 .3%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及四周病死率无明显差别。两组病人均在发病后 2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结论 早期心肌再梗塞 /梗塞延展仍为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记录 18导联心电图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尽早使用足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是提高疗效 ,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