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癌3例,其中2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为输尿管下段结石,3例均合并重度肾积水。2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 肾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下段切开取石,并结合文献对其致癌因素进行讨论,认为该病极易误诊,主要原因是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检查阳性率低,对重度肾积水术中应探查肾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常用检查方法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盂移行上皮癌,术前均经螺旋CT、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各种检查结果均与肿瘤在肾盂内的生长位置和瘤体高度进行对照。结果:静脉肾盂造影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癌11例,未显影8例,显示正常2例。超声直接诊断肾盂癌13例,发现肾窦分离提示肾盂癌可能2例,未发现异常6例。螺旋CT直接诊断肾盂癌18例,误诊3例。结论:肾盂肿瘤的生长位置主要影响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肿瘤的高度主要影响超声的诊断,两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无论在肾盂移行细胞癌病灶的发现还是定性方面,螺旋CT的价值明显优于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3.
肾盂肿瘤约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输尿管肿瘤比肾盂肿瘤更为少见,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少见,另外从间叶组织发生的腺癌、脂肪瘤、肌肉脂肪瘤、血管瘤等非上皮性肿瘤更为稀少。在巴尔干地区肾盂癌发病率高,占所有肾癌的40%,而且10%为双侧病变,病因不详。我国肾盂、输尿管肿瘤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为高,原因尚不清楚。肾盂、输尿管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主要症状为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少数为镜下血尿,可出现蠕虫样血条或条形血块,对病变定位有帮助。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梗阻痉挛可出现肾绞痛,这种绞痛是先有血尿后有疼痛… 相似文献
4.
尿路肿瘤的特点是其多源性,复发的尿路肿瘤可以在原来的位置,也可以发生在整个尿路的任何部位。50%以上的浅表性膀胱肿瘤(Ta及T1)会复发,Oldbring综合文献约40%(18%-57%)的上尿路肿瘤同时或在其前后发生膀胱肿瘤,但在膀胱肿瘤之后发生的上尿路肿瘤所占比例较小。文献报道浅表性膀胱肿瘤其发生率为2%-4%,膀胱全切术后的发生率1%-9%。Holmang等报道在他们一组患者680例,随访至少5年,有16例发生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发生率为2.4%,每年的发生率是0.5%。Oldbring认为他们统计的数据比较可靠(1.7%),因为他们所在的城市有91%的尸体得到解剖,他们所统计的11例(11/657)患者有5例是在尸解时发现的。国内文献报道尚不多,我院近年收治2例膀胱肿瘤后发生的上尿路肿瘤,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发病机理及腹腔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5例经过腹腔镜手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在腹腔镜下1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周围压迫组织松解术,3例行Y-V成形术,1例行离断成形术。术后随访0.5~3年。结论: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可以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首选方法并成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肾盂肿瘤为原发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脏所有恶性肿瘤的8%。因缺乏典型症状,在临床工作111漏诊、误诊率较高。现对我院2004年~2009年经CT诊断并经病理资料回访证实的21例肾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1975年初至1990年末,我院对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以下略称“梗阻”)患者的30侧肾脏施行了肾盂输尿管解除梗阻手术。1 临床资料患者男13例,女15例。年龄2.5~62岁,10~50岁者占78.7%。手术矫治左侧13例(其中2例为弧立肾梗阻),右侧13例(其中弧立肾梗阻1例),另2例为双侧梗阻(4个肾)。就诊时患肾出现包块9例,肾区疼痛21例,有一例弧立肾梗阻曾有间歇性无尿症状,最长达29小时。体检血压升高者2例,12例可触及肾脏,双侧梗阻的患者均只能触及一侧。BUN升高一例,为弧立 相似文献
8.
我院 1991~ 1998年共收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UJO)患者 38例 ,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 Anderson-Hynes手术 2 7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3例 ,女 15例。年龄 3~ 6 4岁 ,平均 33岁。右侧 10例 ,左侧 2 7例 ,双侧 1例行右侧手术。31例有腰酸、腰痛 ,5例血尿 ,并发结石 9例 ,最多达 5 5枚。1.2 影像学检查 本组病例均经 B超、IVU检查。B超提示肾盂分离 1.2~ 5 .0 cm ,2例为孤立肾。 IVU示肾不同程度积水 ,造影剂中止在 PU J处 ,而以下的输尿管未显影 ,或因患肾功能低下 ,肾盂不显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远端输尿管拔出术在治疗肾盂输尿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切除后,从远端输尿管放置输尿管导管入膀胱,然后经尿道置入电切镜,以针式电极将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环形电切至肌层,再经尿道将输尿管远端套叠拔出。已采用此法治疗4例肾盂癌。结果4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出血,无感染、尿瘘等并发症,经平均16个月随访,未发现环切口肿瘤种植,亦未发现膀胱和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肾盂及上段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肾益及输尿管移行上皮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肿瘤,CT检查对组织分辨率高,对该病的诊断,定位、观察肾实质侵犯、邻近部位受累和转移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可为手术前病变的分型及分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1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35例移行上皮癌CT资料:男28例,女7例,年龄46~80岁,平均63岁,大部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临床主要表现:主要为镜下或肉眼血尿,有时疼痛或包块。35例均经尿路造影及CT检查。CT检查方法为平扫及增强,范围包括两侧肾脏及尿路造影所提示的输尿管病变范围,层厚/距10mm,选择性做延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治疗肾盂及输尿管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切除肾脏,采用患侧下腹切口取出肾标本,并向下行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本组25例手术顺利,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5~4 h,平均3 h。出血量60~200 ml,平均100 ml,术中无1例输血。术后24~48 h下床活动。术后病理报告:25例均为移行上皮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 d。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膀胱镜检查。2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其中1例肾盂癌术后6个月发生膀胱癌,2例输尿管癌术后分别于18个月,23个月发生膀胱癌,均行TURBT治愈。1例输尿管下段癌术后26个月盆腔转移,行放射治疗。目前随访21例均存活,20例无瘤存活,1例带瘤存活。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及输尿管肿瘤,患者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目前已成为泌尿外科医生主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对4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的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诊断为重度肾积水,1例诊断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最后4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结论 螺旋CT检查为虽非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的首选方法,但能明确肾积水及程度、患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病因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对临床治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的估计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根据CT表现分为Ⅰ~Ⅱ期 (病理Ⅰ~Ⅱ级 ) :肾盂壁增厚或肾盂内肿块 ,肾盂外脂肪清晰 ;Ⅲ期 (病理Ⅲ级 ) :肾盂内肿瘤侵及肾盂外脂肪或肾实质 ;Ⅳ期 (病理Ⅳ级 ) :肿瘤侵及肾外 ,淋巴结肿大或有远处转移。 结果 :CT诊断Ⅰ~Ⅱ期 7例 ,Ⅲ期 2 0例 ,Ⅳ期 5例。而术后病理证实Ⅰ级 1例 ,Ⅱ级 5例 ,Ⅲ级 2 1例 ,Ⅳ级 5例。 结论 :CT扫描是对肾盂癌进行术前分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是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常见的部位,由于狭窄阻碍尿流从肾盂排入输尿管,造成狭窄部位以上的输尿管和肾盂积水,肾功能减退,易于并发感染。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IVP等。 相似文献
17.
肾盂输尿管畸形误诊肾肿瘤l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20(3):20-20
患者 ,女性 ,39岁 ,发热、腰痛、尿频尿急 3d。体温呈持续性升高 ,最高可达 4 0℃ ,伴畏寒、寒战 ,诉腰部持续性胀痛 ,不向其他部位放射 ,尿频、每天约 2 0余次尿液呈黄色 ,尿急 ,无明显尿痛、肉眼血尿。既往有尿频、尿急、腰痛反复发作 ,但没有畏寒、发热和颜面双下肢浮肿。曾经在院外抗感染治疗 3d ,症状无明显缓解 ,收入内科。T39 2℃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2 4次 /min ,血压 10 6 / 6 0mmHg ,神志清楚 ,急性病容 ,发育正常 ,营养良好 ,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体检正常 ,腹部平软 ,肝脾未及 ,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各输尿… 相似文献
18.
对7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着重于肾孟造影(静脉性、逆行性和肾穿造影)和CT检查的影象分析,并比较了以上检查方法的作用。所有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认为在形态观察方面以逆行造影和CT检查为优,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良性狭窄,其发病原因多见于局部肌纤维减少致节段性失动力造成管腔狭窄,占输尿管上段梗阻的85%以上,本病可合并其它泌尿系畸形,如孤立肾、马蹄肾、重肾等。笔者复习了2000年以来我院经静脉尿路造影榆查发现,并以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7例患儿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6例小儿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的诊断,强调常规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1 典型病例 例1,男,4岁,生后发现患儿下腹部较膨满,并持续增大,右侧腹部可触及30cm×20cm肿物,境界较清,移动性良好。静脉肾盂造影,右侧输尿管中段受压呈轻度孤形移位,右肾盂肾盏未见显影,左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显示正常。B超,右肾区可探及9cm×10cm大小液性暗区。未见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显影。手术所见,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段长约4cm,由粘膜皱折所致,宽约0.1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