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类型,并初步探讨该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总结1998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住院,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紫癜性肾炎患儿79例,其中72例随访观察1~6年,并就其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蛋白尿、单纯性血尿、肾病综合征最多,急进性肾炎最少。肾脏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分级以Ⅱ级、Ⅲ级最多,Ⅱ级占73.3%。预后:临床痊愈占70.8%(51/72),少数预后不良。结论 紫癜性肾炎病理改变以Ⅱ级、Ⅲ级为主。其预后与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紫癜性肾炎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AP)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炎,具有丰富毛细血管的肾脏是其主要受累器官。总结我科近十余年收治的紫癜性肾炎97例,并对其中59例进行随访,结果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97例,男52例,女45例,年龄5~12a,平均8a6mo,均符合上海市儿科肾病协作组的诊断标准(草案):1.两下肢或四肢对称性紫癜,同时伴有消化道及关节症状,血小板计数正常;2.病程中或紫癜消失后出现血尿(肉眼或镜下),蛋白尿及管型;3.尿蛋白>0.1g/(kg·d),可能为肾病综合征;4.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70年1月~1035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210例,其中42例确诊为紫癫性肾炎(SHPN)。现将随访结果及预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共42例,男29例,女13例。二、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及尿改变。三、实验室检查4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红细胞均>5~10个/HPg原蛋白+~25例。同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45~100)mg/kg;血清胆固醇增高9例,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9例;血肌酐及BUN增高2例;血内生肌肝病除率降低1例。四、临床分型与分组根据病初时临床特点及病情轻重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炎型)及肾病综合… 相似文献
5.
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107例,38.4%),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69例,24.7%),孤立性蛋白尿型(40例,14.3%),孤立性血尿型(29例,10.4%),急性肾炎型(21例,9.3%),急进性肾炎型(8例,2.9%),慢性肾炎型(5例,1.8%)。根据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标准,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多,分别为133例(47.7%)和109例(39.1%),血尿和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以Ⅱ级(61例,57.0%)和Ⅲ级(35例,32.7%)多见,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41例,59.4%)。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M沉积型多见(108例,38.7%),IgA+IgM+IgG沉积型次之(86例,30.8%)。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X^2=35.989,P〈0.05),免疫病理分型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常见,但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的程度不完全一致,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应根据临床类型和病理分级制定治疗计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5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且根据不同的条件分组进行网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型中以血尿和蛋白尿最多,为22例(40.0%);肾病综合征型次之,16例(29.1%);单纯性蛋白尿或单纯性血尿型、急性肾炎型和急进性肾炎型占少数,分别为6例(10.9%)、4例(7.3%)和1例(1.8%).伴有消化道症状的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上较无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易有肾病水平蛋白尿(P<0.05).伴肉眼血尿患儿比镜下血尿者易出现肾病综合征(P<0.05).根据ISKDC标准,HSPN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多,分别为27例(49.1%)和16例(29.1%).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A+IgG+IgM型为32例(58.2%),伴C3沉积41例(74.6%),病理分级主要在Ⅲ级以上.免疫沉积类型、C3沉积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型或单纯性蛋白尿型的HSPN病理损害较轻,7例(58.3%)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多见,分别为12例(54.5%)和5例(22.7%);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分级多见Ⅲ级以上,为10例(62.5%).结论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常见,免疫沉积物类型与C3沉积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HSPN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程度基本一致;消化道受累程度越重,出现蛋白尿的比例越高;肉眼血尿与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iffuse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DEP-HSP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06年1月—2021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44例DEP-HSPN和765例非DEP-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809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中DEP-HSPN 44例(5.4%),平均年龄(8±3)岁,男29例(65.9%),女15例(34.1%)。与非DEP-HSPN组相比,DEP-HSPN组起病至肾活检时间短、呼吸道感染及肉眼血尿多见,多为肾病综合征型,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分级、镜下血尿分级、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高,而血浆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低,病理分级重,IgA以系膜区+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改良后半定量评分系统活动性积分高(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儿肾脏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P-HSPN患儿起病急,临床表现和病理分级重... 相似文献
9.
儿童紫癜性肾炎10年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预后,评价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1999 - 2008年101例有肾活检资料的HSPN患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儿肾脏损害缓解情况,同时对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就诊时间,前5年组(1999 - 2003年)包括39例HSPN患儿,后5年组(2004 - 2008年)6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和肾外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5年组从发现尿常规异常到接受肾脏活检的时间为(6.63 ± 1.24)个月,少于前5年组的(13.47 ± 3.08)个月(P < 0.05).在治疗方案上,前5年组多选择静脉冲击环磷酰胺(30.8%比9.7%,P < 0.01),后5年组患儿则多接受霉酚酸酯(10.3%比30.6%,P < 0.05)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51.3%比74.2%,P < 0.05).前5年组患儿肾脏损伤相对较严重(41.0%比22.6%),而后5年组患儿肾脏功能的恢复优于前5年组(χ2 = 4.709,P < 0.05).结论 近10年来HSPN患儿的预后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与早期接受肾脏活检,合理的治疗策略如应用霉酚酸酯和ACEI/ARB药物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242例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HSPN临床分型最常见为血尿和蛋白尿型(135例,55.79%);病理分型主要集中在Ⅱ和Ⅲ型。不同临床分型HSPN患儿的病理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46,P0.001);尿检正常型的病理分型最轻,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的病理分型以Ⅱ型较多,血尿和蛋白尿型以Ⅲa型较多,而肾病综合征型以Ⅲb型较多。肾穿时病程长短在不同临床(H=0.02,P0.05)及病理分型(H=2.08,P0.05)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不同病理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Ig A、补体C3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在不同病理分型和临床分型间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PN患儿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免疫球蛋白A肾病与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病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IgA肾病(IgAN)和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理改变的异同,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比较33例IgAN和69例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尿常规、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免疫球蛋白(Ig)、C3和C4等指标及肾病理活检结果。结果IgAN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上以血尿为主,缺乏皮疹、腹痛、消化道出血症状,血红蛋白低于HSPN组。而IgAN和HSPN在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程度、血浆清蛋白水平及血IgG、IgA、IgM、IgE、C3、C4水平及肾病理改变程度及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IgAN和HSPN在临床、免疫学指标、病理改变方面极其相似,是否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紫癜性肾炎复发患儿的临床、病理、预后及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的复发因素及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随访HSPN38例患儿2~15年,对获得的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按其临床、病理类型,预后分级标准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患儿预后与起病时的临床分型、病理类型、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正规治疗疗程密切相关,与发病年龄无关;在导致复发的因素中,感染、尤其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结论为改善儿童HSPN预后,除积极控制感染、减少复发次数外,尽早肾活检、制定正规治疗方案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Three patients with Henoch Schonlein syndrome who had scrotal involvement are presented. This unusual feature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testicular torsion. An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过敏性紫癜常可累及肾脏,引发紫癜性肾炎,其远期预后与患儿肾脏受累程度关系密切,及早评估并发肾炎的可能性并给予针对性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miR-374b表达水平及其与并发肾炎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病例组纳入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并发肾炎亚组和未并发肾炎亚组;对照组纳入体检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及肝素对其影响。方法血清PDGF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HSPN患儿肝素治疗前后测血清PDGF,肝素钙100 U/(kg·d),皮下注射,疗程2~3周。结果HSPN患儿30例肝素治疗前血清PDGF(596.23±199.43)ng/L较对照组(259.76±69.58)ng/L高;肝素治疗后血清PDGF(272.83±116.96)ng/L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结论PDGF参与HSPN发病,肝素在HSPN的治疗中通过调节血清PDGF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过敏性紫癜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184例,对其临床表现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7.8±2.6)岁;67.4%患儿于秋冬季节发病;62.5%患儿有明确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②所有病人均有典型皮肤紫癜,分布于下肢(100%)、臀部(47.3%)、上肢(17.4%)等。89.1%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症状为首发症状后2周内出疹,先出现肾脏损害而后出疹者罕见。胃肠道及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0.9%和44.6%。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52.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68.8%),病理改变主要为Ⅰ~Ⅲ级(85.2%)。③44.0%病人血沉增快,24.1% ASO增高;63.7%病人IgA增高,IgG,IgM及补体绝大多数正常。结论: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且有其本身临床特征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HSP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及160例HSP患儿急性期血浆TM、vWF、MMP-9水平.随访6个月~1a,发生肾损害62例,非肾损害98例,按肾损害临床表现分为A组:孤立性血尿(18例)或孤立性蛋白尿(3例);B组:血尿+蛋白尿(29例);C组:大量蛋白尿(12例).比较肾损害组、非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各数值变化及在肾损害不同组中的差异.结果 1.肾损害组TM[( 148.13±18.60) mg·L-1]、vWF[( 159.50±23.06)%]、MMP-9[( 36.53±7.86)mg·L-1]均高于非肾损害组[(129.49±21.22) mg·L-1、(136.98±25.48)%、(29.14±8.17) mg·L-1]及健康对照组[(113.63±20.88) mg·L-1、(121.83±24.69)%、(24.37±7.34) 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非肾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肾损害组:C组、B组TM[( 158.59±17.80) mg·L-1、(149.72±19.20) mg·L-1]、vWF[(169.45±23.36)%、(160.20±21.46)%]、MMP-9[ (42.66±6.31) mg· L-1、(35.88±7.33) mg·L-1]高于A组[(131.28±16.14) mg·L-1、(139.59±19.26)%、(30.16±6.89) mg·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C组MMP-9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vWF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TM、vWF、MMP-9在HSP急性期升高,可作为早期预测肾损害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肾损害的发生及肾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彦格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11(2):78-8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并与患儿病情分型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情愈重,这种升高愈明显,各型过敏性紫癜血浆内皮素与对照组相比,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在过敏性紫癜各型患儿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变化,对各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的实验室指标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肾受累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方法检测HSP患儿肾功
能、肾脏B超、尿常规、尿12hAddis计数及尿4项蛋白,结合临床,分析患儿肾脏受累情况及上述指标的临床价
值。结果HSP患儿肾受累占42.44%。肾功能、肾脏B超、尿常规、尿12hAddis计数和尿4项蛋白的敏感性
分别为5.64%、6.89%、25.84%、41.30%和76.19%。结论HSP患儿可有肾脏受累,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肾受
累的发生率增加;尿4项蛋白能敏感地反映HSP肾受累情况,可作为HSP早期肾受累的敏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狼疮性肾炎35例的临床、病理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病理、肾组织病理参数评分和狼疮活动性分数的分析,比较霉酚酸酯(MMF)和环磷酰胺(CYC)治疗的效果。方法经肾活检确诊LN 35例,并将其中Ⅴ型(弥漫增生型)20例分为MMF组11例采用MMF加泼尼松治疗,CYC组9例采用CYC加泼尼松治疗,随访6~8个月。结果LN 35例中肾病型20例(占57.14%)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增高。35例中血总补体(CH50)、C3、C4降低为29例(83%),而Ⅴ型20例中19例降低(占95%)。Ⅴ型20例MMF组与CYC组比较,MMF组不良反应少,免疫学参数改善明显。结论MMF组控制Ⅴ型LN活动的疗效及逆转肾脏病变的作用强于CYC组,是治疗LNⅤ型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