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脾切除术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象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访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2年,观察肝功能、转铁蛋白(TF)、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CC)、血小板计数(PLT)计数、上臂中段肌肉周长(CAMC)、肱三头肌皮皱褶厚度(TSF)、腹部B超等变化情况。结果脾切除术后2年内,肝功能在1年后明显改善,随访结束时有重新恢复迹象,部分肝萎缩患者肝脏恢复正常大小,外周血象恢复正常,营养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脾切除术至少在2年内可以减缓肝硬化的进展,外周血象得以恢复,营养状况部分改善,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且也为下一步治疗争取了必要的身体条件,提示对该类患者行脾切除术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累及多个系统,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也常受损害。我们对1996年5月—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90例SLE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进行了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分析,了解骨髓检查对MM的诊断意义及MM患者外周血象改变。方法:对50例MM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骨髓片:98%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浆(瘤)细胞比例(44.9±20.1)%,范围13.0%~90.5%;粒系比例(31.8±14.5)%,范围3.5%~58.5%;红系比例(11.4±8.2)%,范围0~29.0%;淋巴细胞比例(11.5±6.9)%,范围4.5%~38.5%;78%患者巨核细胞≥7个。外周血:96%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84%患者白细胞数正常,68%患者血小板数正常,50例患者血沉:100~175mm/h。结论:建议对不明原因贫血、血沉明显加快、有主诉骨骼疼痛的中、老年患者应做骨髓涂片检查,避免漏诊、误诊,使MM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涂片和切片对骨髓细胞增生低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骨髓涂片示细胞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患者的同期同部位骨髓活检组织用石蜡包埋半薄切片,做常规HE染色及网状蛋白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涂片示细胞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而切片结果分为以下5类:细胞增生低下10例,细胞增生旺盛37例,网状纤维增生6例,骨髓细胞增生旺盛伴网状纤维增加9例,穿刺失败4例。结论:骨穿干抽或骨髓涂片示细胞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并非完全是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所致,骨髓涂片与活检相结合可提高对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及血液病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引起骨髓细胞增生低下的原因。方法对82例骨髓涂片显示增生低下患者的同部位骨髓活检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做常规HE染色及网状蛋白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骨髓涂片显示增生低下而活检符合增生低下的仅40例(40/82);细胞增生旺盛22例(22/82);网状纤维增生11例(11/82);因干抽而穿刺失败5例(5/82);骨髓坏死4例(4/82)。结论骨髓涂片显示增生低下并非完全是骨髓增生不良所致,骨髓涂片与切片结合观察,可提高对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及血液病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低下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骨髓增生低下患者分别作骨髓涂片与活检印片的光镜检测。结果:骨髓涂片提示为增生低下性疾病的20例患者中,经活检切片确诊为骨髓转移癌者5例;骨髓纤维化者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者5例;慢粒合并骨髓纤维化者5例;急性白血病者3例。结论:骨髓活检是诊断骨髓增生低下性疾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因骨髓干细胞分化障碍而导致的一种克隆性恶性血液病。临床上引起以贫血为主或伴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骨髓呈病态造血,一系或多系增生异常,伴外周血细胞减少。临床多见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其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现将笔者收集的18例MDS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特征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骨髓涂片示细胞增生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介入化疗 ,近年来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大剂量动脉灌注 ,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 ,其中以骨髓抑制较常见。本文旨在探讨介入化疗对外周血象影响的规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7年 4月— 2 0 0 0年 2月接受介入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116例 ,其中肝癌 37例 ,胃癌 11例 ,贲门癌 17例 ,肺癌 38例 ,宫颈癌 7例 ,卵巢癌 5例 ,肾癌 1例。一般状况按卡氏法计分[1] 均在 6 0分以上。1.2分组 ①≥ 5 0岁组 (A组 ) 6 2例 ,男 42例 ,女 2 0例 ,中位年龄 6 2岁。其中肝癌 18例 ,贲门癌 9例 ,胃癌 7例 ,肺癌2 4例 ,宫颈癌 3…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指组发生在白血病前,与白血病发生密切有关的造血系统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症候群。这一疾病本质是骨髓增生异常,可素及骨髓造血系统1系、2系或所有系组。本又收集了我院血液科1988年~1997年4月临床资料较为完整,血片骨髓片染色较为满意的MD524例,着重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特点。1资料和方法1124例MDS病均为血液科计院讲者,几r!。穷14例,女10例,年龄最大58岁,还小14岁,平均年龄312岁。1.224例MDS!LI者全部做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根据FAB协作组在1982年提出本…  相似文献   

14.
慢性活动性肝炎(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是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实质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上除表现为肝实质损害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外,常合并许多肝外表现.本文对70例CAH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了解CAH所致的血液系统损害,并探讨其血液学变化在CAH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性及巨脾切除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肝硬化脾切除35例。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脾切除相关凶险性感染(OPSI)以及成功结扎脾动脉病例是否采用改进方法的出血量、脾脏大小差异等。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年。无术中术后死亡、腹腔出血、膈下脓肿等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11.4%),血小板1月内均恢复正常范围,术后无OP-SI病例。脾动脉结扎病例采用改进方法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加为133.33ml和364.43ml(P〈0.001),改进方法组脾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合理,巨脾切除时,将脾脏托出切口后再结扎脾动脉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易行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姜红  刘川 《西部医学》2006,18(2):247-247
目的观察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外周血象变化。方法对1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术后外周血象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术后24小时白细胞及血小板即有明显升高,2周内达到峰值,其中11例随访1~3年,白细胞及血小板仍保持在正常范围。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本院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15例其他因素所致脾脏的良性疾病(外伤性脾破裂、脾囊肿、脾海绵状血管瘤等)行脾切除患者相比较.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血小板(PLT)升高有显著性,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可有显著性,而凝血功能基本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切脾后相比,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 INR)、PLT均有显著差异,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APTT)可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虽可使PLT明显升高,但在凝血功能方面改善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下长期航行(长航)对潜艇艇员健康的影响。方法:用静脉血,测定长航前后及未长航艇员的外周血象的若干项指标。结果:长航组出航前与未出航组WBC、RBC、PLT、HCT无统计学差异,而长航组在长航前与长航后PLT有显著差别(P<0.05),WBC上升但还在正常值范围,RBC、Hb、HCT都在正常值范围,但RBC、HCT呈上升趋势,而Hb呈下降趋势。结论:长航对艇员健康状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首次二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以及随着治疗剂量的累计增加,肺癌骨转移患者外周血象的变化趋势。方法入组60例肺癌骨转移经89Srcl2首次治疗的患者,收录其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计数;入组19例累计治疗3次的肺癌骨转移患者,收录每次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计数。结果患者的外周血象计数在首次89Srcl2治疗后1个月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外周血象水平与治疗前相近,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随着治疗次数(即累计剂量)的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的差值也越大,即随着治疗累计剂量增加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的更明显。结论首次89Srcl2治疗后可能会引起部分患者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但并未引起严重的血液学反应,并且在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象均有恢复,提示89Srcl2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累计治疗剂量的增加,... 更多  相似文献   

20.
吴文秀  刘婷  庞力 《海南医学》2003,14(1):73-7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系起源于全潜能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功能失常 ,导致病态及无效造血。我们对我院 33例MDS患者及 33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涂片与活检的对比研究 ,以探讨二者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MDS患者 33例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7岁~ 6 8岁 ,平均年龄 2 9.8岁。正常对照组 33例。1.2 方法1.2 .1 分别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行骨髓穿刺制备骨髓液涂片同时制备三张外周血涂片 ,行瑞氏染色。1.2 .2 于髂前或髂后上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