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在抗结核药物联合化疗中出现急性严重肝损害临床误诊分析,以增强医务工作者对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损害的认知与警惕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0-01/2008-02联合化疗的463例结核病患者中10例因严重肝损伤而被误诊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预后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4例误诊为淤胆型肝炎,5例误诊为重型病毒性肝炎,1例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论:抗结核药物联合化疗所致严重肝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老年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为防止误诊,在抗结核治疗中应密切检测肝功能,防止严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不间断、联合和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 ,而此化疗原则很容易引起肝功能的不同程度损害 ,特别是异烟肼、复合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药物损害肝脏更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在应用抗结核药物中出现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增高 ,甚至发生肝细胞坏死 ,脂肪蛋白代谢障碍和黄疸 ,若发生急性肝萎缩病情更凶险 ,且病死率很高。本文作者对 1 998年 1月~ 1 9999年 6月我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所出现的肝功能损害 4 5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 ,旨在提高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治疗的认识 ,做到既有效地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9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化疗前期2个月之内,以中毒性为多见。老年患者抗结核化疗时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保肝治疗大多效好。结论: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4.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83例应用间歇短程板式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106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肝功能异常发生在1个月内占73.6%,发生在2个月内占20.3%,轻者不停用抗结核药物而加用护肝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物,加强保肝治疗,106例肝损害患者中98例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完成原治疗方案,8例肝功能好转,经调整抗痨方案,完成抗结核治疗。合并肝炎病毒感染、嗜酒患者抗痨期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及时掌握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并采取相应措施可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门诊初治涂阴肺结核在保肝下抗结核化疗的肝损害浅析.方法:本文选取21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采用标准化疗治疗方式联合常规保肝药物开展治疗过程,对其肝损害情况发生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肝损害发生率最大的时间点在一个月、两个月、第二周时几个时间点.同时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比较轻微,其值域大小没有超过正常值的两倍时,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情况,也没有引发其他基础病变,需要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抗结核治疗过程,同时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对于肝损害症状比较严重,肝功能异常值超过两倍的患者,需要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实施保肝治疗过程,对于严重患者需要警惕,避免引起肝衰竭症状,及时入院开展对症治疗过程.结论:肺结核患者在门诊初治涂阴治疗过程,常规使用保肝药物,肝损害情况仍然严重,需要对整个化疗治疗过程正确识别,加强肝功能监测,选择科学合理的保肝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中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0例,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12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8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对比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乙肝病毒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与乙肝病毒阴性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情况。统计得出20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的总发生率为34%,乙肝病毒阳性者合并肺结核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高于乙肝病毒阴性合并结核患者27.5%,且前者发生肝损害时间早、程度严重。抗结核药物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更易破坏肝细胞膜、影响肝细胞代谢、损伤机体免疫,从而加重了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出现一系列肝损害,因此在临床中应保护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兰明翠 《华西医学》2009,(6):1442-1445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及预后,以提高对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短程间歇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与短程每日化疗方案(2HRES/7HRE)之间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144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57例,其中间歇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18例,占75.2%,每日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39例,占24.8%。同时还发现体质状况差、病情重、老年人及有慢性酗酒者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影响结核病化疗的重要因素。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应因人而异,不宜广泛用于老年人、体质状况差、病情重、有慢性酗酒者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0年1月~加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结核类型、抗结核疗程、抗结核治疗方案、有无乙肝病毒感染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结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肝功能损害,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9.
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联合用药及疗程较长,常出现肝功能损害,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成为停止化疗和疗程不足导致结核病复发的重要原因.结核病近年发病率高,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我国高达10%~20%,结核合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也比较常见,HBsAg阳性的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患者[1],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可导致急性肝衰竭,致患者死亡.硫普罗宁是一种含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可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2].一般认为,无肝病基础时,抗结核治疗无须应用保肝药物,但HBsAg阳性患者化疗中是否需要应用保肝药物来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目前尚无药物预防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此我们在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应用硫普罗宁,并对硫普罗宁的疗效进行了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含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最有效的短程化疗方案。利福平、吡嗪酰胺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甚至能引起致命的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有关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报道很多,大多数为中轻度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其比例为15%~30%。但对已出现严重急性肝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