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 EIIAF)的变化,了解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5组,分别为SARS定点医院门诊检验人员组、SARS一线人员组、非SARS病区人员组、医院机关人员组以及院外对照组.对以上各组人员分别进行白细胞分类及EIIAF测定.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SARS定点医院各组人员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院外对照组(P<0.05,P<0.01);SARS一线人员和门诊检验人员的EIIAF显著低于非SARS病区人员和机关人员(P<0.01),其中有37.5%的SARS一线人员的EIIAF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6位参与重症SARS抢救而无显性发病的医务人员EIIAF全部处于高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比较,P<0.05).结论:SARS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与SARS密切接触的一线人员机体存在免疫清除过程,亚健康状态可能是SARS相关医务人员易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 EIIAF快速检测方法 ,将 10 0 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患者血浆和 1μl离心沉淀红细胞 ,直接加到 15 0 μl定量包装的靶细胞管中 ,充分混匀 ,37℃水浴 30 min,结合 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 1个黏附单位 ,计算黏附率。同时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 1型受体 (com plem entreceptor type1,CR1)数量。结果 :临床诊断为 SARS的 4 7例患者 ,在急性期 EIIAF皆显著下降 (P<0 .0 1) ,部分患者降至正常人群水平的 5 0 %左右 ,因衰竭而死亡的 SARS患者死亡前 EIIAF接近消失 ;病情恢复并出院的 SARS患者 EIIAF全部恢复至正常水平 (部分患者在恢复早期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SARS患者 EIIAF的下降与红细胞膜 CR1数量下降基本平行。结论 :对 SARS患者进行 EIIAF动态检测 ,可有效评估 SARS病情变化 ,同时有助于对 SARS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陈玉熙  古春伟 《河北医学》2003,9(5):459-463
1 概 述非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式体、病毒以及其它一些不明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其临床表现类似肺炎 ,起病隐匿 ,多为干咳 ,偶见咯血 ,肺部听诊少有阳性特征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 ,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 ,患者很少因此死亡。非典型肺炎是相对典型肺炎而言的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 1 938年 ,有人报道了一组病人 ,由于当时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尚未完全明了 ,经大量细菌学研究 ,均未能证明有特异性病原体 ,临床表现也不够典型 ,因而首次提出了非典型肺炎的概念。典型肺炎是指肺炎链球菌、肺炎杆…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  相似文献   

5.
近来 ,一种全新的传染性疾病SARS成了世人关注的话题 ,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防治SARS的战役。SARS是来势凶猛的传染病 ,虽然目前科学家已经确定“SARS”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但现在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故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治SARS显得十分重要。在抗击SARS的主战场上 ,中医界的表现有目共睹 ,其呈现出来的问题和经验都值得认真总结。现将SARS的中医药研究概述如下 :1 SARS的中医病名疾病命名具有重要意义。《南阳活人书》中说 :“因名认病 ,因病识证 ,如暗得明 ,胸中晓然 ,无复疑虑而处病…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SARS)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在我国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经历殊死较量后 ,SARS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控制 ,但并不意味着SARS在全球已经被消灭。为了应对SARS的卷土重来 ,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笔者曾参加我市 74例“非典”医学留观的排查 ,现就SARS排查中的几个临床问题做一探讨。1 临床诊断的认识目前SARS的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卫生部制定的SARS临床诊断标准[1] ,即 :①流行病学史 ;②发热、咳嗽、气促等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 ;③外周血白细…  相似文献   

7.
SARS的X线和CT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组)47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9例,对两组EIIAF采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全自动日立生化仪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高脂血症组EIIAF%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增高者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酰甘油(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者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脂血症是影响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慧中 《中国医刊》2004,39(3):15-17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这一呼吸道传染病,迅速在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加拿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蔓延,历时达8个月之久.象以往任何传染病一样,儿童未能幸免;但与以往任何一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一样的是,儿童SARS表现出了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儿科发病人数少;几乎没有儿科病人死于SARS;没有儿童患者引起的大范围流行以及没有儿科病房的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湿病”范畴 ,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 ,病位在肺。其病机特点 :热毒痰瘀 ,壅阻肺络 ,热盛邪实 ,湿邪内蕴 ,耗气伤阴 ,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使用中医药对预防、治疗非典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将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的基本情况做一简要总结。1 预防用药目前 ,用于预防非典的中药处方较多 ,卫生部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审定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药专家修订后 ,发布了 6个非典参考中药处方[1] 。但是用药时要做到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方能事半功倍。处方一主要功能 :益气化湿 ,清热解毒。药物组成 :生黄芪 10 g ,败…  相似文献   

11.
目前研究已确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以下简称非典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1]是一种新出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是由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它与已知的冠状病毒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2]。这种病毒外壳 (外膜 )蛋白编码序列变异大 ,存活时间较长 ,传播快 ,发病急 ,毒性大 ,死亡率高 ,是本世纪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3,4]。病毒必须侵入人体细胞寄生于细胞内 ,依靠人体的营养代谢而存活、繁殖 ,然后从细胞内释放出来而发病。它主要侵害的部位是肺组织器官 ,使支气管肺泡透明…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在肝病不同病期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RNIAF)的变化 ,探讨其在评估肝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测定 :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方法 :5 0 μl 1.2 5 %的红细胞悬液在 10 0 μl自身血浆中与 10 0 μl的 1× 10 6/ml肿瘤细胞悬液反应 ,1个肿瘤细胞粘附有 5个或以上的红细胞为一个粘附单位 ,计算粘附率。血清sCR1水平测定 :采用鼠抗人CR1单克隆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 ,及碱性磷酸酶结合的第二抗体建立的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肝病血清sCR1浓度变化。红细胞膜CR1分子定量测定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结果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人群 (P <0 .0 1) ,自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A、肝硬化Child′B、肝硬化Child′C、重型肝炎依次加重 ,与患者CHE、PT、PTA等指标显著正相关 ,重型肝炎病情恢复期时其RNIAF显著回升 ,但患者CHE、PT、PTA等指标持续处于低水平。肝病红细胞CR1数量亦不同程度地下降 ,但其变化较RNIAF的变化迟缓。血清sCR1水平在肝硬化病人明显升高 ,但在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变化不如RNIAF的变化明显。结论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可灵敏地反应肝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慢性肝病 ,RNIAF的变化先于CH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血浆高胆红素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状态变化,探讨引起EIIAF变化可能的影响原因。方法以检测RBC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将1μl离心沉淀的RBC和100μl自身血浆与150μl定量的靶细胞混合,37℃水浴30 min。1个结合5个或以上RBC的靶细胞为一个黏附功能单位,计算黏附率。结果在5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EIIAF低于35例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间EIIAF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RBC免疫黏附功能低于正常人,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就在人们以为SARS已经远去,2004年将是一个平静之年时,广州首发4例SARS病人,随后,北京和安徽出现9例SARS病人,SARS又一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面对SARS病毒的再次挑衅,有着成功抗击经验的中国政府和医务界人士,迅速出击,再一次成功地战胜了肆虐的病毒。 2004年6月30日,受卫生部疾控司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召开了修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为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是一种人类从未遭遇过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危害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头疼、四肢关节疼痛,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 )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影、实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是其重要特征。重症病例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并可迅速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和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361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凝血功能检测,并按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标准(APACHEⅡ)将研究组患者分为APACHEⅡ评分<12分组(108例),12~25分组(157例)、> 25分组(96例),另外,根据研究组患者存活或死亡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57例)及死亡组(104例),对比各组间TT、PT、APTT、D-D、Fg、PL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g、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PACHEⅡ评分> 25分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 APACHEⅡ评分为12~25分组> APACHEⅡ评分<12分组,APACHEⅡ评分> 25分组患者Fg、PLT水平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疗方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是其重要特征。重症病例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截去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计发病例数为8422例,依据报告病例计算的平均病死率达到了9.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在SAR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0例SARS重症及一般患者外周血DC1和DC2的百分比和绝对数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分析SARS患者DC细胞亚群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研究发现,SARS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DC细胞亚群数量就明显下降,并在随后4~5周维持低水平、甚至消失;重症患者病程较长,约持续9周以上,而一般患者病程约持续6周;前者在发病6周后DC亚群数量才恢复至正常值,而后者在发病4周后DC亚群数量就开始回升。结论SARS患者发病期间体内DC细胞亚群数量明显下降,提示DC细胞抗病毒能力降低;这既与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攻击密切相关,又与临床大剂量激素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