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0年来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显示近年来在血清纤维化、血清肝功能、免疫学等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且缺乏特异、敏感的优化指标,综合性研究欠缺.今后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通过临床研究组织大样本科研报道,从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着手,综合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确定本病常见的症候类型及各证型的主要构成,逐步建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血清TBIL、TP、ALB、AST、ALT及PT。结果: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PT水平在各型中的排序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肝气郁结,TBIL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肝气郁结,ALB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虚湿盛〉湿热内蕴。ALT在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两型中较高,AST在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AST/ALT在肝气郁结型中最低,脾虚湿盛型次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结论: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损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病理学基础,在系统聚类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处理分析所获得的中医证候判别结果,再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总结12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测资料在中医证候间的变化规律。结果:丙氨酸转移酶(ALT)、纤维结合蛋白(Fn)、载脂蛋白AI(APOAI)、促凝血活酶试验(HPT)、血浆凝血因子V(FV)、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项指标变化对临床中医类型判别有一定意义。相关实验室指标在三类证候间的变化显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邪实为主证候的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显著高于正虚为主、兼有邪实的其他两类。肝肾阴虚、瘀热内蕴证候的血Fn、FV、FVⅡ、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率(PCT)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证候,凝血酶原时间(PT)比后两类显著延长。提示肝组织炎症性损伤可能是湿热内蕴病机的病理基础,肝实质功能损害可能是肝炎后肝硬化肝肾阴虚病机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加补体。结果:IgA水平在肝气郁结型中最低,湿热内蕴型次之;IgM在肝气郁结型中最高;CD3、CD4水平在肝肾阴虚型中最低,脾虚湿盛型次之;CD8在湿热内蕴型中最高。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IgA、IgM、CD3、CD4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有关,IgA呈正相关,另三项呈负相关。CD8水平与肝脏内炎症活动程度正相关,可能是造成肝细胞不断破坏,引起临床上转氨酶持续增高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目前中医讧治分型尚不统一,近年来在血清纤维化、血清肝功能等相关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今后应逐步建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规范,充分利用Child Pugh分级分析病情、判定预后,同时应注重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CHD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化指标和量化手段,使CHD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CHD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指标与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5个证型组.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组血清T3、FT3水平降低,rT3水平升高,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组T4、FT4水平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5个中医证型组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并记录不同证型患者之间空腹血糖的数值、血脂中(TC、TG、LDL、HDL)的数值、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最后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比较:阴虚发热(145例)人数明显高于阴阳两虚型(26例)、气阴两虚型(29例);(2)空腹血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发热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发热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阳两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反应蛋白含量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C-反应蛋白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发热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发热型患者C-反应蛋白量与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阳两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C-反应蛋白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成分的比较:患者血脂中TC、TG、LDL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发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而HDL的含量却相反,不同证型的患者血脂中TC、TG、LDL、HDL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尿病患者主要以阴虚发热为主。(2)血糖升高的水平、血脂成分含量(TC、TG、LDL、HDL)的改变、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都与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并且不同证型之间的含量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陈云  杜建 《福建中医药》2002,33(2):43-44
慢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且在我国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 ,如何发挥中医中药特长 ,是当前在治疗中取得某些突破最有希望的治法。确定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 ,但是当前中医界在慢性肝炎的辨证分型上缺乏统一的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 ,给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探索慢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间的关系 ,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 ,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有关慢性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关系的研究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湿热是慢性肝炎活动的一个表现。湿热型的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指标与肝炎后肝硬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组T3、巩降低及rT3升高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肾阳虚组T4、FT4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明显降低;5个证型的TSH之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检测方法的日趋发展,对肺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不断增多,主要包括与病理分型、TNM分期、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基因表型、影像学检查等的相关性研究。如能将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客观化,得出具有疾病特色的、标准统一的证候分型,尽可能将中医特定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逐一对应,那么将极大地促进中西医汇通、交流,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这将是中医证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约有 3千万患者 ,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根治办法。若不及时控制炎症 ,则可导致肝硬化 ,甚至肝功能衰竭、肝癌 ,每年约有 5 0万人死于与慢性乙肝相关的疾病。因此 ,慢性乙肝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法 ,为了提高疗效 ,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研究尤显重要。因为确定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 ,虽然对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分型已作了统一规范 ,但这些规范仍停留在传统的望、闻、问、切上 ,缺乏统一的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 ,给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中医分型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铮铮  邝卫红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16-1517
总结了近5年来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是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分级、垂体一甲状腺轴激素,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某些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卫星  叶青  叶峥嵘 《陕西中医》2007,28(1):124-125,F0003
为了使慢性乙肝辨证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学者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将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及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做以综述。1不同证型的病毒复制张俊富[1]等通过对205例慢性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中医证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方石  卜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481-482
对131例6种证型组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有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6组4项指标均较正常人增高,除肝郁脾虚型的LN外,其余各证型的各指标与正常人均有显著性差异。4项指标在各证型中均以肝郁脾虚型为最低,HA、LN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为最高,且证型彼此间大多差异明显。PⅢP以气滞血瘀型为最高,并与其余5年有显著差异,NAG以肝肾阴虚型为高,证型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HA、LN、PⅢP值升高在证型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参与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笔者通过近两年临床观察发现,肝炎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CRP浓度的升高,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本研究,探讨CRP反应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所有观察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59人,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登革热发热期中医证型与客观炎症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中药治疗登革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14例登革热发热期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的检测,分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以毒瘀交结、扰营动血(47.4%)最多见;温热郁湿、卫气同病证(35.9%)次之;暑湿伤阳、气不摄血(7.9%),余...  相似文献   

18.
刘宗银  江永苏  刘万 《四川中医》2007,25(12):37-38
肝炎肝硬化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一直倍受国内外医学研究的关注。多年来,通过对本病的治疗观察,我们认为湿毒内伏是本病病因。湿毒内伏导致人体气机阻遏,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通调受阻,而致气滞、血瘀、水停,病久则人体正气受损,终成正虚邪实的"臌胀"病。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采取健脾养肝、化瘀解毒的基本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同步检测HA、PC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A水平肝肾阴虚证组最高,肝气郁结证组最低。PCⅢ水平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肝气郁结证。结论:肝炎肝硬化单纯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临床少见,大部分兼有血瘀证。HA、PCⅢ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及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础及核心,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中医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对胃癌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胃癌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客观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关联,如癌前病变类型、病理类型、胃癌分期、化疗、胃癌相关的基因蛋白。今后应当制定规范、严谨、统一的中医证候标准,规范研究设计,选择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进行严谨、规范的临床研究,并加强动态观察,延长观察时间,致力于综合性研究,使胃癌的中医分型更加客观性,以期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