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障碍等,常发生于病后1个月~3个月,发生率12.5%~70.0%[1], 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本院2005年9月-2008年3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病人给予高压氧配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限制患侧上肢被动运动的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征(SHS)的预防作用。对象:治疗组为1994~1996年入院的81例患者,采用限制患侧上肢被动运动的方法,脑卒中发作后随访231.6d。对照组为1991~1994年入院患者,未用上述方法,随访时间257.2d。方法:治疗组患者均未被确诊为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4个月内由训练有素的治疗师进行被动训练,限制患者自行被动训练。肩手综合征确诊后服用皮质类固醇。评估指标:肿胀指数、肩手综合征诊断和评估标准、Brunnstrom分级、感觉障碍评估。结果:治疗组肩手综合…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 《护理研究》2006,20(6):1471-1472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在发病后的1个月~3个月,发生率12.5%~70.0%。它的发生给病人的身心康复带来很大困难,可由此造成病人对康复失去信心。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对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1~12月收治的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护理;2013年1~12月收治的58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及上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偏瘫上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亦是因疼痛使病人放弃康复训练的直接因素。我科从 1995~ 2000年共收治脑卒中患者 200余例,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占 85%以上,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166例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66例中男 101例, 65例,平均年龄 59.1岁,病程 15d~ 1年。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全部 CT扫描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有偏瘫体征,一般 2~ 3周后出现偏瘫侧不同程度的肩、手疼痛,远端水肿和肌张力增高。 方法: (1)被动活动由患侧上肢从肩至肘、腕等远端关节的被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在中年脑卒中病人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脑卒中病人48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49例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门急诊开始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入院后根据患侧上肢不同的恢复阶段进行干预,采取微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患侧肩手疼痛程度、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抑郁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及患侧肩手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分阶段干预能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肩手综合征(shouder 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或Sudeck综合症,或Steinbrocker综合症,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合并症,是指发生于急性脑血管病后3个月内患侧上肢肩部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是脑血管病患者肩痛的主要改变,属反射性神经血管综合症范畴。其发生时间较早、发生率较高、致残率也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卒中患者静脉渗液肢体的选择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瘫痪上肢与健侧上肢静点的对比,探讨在瘫痪上肢的静点,是否是促发肩手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对2004年4月-2004年8月经CT、MRI确诊脑卒中的住院患者,筛选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瘫痪上肢静点,对照组在健侧上肢静点。对入选病人进行跟踪观察:1mo。结果: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发生时间也较对照组早,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患肢的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了淤血水肿。在卒中早期使用患肢上肢静点,将进一步加重患肢神经肌肉血管的负担,因而加速了肩手综合征的出现或加重了肩手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2.5%~70%[1],多发生于脑卒中1~3个月,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手疼痛、水肿、肩关节半脱位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偏瘫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脑卒中后由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肩部活动受限及腕关节掌屈等,上肢血液回流受阻,很容易发生肩-手综合征。一旦发生肩-手综合征,治愈非常困难,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影响极大。2000年10月~2001年10月对1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0例,均为首发,病程1~3月不等。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49~76岁。脑出血5例,脑梗死5例,均有中枢性偏瘫。入院后5~20d,患者出现肩部疼痛,手部肿胀,皮肤色泽发亮,皱纹变…  相似文献   

10.
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分期评估与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小英 《现代康复》2001,5(6):30-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正确的肢位摆放,患侧上肢各关节的适当活动,物理因子及药物等观察62例疗效。结果:有效率93.5%,基本治愈率30.64%,从康复治疗效果看;肩-手综合征1期的比II期好,而II期又比III期好。结论:心理治疗,正确的肢位摆放,患侧上肢各关节的适当活动,物理因子及药物等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艳梅  钟新云 《中国康复》2009,24(4):260-26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张力试验和上肢选择性运动等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正确的肢位摆放、患侧上肢各关节的适当活动、物理因子及药物等观察62例疗效。结果有效率93.5%,基本治愈率30.64%,从康复治疗效果看;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比Ⅱ期好,而Ⅱ期又比Ⅲ期好。结论心理治疗、正确的肢位摆放、患侧上肢各关节的适当活动、物理因子及药物等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6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分为试验组287例和对照组249例,试验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一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病人的FMA评分、Fenchary活动指数、Barthel指数和肌电图检查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FMA评分、Fenchary活动指数、Barthel指数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正确的肢位摆放、患侧上肢各关节的适当活动、物理因子及药物等观察62例疗效。结果有效率93.5%,基本治愈率30.64%,从康复治疗效果看;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比Ⅱ期好,而Ⅱ期又比Ⅲ期好。结论心理治疗、正确的肢位摆放、患侧上肢各关节的适当活动、物理因子及药物等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为反射性神经血管综合征,可并发于冠心病、颅脑外伤等,尤其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肩痛的常见病因,是影响瘫痪上肢康复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早诊断、治疗,加强护理,后果严重,常引起残疾,给治疗及护理带来极大困难。我院自1996年4月~1999年10月,共收住急性脑卒中患者381人,其中发生肩手综合征者74例(占19.42%),现将我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10月我院共收住急性脑卒中患者381例,入院后2天~3月,患者出现以偏瘫患侧肩胛周围进行性疼痛和活动受限,患侧…  相似文献   

16.
费菁琳 《全科护理》2009,7(36):3342-3343
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有高达15%~70%的病人会出现肩手综合征,是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初期手肿胀、肩关节疼痛、手指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则会导致关节僵硬、骨位异化等严重后果。我科开展对偏瘫病人系统的早期预防康复护理项目已有近十年,对预防和减轻肩手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由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肩部活动受限及腕关节掌屈等,上肢血液回流受阻,很容易发生肩-手综合征。一旦发生肩-手综合征,治愈非常困难,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影响极大。我科于1999年10月~2000年12月开始对1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1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9~76岁。脑出血8例,脑梗死10例,均有中枢性偏瘫,均为首发,病程1~3个月不等。根据日本上田氏偏瘫手功能评定,十二级分级评定手指功能,本组中度水肿5例,功能Ⅴ级2例,Ⅳ级3例;重…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47例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其临床表现 ,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 ,在并发肩 手综合征时 ,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P <0 .0 5 ) ,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脑卒中患者肩 手综合征的发生 ;发病后更易为综合康复治疗所逆转  相似文献   

19.
张薇  王素香 《中国康复》2009,24(5):339-33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侧肩手指导进行随意主被动运动;观察组采用手法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0%、90.0%与4.8%、28.6%,P〈0.01)。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栽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ren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SHS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们以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