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血清因子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老年病科收治的CHF患者180例为CHF组,CHF组心功能分级:Ⅱ级57例,Ⅲ级84例,Ⅳ级39例.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 择100例CHF患者(心衰组)及50例无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取静脉血6 ml,采用CBA蛋白分析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8(IL 8)、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衰组中随机选择68例分为 西拉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两组分别25例和20例完成随访12周.治疗12周时检测血清IL-8、IL-10和TNF-α水平及心脏超声.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8、TNF- α及IL-10三者间互呈正相关(P<0.05);IL-8/IL-10及TNF-α/IL-10比值随CHF的加重而升高(P<0.05);西拉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8、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心脏超声除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仅LVEF和缩短分数有所改善,细胞因子水平 无显著变化.结论 CHF时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抗炎性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治疗CHF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IL-8和TNF-α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升高,而且心功能越差,血清IL-8水平越高;IL-8与TNF-α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22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IL-8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共同参与了CHF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不同阶段,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1例CHF病人,5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CHF病人血浆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CHF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高(P<0.05~<0.01);心功能Ⅳ级的CHF病人,血浆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的CHF病人IL-10的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TNF-α/IL-10的比值在CHF的不同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CHF程度的加重,这一比值呈进行性增高(P<0.01)。结论: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和抗炎细胞因子分泌相对不足可能是CHF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心功能Ⅲ级及Ⅳ级患者的TNFαIL-1β较正常对照组和心功能Ⅱ级患者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患者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失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浓度。结果 :①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CHF患者血浆IL 6及IL 10水平 ,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者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TNF α与IL 6 (r =0 .6 18,P <0 .0 1)、IL 10 (r =0 .5 6 6 ,P <0 .0 1)均呈正相关 ,但TNF α与IL 10的比率 (TNF α/IL 10 )也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IL 10的升高与TNF α的升高相比明显不足。结论 :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HF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对不足 ,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84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及IL-6的水平,并作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功能。结果:①84例心功能I~IV级CHF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0.52±0.16)μg/L∶(0.64±0.17)μg/L∶(0.79±0.17)μg/L∶(0.88±0.18)μg/L],IL-6[(96.67±17.79)μg/L∶(119.19±25.48)μg/L∶(143.51±26.63)μg/L∶(154.21±23.39)μg/L]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0.63±0.21)μg/L∶(0.74±0.19)μg/L],IL-6[(108.87±20.86)μg/L∶(113.92±15.37)μg/L]降低更明显(P0.05);③治疗后阿伐他汀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40±6)%∶(36±5)%]、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31±6)ml/m2∶(34±5)ml/m2]、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47±12)ml/m2∶(51±11)ml/m2]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αIL-6水平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②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衰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5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血清IL-6、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在CHF各组均升高,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IL-6、TNF-α、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P<0.05).IL-6、TNF-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r=-0.54,P<0.05;r=-0.58,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和NE浓度越高.TNF-α与NE,IL-6与NE明显正相关(r=0.57,P<0.01;r=0.51,P<0.05).③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IL-6与TNF-α浓度越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并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中射血分数减低(HFSDF)与射血分数正常(HFNEF)两类患者治疗前后多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HFSDF组46例、HFNEF组56例及对照组50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hsCRP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前HFNEF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低于HFSDF组,IL-10水平高于HFSDF组(P〈0.05)。治疗后HFNEF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IL-10水平降低(P〈0.05);HFSDF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两组BN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ADHF的进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生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62例CHF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对其影响.方法测定41例CHF患者(CHF组)和40例无CHF患者(无CH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4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加用氯沙坦者(50 mg/d)和对照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CH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CHF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1).CHF组TNF-α、IL-6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4、γ=-0.502).治疗4周后,ΔTNF-α(治疗前、后差值)、ΔIL-6与Δ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521、γ=-0.433).氯沙坦者治疗4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LVEF显著提高(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与LVEF负相关;氯沙坦具有调节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病人及CHF的不同阶段,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双抗夹心EL ISA法测定71例CHF病人及5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于-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CHF病人血浆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心功能Ⅱ级病人相比较,心功能Ⅳ级病人的TNF-α和IL-6明显增高(P<0.01),而三种心脏病之间,FNF-α和IL-6的测定无明显的差异。结论:CHF病人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升高是心功能不全的免疫学标志之一,与病因无关,提示炎症机制参与了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 (HF)恶病质患者血清瘦素 (lept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浓度变化 ,探讨其在心源性恶病质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4 8例慢性HF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皮下脂肪厚度 (TSF)、左室射血分数 (LVEF)、leptin及TNF α等指标。leptin及TNF α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并分析leptin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①全部受试者的血清leptin浓度与BMI、TSF、TNF α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WHR及LVEF无显著相关性。而恶病质组的血清leptin浓度还与TNF α呈显著相关关系 (P <0 .0 5 )。②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相比 ,BMI、leptin及TS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结论 :leptin作为调节能量平衡的重要激素 ,可能与TNF α共同作用导致心源性恶病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 s IL-6R)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与 CHF患者的病因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5 3例治疗前的 CHF患者( CHF组 )血清中 IL - 6和 s IL - 6R水平 ,并和 2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CHF组血清 IL - 6和 s IL - 6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且随心功能不全的恶化逐渐升高 ,心功能 ~ 级各亚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IL - 6和 s IL - 6R水平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81,P <0 .0 1和 r=- 0 .83 ,P <0 .0 1) ,s IL - 6R和 IL - 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 r =0 .91,P <0 .0 1)。不同病因组间的 IL - 6及 s IL -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HF患者血清 IL- 6及 s IL- 6R显著升高 ,且与心力衰竭程度明显相关 ,与心力衰竭病因无关。测定 IL- 6和 s IL- 6R水平可作为 CHF诊断的实验指标 ,提示 IL- 6及 s IL- 6R参与 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三组入选者血清TNFα、IL1β、IL6的含量,CHF心功能Ⅰ、Ⅱ级组(30例),CHF心功能Ⅲ、Ⅳ级组(30例),对照组(28例)。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与IL1β、IL6呈显著正相关(r1=0.763,r2=0.684均P<0.01)。结论TNFα、IL1β、IL6水平与CHF发生发展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液白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u D  Wang B  Hou Y  Hui H  Meng S  Li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237-240
目的 探讨6min步行运动训练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观察同同程度充血性心衰患者白细胞及分类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方法 60例Ⅱ、Ⅲ级心功能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入院24h之内作6min步行运动实验,记录其行走距离,静息状态和运动后心率,血浆TNFα,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然后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训练组2次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8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对23例Ⅳ级心功能CHF患者观察了入院时上述血浆细胞因子和白细胞及分类的。结果 Ⅲ、Ⅳ级CHF患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较Ⅱ级CHF患者明显增高(P<0.010;血浆TNFα在Ⅱ、Ⅲ、Ⅳ级CHF中的差异有显著性。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CHF症状,减慢增快的心率,增加行走距离。训练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训练组治疗8周后,CHF患者白细胞、中性粒、单核细胞百分比和血浆TNFα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比更显著(P<0.05)。结论 6min步行运动训练不仅可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TNFα等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还可改善心衰患者可能存在着的免疫机能缺陷。  相似文献   

17.
18.
王伟  郝建  何友军  赵洪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13-1214
目的探讨研究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的含量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例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NO、CK-MB的含量。结果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NO、CK-MB的浓度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患者P<0.01)。治疗后,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NO、CK-MB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非重症肺炎患者血清TNF-α、IL-6、NO、CK-MB的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时,炎性细胞因子可显著升高,引起患者的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血液搏出量下降并发心衰。提示在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时注重积极有效抗感染降低炎性因子的介导作用,保护心肌防止心衰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AD患者的数目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1 540万〔1〕,以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的形成及神经元损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主要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神经行为异常。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一些先天免疫途径的基因已被确定为AD的危险因素和一些小胶质蛋白已被证明在AD脑中被  相似文献   

20.
卡托普利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 6 (IL- 6 ) ,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 ) ,一氧化氮 (NO)的干预影响。方法 将 5 5例 CH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卡托普利注射液治疗 1周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测定 TNF-α,IL- 6 ,IL- 10 ,NO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 TNF- α,IL- 6 ,NO水平均明显下降 (P<0 .0 5 ,P<0 .0 1,P<0 .0 1) ;治疗前血清 IL - 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治疗后 IL - 10水平明显升高 (P<0 .0 5 ) ;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降低或升高的幅度 (P<0 .0 5 )。结论  ACEI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浓度来改善心功能 ,为其治疗心力衰竭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