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端存在直径 0. 4~ 0. 9cm残余结石的17例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9例属肝胆气郁型者给予疏肝清热、利胆通下中药;8例属肝阴不足型者给予养肝护阴、利胆通下中药。结果:17例病人残余结石均排出,最快者为2周左右,最慢者为8周左右,平均为4周左右。结论:中药对胆总管下端残余结石具有一定的排石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残留、复发结石的中药排石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残留及复发结石的中药和针灸排石效果。方法  2 2例胆囊切除后复发或残留结石患者给予口服利胆排石汤 ,针刺日月、齐门等方法排石治疗。结果 中药和针灸疗法排石有效率为 91% ,结石排净率为 83%。结论 中药利胆排石汤结合针灸疗法对胆总管残余及复发结石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相似文献   

3.
胆道手术后运用理气通腑之中药以促进肠功能早日恢复 ,对防止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腹腔残余感染及肠粘连等均有临床意义。现就近几年来收治的 1 0 4例胆道手术病人 ,运用理气通腑法促进肠功能恢复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0 4例中 ,男性 42例 ,女性 62例 ;年龄最大者 81岁 ,最小者 2 9岁。行单纯胆囊切除者 65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者 30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与十二指肠或胆总管与空肠吻合者 9例。2 治疗方法2 .1 中药内服 单纯胆囊切除者 ,于术后第 1天口服理气通腑剂。基本方 :生大黄 1 0 g(后下 ) ,枳…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胆道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0~81岁。全部病例均有发作性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病史,并经B超或胆道造影或PTC确诊。其中伴有畏寒、发热者28例,高热者15例,有黄疸者16例.肝肿大者9例。结石部位:肝内外胆管结石17例,左肝管结石6例,右肝管结石5例,右肝后叶胆管结石1例,尾叶胆管结石1例,左右肝管结石2例。合并轻度相对胆管狭窄8例。上述病例以单个肝内胆管结石,直径小于0.8cm,或肝胆管内多发性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以及手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为主。2治疗方法治以疏肝、利胆、清热、攻下为主。基本方以柴胡、木…  相似文献   

5.
常通玮 《河南中医》2003,23(5):33-33
胆石症为临床常见病 ,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多以疏肝利胆 ,通腑泻下法为主。笔者 1 996~ 2 0 0 1年间突出用活血化瘀法 ,采用自拟溶石汤治疗本病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0例全部来自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参照 1 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胆石症》的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有胆道结石。病例选择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最大径 <1 0mm ,肝内胆管结石最大径 <5mm ,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者 ,做为本组治疗对象。其中女 39例 ,男 2 1例 ;年龄在 37~ 6 2岁 ,平均年龄 4 9岁 ;胆囊结石 38例 ,胆总管结石 7例 ,肝…  相似文献   

6.
吴鹰 《中医研究》1997,10(1):33-34
我院自1989年以来,应用推按运经仪总攻治疗胆石症3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4例病人均有胆绞痛发作史,经B超检查确诊。其中女22例,男12例,年龄31~77岁,平均47岁。胆石症分类:胆结石20例,胆管结石9例,胆囊胆管结石5例。中医辨证分型:肝郁气滞型22例,湿热型四例。总攻前均进行胆囊功能测定,24例胆囊收缩功能良好。10例胆总管内径增宽0.9~2.0cm。使用仪器系北京定波自动化控制设备厂生产V型推按运经仪。治疗方法分为利胆、关门、开门3个阶段。晨8时30分口服胆道排石汤煎液200ml(基本方:金钱草、茵陈…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 1 997年 7月~ 2 0 0 1年 7月期间 ,在 B超引导下运用手法排石治疗胆总管结石 3 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 0例患者中 ,男 1 2例 ,女 1 8例 ;年龄 2 8~ 6 3岁 ,平均 47.2岁 ;病程 <3个月 1 4例 ,3个月~ 2年7例 ,>2年 9例 ;结石均位于胆总管下端 ,其中单发结石 6例 ,多发结石 2 0例 ,泥沙样结石 4例 ;首次发病 1 4例 ,有反复发作史 1 6例。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腹痛或有上腹部不适就诊。2 治疗方法在 B超引导下确定胆总管下端结石部位、形态、大小后 ,患者取仰卧位 ,操作者手持 B超探头找到扩张的胆总管 ,然后…  相似文献   

8.
185例胆石症患者中,男112例,女73例。年龄25~35岁23例,36-45岁60例,46-55岁63例,56~75岁39例。全部病人均经B超检查确诊,部分病人做了胆囊造影。结石属充满泥沙型55例,属充满型大小不等者40例;单发结石59例,多发结石78例;结石直径0.1~0.5cm者78例,0.6~1.0cm者52例,最大结石直径为1.2cm;合并胆囊炎者162例,并发胆绞痛者62例。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232例胆石症患者中,男134例,女98例,年龄30~40岁46例,41~50岁82例,51~60岁67例,61~75岁37例,全部病人均经B超检查确诊,部分病人做了胆囊造影,结石属充满泥沙型65例,属充满型大小不等者49例,单发结石66例,多发结石52例,结石直径0.1~0.5cm者121例,0.6~1.5cm者76例,最大结石直径为2.0cm,合并胆囊炎者196例,并发胆绞痛者92例。  相似文献   

10.
陈瑞发  戴伟春 《新中医》2005,37(9):82-82
目的:观察尿石通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应用尿石通治疗,对照组37例服用中药经验方排石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6%,对照组为70.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石通治疗直径〈0.5cm及0.5~0.8cm的结石疗效均较确切,总有效率达86.1%、82.8%。结论:尿石通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与中药汤剂比较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252例胆结石病例与中西医结合对照组182例对照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组:1999年~2003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52例胆道结石、残余结石,按照肝胆管泥沙样结石、胆总管结石小于1cm者,只要胆总管下端无狭窄为非手术治疗原则,全部病例经B超检查而确诊.本组术后残余结石64例,占25.4%,其中,胆囊已切除48例.男119例,女13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8.5岁.  相似文献   

12.
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胆石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临床运用自拟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胆石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处于缓解期的胆石症患者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3~67岁,平均42岁;病程0.5~22年;胆囊结石38例(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胆总管结石10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内胆管、胆总管混合结石5例,胆囊、胆总管混合结石19例,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混合结石2例;单发结石16例,多发结石64例,泥沙样结石21例;结石直径1.0~2.0 cm者12例,0.5~1.0 cm者22例,0.3~0.5 cm者25例;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46例,肝郁气滞型22例,肝郁脾虚型8例,瘀血内阻型4例.  相似文献   

13.
郑沁容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9):F003-F003
近 1年来 ,我科共收治胆道残余结石患者 10 8例 ,其中非手术治疗 32例 ,手术治疗 76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8例 ,其中男 38例 ,女 70例 ;年龄以 31岁~ 5 0岁居多 ,占 5 8%。结石分布 :(1)胆囊管残端内结石 ;(2 )胆囊内结石 ;(3)胆总管及肝胆管结石 ;(4 )左或右胆管结石。同时伴有感染 ,并伴有不同程度胆总管或肝胆管扩张与狭窄者达 6 0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治疗行胆总管切开引流术。2 .2 综合治疗服用清胆汤。病情较重 ,症见恶心呕吐频繁而不能服中药者 ,给以清胆静脉注射液静…  相似文献   

14.
黄霄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37-38
目的:观察非感染性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分为肝气郁结型、肾阴不足型、脾肾两虚型、湿热下注型4种证型,给予中药治疗。结果:44例病人中,治愈者24例,占54.5%;好转17例,占38.6%;无效3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非感染性女性尿道综合征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养阴中药配合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方法:选取行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且符合气阴两虚型的病人24例,随机分组,分别予以益气养阴中药和不予中药,进行对比观察血清TB、GPT、胃泌素水平及症状、体征记分变化。结果:发现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法结合胆道镜激光碎石术治疗气阴两虚型胆总管结石具有有效性和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药金柴胡颗粒剂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及残余结石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 5 4例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8例 ,分别予金柴胡颗粒、利胆片及空白对照治疗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情况和消炎、利胆、排石的效果。结果 金柴胡颗粒组的残留结石清除有效率为 94% ,利胆片组有效率为 77% ,空白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66%。结论 中药金柴胡颗粒剂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和残余结石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采用中药大柴胡汤加减结合胆石总攻疗法 ,治疗胆石症 34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胆石症的诊断标准 [1 ] 。其中 B超提示胆囊泥沙样结石者9例 ,胆囊多发性结石 <0 .5 cm者 10例 ,胆总管结石 <0 .9cm者 9例 ,肝内胆管结石 <0 .5 cm者 6例 ;男 14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6 0岁 ,最小 2 4岁 ,平均年龄 4 8.2岁 ;无症状者 8例 ,伴体温升高者 14例 ,伴黄疸者 12例 ,伴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者 16例。2 观测项目 :1胁痛、呕吐、黄疽、大便等变化。 2腹部体征。3血常规、血清…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观察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EST组13例,传统开腹组12例,2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加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疗程2周,分别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症状体征、白细胞总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和术后症状体征相比较EST组优于开腹组P〈0.01);EST组白细胞总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EST组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出院时间平均小于开腹组(P〈O.01)。结论: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不但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而且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发生,有利于胆汁生化恢复正常和防治结石再生,使肝功能更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复发率高、治疗困难的疾病。笔者自1992年以来对35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病人再次手术后予以中医药继续治疗,在排除残余结石及预防复发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至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25~56岁;2次手术20例,3次手术12例,4次手术3例,其中急诊手术8例;结石部位在左右肝内胆管者6例,左肝内胆管者10例,右肝内胆管者4例,肝内及胆总管者15例,均已行胆囊切除;35例中黄殖15例,畏寒发热者14例,中毒性休克者5例,胆道及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胆汁性肝硬化并腹水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2…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22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女8例,男14例;年龄17~49岁,平均34岁。均为单眼患者,右眼13例,左眼9例。病程最长5周,最短6天,初发20例,复发2例。视野检查比较中心暗点13例,旁中心暗点9例。Amsler表检查均阳性。眼底病变以黄斑水肿为主16例,渗出为主6例。视力1.0以上者4例,0.7~0.9者10例,0.4~0.6者6例,0.1~0.3者2例。2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用地巴唑、ATP、维生素B;口服,肌注安妥碘、维生素B12。中药治疗:中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