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对DVT的治疗效果.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 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疗效.结果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治愈8例,占25.00%,显效14例,占4 3.7 5%,有效8例,占25.00%,无效2例,占6.2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资料完整的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共167例,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2005年1月-2007年7月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95例为第一组,2007年8月至2009年1月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病例72例为第二组,第一组围手术期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第二组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髋部手术患者第一组病例95例,发生DVT18例,DVT的发生率为18.9%,第二组病例72例,发生DVT3例,DVT的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低分子肝素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髋部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林生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60-16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17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4例,有效3例,无效者。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7~14d)。3例急性血栓形成,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支宝梅 《海峡药学》2011,23(10):161-162
目的探讨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治疗过程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38例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前做好心理护理并检查凝血功能,溶栓治疗过程中做好监测及护理。结果治愈2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2例出现皮下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使用药物溶栓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护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臣富  张文龙 《天津医药》2011,39(3):268-27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因下肢骨折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7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 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纠正卵巢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卵巢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56例,其中未行抗凝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血液学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学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下肢静脉彩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凝学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标及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皮下瘀斑,经对症处理吸收消失,未见明显出血、硬结、过敏等不良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安全有效改善卵巢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病例中选择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治疗组对患者在术后当天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同时静滴中成药血栓通针剂治疗;西药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中药组采用加血栓通静滴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然后比较三组病例术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口出血量。结果采用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其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只采用血栓通或者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因为采用联合治疗而额外增加。结论采用血栓通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也不会增加术口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活血祛瘀汤预防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天,持续口服活血祛瘀汤1个月,配合应用下肢气压泵等机械预防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3.2%,无肺栓塞病例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活血祛瘀汤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稳定、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将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用灯盏花加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以血液流变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尿激酶联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40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巴彦淖尔市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通过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40联合治疗1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结果:多数患者经过抗凝、溶栓治疗3~4d开始出现下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1周左右肿胀、疼痛基本消失。治疗结果:有效135例占70%;显效45例占30%;无效为零。患者随访3~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时给予抗凝、溶栓联合祛聚、活血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09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30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及好转22例,无效1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对患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可显著获益。结论住院接受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人群,早期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血栓预防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建萍  吴卫新 《中国药房》2012,(20):1851-185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溶栓后血液黏度较溶栓前显著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液黏度下降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下出血、内脏出血、皮肤过敏、发热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于随访期内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下肢行走时疼痛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张澧  房德敏 《天津药学》2007,19(6):46-4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入院第7日用彩色血管多普勒检测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5.64%,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延长,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56%。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措施。方法 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无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均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为主,多种预防性治疗措施为辅。7d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复查,呈阳性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后,进一步分析发病情况后,给予溶栓或手术治疗。结果 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6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均无症状性肺栓塞。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治疗患者合并症,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为主、机械预防措施为辅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黄余君 《海峡药学》2013,(6):155-15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骨折患者2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观察组除采用以上基本预防措施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2000U腹壁皮下注射,术后每l2h 1次,连用7~10d。结果对照组122例中有15例(12.30%,15/122)发生明显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发生肺栓塞;观察组120例中仅有3例(2.50%,3/120)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生肺栓塞,亦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2949例作为入组研究对象,根据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527例、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肝素组)492例、踝泵运动组(踝泵组)397例、间歇充气压力泵组(压力泵组)533例,比较4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肝素组(2.24%)、踝泵组(1.76%)、压力泵组(2.2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素组、踝泵组和压力泵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踝泵运动及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均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谢静 《中国药业》2013,22(5):125-12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术后住院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发生1例(2.3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7例(16.28%)(χ2=4.962,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普通肝素、降纤酶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通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