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CT对肾脏急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以单侧性肾区疼痛的肾脏急性病变患者行CT扫描检查。结果:肾脏急性感染7例,肾外伤2例,肾血管性病变11例,肾梗阻性病变16例。CT对肾脏感染性病变可明确病变范围、性质、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对肾外伤病例可明确肾脏损伤程度;对肾血管性病变可通过增强扫描作出定性诊断;对肾梗阻性病变亦可通过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分界时间延长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CT是肾脏急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CT增强扫描是早期检出和定性肾内小肿块的最佳手段,以往普通肾脏增强扫描在造影剂应用方面、扫描技术方面,肾三个时期扫描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肾脏皮质期的增强扫描及病变的血供特征,在文献资料中很少描述。本文对26例肾内小肿块实施三个时期的增强CT扫描:一方面观察对肾脏小肿块的发现率或敏感性,另一方面观察肾内占位性病变特征性表现,目的是为了肾内小肿块的早期发现或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闭合性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52例闭合性肾外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CT定性诊断率100%,CT分型与临床符合率90.5%,分为肾挫伤、肾撕裂、肾粉碎伤及肾蒂伤,CT发现16例(30%)复合伤,CT检查的优点是能明确肾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合并伤及对侧肾功能,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率,为临床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胆道梗阻的CT影像及临床表现特点,提高胆道梗阻CT影像定位、定性诊断。方法:随机抽取1997~2006年5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病例,其中38例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12例长期随访后确诊。均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19例胆道系统恶性病变;31例良性病变。结论:CT影像检查,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均为80%。可作为胆道梗阻病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CT 增强扫描是早期检出和定性肾内小肿块的最佳手段,以往普通肾脏增强扫描在造影剂应用方面、扫描技术方面,肾三个时期扫描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肾脏皮质期的增强扫描及病变的血供特征,在文献资料中很少描述。本文对26例肾内小肿块实施三个时期的增强 CT 扫描:一方面观察对肾脏小肿块的发现率或敏感性,另一方面观察肾内占位性病变特征性表现,目的是为了肾内小肿块的早期发现或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MRCP结合常规MR断层图像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SFSE序列MRCP对80例肝外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扫描,同时进行常规MR扫描。观察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梗阻的位置、胆管扩张形态、程度及梗阻端病变的MRCP表现特征;比较MRCP及MRCP结合常规MR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结果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MRCP准确率为77.5%,MRCP结合常规MR为91.3%。结论SSFSE序列MRCP能充分显示胆道的解剖形态,与常规MR扫描相结合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肾占位病变患者进行MRI检查,并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和其他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有阳性结果,10例肾细胞癌、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肾囊肿定性明确,2例肾囊肿囊壁钙化恶变,术前未能确诊.结论 MRI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参考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CT检查在闭合性肾外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闭合性肾外伤53 例中,行B超检查22 例,诊断阳性率为77.2% ,CT检查31 例,诊断阳性率100% 。结果:Ⅰ及Ⅱ类(Sargent 分类法) 肾损伤41 例中,手术探查3 例(7.3% ),损肾切除1 例(2 .4%) ;Ⅲ及Ⅳ类肾损伤12 例中,手术探查11 例(91.7 %) ,损肾切除9 例(75 %) 。结论:B超检查可以早期筛选和动态观察肾外伤,CT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肾外伤的部位和程度及判断肾功能。并可以尽量避免探查肾脏,对于没有大的肾内血管损伤应尽量保存肾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96-98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肾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24例,乳头状肾癌6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肾炎性假瘤合并化脓性炎症1例。不同肾占位病变CT表现不同。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典型的肾脏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B型超声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CT、B型超声两种影像学方法联合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根据影像学特点对其分型。21例B型超声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人,进行CT扫描及部分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对输水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输尿管梗阻性病例中,输尿管结石22例,肿瘤9例,输尿管外病变7例,炎性病变5例,良性狭窄和畸形各2例。全部47例行CT平扫,其中29例行增强扫描,5例行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观察。结果:CT平扫和增强,结合SCTU,可全面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病变的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检查优于其他方法,对病变的定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误诊原因。方法63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经随访证实。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评价CT对这些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63例患者中,肾癌42例,肾孟癌3例,肾转移癌1例;肾囊肿7例,肾错构瘤5例,肾脓肿3例,肾血肿2例。CT对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8%(39/46),其中肾癌误诊5例,肾盂癌误诊1例,肾脏转移瘤误诊1例。CT对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6.5%(13/17),其中肾脓肿误诊2例,肾脏慢性血肿误诊2例。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2.5%(52/63)。CT共误诊11例,误诊的原因有:病变体积较小误诊3例,CT表现不典型误诊4例,两者均有2例,过分强调CT征象,未密切结合病史误诊2例。结论CT可用于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体积较小,病变强化特征不典型、未密切结合病史是CT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惕生 《广西医学》1996,18(4):344-348
通过研究42例肝癌和20例良性肝占位病变在B超(US)、CT、血管造影(HA)、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碘油CT检查时的影像表现,探讨这些影像方法对肝癌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发现在定性诊断方面,各方法间无显性差异;联合应用影象方法可提高诊断能力。而在定位、定量诊断方面,仍以血管造影最佳,CT和B超次之,三联合则可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彩色多普勒可增强B超定性诊断敏感性。碘油CT在辅助定性和定位诊断方面有重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胆总管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总管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8例胆总管梗阻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CPR重建,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评价CPR对胆总管梗阻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PR对扩张胆总管的成像率达100%,均能显示完整的扩张胆总管及梗阻部位,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6.4%。结论:CPR可直观地显示胆总管扩张程度、部位及梗阻端形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在肾脏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肾脏外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资料和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肾脏外伤患者,均有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首次CT平扫肾撕裂(断裂)伴肾周血肿6例;肾包膜下血肿6例;单纯肾周血肿4例;单纯性肾挫裂伤10例;可疑肾损伤2例;4例未见明显异常。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后发现32例肾外伤患者均表现出肾外伤的可靠征象,其中肾撕裂(断裂)伴肾周血肿6例;肾包膜下血肿8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增大,1例平扫未见异常;单纯性肾周血肿5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模糊;单纯性肾挫裂伤13例。通过后处理,肾外伤显示更为直观,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患者下一步治疗指明了方向。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检查对肾脏外伤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尤其是在集合系统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检查在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32例肾脏外伤患者的双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资料,结果 32例肾脏外伤患者,均有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首次CT平扫诊断均有实质性肾脏挫裂伤,其中肾撕裂(断裂)8例,合并肾包膜下血肿16例,肾周血肿18例,合并腹腔积血14例,8例腹膜后间隙积血.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不仅显示了平扫所见,而且还显示了肾脏集合系统损伤导致尿外渗8例.结论 双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检查对肾脏外伤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尤其是在集合系统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外伤分级与肾切除手术指征的关系,提高肾外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48例肾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肾外伤中28例保守治疗成功,20例行肾切除术。结论 对肾外伤患者需及时地诊断、分型,明确提供治疗的依据;患者创伤严重程度、有无并发伤、全身情况、肾脏有无病理基础和肾切除的手术指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囊性肾细胞癌诊断价值,提高对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细胞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均为单侧,4例占据部分肾脏,1例累及全肾,并侵及输尿管;其中1例合并输尿上段结石;增强扫描表现为全肾或部分肾脏囊实性病变或囊壁不规则增厚,CT增强检查囊壁及实性成分均示不同程度强化,囊内液体成分无强化.结论囊性肾细胞癌在螺旋CT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增强扫描对囊性肾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本组6例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患者通过CT和B超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肾包膜下血肿严重程度和合并肾脏病变情况分别选择非手术治疗、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和手术探查。结果 6例患者中有2例肾包膜下血肿严重且合并有肾脏占位性病变者进行手术探查,并实施患肾切除术,术后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有2例血肿较轻者行非手术治疗,有2例血肿较重者行经皮肾穿刺引流术,这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肾萎缩、肾性高血压、肾积水和肾脏感染的发生。结论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多由于患肾合并有其他肾脏疾病,CT和B超检查是诊断肾包膜下血肿并明确血肿严重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 ,同时明确肾脏合并疾病的诊断。根据肾包膜下血肿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非手术治疗和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急诊手术增加失肾率甚至危及生命,应严格掌握手术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20.
唐怀明  张萍 《河北医学》2000,6(7):600-602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脾损伤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脾损伤的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3型:Ⅰ型18例,Ⅱ型12例;Ⅲ型6例。结论;CT能明确作出损伤的诊断和分型,为外科手术与否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