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各型乙肝肝标本270例,对照组10例,SM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在正常肝组织,SMA仅在原有的肝内动静脉及胆管壁表达。在乙肝肝标本中,SMA还在血管病变区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且SMA表达的强弱及分布部位与肝病变密切相关。结论:SMA在乙肝的病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慢性乙肝G1-G4及肝硬变患者各50例)肝活检组织及52只SD大鼠(CCl4诱导模型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不同时间(2,5,8,12周)肝组织,采用:(1)动物实验;(2)肝活检随访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技术;(3)组织化学(组化)染色:对肝组织中胶原,网状及弹力纤维进行染色;(4)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用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IV-型胶原(Ⅳ-Co),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VEGF等单克隆抗体对肝组织进行染色;(5)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定量检测75例乙肝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1)CCl4大鼠实验中,在实验不同时间内,其组织肝内血管病变,肝组织病变及VEGF的表达各不相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脂肪变,VEGF阳性肝细胞主要分布在脂肪变区域;晚期(8-12周)则肝组织炎症反应轻微,但肝细胞病变显著,血管破坏,血管及成肌纤维细胞增生更趋明显,并见有局部纤维瘢痕形成,假小叶内肝组织肝窦扩张或毛细血管化,其VEGF示阳性;(2)乙肝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等与肝内血管病变导致的肝血供障碍密切相关,肝内血管病变主要有血管炎症,血管塞,血管破坏,血管增生及肝窦狭窄,阻塞,扩张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其贯穿于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乙肝肝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血清中VEGF含量变化与其肝炎分级(G),分期(S)及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到LC反而下降(P<0.01),肝组织中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表达在血管形成前期最明显,而在肝血管生成期则逐渐降低。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EGF与乙肝肝细胞的再生及肝病主的程度有关,在肝内血管增生及改建中担当一最重要的角色,其在肝组织中内增强表达发生于乙肝病变的始发阶段。  相似文献   

3.
肝内血管增生在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家春  陈文笔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3):147-149,F002
目的:探讨肝血管增生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纤维化(Fi)中的作用。方法: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α-SMA)对240例CHB肝内血管增生作检测。结果:在血管增生较轻组,灶性纤维化占89%,在较重组桥形纤维化占84%(P〈0.005)。在肝硬变(Ci)大结节型血管增生较轻占60%,在小结节及局限型增生较重者分别为90%及93%(P〈0.01)。增生的血管、纤维带及肝窦毛细血管化区α-SMA示强阳性  相似文献   

4.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肾脏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脏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α-SMA变化与肾脏成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测定不同胎龄的胚胎肾α-SMA的表达。结果 α-SMA在整个肾脏的发育过程中经历了早期阶段的无表达,较为成熟的肾小球系膜区呈强阳性,成熟肾小球呈阴性表达。结论 α-SMA在肾脏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空顺序,遵循一个离心方式,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是短暂的发育现象,与肾小球的发育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时Ⅳ型胶原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肝组织与贮脂细胞(FSC)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分别从正常和CCl4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及FSC中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2与TIMP-1 mRNA水平。结果 正常肝脏FSC不表达MMP-2,仅肝纤维化时才转录;肝组织中无论量中肝纤维化时均存在MM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作为观察对象。HGF治疗组分别与损伤组、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清ALT、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组织匀浆MDA、肝组织钙含量和血清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尿α1微球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寿延  杨旭燕 《浙江医学》2000,22(12):721-722
目的 探查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肾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用Array 3.6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75例AS患者(18例为尿检异常组,57例为尿检正常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结果 AS患者血α1-MG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尿检异常组高于尿检正常水检异常组病情活动明显。各组间尿α1-MG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S患者早期即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而且伴尿检异常者受损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纤维母细胞(MFB)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单侧尿路梗阻模型,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在肾间质病变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结果: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后48h肾间质区域即出现α-SMA表达,d3后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d7达高峰。结论:α-SMA在肾间质纤维化时表达明显增加,应用α-SMA染色能较好的标记MFB,通过在原位肾间质观察α-SMA的表达情况,是临床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基因的表达;60只SD雌性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机分4组,PBS组、BMSC组,shRNA-NC-BMSC组、TSG-6-shRNA-BMS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恢复灌注后3、6、24h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6含量,恢复灌注后6h取中叶肝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TSG-6蛋白表达,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状态稳定,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慢病毒感染下调BMSC的TSG-6基因表达效率达73.99%;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各时间点TSG-6-shRNA-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高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低于PBS组(P<0.05);TSG-6-shRNA-BMSC组的肝脏TSG-6蛋白表达低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PBS组未见TSG-6蛋白表达;TSG-6-shRNA-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BMSC组和shRNA-NC-BMSC组重,与PBS组无明显区别,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移植BMSC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削弱了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4例乙肝患者,在作血清铁蛋白(SFe)检测的同时进行肝活检与肝功检测。结果表明,SFe升高与乙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总符合率为94.5%,SFe值增高者有肝病变,且增高程度与肝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SFe值正常者肝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还发现,SFe检测比ALT更敏感,更能反映乙肝病变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135例绝经后出血妇女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34.3%,良性病变占43.4%,恶性病变占22.3%;在恶性病变中,宫体瘤占54.3%,宫颈癌占31.9%,卵巢癌占12.2%;≤60岁者,良性病变占多数;>70岁者,恶性病变占多数;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97.0%内膜属生理性改变。结论:年龄越大,出血时间越长,恶性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可免除部分诊刮术。  相似文献   

12.
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肺泡上皮异型增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及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个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多原发性肺癌的存在,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以及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的数目,分析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及其程度,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性增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14个原发性肺癌标本中发现多原发性肺癌13例,其中6例2个原发性肺癌为支气管肺癌,7例2个原发性肺癌为支气管肺癌和肺泡细胞癌.经Spearman相关分析,多原发性肺癌与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级别呈正相关(r=0.238,P<0.05).结论: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原发性肺癌;有广泛支气管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者肺多原发性癌发生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微囊长期毒性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雷公藤微囊的长期毒性。方法 采用大鼠和犬,经连续3个月口服给药,动物尸解作大体观察,并取动物脏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小剂量TWH对大鼠和犬无明显毒性;中剂量使用对肺,肾,肝,脾可产生一定的毒性损害,大剂量可使鼠和犬多个脏器,尤其是肝,肾,脾,胸腺,肺,胃肠道等产生严重病理损害,上述毒性损害于停药后基本可以恢复,也无新的毒性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简称开青)和低眼压性青光眼(简称低青)视乳头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比较开青和低青患者视乳头表面结构参数。结果:开青组的视杯深度大于低青组;低青组鼻侧区的盘沿高度高于开青组。低青组鼻测区与颞测区的沿盘面积比大于开青组。低青组的盘沿总平均高度及总沿盘面积比均大于开青组。结论:开青与低青患者的视乳头三维立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性,探讨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光镜对GI STs进行观察,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等系列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 .结果 :GISTs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基本细胞成份,有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型 3种组织类型,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种分化,并有单项或多项分化能力.本组45例GIST s中有良性8 例,潜在恶性12例,恶性25例.肿瘤组织Vimentin全部阳性,CD34有36例阳性(阳性率80.0%),部分病例呈现灶片状或个别细胞的肌动蛋白和/或S-100阳性.在形态上GISTs与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难以区别,应用CD34等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GISTs是消化道一组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多种分化和形态,在诊断时需依靠免疫组化标记方可与其它非上皮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51例气虚和46例血瘀的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患者微循环多指标进行观察,发现中医肺助心行血与微循环之间有实质性联系。微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肺有关的某些调节因素,可以说是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说明中医肺的实质可能包括了现代医学微循环系统的部分机能。对于肺系疾病的诊断,亦可借助微循环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图象分析仪测量基底膜的厚度,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了5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薄基底膜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例病人临床均以大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为主要特点,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基底膜弥漫性变薄伴上皮足突节段性或广泛性融合,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及诊断依据。结论:薄基底膜肾病临床上除多数表现为血尿外,也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阴道平滑肌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及生长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6例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的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CD34、雌激素受体(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形态。结果:阴道平滑肌瘤患者年龄30-52岁,平均44.5岁,常为单发、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有关,形态学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免疫组化标记所有26例肿瘤SMA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CD34全为阴性表达。ER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10/26)和34.6%(9/26),且ER与EGFR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023,r=0.75)。有效治疗方法为阴道平滑肌瘤切除术。肿瘤偶有复发、出现交界性病变甚至恶变。结论:阴道平滑肌瘤为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可能起自于阴道组织中间叶干细胞向平滑肌分化,雌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对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应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9.
对54例胃溃疡、胃溃疡癌变和胃癌中29例胃腺囊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29例中胃溃疡16例(72.7%),胃癌13例(40.1%),前者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25);(2)胃腺囊可分为幽门腺、胃体腺、贲门腺、肠化性和异型增生囊肿等,幽门腺囊肿多见;(3)胃癌胃腺囊数、最大横径和纵径、囊肿指数均多于和大于胃溃疡(P<0.05,P<0.002、P<0.001);(4)囊肿指数癌旁胃腺囊者大于非癌旁者(P<0.05),提示胃腺囊与胃癌的发生可能起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of soft tissue,ST-MFH)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41例ST-MYH的临床资料,经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对原发肿瘤体积、初次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化疗、核分裂相计数(mitosis count,MC)、病理组织分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标记指数6项与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F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席纹状-多形性型是该肿瘤的基本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ST-MFH较好的辅助手段,其中AAT、ACT和溶菌酶有较高的敏感性,而CD68则更具有特异性.有可能影响预后的6项因素做多因素统计分析,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的MC和肿瘤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CNA虽具有高表达性,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T-MFH因其成份复杂、形态多变,采取光镜和系列免疫组化抗体标记,从多方面给予认证非常必要.对ST-MFH的预后,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本组6项因素中对生存期有一定影响的仅有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的MC与肿瘤体积3项,而被认为对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的PCNA差异却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