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及感染状况。②方法收取病人痰液、肺组织及支气管灌洗液,常规方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并与吉氏染色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86例住院病人,卡氏肺孢子虫DNA的PCR检出率为41.9%,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吉氏染色法的检出率为14.9%,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6.638,P<0.05)。尿毒症、肺癌、血液病和肺部炎症病人卡氏肺孢子虫DNA的PCR检出率分别为37.5%,61.5%,50.0%和20.8%,差异有显著性(χ2=9.01,P<0.05)。痰液、肺组织和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PCR的检出率分别为28.6%,61.9%和77.8%,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2.30,P<0.01)。吉氏染色法检测出的10份卡氏肺孢子虫包囊阳性标本,PCR检测皆为阳性;57份阴性标本,PCR检测出15份为阳性。4份结核标本PCR检测皆为阴性。④结论PCR技术检测肺组织和支气管灌洗液标本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无创性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方法 采用一对半引物半巢居DHFR-PCR检测实验大鼠无创性标本-支气管液、血液及活检标本-肺及肝脏组织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结果 从59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中采集到的上述四种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的半巢居DHFR-FCR检出率分别为72.7%(32/44)、37.3%(22/59)、94.9%(56/59)和36.4%(8/22),而DHFR-PCR的检出率则仅为25%、13.6%、71.2%和9.1%。12只低感染度(0-1级)PEP大鼠的无刨性标本中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出率由0提高至41.7%。正常鼠标本及各种病原体对照的半巢居DHFR-PER均为阴性。结论 用半巢居DHFR-PCR无创性地诊断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具有敏感、特异、省时、省力等优点;本研究在血和肝脏中检出卡氏肺孢子虫DNA,揭示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中存在虫血症和肺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昆明小鼠16只,每次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2mg,每周2次,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结果:用药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8周后大部分小鼠可检出,总检出率为68.75%。姬氏染色肺印片可查见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形态典型,是显示肺印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GMS染色是显示肺组织石蜡切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结论:提示小鼠可能是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相似文献   

4.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原学检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卡氏肺孢子虫的染色效果。方法: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制作肺泡灌洗液的涂片和肺组织印片,采用姬氏染液、甲苯胺蓝和六亚甲基四胺银进行染色,油镜观察。结果:姬氏染液染色后,肺孢子虫包囊结构清晰可辨。结论:姬氏染色法可作为卡氏肺孢子虫的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法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模型,成功率20%。对PCP模型大鼠(n=6)进行诊断采样,结果:肺病理学检查卡氏肺孢子虫(PC)检出率为100%(6/6)。用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法临床诊断1例早期PC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和肺组织印片的姬姆萨染色,可见PC囊内小体及滋养体。改进的哥氏银染适用于肺组织切片,包囊壁浓染呈黑色,易于识别。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怀疑为PCP患者,应尽早作TBLB和(或)BAL检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卡氏肺孢子虫在小鼠肺内的发育及引起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原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昆明小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印片 Giem sa染色检查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常规石蜡切片 ,HE染色、PAS染色及 GMS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自用药第 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第 8周包囊检出率达 81.82 % ;HE染色切片早期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的间质性肺炎 ;晚期间质性肺炎加重 ,肺泡腔内出现泡沫样渗出物 ;PAS染色切片泡沫样渗出物呈桃红色阳性反应 ;GMS染色切片可见染成黑色的包囊。结论 :本研究为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提供了病原形态学和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PCP)病原和病理学改变。方法:昆明小鼠皮下注射醋酸考的松诱发PCP。肺印片Giemsa染色检查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常规石蜡切片,HE梁色、PAS染色及GMS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自用药第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第8周包囊检出率达81.82%;HE染色切片早期呈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的间质性肺炎;晚期间质性肺炎加重,肺泡腔内出现泡沫样渗出物;PAS染色切片泡沫样渗出物呈桃红色阳性反应;GMS染色切片可见染成黑色的包囊。结论:本研究为建立PCP动物模型提供了病原形态学和病理学依据;同时所显示的PCP病理变化对临床病理工作者有较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Wastar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7周诱导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用双氢青蒿素治疗大鼠,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切片中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双氢青蒿素治疗后,卡氏肺孢子虫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核膜破裂。结论 双氢青蒿素主要破坏卡氏肺孢子虫的膜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小鼠改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低死亡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缩短诱导时间。方法将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实验组、氢化可的松实验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实验组采用每隔2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次的方法诱导PCP;氢化可的松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2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地塞米松实验组至用药第16次(48d)后未见一只小鼠死亡,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包囊总检出率为86.67%(26/30),与氢化可的松实验组PC包囊总检出率63.33%(19/3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实验组给药14次(42d)后PC包囊检出率与氢化可的松实验组给药56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隔2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次可建立低死亡率小鼠PCP模型且缩短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10.
燕安  潘森  李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3):3536-3539
目的卡氏肺孢子虫作为肺炎的病原物,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近二十年来,关于卡氏肺孢子虫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多支持其为真菌的观点,但卡氏肺孢子虫在真菌内部的分类地位需要确定。方法本研究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搜集真菌和卡氏肺孢子虫中的肌动蛋白、仅微管蛋白和钙调素这三种保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使用phylip3.6a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三种保守蛋白的系统树,从而探讨卡氏肺孢子虫的分类地位。结果三种蛋白的分子系统树都支持了将卡氏肺孢子虫作为子囊菌的早期分支古子囊菌的分类观点。结论古子囊菌可能并不是一个单起源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并对卡氏肺孢子虫表面糖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为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面作前期准备,方法:以地塞米松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2周后喂予感染卡氏肺孢子虫的大鼠肺组织匀浆,再免疫抑制4周,诱导鼠模产生,经光镜及PCR检测证实阳性后,用PCR法扩增出卡氏肺孢子虫的表面糖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T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结果:经光镜和PCR检测证实实验组大鼠均感染了卡氏肺孢子虫;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后,扩增片段的长度为319bp,结论:通过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和一次性喂予病原体可以建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癌周组织中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出现与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癌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和预防的依据。方法肺癌切除标本50例,分别切取肺癌肿块、癌周组织及各组淋巴结,行HE、姬姆萨和改良果氏染色。结果癌周组织中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炎症反应在各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均可检出;其炎症反应的病理特点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非常相似,伴发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结论正确区分癌周组织中这种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炎症反应与真正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同时治疗这种炎症反应,提高病人临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开展卡氏肺孢子虫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方法 :给昆明小鼠腹股沟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 1~ 2 mg/只 ,每周 2次 ,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结果 :用药 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8周后大部分小鼠可检出 ,总检出率为 68.75 %。姬氏染色肺印片可查见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 ,形态典型 ,是显示肺印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GMS染色是显示肺组织石蜡切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结论 :小鼠是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并具有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改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为了缩短诱发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时间,减少二重感染,我们对建立大鼠PCP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 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2次/周。第2周时实验组气管内注入冻存的卡氏肺孢子虫,阴性对照注射正常大鼠肺匀浆,4周后剖杀大鼠。同时作常规卡氏肺孢子虫大鼠模型对照。8周后剖杀大鼠,结果 实验组大鼠PC感染90%(9/10),阴性对照仅20%(2/10),常规大鼠模型组虽PC感染  相似文献   

15.
卡氏肺孢子虫标本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改进卡氏肺孢子虫标本的染色方法,以便准确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制作教学标本。②方法采用吉姆萨-瑞特染色法。③结果染色后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囊内小体细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呈蓝色,囊壁呈淡蓝色,各部分结构清晰可辨。滋养体包核为紫红色,胞质为蓝色。④结论吉姆萨-瑞特染色法操作简便、快速,卡氏肺孢子虫标本着色清晰,是临床诊断和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蒿甲醚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IL-2的影响。方法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蒿甲醚治疗。放免法和酶免法分别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2水平。结果和感染对照组比较,蒿甲醚治疗组大鼠症状显著改善,肺印片中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数目显著减少,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2水平分别为3.13+0.29 ng/ml和294.44+65.64 pg/ml,与感染组5.63+0.67 ng/ml和594.80+102.20pg/ml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蒿甲醚具有一定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能够降低PCP大鼠IL-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发生率、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上海市传染病医院1992至2004年住院病人中HIV/AIDS合并PCP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及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取痰液,采用吉姆萨染色及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结果146例HIV感染者中合并PCP33例,CD4^+平均计数37个/mm^3,病死率36.4%。结论PCP在HIV/AIDS病人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高。  相似文献   

18.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形态学数据和参数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并分析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形态学数据和参数。方法 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长径、短径、周长及等效直径,计算其面积、体积、圆球度及成熟包囊数量等数据。结果 包囊长径最大值为8.31μm,最小值为2.31μm;包囊短径最大值为6.30μm,最小值为1.69μm;包囊周长最大值为25.43μm,最小值为6.83μm;包囊面积最大值为38.53μm^2,最小值为3.361μm^2;包囊体积最大值为164.73μm^2,最小值为4.64μm^3。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形态学数据和参数的建立为量化及评价虫体的形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比例很高。如日本,自1961年发现首例卡氏肺孢子虫患者,至1979年共140例,确诊艾滋病患者80例中,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就有39例。在北美,约有60%的艾滋病患者的初始表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而最后至少有85%的病人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我国1959年报告卡氏肺孢子虫病例之后,络续有多例报告,其中有肾移植患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例。据文献记载,家鼠可能是最常见其感染的动物,并可由其传播给多种动物,在环境中形成普遍的感染源。1909年Chagas、  相似文献   

20.
青岛地区人体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孢子虫在青岛地区的发病情况及其致病性。方法 抽样调查青岛市腹泻病人及散居人其粪便标本,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对该虫一者随工查其家族成员。结果 共调查3655人,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4%,其中腹泻病 、散居人群、阳性者家庭成员检出率分别为2.2%,1.9%和8.6%,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5%和2.2%,成人和儿童检出率分别为0.7%和3.3%,市区和郊区分别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