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把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中加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肝治疗(肌苷、维生素C).结果:治疗组在药物性肝损害发生例数及肝损害程度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有效地预防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患者38例,全部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且在抗结核联合化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阿拓莫兰片),对照组口服肌苷、肝太乐等护肝药物,两组均采用相同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ALT、AST、TB下降变化及前后变化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肺结核化学治疗中防治肝损害的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治疗时,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对照组不用护肝药。结果治疗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病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68例活动性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肝酶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肝酶学等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有防治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肝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脏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14例使用2HREZ/4HR方案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对照组60例,给予葡醛内酯静脉滴注。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在药物性肝损害发生频数及肝损害程度上均显著低于葡醛内酯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美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造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断的原因之一.笔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美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造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断的原因之一.笔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美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轻中度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维生素C、肌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8mg静滴1次/日,疗程3周。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在不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轻中度肝损害能较快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比单独应用甘草酸二铵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肝损害新生儿联合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的是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损害的新生儿,将其分别纳入到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中,实验组25例新生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促肝细胞生长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新生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单一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肝损害新生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肝损害新生儿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肝损害新生儿联合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更理想,明显优于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单一疗效,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均对肝脏有毒副作用,联合用药更加重肝脏的损害.我院感染科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46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Bai X  Li SY  An P  Yu B  Cai H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28-213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和肝转移相关蛋白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法,对比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经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采用细胞转染方法,将差异蛋白基因导入到结直肠癌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与正常肠黏膜蛋白质组分在PH7.0—9.5范围内有明显差别。分析1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个蛋白点在癌原发灶组织中表达下调,5个蛋白点在原发灶组织中表达上调,6个蛋白点在肝转移组织中表达上调。经质谱鉴定,碳酸酐酶Ⅱ(CAⅡ)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磷酸甘油酸激酶Ⅰ、延胡索酸水合酶、醛缩酶A在原发灶中表达上调。精氨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A3在肝转移灶中表达上调。将碳酸酐酶ⅡcDNA克隆转染HR-8348细胞后,癌细胞侵袭、趋化运动能力及耐药性均明显减弱。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蛋白质组表达有显著差异,碳酸酐酶Ⅱ表达下调和精氨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A3增强表达可使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并促进肝转移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42例因抗痨治疗而致肝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甘利欣,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痨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生理盐水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缺血前分别经门静脉主干注射生理盐水或GSH 3 ml/kg,15 min后阻断左、中叶肝蒂45 min,再开放肝蒂40 min,建立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及再灌注末经下腔静脉穿刺抽血,测血清ALT、AST含量;取左叶肝组织,测丙二醛(MDA)含量和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前2组血清ALT、AST水平、左叶肝组织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末,GPC组血清ALT、AST水平、缺血肝组织MDA含量和P-选择素蛋白表达低于IR组(P均<0.05).结论:缺血前经门静脉途径注射GSH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该作用可能与减少血循环中自由基含量、抑制肝组织P-选择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958例确诊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包括初治患者726例,复治患者232例,对其中的92例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3.10%(54/412)高于男性为6.95%(38/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P=0.001);92例中61例(66.30%)为肝炎型肝损害;15例(16.30%)为肝内胆汁淤滞型肝损害;16例(17.40%)为混合型肝损害;其中2例(2.16%)亦判定为过敏性药物性肝损害。异烟肼和利福平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周内;吡嗪酰胺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12周内。乙胺丁醇一般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12周后。结论女性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认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临床类型和致病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梗阻性黄疸(OJ)兔肝细胞(HC)损伤中的作用和血清生物化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制成OJ兔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d测定血清NO、ET-1水平及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对兔HC结构变化光镜下动脉观察。结果:OJ组血清NO、ET-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NC)组;术后7d达峰值,术后14d仍高于正常水平。且NO、ET-1与OJ病理过程密切相关,NO、ET-1参与了OJ时的HC损伤,且NO似呈现一种保护作用,ET-1水平升高在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辅助酶Q10(CoQ10)对超量AAP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预先给小鼠皮下注射CoQ10,能对抗超量醋氨酚(AAP0所致的肝含量下降和肝损伤引起的SALT活性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CoQ10能使血清AAP浓度和肝匀谷胱甘肽(GSH)含量高于对照组。这说明CoQ10对超量AAP所致的急性肝 务确有保护作用。从后三项实验结果来看,CoQ10有间接稳定肝细胞膜的作用,命名A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姜提取物6-姜酚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小鼠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900mg/kg)30min后,分别给予6-姜酚(30mg/kg)或标准对照药水飞蓟素(25mg/kg)。注射对乙酰氨基酚4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总胆红素的含量及肝匀浆中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情况,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姜酚及水飞蓟素均能显著降低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总胆红素含量的升高(P〈0.05)。此外,6-姜酚及水飞蓟素有效控制了肝脏内丙二醛的形成及各种抗氧化酶的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6-姜酚具有与水飞蓟素相当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脏类肿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5 8~ 2 0 0 1年收治的 4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 :发生率、易误诊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结果 肝脏类肿瘤样占位的误诊率为 90 .5 % ;诊断肝脏类肿瘤样病变的关键在于提高医患的警惕性 ,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 ,多项现代影像学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及组织细胞学诊断 ;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结论 明确诊断的肝脏类肿瘤样病变多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模型。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各组n=10)分别给予α-硫辛酸100mg/(kg·d)、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kg·d)、α-硫辛酸100mg/(kg·d)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kg·d)。治疗10d后测量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SOD、MDA、GSH-Px、NO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间两两比较,硫辛酸组与谷胱甘肽组比较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硫辛酸组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谷胱甘肽组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硫辛酸组、谷胱甘肽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正常组比较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治疗组大鼠肝脏脂变,炎症坏死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硫辛酸组较谷胱甘肽组改善显著,联合用药组病理改善最显著。结论α-硫辛酸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谷胱甘肽,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部分肝切除(PH)诱导残余肝细胞膜受体c-met酪氨酸磷酸化及肝再生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PH建立急性肝损伤再生模型,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等方法评价肝损伤后组织再生、功能恢复和c-met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以及染料木黄酮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急性PH能显著诱导膜受体c-met酪氨酸磷酸化,且在术后1 h升至最高(P<0.05);染料木黄酮能有效减少PH后早期c-met酪氨酸磷酸化,且抑制肝再生和功能恢复(P<0.05).结论:PH可能诱导c-met受体激活,参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介导的肝组织再生调控,且残余肝细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上调,对肝组织的再生及其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