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世纪70年代用化学方法诱导制作出胰腺癌动物模型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国学者又设计出了多种胰腺癌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上世纪90年代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尤其是通过外科原位移植(SOI)组织学完整的瘤组织建立的"种植鼠"模型,和近年的基因工程模型,是更为接近人体肿瘤特征的动物模型.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囊化人胰腺癌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模型效果,以期建立稳定的更为理想的胰腺癌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以人胰腺癌细胞悬液和微囊化人胰腺癌细胞悬液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定期监测皮下肿瘤大小,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比较.分别以人胰腺癌细胞悬液和微囊化人胰腺癌细胞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4周和第8周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iRNA沉默糖体蛋白L31(ribosomal protein L31,RPL31)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RPL31基因在胰腺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靶向人RPL31基因的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建立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移植瘤体积随机化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RPL31-siRNA干预组;使用RNAi-Mate转染试剂将RPL31-siRNA进行移植瘤瘤内注射,观察各组裸鼠体内瘤体生长速度,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RPL3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Ki-67及CD31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缓慢,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组织中RPL31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下调;另外,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移植瘤中Ki-67表达下调(55.78%±4.63%、51.37%±5.05%vs11.08%±1.31%),CD31的表达下调(56.53%±6.03%、44.84%±5.24%vs9.67%±1.39%);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增加(2.92%±0.54%、3.85%±0.87%vs39.58%±4.02%).结论:RPL31-siRNA可以下调胰腺癌BxPC-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中RPL31基因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并且还可以抑制移植瘤中Ki-67及CD31的表达,诱导移植瘤细胞的凋亡.以RPL31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沉默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Tiam)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胰腺癌BxPC-3细胞中Tiam1的表达,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其沉默效果;将转染处理过的胰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裸鼠处死后,取瘤称重;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移植瘤组织增殖相关蛋白Ki-67,转移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lug的表达。结果 RNAi技术可有效沉默胰腺癌BxPC细胞中Tiam1的表达,并成功构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与对照组比较,si-Tiam1组裸鼠肿瘤体积与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Tiam1组中肿瘤组织出现细胞皱缩、片状坏死等病理性改变;IH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i-Tiam1组移植瘤组织中Ki-67、Vimentin、Slug的表达明显降低,而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沉默Tiam1能有效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Ki-67、Vimentin、Slug表达的降低及E-cadherin的表达增强有关,提示Tiam1有可能成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L)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TL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TUNEL法检测TL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观察尾静脉注射TL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和对瘤组织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 TL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W1990细胞增殖,160 mg/ml的TL干预SW1990细胞24 h,细胞抑制率达50.6%,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9.6%升高到45.1%(P<0.01);TL0.5 mg/kg体重瘤内注射对移植瘤的抑瘤率达89.9%,瘤组织VEGF表达减少,MVD从36.25±8.64减少到9.87±3.34(P<0.01).结论 TL可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可抑制裸鼠SW1990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鸡胚移植模型,为临床胰腺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细胞接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动态观察移植瘤的形态及肿瘤生物学特性,分析影响移植瘤成活的因素,并对瘤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鸡胚移植模型,移植瘤组织学结构与人胰腺癌相似;接种癌细胞数量影响接种成瘤率,接种癌细胞数量越大,成瘤率越高;移植瘤可诱发血管生成并向肿瘤呈放射状集中.结论将SW1990细胞接种到鸡胚上建立鸡胚移植胰腺癌是可行的,本模型可动态观察胰腺癌生长,模拟其在体内生长情况,为胰腺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人胰腺癌鸡胚移植模型,为临床胰腺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细胞接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动态观察移植瘤的形态及肿瘤生物学特性,分析影响移植瘤成活的因素,并对瘤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鸡胚移植模型,移植瘤组织学结构与人胰腺癌相似;接种癌细胞数量影响接种成瘤率,接种癌细胞数量越大,成瘤率越高;移植瘤可诱发血管生成并向肿瘤呈放射状集中。结论 将SW1990细胞接种到鸡胚上建立鸡胚移植胰腺癌是可行的,本模型可动态观察胰腺癌生长,模拟其在体内生长情况,为胰腺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长特性,为解决鼻咽癌放射抗拒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CNE-2R、人鼻咽癌细胞CNE-2分别注入裸鼠左右后肢皮下。移植瘤生长后,隔日测量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肿瘤直径0.8~1 cm时以X线隔日照射移植瘤,1 600 Gy分4次。计算移植瘤体积倍增时间和体积增长率。照射后2周取出移植瘤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CNE-2R、CNE-2细胞的皮下成瘤率均为100%,建模成功。相对于CNE-2移植瘤,CNE-2R移植瘤生长速度慢,生长受照射抑制不明显;PCNA表达较低。结论相对于CNE-2移植瘤,CNE-2R移植瘤具有更强的放射抗拒性,CNE-2R裸鼠移植瘤模型是进一步研究鼻咽癌放射抗拒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周南翔  周艳艳  霍继荣 《胃肠病学》2010,15(11):661-664
背景: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是原型TNF-α的改构体,前期实验显示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目的:初步研究rmhTNF对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BALB/c裸鼠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构建移植瘤模型,随机予rmhTNF、TNF-α,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和0.9%NaCl溶液(阴性对照)进行干预,观察各组裸鼠一般情况、移植瘤生长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裸鼠成瘤率为100%。各药物干预组移植瘤生长均明显减慢,其中rmhTNF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生长曲线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移,抑瘤率显著高于TNF-α组和阳性对照组(83.1%对59.8%和50.1%,P0.01),一般情况与接种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移植瘤组织中可见较多凋亡和坏死细胞。结论:BGC-823细胞在BALB/c裸鼠皮下有良好的成瘤性。rmhTNF在体内能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坏死,对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人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探讨无创的磁共振(MRI)对其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体外常规传代后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将皮下种植瘤制成细胞悬液,植入20只BALB/C-nn裸鼠的胰腺包膜下构建人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通过MRI检查监测模型的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生长速度、肿瘤形态、信号变化等特征,于第7周末取肿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接种后15 d,7只(35%)荷瘤鼠在MRI上显示成瘤,至接种后27 d,成瘤率为100%.肿瘤信号与邻近组织相比,90%(18/20)病灶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10%(2/20)呈等信号;75%(15/20)在T2WI呈均匀高信号.移植后2、3、4、5、6、7周经MRI测量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2.6±2.4)mm3、(94.3±11.2)mm3、(175.9±82.5)mm3、(395.8±126.6)mm3、(1290.2±167.2)mm3、(1583.4±87.4)mm3.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低分化腺癌,并保持原发瘤的生物学特征.结论 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移植瘤制成的细胞悬液种植裸小鼠胰腺包膜下制备胰腺癌模型符合人胰腺癌的特征,且易于无创监测,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稳定的体内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C6型鼠胶质瘤细胞悬液接种至裸鼠皮下,同时用瘤组织块异体移植至裸鼠皮下,建立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动物模型,分别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长出时间,并分析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两种方法所建肿瘤模型其成功率均为100%,均符合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采用瘤组织块异体移植法建立的肿瘤模型,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细胞接种法,裸鼠肿瘤组织块生长速度基本相同.认为利用肿瘤组织块移植的方法可快速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及基因治疗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裸鼠胰腺癌模型,瘤内注射斑蝥素1 mg/kg体重作为斑蝥素组,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测移植瘤大小改变及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但斑蝥素组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7 d瘤体缩小40%;斑蝥素组移植瘤Bcl-2无强阳性(+ +~+ + +)表达,p53强阳性表达6只(85.7%),Bax强阳性表达3只(42.9%),对照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2只(33.3%)、3只(50%)和2只(33.3%).Bcl-2、p53表达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Bax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斑蝥素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斑蝥素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了青春型双歧杆菌对移植瘤发生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和肿瘤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速度较慢,瘤细胞数量及核分裂像较少,而凋亡细胞数量较多,出血坏死较明显,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在体内对大肠癌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赛来昔布联合热疗对人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热疗、赛来昔布(100 μmol/L)及两者联合处理胰腺癌SW1990细胞,MTF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热疗、赛来昔布及两者联合应用,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病理改变,RT-PCR检测bcl-2及bax mRNA的表达.结果 热疗、赛来昔布及联合组SW1990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6.63±5.78)%、(44.55±4.76)%和(21.83±2.33)%;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1.78%、17.33%和33.32%;抑瘤率分别为81.3%、93.0%、99.7%,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以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最明显.各组瘤组织bax mRNA表达上调,以联合组上调最明显,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bcl-2表达无变化.结论 赛来昔布、热疗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对胰腺癌治疗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提示,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少结肠癌的发生,Steinbach等的临床研究发现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肠道息肉减少和消退,提示其可能与COX-2的抑制作用有关。本研究通过建立高表达COX-2的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塞来昔布对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瘤组织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同种肝脏移植免疫特惠器官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移植免疫特惠现象的发现及机制:肝移植免疫特惠现象又叫“天然免疫耐受现象”、“自发性免疫耐受现象”、“移植肝免疫特惠现象”、“剑桥免疫耐受现象”等,由6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Calne等发现。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主要有:(1)巨质量学说:肝脏本身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移植后可能诱导高剂量免疫耐受。(2)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Ⅰ类抗原在外周循环血中持续存在可能诱导和维持一种低排异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中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的直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R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众数56-69条,流式细胞DI值为1.57-1.61,均为异倍体.HRBL-0305已传至31代;共移植裸鼠18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0%,肝转移率为45.4%,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率均为38.0%,移植瘤在裸鼠的直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的观察,流式细胞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源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HRBL-0305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完整地重现了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直肠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结肠鳞癌直肠鳞腺癌SCID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为探讨理想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和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工具.方法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结直肠癌手术标本植入SCID鼠结直肠(粘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性(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两株人结直肠癌SCID鼠均获原位移植成功.人直肠鳞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CS-HMN-1已传至19代,人直肠鳞腺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RSA-HMN-2已传至23代,共移植SCID鼠223只,其移植生长率和自发转移率及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结直肠内呈广泛原位侵袭性生长、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全腹腔癌病.并具有分泌CEA的功能.移植瘤细胞病理学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与瘤源人结直肠癌细胞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两株人结直肠癌SCID鼠高转移模型完整模拟了人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临床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和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大蒜素在实验裸小鼠体内抗肝癌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大蒜素对肝癌进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建立人肝癌细胞BEL 7402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模拟介入治疗用药方法,对6组移植瘤模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吐温溶液,1、2、5 mg/ml大蒜素,0 .2 mg/ml阿霉素,1 mg/ml大蒜素+0 .2 mg/ml阿霉素,每次注射 0. 1 ml,隔日 1 次,连续 7 次,测量肿瘤体积变化,计算各组抑瘤率,对移植瘤组织作HE染色观察,电镜观察形态改变, TUNEL法检测组织凋亡率,RT PCR技术分析处理前后BEL 7402细胞FasL mRNA表达。 结果 移植瘤生长符合指数曲线规律,各组抑瘤率分别为: 62 .8%、72 .8%、94 .5%、76. 0%和 87 .0%;各组凋亡指数分别为(2. 2±1 .1)%、(17 .2±2. 8)%、(19 .4±2 .1)%、(28. 3±3.0)%、(22. 4±2 .5)%和(37 .6±3 .9)%;大蒜素或阿霉素组FasL mRNA表达均增加,大蒜素+阿霉素组表达上调尤其明显;大蒜素或(和)阿霉素治疗后,移植瘤组织内坏死细胞增加,出现典型凋亡形态细胞。 结论 大蒜素可以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大蒜素可通过上调FasL mRNA的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人鼠嵌合肝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模型在肝病学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在了解特异基因功能、代谢通路和疾病进程方面,啮齿类动物模型发挥了巨大作用。人鼠嵌合肝是利用人肝细胞异种移植到受体鼠肝内建立的新型动物模型。受体鼠可分为免疫缺陷小鼠或诱导免疫耐受大鼠^[1,2],两者均能初步建立HBV感染的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介绍人鼠嵌合肝相关内容,包括移植细胞来源、建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