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61例。术后并发症10例(16.4%),其中呼吸道梗阻3例;皮下积液、吞咽困难各2例,呛咳、口角歪斜、声音嘶哑各1例。文中对各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脾血管淋巴管瘤(Primary hemangiolyphangioma of spleen)是脾脏原发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本院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小儿颈纵隔淋巴管瘤的特点,探讨其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颈纵隔淋巴管瘤患儿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1个月~4岁,平均年龄11.0个月,肿瘤位于右侧11例,左侧20例。结果 7例经颈部锁骨上横切口手术;24例纵隔病变为主者经后外侧切口常规开胸手术。完整切除14例,其他病例行大部切除,囊壁破坏或囊肿揭顶引流,残留囊壁碘酊烧灼。术中损伤无名静脉1例,术后并乳糜胸5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膈神经损伤2例、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颈纵隔淋巴管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切口的选择很重要,应根据CT及MRI结果慎重选择,单一切口多可完成手术。术中不宜强求完整切除,残留囊腔敞向胸膜腔可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治疗28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74年至2002年收治的颈部淋巴管瘤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其中129例基本将瘤体完整切除;69例有明确瘤体组织残留,其中11例术后60Co放疗,另58例术后经引流口用平阳霉素溶液灌注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10.6%,死亡率2.0%。随访113例,痊愈106例(93.8%),复发7例(6.2%)。手术加术后平阳霉素灌注的方法疗效好,该组复发率为4.9%,远期效果与完全切除组相近,并发症为3.4%,低于后者的13%(P<0.05)。结论淋巴管瘤的治疗采用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术中有瘤体残留的病例,推荐术后使用平阳霉素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15例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最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3.9岁,无外伤史,部分发病前有饮食过量并剧烈运动的可疑诱因,均以急腹症就诊.腹痛史3 h~3年不等.本组门、急诊诊断准确率为26.7%(4/15),彩色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6%(13/15),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3.3%(14/15).所有病例均通过手术探查及病理诊断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管瘤.其中肿瘤位于小肠系膜9例,结肠系膜6例.囊液清亮4例,乳糜样液体3例,血性液体8例.4例行完整的肿瘤剔除,6例部分剔除,5例连同累及肠管一并切除.全部患儿行彩色超声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60%(9/15)随访3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淋巴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误诊及漏诊率高.对反复出现腹痛、腹胀的患儿应警惕患该病可能.彩色超声和CT检查对诊断帮助大,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8.
我院儿外科从1971年~1992年收治小儿颈部淋巴管瘤62例,其中婴幼儿巨大淋巴管瘤21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4天~5岁,其中新生儿8例,左侧13例,右侧8例,最大约15cm×15cm。1例脓肿形成,3例合并感染,1例侵犯腮腺。2.麻醉与手术15例全麻插管,6例基础麻醉。肿瘤全切17例,大部切除3例,切开引流1例。术中发现肿瘤延伸至上纵隔1例;侵犯腮腺1例;瘤体与颈内静脉紧密粘附1例;1例新生儿术后拔管表现明显呼吸困难,作了气管切开。全部病人放置胶管引流。8.病理与预后病理检查17例,其中海绵状淋巴管瘤8例…  相似文献   

9.
聚桂醇瘤腔内注射治疗小儿囊性淋巴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聚桂醇瘤腔内注射治疗小儿囊性淋巴管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采用聚桂醇瘤腔内注射治疗小儿囊性淋巴管瘤39例的临床资料.39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CT或MRI检查确诊,治疗时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尽囊液后注入药物,对多囊性患儿由深到浅依次抽液后分别注入药物.根据瘤腔位置和大小不同,对眼眶周、口腔、颌下及瘤体容积超过100 ml的18例采用聚桂醇泡沫进行注射,其余21例采用聚桂醇原液进行注射.观察瘤体大小变化、治疗次数和并发症.疗效以瘤体消失,1年后无复发为显效;瘤体缩小50%以上,1年后无增大为有效;瘤体缩小50%以下或治疗后1年内复发为无效.结果 39例治疗1~5次,平均(2.85±0.87)次.显效36例(92.3%),有效2例(5.1%),无效1例(2.6%),总有效率为97.4%(38/39).其中,采用聚桂醇泡沫治疗的次数为(2.72±0.75)次,采用聚桂醇原液治疗的次数为(2.95±0.97)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有3例第一次注射治疗后当天轻度发热,经物理降温后缓解;5例治疗后局部肿胀,轻微疼痛,观察1~3 d后消失.其余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聚桂醇瘤腔内注射治疗小儿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淋巴管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发生于乙状结肠系膜者极罕见,作者近期收治1例巨大乙状结肠系膜淋巴管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99Tcm-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99Tcm-EHIDA)肝胆断层显像和γ-谷胺酰转肽酶(γ-GT)对婴儿持续性黄疽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肝胆动态平面显像1h内未见明确肠道放射性出现的127例持续性黄疽患儿,6~8h进行肝胆断层显像及滤波反投射三维重建,排除体表及其他脏器放射性干扰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有无肠道放射性出现和功能性胆囊显影,所有患儿进一步接受24h肝胆半面延迟显像和显像前血清γ-GT测定,参照临床最终诊断评价其诊断效能和联合应用价值.结果 99Tcm-EHIDA肝胆平面显像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BA)和婴儿肝炎综合征(HIS)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5.7%、59.8%、71.7%、49.2%、91.7%和59.8%、85.7%、71.7%、91.7%、49.2%;联合6~8h肝胆断层显像,诊断BA和HIS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提高至97.1%、73.9%、80.3%、58.6%、98.6%和73.9%、97.1%、80.3%、98.6%、58.6%.对日龄<60d组,以γ-GT≥300 U/L作为BA的诊断标准,诊断BA和HIS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0.9%、87.7%、80.0%和87.7%、60.9%,80.0%.对日龄<60d,肝胆显像(平面加断层,以下简称肝胆联合显像)持续未见功能性胆囊影和(或)肠道放射性的37例患儿,联合检测血清γ-GT,对BA的诊断特异性和对HIS的诊断灵敏度均提高至91.2%.结论 99Tcm-EHIDA肝胆断层显像对BA和HIS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24h延迟半面显像,对日龄<60d者,肝胆联合显像和血清γ-GT具有较好的联合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婴儿痉挛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痉挛症(IS)是一种癫(癎)综合征,通常于1岁内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痉挛发作(癫(癎)性痉挛发作),通常成串发生,多表现为屈肌型,最特征性的脑电图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West综合征指具有成串癫(癎)性痉挛发作和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的IS.2007年欧洲专家的共识把氨己烯酸作为结节性硬化症并IS的首选治疗药物,而把氨己烯酸、促皮质素和泼尼松作为症状性IS治疗的一线药物.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4):1934-1936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裂孔疝39例临床资料。其中滑动疝25例,食管旁疝7例,混合型7例。行Thal术2例,Bdesey术式5例,Boerema2例,Nissen29例,1例未手术。结果前两种术式分别有2例、1例轻度返流,其他术式均无返流,无术后吞咽困难、胀气综合征,术后无死亡。结论对有明显食管裂孔疝症状的患儿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抗返流手术以Nissen术式效果最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假性肠梗阻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肠梗阻(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IPO)是指具有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体征,缺乏机械性肠道阻塞的证据及引起肠梗阻解剖上可辩认病变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可发生于小肠、结肠及整个消化道,婴幼儿多发,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误治。我院近4年来收治36例婴幼儿假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肠系膜囊肿诊治体会(附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肠系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小儿肠系膜囊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小儿肠系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特殊检查方法,并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16例中,年龄10个月~13岁.男10例,女6例,症状以腹部膨隆、慢性腹痛为多,其次为无痛性腹部肿块及其它消化道症状。7例(7/16)以并发症就诊,包括肠梗阻、肠扭转、腹膜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腹部B超检查,CT、MRI检查及剖腹术中确诊。手术方式11例(11/16)行囊肿切除,4例行囊肿及相邻肠管切除及肠吻合术,1例囊肿部分切除。囊肿部位以小肠系膜为多,有13例(13/16).内容物以浆液性为多。结论 小儿肠系膜囊肿在临床上依其部位和大小可表现为无症状、长期腹部胀痛或急腹症。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依据囊肿与相关肠管血供关系采取囊肿切除或囊肿与受累肠管切除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horacic lymphangioma is a benign congenital condition that may involve any organ within the chest. Here, a case of intra thoracic isolated extramediastinal lymphangioma is reported. The child had respiratory distress from neonatal period. Surgery completely cured the patient. However, it is only the 3rd reported case in English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