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脑梗死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小脑顶核电刺激、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中草药治疗。治疗前后行简式Fugl-eyer运动功能(FMA)与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组FMA与M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者占75%,对照组占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小脑顶核电刺激、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中草药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8分轻中型脑外伤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与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治疗对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GCS≥8分轻中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予以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定表(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2.50%(P 0.05);观察组治疗后GCS与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可提高GCS≥8分轻中型脑外伤患者MMSE评分与生活质量,改善昏迷状态与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与延迟活动在醒脑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及对MDA、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使用常规方法联合醒脑开窍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延迟活动,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MDA、TNF-α水平、FMA、MBI、MMSE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的MDA、TNF-α水平较低、FMA、MBI、MMSE评分较高(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效果显著优于延迟活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电针合醒脑开窍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40例,普通针刺组40例,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40例,另以同期体验正常年龄相配40例为对照组。比较其0、7 d、14 d及28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普通针刺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常规组及普通针灸组(P0.05)。治疗前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治疗后三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均有所下降,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7 d、14 d及28 d两种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及普通针灸组(P0.05或P0.01)。结论:头电针合醒脑开窍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10980141,50 mg×14片)50 mg/次,1次/d;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2次/d。两组均治疗60 d后判定疗效。结果:在NIHSS评分、BI、FMA评分、SAS、SDS评分及治疗后BNP、Hcy水平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评定血液循环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E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ESS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针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刀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1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等,每日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枕外隆凸、寰椎后结节、颈椎关节突关节韧带、颈椎横突后结节等行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感觉评定量表(FMA)、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升高(P<0.05)、VA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FMA评分升高幅度、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34/38),高于对照组的76.9%(30/39,P<0.05)。结论:针刀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感觉障碍,缓解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3组各40例,醒法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星法组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醒法加星法组两种疗法结合治疗。结果:3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醒法加星法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其余两组(P0.05)。3组M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醒法加星法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肌力改善醒法加星法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肢体偏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效果。方法:60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传统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NISS)﹑运动功能评分(FAM)。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HNISS评分为(7.45±1.03)分,FMA评分为(84.22±6.98)分,MBI评分为(72.74±8.11)分。对照组HNISS评分、FAM评分及MBI评分分别为(11.41±1.93)分、(76.44±7.24)分及(65.98±7.29)分。观察组患者的HNISS评分、FAM评分及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86例,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分析其与同期未应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NIH评分均有改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0-2011年期间脑病科住院患者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加经皮小脑顶核电刺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对神经功能评分差值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皮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显改善,缩短住院时间,能明显提高脑梗死后患者的生活质量[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需要进行溶栓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指南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差异明显(P 0.05);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统计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早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远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上优于单用阿替普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南疆地区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加予传统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对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2.50%(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BI评分均有所上升(P 0.01),观察组两项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南疆地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运动功能(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观察组患者仅1例出现恶心,对照组患者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BI评分和FMA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促进静脉张力,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ACI)血瘀证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NS评分及FMA评分、脑梗死体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IFN-γ、IL-12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FN-γ、IL-12、TNF-α、CNS评分、FMA评分和及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CNS评分及FMA评分、脑梗死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FN-γ、IL-12和TNF-α在治疗后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中医疗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明显改善ACI血瘀证患者病情,机制可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钟玲 《辽宁中医杂志》2010,(7):1288-128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及醒脑开窍针法在治疗脑血管病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比较,FMA和MB I指标评定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口服,疗程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及醒脑开窍针法在治疗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方面疗效肯定,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两组NIH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