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9例,均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99例快速性心率失常患者中行RFCA获得成功者93例,成功率93.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4%,1年内复发率为2.2%。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射血分数、QTd及心室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安全有效,以AVNRT和AVRT疗效最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利用导管射频消蚀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已有数十家大医院采用射频消蚀技术治疗心律失常,各大医院治疗的病例每年都超过2000例,一些医院利用导管射频消蚀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有的已达95%以上,达到甚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治疗心脏术后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脏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7例行心脏手术后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后予生理盐水20 ml+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推注,15~20 min推完,继以1~1.5 mg/min持续静脉泵入,20 min后无效重复予负荷剂量,6 h后改为0.5 mg/min,24 h后加口服胺碘酮,静脉用药维持2~4 d.对照组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用西地兰、美托洛尔、利多卡因.观察治疗前后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心脏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脏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19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8 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技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以来 ,目前已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方法[1] ,国内完成了大量临床病例的治疗。本文总结了我院 199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的经验和体会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 1994年 6月至 2 0 0 3年共行RFCA治疗1990例 ,其中男 110 5例 ,女 885例 ,年龄 4~ 69岁 ,平均 ( 3 5 5±2 3 9)岁。均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史且同意接受RFCA治疗。入院后常规体检、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1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2 8…  相似文献   

5.
曲美他嗪对射频导管消融所致局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射频导管消融(RFCA)所致局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曲美他嗪药物干预组,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2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美他嗪对RFCA所致局部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CA)术前与术后34例心肌酶谱变化。方法 全部病例RFCA术前与术后24h,48h,72h均作心肌酶谱测定,参数为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酶(AST)及乳酶脱氢酶(LDH)。结果 术后CK明显升高,48h升高率达67.5%。AST和LDH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心肌酶谱改变与急性心肌梗塞时间序列规律相似,但不需作任何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7.
孟凡菊  焦兰芬 《职业与健康》2003,19(11):180-181
近年来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已较普遍开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目前简捷有效的方法,随着术者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融成功率高达97%-99%,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该项技术逐渐得到普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护与正确护理,对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开展介入治疗以来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7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心电图T波形态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其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房室旁路RFCA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即刻记录并对比患者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及T波形态的变化。检测术前和术后24h内的cTnI。记录术中消融参数。结果42例中有19例(45.24%)术后出现T波改变,以右侧旁道多见,隐匿旁道无T波改变。T波的变化量与QRS波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71,P<0.05)。术后cTnI较术前升高,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心电图有T波改变者与无T波改变者两组病例间cTnI及消融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FCA术后心电图T波形态改变与心肌损伤无关,是生理性电张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对30例行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0%,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提示射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损伤小,并发症少。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微44治疗方法,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术前与术后34例心肌酶谱变化.方法全部病例RFCA术前与术后24h,48h,72h均作心肌酶谱测定,参数为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酶(AST)及乳酶脱氢酶(LDH).结果术后CK明显升高,48h升高率达67.5%.AST和LDH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心肌酶谱改变与急性心肌梗塞时间序列规律相似,但不需作任何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68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在RFCA术前、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成功消融放电即刻、术后24h,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物质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granule membrane glucoprotein,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结果:与穿刺血管之前相比较,血浆中D-二聚体在消融放电即刻达到高峰,于第7天降至穿刺血管之前的水平。GMP-140的浓度在术后第3天增至峰值,为穿刺血管前浓度的1.8倍。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1次高峰(42.9±15.8ng/ml),术后3d第2次高峰(20.3±19.2ng/ml)。第2次高峰与EPS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CA可以引起血浆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直接影响血凝状态。其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d的延迟阶段。术中及术后监测D-二聚体、GMP-140和TAT浓度,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的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8例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射频消融术后的观察,提高对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再认识。方法全组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2~32岁。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心动过速所占比例可达50%~90%。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径56~74mm,EF值28%~45%。心律失常类型(1)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2)持续性反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PJRT)5例;(3)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结果7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得以根治。随访6个月~2年半,心动过速均未复发,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报告心脏各腔大小正常或接近正常,EF值明显提高。心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125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拟行首次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随机进入术前详细谈话组及一般谈话组,手术前后分别用中国版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 (1)术前焦虑和恐惧等因子分高于常模,术后各因子分恢复甚至低于常模水平;(2)手术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均分均较术前减低;(3)女性患者术前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男性;(4)详细谈话组手术前各因子得分与一般谈话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前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症状,女性患者术前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应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及并发症的情况不会引起患者过度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慢径残存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2例AVNRT患者RFCA术后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202例中12例复发,复发率5.9%,复发组9例(75.0%)术后慢径残存,非复发组17例(8.9%)慢径残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将202例患者分为三组,既无双径现象又无交界性回波(A组)176例,3例复发,有双径现象无交界性回波(B组)23例,6例复发,既有双径现象又有交界性回波(C组)3例,均复发。结论AVNRT复发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双径路,应尽可能消除双径现象,并去除交界性回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患者的血清F G F-21水平及心功能变化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通过挂号随机奇偶数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29例.对照组通过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通过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以后的血清F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心脏瓣膜替换伴与不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RFA)术后早期心功能.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对38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Cox-MazeⅣ心房颤动RFA(射频组),选取按一般情况予以配对同期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RHD心房颤动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尽管射频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52.8±46.1)min比(104.7±40.8)min、(91.0±26.1)min比(68.0±30.3)min,P<0.01],但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相似.射频组术后cTnT[(1.8±0.6)μg/L]较对照组[(0.8±0.4)μg/L]明显升高(P<0.01),术后左房内径较术前普遍缩小(P<0.05),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替换术后左室后壁厚度增大和左室短缩分数减小.结论 和单纯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相比,心脏瓣膜替换术+心房颤动RFA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恢复在总体上良好,但存在潜在威胁可能性更大,更需注意围手术期的心肌营养和心功能维护.  相似文献   

17.
牛黄酸对应激大鼠心功能异常变化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应激为模型,无创性地研究牛磺酸(Tau)对心功能异常变化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Iso组HR、HI、CO、C波显著降低,RR、QS2、PEP、ZO、FT均显著升高,Tau+Iso组及对照组心功能参数未见显著变化,且Iso组试验后心肌组织有明显损伤,主要表现为肌纤维肿胀、断裂及竹节状病变,而牛磺酸组及对照组试验后心肌组织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牛磺酸可显著拮抗大鼠的应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收缩、舒张功能的降低,保护心肌组织免受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能否减少冠脉介入治疗(PCI)带来的心肌坏死。方法在PCI术前7 d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或者安慰剂口服,在术前和术后8 h、24 h检测CK-MB、肌钙蛋白Ⅰ型和肌红蛋白。结果PCI术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升高,在阿托伐他汀组升高的人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CI术后酶学峰值升高在阿托伐他汀组比安慰剂组减低。结论在PCI术前7 d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能明显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AVF)透析1年后对左心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38例尿毒症患者AVF前和透析1年后的左心结构和收缩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透析前比较,尿毒症患者AVF透析1年后,LVDd、LVDs、LAD及SV、CO、CI较透析前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IVS、LVPW及EF、FS值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AVF透析1年后左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有所改变。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左心结构与收缩功能变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