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老年人对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640名60岁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67.7%的调查对象确诊患有各种慢性病。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44.5%,不满意度为35.4%,认为一般的占20.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师技术力量薄弱最为突出。结论老年人群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以中医药医疗服务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是满足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南京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部分社区1 35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口学资料、患病情况、社区卫生利用情况、老年人健康教育参与情况,借鉴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学学会的满意度调查工具(RACGP),了解老年人对社区的满意度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 222份,有效率为90.3%。结果南京社区老年人就诊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占43.5%,对本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知晓率为95.9%;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为100%,对能否选择医生的满意度最低,为70%;参加过慢性病防治讲座的占57.4%,而42.6%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社区进行家庭服务的占29.0%,开设家庭病床的占7.4%。结论必须完善健康管理组织体系,注意老年人健康需求特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林市某社区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吉林市某社区16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为80.2%。老年人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有关,选择首诊在社区的比例占46.7%,主要原因是费用少和距离近。结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仍处在成长阶段,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社区老年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方法 江苏盛泽医院建立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组建慢性病综合干预三级体系及慢性病管理服务团队,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社区综合干预.结果 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17%和38.25%上升至85.45%和82.13%,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病的管理率、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1.99%和40.90%上升至92.07%和64.94%;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管理率、控制率有显著提升.干预前后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P<0.01).结论 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促进了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控制率,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对疾病的认知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长春市朝阳区及南关区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长春市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知晓度83.21%,利用率73.49%,满意度75.00%.对慢性病健康指导必要性认知不同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有差异.结论 社区居民初步形成了"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的观念,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阳市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5个社区老年人404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对贵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服务项目:就诊环境及技术水平(90.84%)、服务态度(89.85%)、药物提供(89.60%)、咨询帮助(88.86%)、就诊流程(87.62%)、机构收费(87.38%)、慢病防治(86.39%)、健康指导(80.20%)满意度较高;对信息化疾病监测与管理方式(70.79%)、效果(66.83%)满意度较低。年龄越大、经济来源为退休金、有健康相关可穿戴设备、职业为工人、愿意并且已经开展疾病管理、与配偶同住、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提供针对性且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注重信息化医疗的应用,加强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是提高贵阳市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社区医疗范围是指一般的医疗保健,即病人在转诊到医院或专科前的一些医务治疗,为社区居民提供整合、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是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医护人员在患者有需求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的入户诊疗,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服务。徐刚等〔1〕认为老年人的潜在医疗需求很大,因此应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把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综合的卫生保健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形成从单一医疗向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为一  相似文献   

8.
银川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银川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良好的有针对性卫生保健服务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银川地区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 80.1%的老年人群有慢性病史,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10位的是:高血压、骨关节病、冠心病、胃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肥胖、脑血管病、肿瘤.回族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汉族.结论银川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开展社区医疗、健康教育、预防、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津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护理的具体需求。方法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方法,了解居家养老老年人400人社区医疗护理需求。结果 33.5%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家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主要为开药、一般性治疗、定期体检和中医药服务,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能满足其需求;26%的居家老年人签订了家庭责任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有无慢性病均对未签约居家老年人签约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居家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56.5%的居家老年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但知晓程度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居家老年人临终关怀接受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天津市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还需进一步地提升与发展,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浅谈社区护理中护患沟通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社区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的重任,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或住院的老年患者大多是慢性病患者,病程长、医疗费用高,尤其是肿瘤患者在长期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身心疲惫,有的甚至厌倦生活,对治疗、护理失去信心。还有些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受伤等在省、市各大医院多次治疗后而来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大多表现为对社区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塑造良好的印象,所以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护患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验,对如何加强护患沟通,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燕郊社区717名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 了解影响三河市开发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几种常见慢性病的现况,为开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燕郊年龄≥60岁71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92.1%,其中男性患病率91.2%,女性93.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70.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高血压(46.2%)、心脏病(26.9%)、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21.9%)、口腔与牙病(16.2%)、颈椎病(16.0%)。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医疗保障、居住状况、是否经常主动获得医疗保健知识、支付医疗保健费用有无困难是影响老年人患多种慢性病的因素。结论 慢性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疾病谱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我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为福州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州市城区3285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区老年人的平均生活质量中等偏上,但社区老人受教育程度偏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患1种及以上慢性病者2134例(65.0%),且年龄越大,同时患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越高(P<0.01),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病、脑卒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60.3%;该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总需求率为75.2%,年龄越大,所需求项目越多(P<0.05),老年人对卫生服务需求排在前5位的是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定期家访、保健指导、饮食指导.结论 福州市城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和多种卫生服务需求,应整合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形式、多途径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health status and community health care requirement of the elderly in urban Fuzhou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velop and consummate the community health care for elderly. Methods With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3285 elderly people aged 60 years and over were surveyed by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averag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eople in urban Fuzhou was above the moderate level. But education level of the elderly was low.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high. There were 2134 elderly people (65.0%) who had more than one chronic disease. The older the people, the higher proportion the coincidence of multiple diseases (P<0.01). The first five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were hypertension,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thropathy and stroke. The incidence rate of depression was high up to 60%. The requirement rate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was 75.2%, and the older the people, the more items they needed(P<0.05). The require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at the first 5 rank position were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health education, regular home visiting, health direction and diet direction. Conclusions Elderly people have many health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We should provide more and more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eople.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Filipino senior citizens.Methods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1021 Filipino senior citizens aged 60–91 years. We use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e predicted the model using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Both men and women who had higher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howed a lower level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hile those who had negative self-rated health and reported to be lonely showed a contrasting result. Among women, those who reported positive self-rated health, and had higher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showed a lower level of depressive symptoms. Moreover, among women, those who had chronic diseases showed a higher level of depressive symptom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oneliness was the most powerful predicto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Filipino senior citizens.DiscussionLoneliness and chronic diseases are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while a higher level of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s the primary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it among Filipino senior citizens. To be free from depression,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rough active social engagement and healthcare service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为山前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山前卫生服务中心编制的居民健康卫生知识及健康行为调查表,对山前社区居民随机抽样基线调查,然后通过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评估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率的提高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59.4%提高到84.4%。结论以健康教育干预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百岁老人的健康与生活状况,为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和健康长寿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的各区县随机抽取20名百岁老人,由专职医师人户对百岁老人进行体格检查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含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两个方面,健康状况的调查包括询问所患慢性病史、性格特点和体格检查;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月收入、居住方式、烟酒、运动能力、睡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饮食。结果健康状况:(1)患病情况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有8人,也有6人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2)性格特点:以外向型(开朗、语言丰富)居多;(3)体格检查:多数人日常血压控制稳定,神志清楚,保持准确的计算能力,视力尚佳,心、肺、腹部、肢体活动如常;但听力大部分人减退。生活状况:(1)大部分百岁老人有固定收入;与子女或老伴直系亲属共同居住为多,选择养老院模式少;每天能坚持(或在他人帮助下)慢步行走至少10min;16例有午睡习惯且时间≥1h;晚上睡眠时间充足,15例≥7h。另外有3人吸烟,7人喜饮酒;(2)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大部分百岁老人能自理完成穿衣、进食、行走、大小便,少部分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行走、大小便;大部分百岁老人在打电话(手机)方面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帮助完成;(3)饮食调查,百岁老人膳食营养显示主要是低热量、高纤维素、丰富的矿物质饮食。结论本组百岁老人得以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是居家养老,无病则防,有病早治,坚持活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及不吸烟、少饮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太阳宫、香河园地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信息。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相关辖区内做免费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健康自我评价为一般和差的比例分别为76.5%和7.2%。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74.6%,其中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人达38.0%。老年人对健康体检的需求为72.4%,对健康指导、上门医疗及家庭病床的需求分别为45.5%,35.2%及21.2%,并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需求不同。结论慢性病已成为这两个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今后应加强做好防控工作。应针对老年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与层次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老年居民就医选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市4688例50岁以上老年居民在社区卫生机构和综合医院间就医选择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社区卫生机构和在综合医院就诊的老年人,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年龄(P<0.05)、医疗保险(P<0.05)、月收入(P<0.01)、症状程度(P<0.01)和居住地与医疗机构距离(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677)、医疗保险(OR=0.664)、月收入(OR=1.406)、症状程度(OR=1.600)和距离(OR=10.253)与居民对社区或综合医院选择相关. 结论老年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与年龄、医疗保险、月收入、症状程度和距离因素有关.年龄越大、收入偏低、没有医保、症状较轻、距离较近的居民,更多选择社区卫生机构就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以及老年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的增长,卫生保健系统在对慢性病患者组织管理与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探索,在此背景下,一套由六大领域构成的完善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诞生了,鉴于国内对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报道较少以及我们在利用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核心元素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功,考虑到对我国的慢性病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本文将对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理论体系以及我们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预防AIDS知识竞赛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市民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AIDS的健康教育.方法在<深圳晚报>上刊登试题,规定时间内回收问卷,并对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1 400份,20道题全部答对的380份,占27.1%;参赛者中男性804人,女性596人;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初中文化程度组人数最多,其次为高中/中专、大专、大学及以上,小学文化程度人数最少;各种职业均有参加者,但以职员、工人、干部、教师、服务员、学生为主;文化程度越高,答对率越高.结论本次知识竞赛的结果有利于指导今后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AIDS健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方法 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共建立1 286 830份电子健康档案,其中749例登记肺结核专档。 以这749例肺结核患者和其中502例已治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和疾病管理、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并针对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建档人群的肺结核患病率为58.21/10万,活动性肺结核(菌阳)患病率为30.62/10万,慢性病患病率为51.54%(386/749)。其中,治愈和满疗程的502例患者的人均就诊次数、检测检验次数和受访视次数分别为2.74、9.02和5.47次。年龄在65岁以上(β值=-2.513,Wald χ2值=0.508,P值=0.000,OR(95.0% CI)值=0.081(0.030~0.219))、因肺结核和其他慢性病就诊(β值=-3.987,Wald χ2值=0.458,P值=0.000,OR(95.0% CI)值=0.136(0.047~0.491))使得肺结核患者就诊次数增加。 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肺结核患者对区域卫生服务需要量较高,利用率较低。肺结核患者的防控工作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掌握他们的卫生服务需要,提高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