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长期以来,口服抗凝药物一直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主要方法。然而,口服抗凝药物的诸多弊端导致真实世界中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严重不足。左心耳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起源部位,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新方法,本文就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樊友启  王建安 《心脏杂志》2017,29(1):16-019
目的 对中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预防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 入选年龄40~90岁的非瓣膜性AF患者,CHADS2-VAS评分≥2分和HAS-BLED评分≥3分,且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置入左心房,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102例AF患者,年龄(72±9)岁,CHADS2-VAS评分4~7(5.3±1.2)分及HAS-BLED评分3~4(3.4±0.6)分,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手术时间(76±18) min,围手术期及术后2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AF患者中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据国外报道,成人房颤的患病率在2%~4%之间。对我国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患病率为0.65%,在年龄>80岁人群中高达7.5%[1]。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对房颤检测的加强,预计未来患病率将持续增长。房颤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以及动脉栓塞的风险。20%~3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缺血性卒中,其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口服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基础。国内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以及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药(novel/new oral anticoagulant,NOAC/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DOAC)。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左心耳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具有独立的舒缩功能,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这种舒缩功能消失,成为血栓形成的场所。因此,干预(封堵)左心耳可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目前封堵左心耳手术器械有PLAA.TO、WATCHMAN、Amplatzer,以及国产Lambre系统封堵器,在临床上均有应用,并能降低房颤患者的脑卒中。此外,左心耳也是一种分泌器官、封堵术有创,并会造成相应的有关并发症。因此,仍需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利弊。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9岁,因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直径为30 mm的封堵器(中国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ambre封堵器),再次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月患者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之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栓塞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研究表明左心耳形态结构复杂或分叶数多、左心耳口部直径较大以及左心耳相对位置较高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左心耳收缩功能降低或充盈和排空速度降低也是易于血栓形成的因素。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有外科干预和经皮左心耳封堵,均需在一定条件的适应证下实施。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极易引起脑卒中事件。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封堵左心耳可减少心房颤动血栓的发生率。现就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1-4]。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主要并发症之一,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心房颤动患者的5倍,卒中是引起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严重残疾与死亡的主要原因[5-6]。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及射频消融,但前者只能短期控制节律而无法根治,后者则有并发症多易复发的缺点;所以对于药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房颤)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二者并存时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有长期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方法,并能明显降低出血风险,但在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在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中的比例非常高。国外研究表明,在55至64岁的人群中,每年新发房颤病例为2‰~3‰,在85至94岁人群中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5‰。房颤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为循环血栓栓塞,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脑血管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外报道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2%,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增高,80岁以后达到10%~17%~([1])。国内早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AF发病率为0.77%,其中50~59岁人群为0.5%,而大于80岁者则上升到7.5%~([2])。目前中国AF患者近800万。据报道AF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为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形成,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绝大部分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仍然无法根除,且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抗凝药物治疗则存在达标率低,长期依从性差,具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鉴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成为预防心房颤动血栓事件的有效替代治疗方式。现就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至今已成功为7位患者植入了左心耳封堵器。7例患者均为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2~79岁,平均(68.0±7.3)岁。均已婚,汉族6例,蒙古族1例。既往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肾功能不全1例。术前曾确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4年后发生系统性栓塞及左心房前侧壁血栓,封堵伞表面内皮化良好,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抗凝2个月后复查左心房内血栓消失,继续长期抗栓方案。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成人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卒中。目前,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药物抗凝防止卒中发生是主要治疗策略,但在老年患者存在诸多问题。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故本文拟对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项研究证实,对于具有高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是一种较口服抗凝治疗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1]。现报道1例成功应用LACbes封堵器进行反鸡翅型左心耳封堵术的案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左心耳封堵术器械及操作的临床实践经验。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因反复胸闷5年余,加重伴心慌10 d于2022年5月31日入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史。入院体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患者的围术期中护理要点。方法:查阅文献并分析护士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参加病例讨论,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中备齐所需物品、急救设施。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手术进程,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完善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工作以确保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被成功完成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置入,手术时间120~180(150±30)min。术中食道超声监测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无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是我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护士不仅要全面了解左心耳封堵治疗过程,更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加强医护患关系密切合作,提高临床技能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