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报告连续16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供心切除及保护经验,以期使供体得到有效的保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缺血期间采用4℃改良ST.Thomas液顺行灌注使心脏快速停搏,供心取出后冷生理盐水冲洗心腔,继之用4℃UW(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液1 000 mL经升主动脉根部单次灌注,然后用灌注后4℃UW液浸泡保存,与受体吻合前经主动脉根部再次灌注4℃UW液500mL 1次,移植手术过程不再行心肌保护液灌注。供心热缺血时间5~10 min,冷缺血时间120~350 min。结果:心脏移植完毕开放升主动脉后13例心脏自动复跳,3例心脏电击除颤后复跳,辅助循环时间35~85 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14例存活至今,2例术后死亡。结论: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心脏快速停跳,继之用4℃UW液灌注,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此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可使供心得到良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
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76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阴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各种手术,均采用4℃ThomasⅡ号液间断顺灌行心肌保护。实验组在灌注液中加入磷酸肌酸2g/L,分别在阻断主动脉前和开放主动脉后0min,1,6,24h测定心肌酶,比较两组自动复跳率、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时间、复跳后血流动力学、围术期升压药应用、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术后心功能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心肌酶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有良好保护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婴儿巨大室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32例小婴儿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预充总量400~550ml,中度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应用高钾冷晶体心肌保护液,碱性肺保护液。碱性肺保护液。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1~78(56±19)min,体外循环时间63~126min。转流过程平稳,尿量满意,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小婴儿巨大室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管理应尽量减少预充量,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良好的本外循环管理和重视心肺功能的保护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背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远期效果优于常温冠状动脉搭桥。对于严重冠脉狭窄患者,单纯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保护效果欠佳,如何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成为影响搭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应用不同停跳液灌注方法对冠状动脉移植搭桥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3例冠状动脉移植搭桥患者,根据停跳液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主动脉根部灌注组;主动脉根部灌注+冠状动脉桥灌注组;主动脉根部灌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组。分别于搭桥前、体外循环3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2 h、6 h、24 h取血标本测量血清肌钙蛋白Ⅰ、磷酸肌酸激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记录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情况、搭桥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临床监测指标。结果与结论:肌钙蛋白Ⅰ复灌后2-24 h;CK复灌后5 min到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复灌后6,24 h,主动脉根部灌注+冠脉桥灌注组与主动脉根部灌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组明显低于主动脉根部灌注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多巴胺应用等临床监测指标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应用心脏停跳液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的同时结合冠状动脉桥灌注或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对心脏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搭桥可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磷酸肌酸停搏液保护心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冷血停搏液中灌注磷酸肌酸停搏液10mmol/L,对照组在冷血停搏液中灌注磷酸肌酸停搏液20mmol/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前及开放后2h、24h、48h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中复跳时间及复跳率,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前及开放后2h、24h、48hcTnI及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心脏均自动复跳,复跳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心脏复跳时间[(57.6±31.4)s vs(87.4±36.2)s]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15±3.64)hvs(12.87±3.14)h]明显短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14% vs 33.33%),术后1d、2d肾上腺素、多巴胺、米力农应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作为心脏停搏液成分的磷酸肌酸停搏液可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其使用浓度以10mmol/L为宜,增加浓度不能更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心脏移植术供心切取术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患者的有效手段[1],而供心的切取是心脏移植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因为心脏移植术对供心缺血时间的要求相当严格。密切的手术配合技巧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是保证心脏移植术成功的关键。我院2002年9月-2005年11月先后进行了9例原位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的配合及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供心的保护及配合方法。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主动脉开放后2例心脏自动复跳,术中、术后B超示心功能及其他各项指标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包括挑选业务精、协作性强的护士参与手术,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掌握灌注液的量及压力,努力降低供心能量消耗,对于缩短供心缺血时间、维持稳定且准确的灌注压力、降低供心的能量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脏直视术后心肌保护效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ST.Thomas’s停搏液组)、实验组(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Egb761,每1000ml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50mlEgb761),每组10例。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分别于下列时点采取桡动脉血:①作皮肤切口前;②主动脉开放即刻;③再灌注后2h;④再灌注后6h;⑤再灌注后24h。测定血清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并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动脉开放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Tnl、CK-MB的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再灌注后2、6、24h实验组血清cTnl、CK-MB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手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重,实验组则损伤较轻。结论Egb761能减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1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15例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度在(33±1)℃,均在心脏空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后顺利停机,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低,无1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0.93%(2/21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应用于绝大部份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切取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9月-2005年11月9例心脏移植术供心切取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9例供心切取术均获得成功,供心热缺血时间为2~6min,冷缺血时间110~175min。结论 手术配合方法及心肌保护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获取的供心为其后心脏移植术的成功及术后患者的远期存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总结新型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122例病人实施微创心脏手术,其中男性54例,女性68例,年龄14-65(36.7±14.5)岁,体质量31-76(57.3±10.6)kg。61例采用常温非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非停跳组),其余病例于浅或中低温体外循环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停跳组)。术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左房黏液瘤摘除术。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病例采用股动脉插管、二级股静脉插管建立循环回路,必要时加用上腔静脉插管引流。其余病例均采取股动脉插管、同侧股静脉插管及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回路。停跳组阻断升主动脉后,顺行灌注4∶1冷血停搏液,行浅或中低温高流量灌注。必要时配合超滤。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0-161(72.4±27.9)min,最低鼻温27.7-35.4(33.0±1.9)℃,最低肛温31-35.7(34.1±1.3)℃。停跳组61例病例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107(49.9±21.0)min,其中36例病人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58.9%。转中常规超滤3例,超滤液量1 500-3 000ml;平衡超滤8例,超滤液量2 000-7 000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6例,超滤液量3 800-6 500ml。122例患者均安返监护室,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18(6.5±2.5)h。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3-37(19.0±4.8)h,术后胸腔引流量50-420(150±203)ml。术后住院时间为6-21(7.2±2.0)天。治愈出院121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0.8%。结论综合而全面的进行体外循环管理对微创心脏手术是有效而必要的,同时还应注重与术者及麻醉师等相关手术人员的有效配合与沟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3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改良迷宫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32例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ASA分级Ⅱ-Ⅳ级,心功能Ⅲ-Ⅳ级,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全身麻醉,术中以硫酸镁和艾司洛尔调控应激反应,复温后多联合使用多巴胺或(和)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硝酸甘油或硝普钠0.5~5μg/kg·min等血管活性药物以达到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维持循环稳定的目的。停机后预防性安置心外膜起搏导线,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心率仍慢者,及时运用临时起搏,保证有效的心肌收缩和稳定的心率。结果:射频消融时间为32±5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89±12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09±20分钟。心脏自动复跳29例,电除颤复跳3例,32例患者术后均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使用临时起搏器。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围术期重视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合理调控应激反应等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背景: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有向心脏正常生理状态改进的趋势,以期延长供心保存时间,改善供心的保存质量。理论上供心常温不停跳灌注保存是一种最接近生理状态的保存方法,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目的:观察连续灌注不停跳供心常温长时间保存心肌超微结构和左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和冷保存组,每组各6对。不停跳连续灌注组供心在顺行连续灌注跳动状态下切取,应用氧合血37℃、保存8h后移植。冷保存组供心应用UW停搏液灌停后,0-4℃UW液保存8h后移植。移植主动脉开放3h观察供心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压、左室平均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记录移植后心律变化,需要除颤例数,以及主动脉开放3h后能否脱离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3h后取供心左心室前外侧壁心肌组织,观察线粒体及肌膜改变。结果与结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供心移植后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平均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优于冷保存组(P〈0.05);主动脉开放后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均可保持窦性心律,冷保存组仅1例自主恢复窦性心律;主动脉开放后3h不停跳连续灌注组5例可顺利脱机,冷保存组1例可以脱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提示供心常温灌注不停跳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适于供心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功能严重低下的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共有37例射血分数(EF)〈30%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7—76(平均61.6±7.8)岁。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例,多支病变35例,左主干病变10例。术前射血分数0.18~0.29(平均0.24±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22例,支架植入治疗史6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3例,Ⅳ级3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11例,合并室壁瘤5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mm,平均(61.3±4.2)mm。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1±15)min,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治疗期间病死2例,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1例,肺梗死1例。在出院后随访2—21个月中,有3例病死。3例慢性心衰需长期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能避免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术中的缺血损害,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幼儿大血管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结合应用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SCP)对脑的保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行一期主动脉弓部重建的患儿18例(新生儿6例,婴幼儿12例),主动脉弓离断8例及主动脉弓缩窄10例,均合并室间隔缺损,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4例.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溶液、红细胞、血浆、20%人血白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等预充,血液稀释后红细胞压积0.25~0.30.结果 所有患儿心脏均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100%,无恶性心律失常;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103~201 min[(141.16±28.1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7.94±10.61)min;SCP时间(38.11±10.81)min;SCP灌注流量(20.31±9.21)ml/(kg·min);清醒时间(4.19±1.68)h;机械通气时间(63.22±27.66)h;ICU滞留时间(5.8±2.17)d;住院时间(20.33±6.06)d;CPB中尿量(86.94±59.43)ml;超滤液总量(1053.88±431.04)ml;改良超滤出液量(143.05±23.83)ml.所有患儿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SCP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大血管手术中是可行且安全的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相位对比电影MRI(PC cine MRI)定量测量乙状窦血流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应用PC cine MRI测量20名正常志愿者双侧乙状窦正向峰值流速(PPV)、反向峰值流速(PNV)、平均每搏血流量(AFV/B)、正向平均每搏血流量(APFV/B)、反向平均每搏血流量(ANFV/B)。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及心率、乙状窦截面积计算平均每分血流量(AFV/M)、正向平均每分血流量(APFV/M)、反向平均每分血流量(ANFV/M)、正向平均流速(APV)、反向平均流速(ANV)及反流分数(RF)。结果左右侧乙状窦PPV分别是:(24.7±7.4)cm/s、(29.8±4.7)cm/s;APV:(10.6±2.9)cm/s、(15.7±3.3)cm/s;APFV/B:(3.8±2.0)ml/beat、(5.2±2.0)ml/beat;APFV/M:(252.3±125.4)ml/min、(345.5±125.8)ml/min;AFV/B:(3.8±2.0)ml/beat、(5.1±1.9)ml/beat;AFV/M:(250.9±126.4)ml/min、(335.4±117.0)ml/min。右侧乙状窦PPV和APV均明显大于左侧(P〈0.05),而左右侧APFV/B、APFV/M、AFV/B和AF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乙状窦PNV四分位间距分别是:0.2~34.3cm/s、0~34.4cm/s,ANV:0~0.3cm/s、0~1.0cm/s,ANFV/B:0~0.1ml/beat、0~0.4ml/beat,ANFV/M:0~6.5ml/min、0~30ml/min,RF:0%~2.7%、0%~6.3%。左右侧上述反向血流指标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 cine MRI可用于定量测量乙状窦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对围术期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7例低出生体重先心病手术患儿,出生体重1 225~2 500 g,平均(2 109.1±399.29)g;孕30.3~42.2周,平均(36.5±2.81)周.手术时日龄为8~79 d,平均(28.4±18.39)...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先心病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前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对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拟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房间隔缺损和空间隔缺损缺惠儿随机分为激素吸入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吸入组惠儿术前给予普米克令舒lmg/2ml雾化吸入,对照组则雾化吸入等容积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手术前(吸入前)、开胸前(吸入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停机后和关闭胸腔后的肺顺应性(Compl)、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平均压(Pmean)。【结果】普米克令舒吸入组患儿术后的Compl、Raw、Ppeak、Pplat和Pmean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短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对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术期肺功能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对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Lewis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摘取供体心脏前30 min经供体大鼠腹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供体预处理组:摘取供心前30 min经供体大鼠腹腔静脉注射NAC 300 mg/kg;受体预处理组:受体于移植前30 min经受体大鼠腹腔静脉注射NAC 300 mg/kg。供心冷藏于4℃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18 h后建立大鼠腹腔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移植后24 h光镜下观察心肌胶原含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采用实时PCR检测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mRNA表达。结果 NAC供体/受体预处理组心肌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4.49±0.62/5.88±0.96 vs.10.43±0.93,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评分显示NAC供体/受体预处理组MMP2/9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22/2.13±0.23,1.63±0.18/2.78±0.16 vs.3.00±0.15/3.78±0.15,P〈0.01),受体预处理组心肌组织中MMP2 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1.45±0.72vs.2.77±1.62,P〈0.05),而供体预处理组TIMP2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2.59±2.12 vs.0.63±0.50,P〈0.05)。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中NAC对供心IRI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NAC直接抑制活性氧所致的MMP2/9升高,激活TIMP2,减轻了心肌I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冰敷法对TKA患者术后引流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6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冰敷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于术后2 h,24 h对两组患者引流量及疼痛分级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术后2 h引流量,改良冰敷组(101.6±8.4)ml,对照组(159.7±7.9)ml;术后24 h引流量,改良冰敷组(190.8±5.6)ml,对照组(236.5±9.7)ml,改良冰敷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疼痛分级,改良冰敷组(2.14±0.13)分,对照组(4.07±0.47)分;术后24 h疼痛分级,改良冰敷组(4.79±0.38)分,对照组(6.61±1.26)分,改良冰敷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冰敷法可明显减少TKA患者术后渗血量,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