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腭大孔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对鼻内镜术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7月符合海口标准的Ⅰ、Ⅱ、Ⅲ型鼻窦炎手术患者各30例,以一侧为实验组腭大孔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20 ml,对侧为对照组,采用Bezoart术野出血分级法观察术野出血情况。结果 90例180侧术野出血5级有2例(3侧),皆为Ⅲ型患者,其中对照组1例(2侧)、实验组1例(1侧),此2例因出血终止手术,进一步治疗鼻腔病变后二次手术;余88例手术均一次完成。Ⅰ、Ⅱ、Ⅲ型患者实验组术野出血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2.244,P=0.025;Z=-2.354,P=0.019;Z=-2.002,P=0.045)。结论腭大孔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能有效改善鼻内镜手术术野出血情况,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术野清晰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涉及翼腭窝的内镜经鼻和经上颌窦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湿标本,采用内镜经鼻和内镜经上颌窦入路,按手术步骤对翼腭窝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并辅以显微镜下经颅外侧颞下窝解剖,观察并描述翼腭窝解剖结构及其与毗邻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在内镜经鼻和内镜经上颌窦入路中,切除腭骨垂直板和上颌窦后壁后可显露翼腭窝内部解剖结构;翼腭窝内主要的动脉结构为上颌动脉及其终支蝶腭动脉和腭降动脉;翼腭窝内的主要神经结构为上颌神经、翼管神经和翼腭神经节;循解剖标志去除翼腭窝周围的骨性结构后可显露翼腭窝与海绵窦、眶尖、颞下窝等区域的解剖关系。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和内镜经上颌窦入路可有效显露和处理翼腭窝内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是位于上颌窦后壁与翼突之间的狭窄的骨性间隙,其内有颌内动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分别与颅中窝、破裂孔、眼眶、鼻腔、口腔、鼻咽部及颞下窝相通[1]。由于翼腭窝内缺乏腺体及淋巴结,翼腭窝肿瘤性病变多为周围肿瘤直接侵犯所致,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较少见[2]。我科2018、2019年收治2例原发性翼腭窝肿瘤,均在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切除肿瘤,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随访12个月、6个月,无复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5年10月~2012年9月104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病变范围和分期情况,分别采用中鼻道径路鼻内镜手术、联合尖牙窝径路鼻内镜手术及联合柯陆径路鼻内镜手术3种手术方法。结果中鼻道径路鼻内镜手术时间(68±8)min,出血量(93±17)ml;联合尖牙窝径路手术时间(89±19)min,出血量(162±28)ml;联合柯陆径路手术时间(112±18)min,出血量(206±36)ml。3种术式术中均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04例术后随访16~36个月,平均24个月,中鼻道径路复发4例,联合尖牙窝径路复发2例,联合柯陆径路复发2例,总复发率7.7%(8/104)。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中颅窝手术的方法. 方法鼻内镜下经较宽大一侧鼻腔将中鼻甲向外推移,鼻腔扩张器扩大视野,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 鼻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切除病变. 结果 10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症状消失.6例蝶窦囊肿、脑膜瘤均一次手术切除.32例垂体腺瘤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补充X刀治疗.48例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5年,蝶窦囊肿、蝶窦炎、脑膜瘤无复发,3例垂体腺瘤复发,无颅内感染并发症,无鼻腔粘连、鼻出血等鼻腔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王浩  宋巍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37-1339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8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治愈率。结果:等离子辅助组与传统的术式组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随访3个月,两组治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等离子辅助的UPPP为治疗0SAHS的有效方法,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传统腭裂软组织后推延长手术由于瘢痕挛缩和缺乏骨性支持而难以维持软腭的正常长度、位置和发育,手术损伤和瘢痕还导致面部生长障碍。本研究旨在用缝牵张技术延长硬腭,以避免传统手术存在的语音和面部发育问题。方法 8周龄杂种犬6只,腭骨内种置汞齐标记,用 NiTi-SMA 弓形牵张器前后方向牵张一侧腭横缝。维持8周。经临床,X 线,干骨观察缝牵张后变化。结果 4周时腭横缝牵张达到预定限度。X 线片显示,牵张侧腭横缝前后两点汞齐标志的间距增加1.5cm;前颌在牵张早期显著前突,随后逐渐回缩至两侧平齐。9个月头颅干骨发现,牵张侧腭骨后缘明显后移,上颌骨前移,鼻腭孔至硬腭后缘的距离较对侧增加4.6~5.9mm。结论腭横缝牵张可以造成永久性腭骨后退和上颌前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传统腭裂软组织后推延长手术由于瘢痕挛缩和缺乏骨性支持而难以维持软腭的正常长度、位置和发育,手术损伤和瘢痕还导致面部生长障碍。本研究旨在用缝牵张技术延长硬腭,以避免传统手术存在的语音和面部发育问题。方法8周龄杂种犬6只,腭骨内种置汞齐标记,用NiTiSMA弓形牵张器前后方向牵张一侧腭横缝,维持8周。经临床,X线,干骨观察缝牵张后变化。结果4周时腭横缝牵张达到预定限度。X线片显示,牵张侧腭横缝前后两点汞齐标志的间距增加15cm;前颌在牵张早期显著前突,随后逐渐回缩至两侧平齐。9个月头颅干骨发现,牵张侧腭骨后缘明显后移,上颌骨前移,鼻腭孔至硬腭后缘的距离较对侧增加46~59mm。结论腭横缝牵张可以造成永久性腭骨后退和上颌前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上颌窦囊肿患者10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5例,予对照组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09%)较对照组(70.0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随访12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鼻泪管损伤、唇面部麻木、术后渗血及面部淤血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5.46%)和复发率(3.64%)与对照组(22.00%和16.00%)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与单纯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择6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30例):采用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对照组(B组,30例):单纯应用硝酸甘油,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患者的SBP、DBP、MAP、HR,并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评分。结果2组病人术中及术后较术前SBP、MAP均明显降低(P0.01),DBP较插管前也明显降低(P0.05),但A组术中及术后HR较术前明显降低,B组术中及术后HR明显增快,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明显低于B组。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更平稳,而且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鼻中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5月我院13例鼻中隔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手术。结果术中出血量20 ml,手术时间5~30 min,平均15 min。术后均未发生出血、鼻中隔穿孔和鼻中隔脓肿等并发症,伤口均愈合良好,1个月内均达到上皮化。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7个月,经鼻内镜检查肿瘤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鼻中隔良性肿瘤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灶切除彻底、术后粘连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将10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柯-陆氏上颌窦囊肿摘除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的面部肿胀、疼痛、麻木,牙齿酸胀,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囊肿经鼻内镜摘除手术效果良好,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2003年至2006年,我们应用前臂游离皮瓣折叠法为7例患者进行了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共使用皮瓣8块,其中前臂游离皮瓣7块,胸大肌岛状瓣1块.结果 除1例前臂游离皮瓣因动脉栓塞失败外,其余组织瓣完全成活,再造腭部形态良好.患者可经口腔正常进食,并进行基本正常的语言交流.结论 利用前臂游离皮瓣折叠法进行大型腭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良性鼻-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9年11月对11例良性鼻-颅底肿瘤,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鼻窦肿瘤,逐渐接近颅底,仔细辨认颈内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然后分块切除肿瘤,最后修复颅底缺损。结果 11例鼻-颅底肿瘤鼻内镜下全部切除,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175 ml;手术时间105~210 min,平均146 min。术后未出现脑脊液鼻漏、细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理类型:巨大筛额窦囊肿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蝶窦骨化纤维瘤1例,翼腭窝神经鞘瘤1例,侧颅底炎性肌母细胞瘤1例。11例随访6~58个月,平均41个月,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复查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利于辨别颅底重要的解剖结构和肿瘤的彻底切除,是治疗鼻-颅底良性肿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顽固性鼻出血接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观察组(30例,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及鼻腔总出血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鼻腔总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少于/短于/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鼻出血接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鼻腔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鼻腔总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颇脂垫用于修复腭部黏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颊脂垫修复18例腭部软组织缺损,观察伤口愈合的时间和组织瓣的外观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8例创面愈合良好,颊脂垫表面上皮化,修复效果满意,1例出现组织辫臃肿,致使磨牙后区处有咬痕.结论:颊脂垫修复腭部缺损,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手术视野小,止血困难,出血使术野不清,控制性降压可明显减少出血,使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而受到欢迎~([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上颌磨牙间横向环状结扎联合犁状孔缘坚强内固定对上颌骨和腭骨矢状骨折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79例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病例.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咬牙 合情况及伤后至就诊时间等因素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采用双侧上颌磨牙间横向环状结扎恢复上颌牙弓宽度,并联合应用微型钛板于上颌骨犁状孔缘完成上颌骨和腭骨矢状骨折的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中,75例随访3~6个月,治疗效果稳定.73例(占97.33%)患者术后咬牙合关系恢复较好,1例术后出现咬牙合无力,1例术后出现单侧咬牙 合不良.结论 采用双侧上颌磨牙间横向结扎固定,可以使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恢复至正常咬牙合关系,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进一步认识咽腭肌的解剖学形态及腭裂的咽腭肌瓣手术对该肌的影响而进行此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 对正常成人新鲜尸体头颈部固定标本 17例 ,正常及唇腭裂新生儿新鲜尸体头颈部固定标本各 4例进行解剖学观察。对 6例胎儿头颈部标本进行组织学连续切片观察。结果 咽腭肌起于咽部 ,止于软腭。肌腹位于咽腭弓 ,成人长 (2 7 5 8± 6 73)mm ,截面积 (34 1±10 5 )mm2 。该肌血供主要来源于咽升动脉和扁桃体动脉 ,其次为腭升动脉和舌背动脉 ,呈多源性和节段性。该肌神经支配来源于咽丛神经分支 ,在硬腭水平下 15mm以内均有神经分支进入该肌。结论 咽腭肌是咽侧壁及软腭的主要肌肉之一 ,是咽腭肌瓣的良好供区。其血供呈现多源性和节段性。咽腭肌瓣咽成形术对该肌血供及神经支配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在手术中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实施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上颌窦囊肿的具体部位及合并症,采取相应的鼻内镜手术径路行中鼻道开窗,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及中鼻道、尖牙窝联合开窗囊肿摘除术。结果所有囊肿均在内窥镜下完整摘除。随访1 a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出血少、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常用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